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愈高太陽能效率越低 科學家為此研製新模塊設計

2020-12-04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適合熱帶地區嗎?雖然擁有豐沛日照,但是潮溼悶熱對太陽能板來說終究不是好事,畢竟太陽能板也是電子元件,氣溫上升、效率就會下降,而最近加納與英國科學家攜手,為熱帶地區設計更防潮更耐用的太陽能模塊設計。

太陽能板電池跟許多電子設備一樣,溫度愈高、發電效率就越差,畢竟太陽能板是將光轉換成電,並非將熱能轉換成電能,先前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就指出,溫度每升高 1 度,太陽能板平均發電量就減少 0.45%。

當電池吸收陽光時,就會產生電子-電洞對,帶正電的電洞與帶負電的電子會分別向兩個不同的方向移動,進而產生電流與電壓,若電子-電洞對快速複合,太陽能轉換效率就會因此降低,溫度越高,電子與電洞複合的速度就愈快,高溫對太陽能板毫無益處。

同時加納的誇梅‧恩克魯瑪科技大學(Knust)與英國提賽德大學(Teesside University)科學家也發現其他威脅太陽能模塊性能的因素。像是天氣過於潮溼,溼氣造成黏膠附著力下降,電池與黏膠出現電極分層(delamination)狀況,電子無法順利注入而產生暗點、連接器異常等問題。

除了炎熱的天氣,溫差大也是太陽能板性能下降的主因,某些地區烈日當空,太陽能板的溫度會攀升到攝氏 80 度,午夜時分又會降到攝氏 15 度。

而科學家也認為,越薄、越小片的太陽能電池,也比較容易產生裂紋。在太陽能模塊製程中,會用鍍錫銅帶(Copper Ribbon)與銀匯流線(Busbar,又稱主幹、粗線)將太陽能電池串接,組裝成太陽能模塊,而焊接的質量將影響矽晶太陽能模塊發電效率,且隨著矽晶圓厚度愈來愈薄,在串焊過程中愈容易斷裂。

在太陽能模塊製程中,首先會把太陽能電池焊上箔條導線,再將用焊線將一片片電池串接排列成一組,最後再進入封裝程序。只是串焊過程中,焊線會從上表面的負極串接到下面的正極,這時焊線就會扭折(kink),科學家認為,高熱會讓扭折應力加劇。

不過隨著技術日新月異,新的技術可以解決愈熱退化問題嗎?對此科學家認為新型的背接觸(Back Contact)電極可以解決這個挑戰,像是選擇性雷射焊接(ive laser soldering)的背接面背接觸(Back Junction Back Contact,BJBC)技術。

其中 BJBC 的 PN 接面在電池背面,匯流線與細線呈指交叉狀,而電池也因為電極與接面都在電池背面,面朝太陽的電池面呈純暗色,能減少正面匯流線與細線的遮光、提高轉換效率,也能透過改善製程來最佳化受光表面的鈍化效果,還具有美觀優勢。

