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最全的諾蘭追劇指南 從敘事結構到劇本創作全解析

2020-12-01 騰訊網

曾憑《記憶碎片》及《盜夢空間》入圍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導演Christopher Nolan(克里斯多福·諾蘭)自編自導的電影總是未演先轟動,不論是探索宇宙的《星際穿越》,或者刻畫蝙蝠俠心理的《黑暗騎士》三部曲,皆受到影迷們的熱烈關注及討論。

除了通過非線性敘事的劇本結構,講述關於道德、精神及科幻等題材故事,他也始終堅持創作具有鮮明個人特色的劇本,使觀眾既能被他新穎的概念吸引,又能投入到複雜的情節之中。我觀看了諾蘭的所有電影以及部分採訪,大概了解了諾蘭的編劇方法,現在就一窺他創作時的所思所想吧。

1.掌握觀眾的情感共鳴

我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過度強調個人的時代, 並且忽略我們能一起做什麼。

從《盜夢空間》、《星際穿越》到《敦刻爾克》,諾蘭對這三部電影所設定的概念都是回家,正是因為他對這類原始概念(Primal ideas)充滿興趣,並表示:只有這些概念能夠超越國界與偏見。有鑑於原始概念,既能以簡單的方式引起多數人的共鳴,又可以進行更深入的議題探討。

諾蘭在編寫《敦刻爾克》的故事時,透過描繪平民與軍隊合作的關係,展現出容易引起共鳴的集體英雄主義(Communal heroism),而在撰寫《盜夢空間》的劇本時,他也儘可能地理清主角對家人的關愛,使觀眾能夠被其中的人性面吸引。

2.從第一頁開始寫

我沒有那麼必要寫故事大綱。

面對故事,我只不過是儘量順著寫。諾蘭表示,他經常會直接從劇本第一頁開始創作,並且會以非常線性的方式撰寫,尤其他在處理非線性敘事時,更會傾向於此。

因此,諾蘭寫作時,也傾向以非常自由的形式呈現,像是在創作《黑暗騎士》的小丑獨白時,他會先一口氣寫三、四頁臺詞,再耗費幾天時間編輯,將內容刪減到適當篇幅。

我在漫畫中看見的,只是一個平凡的世界,諾蘭說。同樣也是基於DC 漫畫改編,但與Tim Burton (蒂姆·波頓)於1989 年執導的《蝙蝠俠》不同,諾蘭認為波頓創造出了一個蝙蝠俠適合的世界,但諾蘭並不想這麼做,他打算用自己的方式,以現實為基礎,重新製作蝙蝠俠電影。

所以我們看到了那個影史上最經典的「小丑」,和最賣座的超級英雄電影。

3.把情節列成圖表

我所嘗試的是由內而外的寫作方式。

開始寫劇本時,諾蘭總是會先從人物視角出發,感受電影裡的世界觀,並且思考觀眾,可能會怎麼看待這些角色跟故事,之後他再把故事裡的情節列成圖表,藉此理清可能變得複雜的結構,而在反覆以主觀及客觀視角審視故事後,他才能更確切掌握觀眾觀影時的情感。

寫作就是一個結合主觀跟客觀的過程。諾蘭解釋,當初他跟弟弟克里斯多福·普瑞絲特共同編劇《致命魔術》時,兩人就是在這個過程裡不斷打滾,直到四、五年後,才終於完成這部震撼人心的燒腦劇本。

4.有跡可循的類型公式

如果你想要挑戰觀眾以不同方式去看待某些元素, 你必須提供他們一些熟悉的文本參與其中。

我會用很多時間分析,我對其他故事的反應。Nolan坦言,他經常會觀看其他電影,從中尋找裡面的問題或缺失,藉以提醒自己不要犯相同錯誤,同時也會研究其他導演的風格,像是導演Alfred Hitchcock (希區柯克)等人的電影,透過熟悉大師們的敘事手法,學習精簡敘事規則的技巧。

為了讓觀眾更容易理解他想展現的劇情元素,諾蘭十分強調劇本結構的重要性,除了基本的三幕劇法則不可忽視,他也會用類型片包裝自己想呈現的題材,例如描述盜夢技術的《盜夢空間》,即是以盜竊電影(Heist movie)為架構,而呈現逆轉時間的《信條》,則是以諜戰電影為框架。

