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6 日下午 15:00,由 GE 醫療分子影像產品部主辦的「智微天眼,MI 向未來」2020 精準醫學·分子影像峰會,盛大開播。我們邀請到了來自全國五湖四海的核醫學教授們,大家歡聚線上,一起見證新技術革命的到來,點亮核醫學發展道路。
GE 醫療秉承百年「創新求變」的基因和「客戶至上」的理念,始終致力於引領技術的創新革命,並與客戶攜手共同推動行業的發展。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雖然暫時打亂了我們與廣大同仁歡聚一堂的計劃,但卻阻擋不了我們核醫學人創新求變、攜手共進的步伐,以及對新技術、新未來探討的熱情。
山西醫科大學校長、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分子影像精準診療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李思進教授在開場致辭中表示:
隨著國家精準醫學戰略計劃的部署和各項醫療新技術的推進,主動防疫和精準醫學已成為醫療行業聚焦的新話題,逐步邁向精準醫學新時代。核醫學分子影像作為精準診療的排頭兵,在精準醫學新時代下也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在精準診療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GE Healthcare 中國醫療影像業務副總裁、GE Healthcare 中國醫療影像系統總經理陳金雷先生也在發布會開場,做了提綱挈領的致辭。
GE 醫療作為植根中國、服務中國的國際化公司,在中國有著長期的投入和承諾與明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其倡導建設的 ONE MI 生態圈,促進了產、教、研、醫的一體化結合。GE 醫療願與廣大核醫學同仁共同合作,打造從藥物研發、科研轉化,再到臨床診斷的一站式解決方案,聚力創新,加速核醫學的發展,全面鋪開核醫學在臨床領域的影響力。
由 GE 醫療中國分子影像產品部總經理高偉先生,為大家聲情並茂地展示了 GE 醫療核醫學的發展歷程。自 1892 年愛迪生創建 GE 公司,到如今 2020 年,GE 已是一個擁有 128 年歷史的「百年企業」。GE 核醫學的發展歷程也橫跨了三個世紀。在歷史的長河中,GE 一直不忘初心、不斷創新,一直作為時代的領跑者,引領整個行業,向前發展。
▶ 專家訪談
創新來自用戶需求,客戶的需求一直是 GE 醫療前進的方向和動力。新品發布會前,來自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張玉穗教授、河北省人民醫院的邊豔珠教授、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的賈強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楊愛民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李林教授、GE 醫療中國分子影像產品部臨床應用經理馬興榮博士依次為大家分享了「臨床需要什麼樣的 SPECT/CT」。
六位專家從科室發展的不同階段總結了臨床對 SPECT/CT 的需求:更智能便捷易操作、更全面的核醫學檢查項目,SPECT 和 CT 的斷層融合成像,全面定量指導和療效評估,靈敏度和解析度的提升,特別是對微小病灶的精準診斷等。
▶ 研發工廠揭秘
帶著對這些臨床需求的思考,我們來到了 GE 核醫學產品全球研發總部,跟隨研發科學家了解了新產品 NM/CT 860 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滿足臨床需求,隨後跟隨鏡頭參觀了以色列海法工廠的自動化精益製造生產線。
▶ 新產品 NM/CT860 正式揭幕
隨著發布會環節的層層深入,在線參與嘉賓熱情高漲、積極點讚,本次發布會新產品 NM/CT 860 的輪廓也隨著點讚愛心的匯聚,逐漸清晰起來,860 正式走向中國市場。
▶ 深度解析 NM/CT860
GE 醫療中國分子影像產品部核醫學產品市場經理陳楊老師為大家深度解析了 NM/CT 860 的新技術和臨床應用。
這一次 NM/CT 860 為臨床帶來三大核心技術:
(1)靈晰雙升準直器,實現了靈敏度和解析度的雙雙提升。
(2)獨有的類螺旋採集模式,保證探頭無論靜止還是運動都能得到有效的探測精度,採集效率提升 25%。
(3)高清芯降噪技術,從信號採集源頭減少噪聲,提高圖像質量。
這三大技術創新,為臨床提升了 1.5 倍的微小病灶檢出率。
在此基礎上,860 還搭載了全新一鍵式智微平臺,提供智能定量療效評估,改善患者預後,全面定量指導,助力核醫學在精準醫療時代快速發展。
來自 GE 醫療中國分子影像產品部的 Solution 市場經理董誠巖博士為大家揭開了發布會精彩的第二篇章。
GE 的 ONE MI 生態圈是一個集「人才、藥物、科研、服務、設備」五維一體的協同創新體系,GE 擁有全球唯一的從核素、藥物到顯像的分子影像全影像鏈,可以為客戶提供 SPECT/CT、PET/CT、PET/MR、回旋加速器和化學合成儀等全鏈條產品,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多維度的分子影像 「一站式」解決方案。
▶ ONE MI 科室風採雲展示
董誠巖博士隨後與三位核醫學科主任專家現場連線,帶領大家雲端探訪核醫學科最真實的風貌。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的李眉主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的樓岑主任,和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的李彪主任分別跟大家分享了他們對科室建設和 One MI 生態圈的精彩解讀。
此外,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同濟醫院、湘雅醫院、鄭大一醫院、煙臺毓璜頂醫院、泰達心血管病醫院等十一家醫院也通過雲端為大家展示了風採,共同助力核醫學 ONE MI 生態圈的建設,共同開創核醫學未來更加廣闊的發展。
