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學中心付昊桓研究小組論文獲選為

2020-12-01 清華大學新聞網

地學中心付昊桓研究小組論文獲選為

FPL國際會議25年來最具影響力文章之一

清華新聞網9月14日電 日前,在第25屆現場可編程邏輯與應用國際會議(FPL 2015)上,清華大學地學中心付昊桓副教授研究小組所發表的論文《基於可重構數據流引擎的全球大氣動力方程快速求解器》「Accelerating Solvers for Global Atmospheric Equations Through Mixed-Precision Data Flow Engine」獲選為25年中最具影響力的27篇文章之一。

在傳統的CPU平臺中,硬體的結構是固定的,用戶編寫和優化的是在硬體上運行的軟體程序。與CPU相比較,FPGA則是一種實時可編程的硬體晶片。基於這種硬體上的可編程性,用戶可以直接為科學計算應用編寫硬體電路,而不僅限於編寫軟體程序,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軟硬體協同設計。採用這一思想,該論文將全球大氣流體方程的求解器映射為FPGA晶片中的特定硬體電路,通過進行算法、並行架構、緩存、數據精度等各個方面的系統優化,獲得革命性的性能和能效提升(一個大容量FPGA晶片相對於一個6核CPU可提速100倍,相對於兩個6核CPU和一個NVIDIA Fermi GPU可提速4倍)。該思想既可應用於大氣模擬,同時也可適用於其他領域的科學計算,是一種可以從根本上提升計算性能和效率的通用方法。

地學中心付昊桓副教授研究小組論文獲選為FPL國際會議25年來最具影響力文章之一。

論文第一作者為付昊桓副教授指導的博士生甘霖,其他合作者包括英國帝國理工學院Wayne Luk教授,中國科學院軟體所楊超研究員,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薛巍副教授、張悠慧教授、楊廣文教授,地學中心黃小猛副教授。論文的主要思想是實現算法優化和計算機結構優化的融合。

現場可編程邏輯與應用國際會議(FPL)是計算機系統結構領域的重要會議。第一屆在英國牛津大學舉辦,每年審稿的錄取率在20%左右。該會議歷年來所發表的研究成果,已經產生了包括Celoxica、Silicon Hive、Maxeler、Veridae等FPGA領域的諸多創新型公司。評審委員會從該會議自1991年以來發表的1765篇文章中,通過提名及投票遴選出其中最具影響力的27篇文章(Significant Papers)。該論文是所有27篇獲選文章中唯一一篇以中國大陸研究機構為第一作者單位的論文。

FPL Significant Paper具體信息連結:http://www.fpl2015.org/?page=sig_papers

 