5.放膽嘗試不同敘事手法

我想以一種全新的敘事節奏試驗電影。

諾蘭雖然重視劇本結構,但他認為:最能夠定義故事敘事的說法,就是控制你釋放的信息。至於要怎麼釋放這些信息,完全取決於你,並願意放膽去嘗試不同的寫作方法。

在撰寫《敦刻爾克》的劇本時,他借鑑了《致命魔術》配樂曾使用的Shepard Tone(謝潑德音調)原理,將高音越高、低音越大聲的特色,轉譯成推進不同時間線,而且循環出現戲劇高潮的敘事手法,使得電影從頭到尾都能維持懸念存在,他表示:我希望這部電影能不斷增強戲劇張力。

謝潑德音調意為;幾段互相間差一個8度的音調,依次置於彼此之上。結果是產生一種音調不斷向上或者向下的錯覺,銜接處沒有音調突變,它自我達成了一個無限循環。

6.永遠要做自己喜歡的東西

去做你愛做的事情,你一定會找到某些價值。

從獨立電影到商業大片,諾蘭始終能以新奇概念與嚴謹邏輯創作,並試著在創作者跟觀眾的視角之間切換,檢視自己的故事漏洞,但他也強調,創作者不是工程師,若對自己的作品沒有高度的熱情與喜愛,絕對會不斷遭遇令人沮喪的窘境。

諾蘭還表示並表示:拍電影很難保持熱情,我不想抱怨,因為這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但真的很難保持熱情。

談到保持創作動力的方法,諾蘭認為凡事都要以自己的喜好為優先,因為到頭來每個人能擁有的都只有自己的信念與熱情,雖然他人的回饋很重要,但如果一味迎合別人而寫,終將會迷失在創作的道路上,並提醒其他導演:你之所以說這個故事,就是因為你喜歡它。