GE 分子影像全球總經理 Nathan Hermony 為大家展望了 GE 分子影像的未來。GE 一直致力於引領分子影像的技術創新,通過 One MI Solution 把藥物探針、診斷影像、治療評估這三個環節連接在一起,共建精準醫療生態圈。GE 分子影像正在向診療一體化、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飛速發展,通過引領創新助力臨床、飛速發展。
本次發布會的另一大亮點,是分別在廣州和北京開設了直播間,並邀請到了十位重磅級嘉賓參與現場直播討論。共同探討這款全新的 SPECT/CT 會給臨床帶來的變化,以及 ONE MI 生態圈如何助力臨床,推動核醫學科的發展。
廣州直播間的 5 位嘉賓分別是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核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常委兼 PET 學組組長、廣東省醫學會核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徐浩教授,中國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常委、廣東省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主委、廣東省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副主委王全師教授,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核醫學科主任、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核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委員兼腫瘤學組副組長樊衛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核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神經學組副組長、廣東省醫師協會核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張祥松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廣東省醫師協會核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佛山市醫學會核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馮彥林教授。
GE 醫療分子影像產品部總經理高偉先生主持了廣州直播間論壇,各位現場專家高度肯定了新產品 860 優異的產品性能和臨床應用,產品設計貼近臨床需求,相信會給臨床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專家們先後表達了對於 SPECT/CT 未來的期許。SPECT/CT 是核醫學科發展的基礎,更清、更快、更準,做到精準定量,共同創新、成長,才能走穩每一步。
北京直播間的 5 位嘉賓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醫師協會超聲分子影像與人工智慧專委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臨床精準醫學專委會副主任田捷教授,解放軍總醫院核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徐白萱教授,北京協和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北京醫師協會核醫學分會主委、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核醫學分會副主委霍力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北京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師協會核醫學專科醫師分會副會長楊吉剛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核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委員楊敏福教授。
GE 醫療分子影像產品部產品市場總監曹璟女士主持了北京直播間論壇,現場各位專家分別從科室建設、人才培養、學科發展、臨床轉化、人工智慧前景等方面分享了對於 ONE MI 分子影像生態圈的獨到見解和認可。從臨床需求出發,通過設備創新和藥物創新推動臨床科研的發展和人才培養體系建立,開放合作、融合創新。現場專家們的探討為 ONE MI 生態圈賦予了更多的內涵,讓大家堅信生態圈的落地能積極推動整個核醫學的發展。
由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核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全軍分子影像與核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汪靜教授,為本次發布會做了精彩的總結致辭:
核醫學目前有了長足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鮮血液正加入進來,如何有效的整合資源去營造一個積極和創新的核醫學生態圈,是我們在精準醫學新時代下的光榮使命和前進動力。讓我們攜手共進,合作共贏,構建核醫學分子影像飛速發展的生態圈。
峰會最後,130 多位專家學者和行業同仁參與了此次「核聚 MI·點亮未來」百人行第一季活動,共同寄語中國核醫學分子影像未來,「核醫聚力,精準未來」…… 「志同道核,MI 向未來」。峰會在全體核醫學人的美好祝福聲中點亮了 MI 的璀璨未來。
歷時 19 天,156 個視頻拍攝,跨越 2 個國家,58 個城市,匯聚成 90 分鐘的濃縮精華。這是全體核醫學人創新的力量,更是凝聚的力量。相信此次 GE 醫療最新發布的「智微天眼 螺旋雙升」NM/CT 860 能更好的助力臨床。分子影像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GE 醫療分子影像願攜手全體核醫學同仁共建 ONE MI 分子影像生態圈,星火匯聚,點亮未來!
責任編輯: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