供稿:地學中心 編輯:蕾蕾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地學中心成立3年 成績斐然—新聞—科學網
    與這些海報並排貼著的便是各種講座信息以及中心新近發表的論文,90%是英文,內容五花八門,有關於大氣環流的,有關於溼地保護的,有力學領域的,還有計算機領域的……涉及的領域和學科十分廣泛。 這便是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的特點——交叉性與國際化。
  • 享佳健康獲選「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名單」
    近日,「2019年南京市市級工程研究中心名單」揭曉,享佳健康旗下老人佳擬建的「南京市雲健康智慧監測工程研究中心」成功獲選。享佳健康旗下老人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籌備參與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開展的市級工程技術研究申報工作,後經主管部門推薦、專家評審等程序,被認定為符合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立項標準,於2020年1月10日經公布認定為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表明享佳在發展專業化、管理精細化、技術特色化及科技創新能力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也是對享佳多年來堅持新型大健康行業的肯定。
  • 地學中心楊軍副教授在《全球生態和生物地理》發文
    地學中心楊軍副教授在《全球生態和生物地理》發文發表關於全球城市森林的種類組成相似性和空間尺度關係的論文  清華新聞網9月17日電  9月16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簡稱「地學中心」)楊軍副教授等在《全球生態和生物地理》(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在線發表了題為
  • 地學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常見邏輯錯誤
    一些已經發表的和正在投稿中的論文,存在著邏輯錯誤,高影響因子刊物也不能倖免。不是說有這個毛病,論文就沒有任何價值了,但這樣的論文可能有一天成為「低水平研究時代」的證據,讓我們所處時代的科研工作者蒙羞。常見的幾種錯誤簡述如下,期望今後能減少。
  • 廣州生物院在有機小分子催化構建手性季碳中心研究中獲進展
    廣州生物院在有機小分子催化構建手性季碳中心研究中獲進展 2015-09-10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物理評論快報》封面論文發表上海交大船建學院田新亮研究小組...
    7月14日,上海交大船建學院田新亮副教授研究小組在國際頂級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L)上發表了題為「Shape deformation and drag variation of a coupled rigid-flexible system in a flowing soap
  • 三位清華校友獲選2019 ACM Fellow
    1990年被保送進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1995年畢業,獲計算機科學專業、經濟管理專業雙學位;1999年和2001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計算機系先後獲碩士和博士學位。曾於2014-2015年任清華大學軟體學院EMC講席教授;2012年起任無錫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物聯網技術中心副主任。李向陽一直從事物聯網、移動計算、無源網絡、智能感知、安全隱私、數據共享和交易等方面的研究。
  • 機器學習模擬1億原子:中美團隊獲2020「超算諾貝爾獎」戈登貝爾獎
    來自中國和美國的一個研究小組獲此獎項。他們通過機器學習將分子動力學極限從基線提升到了 1 億原子的驚人數量,同時仍保證了「從頭算(ab initio)」的高精度,效率是之前人類基線水平的 1000 倍。在基於物理模型的計算、機器學習和高性能 GPU 並行集群的共同助力下,研究人員已將超大系統的分子動力學模擬帶進了一個全新時代。
  • 極鏈科技最新研究成果獲IEEE多媒體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
    近日,在2019年度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nd Expo(ICME)國際會議上傳來喜訊,由極鏈科技AI研究院與復旦大學、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聯合完成的論文獲大會最佳論文獎。
  •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百年地學新生機—新聞—科學網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辦公樓裡,張貼著中心新近發表的論文,90%是英文的,內容五花八門:有關於大氣環流的,有關於溼地保護的,有力學領域的,還有計算機領域的
  • 2018年中科院地學類期刊分區名單(完整版)!
    《測繪學報》  構建與學術的橋梁 拉近與權威的距離   近日,《2018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
  • 地學博士做地質公園科普 年入超2000萬元
    打小就迷戀大自然的李鑫,喜歡登山、徒步、遊泳,甚至每兩年都會喜歡上一個新的戶外運動,「為的就是從不同的領域去研究大自然」。  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讀本科和研究生時,李鑫選的都是地質工程方向。研二那年,他甚至跑到了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在西北大漠裡待了整整一年,去戈壁灘採樣做實驗,研究黑河古河道調水後的生態治理。
  • 地學博士做地質公園科普年入超2000萬元
    一次暢談吸引了多位地質公園負責人    「地球太奇妙了,太多的地理科學等著我們去研究,體驗和分享。」打小就迷戀大自然的李鑫,喜歡登山、徒步、遊泳,甚至每兩年都會喜歡上一個新的戶外運動,「為的就是從不同的領域去研究大自然」。
  • 人工智慧研究院「人機混合智能與智慧健康研究中心」獲ICCSIP 2020...
    人工智慧研究院「人機混合智能與智慧健康研究中心」獲ICCSIP 2020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 2020-12-28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省地質博物館獲首批「地學科普研學基地」稱號
    會上對榮獲首批中國地質學會地學科普研學基地的單位進行授牌,省地質博物館喜獲首批「地學科普研學基地」稱號。11月29日,各單位圍繞地學研學體系的建立進行深入交流。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宜昌教育局青少年活動中心、中國太平洋學會的各位教授都對研學旅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於日後各單位開展研學活動提供了值得借鑑的成功案例。
  • 南京大學李向東教授獲選《天文和天體物理學研究》2019年度最佳...
    新華網南京5月15日電(記者陳席元)記者15日從南京大學了解到,該校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院長李向東教授近日獲選《天文和天體物理學研究》(RAA)2019年度最佳審稿人,以表彰其為中國天文和中國天文研究期刊發展所作的貢獻。
  • 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研一學生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地學期刊《JGR...
    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研一學生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地學期刊《JGR:Space Physics》 來源: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   時間:2020
  • 複製以前論文中的圖片和文本,幹細胞研究小組被撤稿19篇
    近日,日本Aichi Gakuin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又因為學術不端而被撤稿,因為他們複製以前論文中的圖片和文本,至此他們的撤稿數量已達到19篇,被標記為需要特別關注的文章1篇。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3d1%26auth%3dOzeki%252c%2bNobuaki近期撤稿的這篇文章,題目為「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induced cell differentiation involves Atg7 and Wnt16 sequentially in human stem cell-derived
  • 國際地學頂級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發表太原理工大學...
    近日,太原理工大學李彥榮教授研究團隊在黃土地質與地表過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地學頂級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地學大類1區TOP 3期刊;影響因子9.5)發表論文「Loess genesis and worldwide distrib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