相關焦點

  • 《信條》燒腦到反人類嗎?也許是未來的諾蘭回到過去,寫了一個流水...
    影像的倒放和文字的倒放已經是電影中最容易理解的部分,而故事的呈現狀態更為無序。《信條》9月4日首映當晚,一家影院在放到影片高潮部分時著火的照片在各大影迷群裡熱傳。有人分析,這是因為音響動態太大,設備「過載」而自燃了。同樣「過載」的還有觀眾的大腦。諾蘭的作品素以「燒腦」著稱,《信條》更將「燒腦」發揮到極致。
  • 你看不看得懂,諾蘭可能並不在意
    從經典之作《記憶碎片》、《盜夢空間》到《黑暗騎士》三部曲,再到今天的《信條》,諾蘭的整個導演生涯都在用獨特的方式講故事。《信條》目前收穫豆瓣評分7.8,「看不懂」、「得三刷」、「看諾蘭前必讀」…是近期各大公號的標題。影評人刷了又刷、普通觀眾看了一臉懵,大伙兒都陷入一場討論的狂歡。
  • 限定追劇指南來襲 酷我暢聽爆款扎堆《三十而已》前排一鍵收聽
    每年這個時候總是各類爆款熱門劇扎堆湧現,除了空調WiFi西瓜外,如果能找到符合口味的好劇,簡直在38℃高溫中都可以露出姨母笑,尤其是解放眼睛通過音頻就可前排收聽,所有好劇直接在一個平臺內全部解決,這樣的好事酷我暢聽全部安排,追劇粉速度打卡報到!
  •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敘事手法、非線性敘事結構分析
    摘要:非線性敘事手法是諾蘭電影中慣用的敘事手法, 雖然這種敘事手法使影片變得十分撲朔迷離,但是他又總會在撲朔迷離之中設置好能夠將劇情連接起來的線索,這就使得影片劇情雖然錯綜複雜,但是環環相扣。同時故事也不再像線性敘事一樣有著單一的角度和結果,非線性敘事手法使得故事的情節和結果變得多樣化,問題的角度變得多元化。一、非線性的敘事結構「非線性電影敘事結構的最大特徵在於單一時間向度被打破和解構,時間成為不連貫的片段且前後顛倒。」諾蘭將倒敘、插敘、並敘等等一系列的敘事手法雜糅在一起,電影的情節時常看起來十分不連貫,影片具有很強的拼接感。
  • 微電影劇本的結構特徵
    微電影結構沒有固定模式,一部好的微電影劇本絕不會有雷同。但是微電影好劇本有共同的特徵,符合現實的客觀規律,服從劇作者創造的形象,體現主題的藝術構思。結構並不是純技術活,而是要將作者的藝術構思和內容緊密相聯的紐帶。
  • 諾蘭:我最喜歡的28部電影
    諾蘭說:「《阿爾及爾之戰》是一部永恆而感人的真實敘事,它以最不具戲劇性的方式激發觀眾產生共鳴。 《第三類接觸》也是諾蘭創作《星際穿越》時靈感的源泉。
  • 解析懸疑劇《隱秘的角落》:主題隱喻與敘事技巧
    原標題:《隱秘的角落》的主題隱喻與敘事技巧最近熱播的懸疑網劇《隱秘的角落》,既無流量明星,更無高調宣傳,卻憑藉精良的內容逆勢而順、以隱而顯,備受好評。從紫金陳的原創小說《壞小孩》,到改編劇《隱秘的角落》,故事主線都可以表述為「三個小孩在一個暑假目睹了一起殺人案」。
  • 神劇再現,《西部世界》是怎麼做到的?
    經過這樣的影視化處理之後,導演諾蘭憑藉著精湛的細節處理手法,將《西部世界》第一季硬生生拍成了一部影視神劇。這是我們最喜歡的受壓迫的有感知能力的機器人獲得自由的關鍵時刻,也是這部劇的關鍵思想,它錯綜複雜的故事情節讓很多觀眾在第二季中迷失了方向。「Free will is not free」(自由意志不自由),海報上的這句話,看起來頗為醒目。
  • 別光熱搜追劇了,來看看古人都看什麼「劇」吧
    碎片化追劇、追綜的確省時省力,既不會佔用太多的時間,也不用費太多的腦力,短時間內就可以了解劇情全貌並欣賞到精彩片段。然而,正如有網友因為被熱搜吸引追劇一樣,過多的熱搜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比如劇情被透光了反而影響追劇的熱情。
  • 諾蘭:10年《盜夢空間》,50年迷宮夢影-虎嗅網
    這期間,諾蘭讀到過英國當代小說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水之鄉》,他發現作家們享有的敘事自由並沒有發生在電影界,也正是在文學中的這種發現,決定了他之後在電影中個人化的敘事風格。大學期間,心存電影夢想的諾蘭參加了「16毫米學會」,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以超乎尋常的熱情投入電影創作之中。
  • 《彗星來的那一夜2》開播,敘事精巧,魯照華演技吊打張雨劍
    這部電視劇的首集,味同嚼蠟,很容易讓觀眾棄劇。而該劇從第二集開始,漸入佳境,呈現了不錯的編劇技巧。觀眾若是能夠堅持看到第二集的話,可能會產生持續追劇的動力。在首集當中,張雨劍飾演一個年輕帥氣的霸道總裁,而女主魯照華則飾演一個沒有名氣的女主播,並且入職了男主的公司,幫著宣傳男主公司的海島旅遊項目。男主人設就是霸道總裁,女主人設則是傻白甜。