選擇性雷射焊接技術則是將匯流線均勻焊接在電池上,藉此提高穩定性,也能降低焊接接頭的機械損傷。而有別於一般電池,BJBC 電池中的電流不會經過發射極,因此也不用在粗細線陰影與串聯電阻損耗之間抉擇。過去研究測試也發現,透過省略匯流線和縮短細線長度,可提高 BJBC 太陽能電池填充因子和短路電流密度,有助提升太陽能電池性能。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海拔越高離太陽就越近,而氣溫反而越低呢?
    太陽是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太陽源源不斷地向四周的宇宙空間釋放太陽輻射,太陽輻射能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來源,是地球大氣運動、水循環的主要能源。地球大氣的熱量最終來源也是來自於太陽輻射,那麼,為什麼海拔越高,離太陽越近,空氣溫度越低呢?
  • 為什麼海拔越高反而氣溫越低,不是離太陽更近嗎?
    我們經常會講海拔越高氣溫就越低,也就是「高處不勝寒」,這句話既是正確的,也是有局限性的。我們知道大氣的氣溫高低取決於大氣中熱量的高低,而大氣熱量的根本來源是太陽。那麼,我們就會有疑問了,海拔越高,不是離太陽就越近,也就是太陽輻射就會越強,那麼氣溫不應該越高嗎?
  • 為什麼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這個其實和我們高中地理上所學的一個知識點有關,即「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我們都知道,氣溫會隨著海拔的升高而相應遞減,一般地,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就下降0.6℃。而大林寺位於今天廬山「花徑風景區」,比山下的平原高出1100餘米,因此在3月的時候山上的氣溫會比山腳下的氣溫低上6℃-7℃。氣溫相對較低,無法滿足山頂的桃花於3月盛開。
  • 海拔越高距離太陽越近,反而溫度越低,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海拔越高反而溫度越低,不是距離太陽更近嗎?「高處不勝寒」這是古人就知道的道理,一座山峰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會呈現出一年四季的景觀,就類似於隨著緯度的增加從赤道到兩極溫度逐級遞減,當然兩種現象的產生機制並不相同。
  •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多少 海拔每升高100米對應的氣溫是多少
    海拔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標準來計算。說到海拔,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地方應該就是西藏了吧!空氣稀薄,因為海拔越高氣溫就越低,所以西藏的氣溫很低。但是,大家知道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多少嗎?小編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 高考地理微專題11 氣溫
    (1)由圖中信息可分析出BA.12時、15時大氣較穩定B.5時、20時出現逆溫現象C.大氣熱量直接來自太陽輻射D.氣溫日較差自下而上增大(2)圖中12時曲線愈接近地面氣溫愈高的原因是DA.愈接近地面風速愈小,大氣熱量不易散失B.愈接近地面空氣塵埃愈多,塵埃能吸收太陽輻射C.愈接近地面空氣密度愈大
  • 為什麼越靠近太陽溫度越低?帛琉靠近太陽後或探明真相?
    為什麼越靠近太陽溫度越低?帛琉靠近太陽後或探明真相?
  • 為什麼越接近太陽的地方越冷, 越離太陽越遠的地方越熱呢?
    ,距離火源較遠溫度就越低,也就越冷。但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距離太陽應該比較近,高度達到了8千多米,按理說應該會很熱,可是珠穆朗瑪峰的最低氣溫可達-50℃,平均氣溫在-30℃左右。這是為什麼呢?其次,太陽是地球熱量的主要來源,因此影響地球冷熱程度的因素都與太陽有關,主要有以下兩點:1.太陽的入射角(即光線與行星地表之間的交角):太陽直射的地方,溫度肯定就高,即入射角越大,單位地表面積所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量就越大,隨之輻射強度就越強,那麼這個區域內的溫度也就越高,就比如地球的赤道溫度相比與其他地方的溫度就比較高。
  • 大氣|太陽輻射強,氣溫未必高
    一般情況下,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人都會感受到晴朗的天氣下,太陽輻射強,氣溫就會明顯的上升,為什麼青藏高原卻不是這樣?氣溫的變化是隨海拔的升高而遞減,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度,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同緯度的長江流域如果25度,而按照理論氣溫數值的變化,青藏高原只有幾度左右,所以要注意保暖,夜晚氣溫就更低了,這個問題比較好理解。但經驗告訴我們夏季白天太陽那個毒啊,在同緯度的長江流域少說應該有37度往上,但高原的氣溫為什麼上不去呢?
  • 為什麼距離太陽越近反而越冷?看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為什麼距離太陽越近反而越冷?看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 並不是越高越冷:珠穆朗瑪峰氣溫很低,但大氣層上部溫度卻很高
