楚天都市報記者戎鈺
看過《盜夢空間》嗎?看過《蝙蝠俠之暗夜騎士》嗎?看過《星際穿越》嗎?
別說話!我不需要你的答案!
不管你看沒看過,趕緊去買票看諾蘭的新片《敦刻爾克》吧。
電影劇情就是一句話:二戰初期,英法聯軍不敵德軍,被逼退到敦刻爾克海邊,40萬英國士兵等著祖國母親來接他們回家!
是不是不太明白這句話是啥意思?是不是後悔沒好好學歷史?
不打緊,不懂歷史看起來更有懸疑片的感覺。尤其是當女友問你,他們最後都活下來了嗎?
你可以歪著嘴角一笑,小傻瓜,他們當然都回家了。
《敦刻爾克》9月1日內地正式公映了,負責任地說:「大神」諾蘭依舊沒讓人失望,他將浩如煙海的史料濃縮為「海陸空」三條營救線路,107分鐘的生死逃亡既克制又極致,全片沒有一個敵人出現,卻讓觀眾全程看得揪心。而片尾的「英國愛國主義教育」,也讓部分觀眾意味深長地笑了,「諾蘭拍主旋律也很棒啊。」
事情是這樣的,1940年,英法聯軍被德國機械化部隊逼退至法國東北部港口小城敦刻爾克,近40萬英國士兵茫然站在海邊,等著「國家」來接他們回家。
對於諾蘭來說,這段歷史是他從小就在課本上學過的傳奇,但從動念將之搬上大銀幕到真正籌拍,他等了10年時間。而10年消化史料的成果,就是他精妙地選用「空中一小時、海上一周天、陸地一周」三個時間軸,來分解這次史無前例的軍事撤退行動,並且任性地不依賴電腦特效,組成了1000餘人的群演隊伍,在海灘邊進行實景拍攝。
與絕大多數偉大的戰爭片不同,《敦刻爾克》全片都沒有出現「敵人」的面孔,他們像是幽靈一般的存在,忽而從空中投擲炸彈,忽而從水底發射魚雷,忽而從樹叢裡射出子彈,震懾著海灘上的狼狽敗兵,也挑戰著觀眾的心理防線。
如何細化表現這場大撤退?《敦刻爾克》濃墨刻畫群像,淡化絕對男主角,三個時間軸中各有代表人物。陸地上的3個士兵,想盡各種方法登船逃亡,卻一次次被大海卷回,相似的徒勞讓人誤以為他們進入了《盜夢空間》;空中的轟炸機攻守戰中,諾蘭的御用男演員湯姆·哈迪全程不露臉地貢獻了最帥表演,而他的空中視角也是最值得觀眾琢磨和二刷的,一旦理清了他視角中的戰局,就更能理解他在空中做出的選擇有多難能可貴。
至於海上營救的戲份,既是電影的「催淚彈」,也是最適合為電影點題的:你們回不了家,家為你而來。
當數百艘民用船隻突然從迷霧中出現,一個個老船長面色凝重地站在船頭來接「小屁孩們」,觀眾會立刻直觀地感受到,好的戰爭片絕對不是鼓吹戰爭的雄偉壯麗,而是讓你看到無法被戰爭磨滅的美好人性。
不出意料,《敦刻爾克》剛上映,便有大批《戰狼2》的影迷將兩部影片拿來相比。
這其中當然有「宿怨」。為給電影造勢,《敦刻爾克》內地推廣方此前曾設計了一個電影論壇,邀請吳京與諾蘭對話聊電影,這個創意慘遭當事雙方粉絲痛批,諾蘭影迷認為吳京的履歷不足以與「大神」同臺對話,吳京粉絲則反擊「明明是你們來蹭《戰狼2》的熱度」。這場對話最終取消,但兩部電影的「緣分」算是結下了。
記者看到,有網友認為《敦刻爾克》既沒有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戰爭場面,也沒有一個「能打的主角」,電影臺詞太少,欣賞快感不足。
但其實,這些「缺點」恰恰是諾蘭刻意為之。電影中的士兵們全程都如喪家之犬的狀態,滿臉寫滿惶恐,上一秒登上了救生船,下一秒就被魚雷炸死,幾位主角們也絕不是孤膽英雄,他們的皮袍下也有「小」,生死關頭會毫不猶豫地拉別人當墊背,但這才是諾蘭想要刻畫的戰場眾生相。
當然,諾蘭再喜歡挖掘人性陰暗面,也偏離不了愛國的大方向。電影裡多次出現「接我們的孩子回家」概念,與《戰狼2》的接僑民回國一樣主旋律,而在片尾,諾蘭還借士兵之口深情朗讀了邱吉爾對此次撤退行動的評論文章,情緒之高昂、情懷之激蕩,就差在畫面上插一面英國國旗了。
作為一個老派的技術控,諾蘭用IMAX膠片攝影機拍攝了全片75%的戲份,而且非常良心地沒有製作成3D。
所以,在《敦刻爾克》內地版的多種格式中,IMAX 2D無疑是觀賞效果最佳的版本。就記者看片所得,IMAX版確實能讓觀眾更沉浸在電影中,被聲光影包圍,能更全面地捕捉諾蘭想要傳遞的訊息。
至於聲音版本,據片方透露,《敦刻爾克》內地版有英文原版和普通話配音兩個版本,但本地多數影院都傾向於只放映英文版。
一位影城經理告訴記者,根據他們的放映經驗,對於非動畫電影,江城影迷更喜歡看原音版,在雙版同時放映的情況下,配音版的上座率普遍偏低,尤其是對於《敦刻爾克》這種主打精英影迷群體、並且在北美定級為13歲以下需要成年人陪同的電影,「肯定會想聽到演員自己的聲音,而不是容易讓人出戲的譯製片腔。」
但需要提醒專業影迷的是,《敦刻爾克》的字幕翻譯水平算不算優秀,不少對白都被翻譯得較生硬,特別是譯製人員堅持將幾處「home」一詞都翻譯成「祖國」,目前已引來不少網友吐槽,「為什麼不能老老實實翻譯成』家』,本來很煽情的,看到這個字幕就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