  • 《信條》口碑兩極化,諾蘭這一次失手了嗎?
    與優點同樣明顯的,是諾蘭的缺點。毫無疑問,他是敘事詭計上的巨人,也是場面調度上的矮子,他的動作戲永遠雜亂無章。諾蘭電影敘事的高概念有多高,那麼他故事的情感落點就有多低:比起犀利的庫布裡克、深邃的伯格曼、狡黠的希區柯克,諾蘭故事的情感落點與他們相差不可以道裡計。
  • 英國人諾蘭,一個忠誠的「電影騎士」
    那諾蘭的「這部電影」在他的處女作時期就已經確立了。1998年的[追隨],以倒敘作基本敘事語言,在此基礎又將時間徹底敲碎再重新拼貼。從[追隨]到[記憶碎片]再到[敦刻爾克],非線性敘事、倒敘與正敘交織,多線並進,諾蘭一直在探索時間。[追隨]之外,另一個只有3分鐘的早期短片[蟻蛉](1997)。更是諾蘭之後幾乎所有電影的結構源起。
  • 這可能是你見過最全的追劇攻略
    最近,科學家宅男的對門搬來一個美女劇作家兼餐廳招待,Penny(Kaley Cuoco 飾)。宅男開始蠢蠢欲動了,於是諸多啼笑皆非的故事在幾個朋友間「爆炸」開來。7.毒梟 第三季主人公弗蘭克·安德伍德是美國國會眾議院多數黨黨鞭,是一個老謀深算的職業政客,他堅信新當選的美國總統及其幕僚背叛了他,於是發誓要將這一任總統趕下臺,他不擇手段展開一系列部署。《紙牌屋 第五季》(House of Cards Season 5)是由網飛公司(Netflix)出品的政治題材電視劇,是美劇《紙牌屋》系列的第五季。
  • 《信條》口碑兩極化:諾蘭這一次是創造了視覺的奇觀還是失敗的魔術?
    2017年,當美國當代最重要的電影學者大衛·波德維爾(David Bordwell)在博客中說「某種意義上,諾蘭已經成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庫布裡克」,輿論界的態度一片譁然。事實上,波德維爾這句話並沒有結束,他解釋了原因:很少有人再像諾蘭這樣拍攝同時兼備有範兒(prestige)和事件性(event)的電影。
  • 人物|諾蘭:不享受遊戲,而是製造遊戲規則
    諾蘭說:「《盜夢空間》堅定了我一直秉持的信念,那就是你必須做出讓自己興奮的事情,並且相信它」,對諾蘭來說「興奮點」就在於創造新鮮的東西,諸如《星際穿越》《敦刻爾克》等帶給觀眾新鮮感的作品。事實上,諾蘭一直在探索這種「反類型」電影的創作,《信條》就是一部打破固有印象的特工片,這一次西裝革履的特工們要「以時間為武器」去戰鬥。
  • 歐豪挑大梁的《黑白禁區》,要再次挑戰緝毒劇的類型高峰
    在王鵬的牽線之下,二老一少在《黑白禁區》中進行了一次「向網而生」的創作實驗。劇作:敘事人設全面創新,故事形態借鑑杜琪峯《黑白禁區》是《獵毒人》的姊妹篇,是緝毒題材在類型上的延續。兩個故事都是從人物出發,而不是把案件作為核心。
  • 影評|諾蘭就是為了讓你去影院,才把《信條》拍得這麼難懂
    諾蘭的電影一直以燒腦著稱。不論是《記憶碎片》、《致命魔術》、《盜夢空間》還是《星際穿越》,都屬於看了一遍要琢磨好幾天,會和別人討論好久的電影。《信條》的難懂程度在諾蘭作品表中,應該僅次於《記憶碎片》。《記憶碎片》的燒腦在於其敘事結構,一旦把敘事結構了解清楚了,就會恍然大悟。解讀《信條》,除了敘事結構,還需弄懂諾蘭獨創的「時間宇宙」。
  • 諾蘭隱藏在...
    在之前的記者會上,諾蘭表示這樣的設定,也是基於目前物理學界的認識所做的合理的假設,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對普通觀眾來說,如果沒有物理學相關知識,並不需要去深究這一設定本身的可行性,就算對其一竅不通,也完全不會影響對《信條》整部影片的觀感。只要記住「這就是一個設定」,跟《盜夢空間》裡他們能用一臺機器潛入人的夢境一樣,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接受並跟上故事的節奏。
  • 「盜夢者」諾蘭專訪:我不想以中立的態度拍電影
    諾蘭表示:「自學就意味著能夠以最原始的方式去了解關於拍電影的一切……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滿滿的激情與好奇心。要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諾蘭並不熱衷於時下流行的電3D立體效果,認為「3D是個誤導,膠片拍攝出來的東西本來就是3D的。攝影本身就是三維度的技術。」諾蘭還十分強調電影所表達的觀點。他認為不管是拍電影或是寫劇本,一切都是以觀點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