    珠穆朗瑪峰,峰高勢偉,峰頂的最低氣溫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太空人出艙身著笨重的太空服或許是為著保暖保壓;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攝氏度,生活中一系列的現象給人以印象和經驗:海拔越高越冷。其實,它是有前提的,它在大氣的對流層是對的。如果我們著眼於整個大氣層,這個結論是錯誤的。(地球的大氣層到底有多厚呢?
  • 海拔越高距離太陽越近,為什麼溫度會越來越低?這裡一次性說清楚
    我們知道,地球的光和熱都來自於太陽,海拔高的地方按理說距離太陽更近,按理說應該溫度更高的,為什麼會越來越冷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說一下這個問題。首先,太陽的確是賦予了地球光和熱,但太陽提供熱量的形式是電磁輻射,太陽光抵達地球後,會與地球大氣產生相互作用,這樣才產生了溫度。
  • 2012成人高考高起點地理原理規律複習資料歸納(一)
    8.比例尺大小與圖示範圍    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範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範圍愈大。    9.地圖上方向的確定    ①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②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③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 太陽是個大火爐,離太陽近應該更熱些,為什麼高山反而比地面冷
    太陽是個大火爐,它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熱源,連續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地表放射巨大的能量,科學家們把這種能量傳遞的方式稱為太陽輻射。按一般人的想像,地球上海拔愈高的地方,比如高山山頂,距離太陽相對要近一些,接受太陽的輻射也應多一些。按理說,海拔越高,氣溫也必然會相應地增高,事實卻並非如此。
  • 山頂離太陽近,溫度怎麼越低?
    人類生活在地表與大氣層最底層對流層中,即使是珠穆朗瑪峰也沒有穿過對流層,而對流層對太陽光不感冒,它是被地球「捂熱」的,離地表越遠,對流層的氣體溫度就越低,所以高處不勝寒。下面我們具體說說是怎麼回事:太陽輻射地球和大氣的熱量來源主要分兩部分,地球的內部能量佔據比例很低,比如溫泉,火山爆發,大部分能量的釋放主要還是作用在板塊的移動上,主要能量還是來自於太陽輻射,但是太陽輻射可不是誰都能接收的,對陽光吸收的能力決定了到底是地球先受熱,還是大氣先受熱
  • 海拔越高離太陽越近,不應該更熱嗎?為什麼反而溫度會更低呢?
    海拔越高離太陽越近,不應該更熱嗎?為什麼反而溫度會更低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爬過泰山,除了累還有一個最為明顯的感覺,那就是隨著我們爬得越來越高,溫度會越來越低,爬上山頂之後,不管是在夏天還是冬天,都必須要裹著厚厚的軍大衣來保暖,海拔越高的地方溫度就會越低,這是初中地理課本上,老師就教給我們的知識,可是拋開這些課本概念,有很多人表示非常不理解,海拔越高的地方不是離太陽更近嗎?溫度不應該更高嗎?為何會更低一些呢?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 兩極高緯度地區極晝時整天都有太陽照射,為什麼氣溫還這麼低?
    不同的氣候類型包含不同的氣候特徵,也就是氣溫、降水和光照等氣候要素都不盡相同。氣溫是氣候的重要要素,反映的是地球不同地區的冷熱狀況,也就是熱量的高低狀況。對於一個地區的氣溫描述包括均溫、最高溫和最低溫,比如日均溫、日最高溫度、日最低溫度,此外還有月均溫和年均溫等。
  • 海拔越高離太陽越近,為什麼溫度反而越低?
    理論上說,離太陽越近,也就是離發熱源越近,溫度應該會越高才對,但是,事實上,在地球上海拔越高,溫度反而越低。這不是互相矛盾嗎?其實並不是的。下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是不是離太陽越近,溫度就越高?以我們的角度看太陽,太陽是在一直發光的,而且當夏日來襲,給我們滾滾熱浪的也是太陽。
  • 山頂離太陽近,溫度怎麼越低?科學家:離地球太遠,高處不勝寒
    人類生活在地表與大氣層最底層對流層中,即使是珠穆朗瑪峰也沒有穿過對流層,而對流層對太陽光不感冒,它是被地球「捂熱」的,離地表越遠,對流層的氣體溫度就越低,所以高處不勝寒。下面我們具體說說是怎麼回事:太陽輻射地球和大氣的熱量來源主要分兩部分,地球的內部能量佔據比例很低,比如溫泉,火山爆發,大部分能量的釋放主要還是作用在板塊的移動上,主要能量還是來自於太陽輻射,但是太陽輻射可不是誰都能
  • 中國科學家再創輝煌,研製出全球最大口徑太陽望遠鏡
    但是,有這麼一種英雄在我們的背後默默奉獻,不曾有任何怨言,他們就是---科學家。歲月靜好,只因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中國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他們都是國之棟梁。近日,我國科學家再創輝煌,研製出全球最大口徑太陽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