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學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常見邏輯錯誤

2020-12-06 BMCSCI

一些已經發表的和正在投稿中的論文,存在著邏輯錯誤,高影響因子刊物也不能倖免。不是說有這個毛病,論文就沒有任何價值了,但這樣的論文可能有一天成為「低水平研究時代」的證據,讓我們所處時代的科研工作者蒙羞。常見的幾種錯誤簡述如下,期望今後能減少。

1 「未見」作為「不存在」的證據

某件事沒有被觀察到,所以不存在,這種論證方式很常見。在引言裡,作者暗示本項研究前人沒有做過,理由是「未見文獻報導」,實際情況往往是作者本人不知道前人文獻,同時想當然地認為別人也不知道。還有一個例子,說全新世高海面事件(指海面高程高於目前的情況)不存在,理由是整個區域都沒有找到對應於高海面的沉積記錄,對此南京大學朱大奎老師有一句很到位的評論,他說:「在沉積記錄研究裡,有是有的證據,但沒有不是沒有的證據」。

2 「不同」作為「變化」的證據

圍墾要建造新海堤,海堤建造前後有什麼變化?這個問題,有的研究者決得很簡單,到實地找一塊地方,進行圍墾前後的某些數據採集,如潮水溝分布、潮流流速大小、波浪大小、植被生長情況等,回來後做些對比,如果相同,就是無變化,如果不同,就是有變化。但相同與否,即使不建海堤不是也照樣有?失誤在於,同一個系統可以有不同的狀態,這叫Variability(變幅),但不同系統內部趨勢性的演化結果,或者是發生系統狀態轉換之後出現的差異才是Change(變化)。所以,要確定是變幅還是變化,光看差異是否存在還不行,還要看演化趨勢和系統狀態特徵,所以不是簡單的事情。

3 相關性混同於機理解釋

相關性分析,可操作性強,經常用來建立經驗關係。但是,此類經驗關係是否成立,需要明確定義域或適用範圍。例如,在某個特定的潮間帶區域,從高潮位到低潮位的沉積物類型不同,每一種類型堆積的高程範圍不同,因此沉積物類型可以表達為高程的函數,對於這個地方,此函數是成立的。但如果把這一關係表述為:高程決定了沉積物的類型,某類沉積物一定分布於某高程,這就犯了將相關性混同於機理解釋的毛病。沉積物的堆積地點受到物源供給、水動力特徵、宏觀地形等條件的影響,並非僅僅受控於高程。因此,換個環境,沉積物堆積的格局可以大不同。

4 一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和因變量互換

一元線性回歸分析被用來建立兩個變量之間的統計關係,評價兩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大小,從回歸常數中獲得重要參數。但兩個變量,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是不能互換的,否則會得到不同的回歸方程和回歸常數,雖然相關係數仍舊相同。這個特點是常用軟體所依據的高斯假定所帶來的。高斯在導出回歸算法時假定,自變量無觀測誤差,因變量有觀測誤差。所以要選擇沒有或較小觀測誤差的變量作為自變量。有時候,兩個變量的誤差相近,此時需要考察x軸變量和y軸變量互換帶來的影響。不幸的是,有些作者根本不考慮果這個問題。

5 「機理的過程」

有一篇論文,說要針對某種現象的機理,進行過程研究。按照定義,過程是指與某個系統有關的某種因素影響該系統的方式,而機理是過程的各種組合,其中之一與該系統的某個現象相對應。如此,「機理的過程」到底是想研究什麼,是說不清楚的。通常情況下,研究次序應是過程在先、機理在後。

6 結論和前提倒置

有一種奇特的辯論方法,說「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不承認自己是精神病患者,現在張三拒不承認得了精神病,這正好說明他有精神病」。用這個不合邏輯的說法開個玩笑是可以的,但付諸行動則會釀成災難,到街上去問問每個路過的行人,恐怕絕大多數都有精神病,要關到精神病院去。與此相對照,說「河流入海通量減小導致河口區發生侵蝕,觀測表明,現在侵蝕正在發生,這正是河流入海通量減小的效應」,是否有點問題。實際上,凡是這種情況,得出的結論最多是或然性的,能否坐實,要看能否排除掉其他的所有可能性。

7 「案例」誤為「典型代表」或「普適描述」

地學研究經常要進行現場觀測。長江口向海輸送沉積物,強度是多大?好的,選定大、中、小潮的時期各一天,再選擇一些站位,進行現場觀測。從觀測數據中,可以計算出一個數值。這個數據就是問題的答案。這個方法暗示,所進行的觀測是具有代表性的,甚至是普適的:「不信你再測?還是這個結果」。然而,我們怎麼知道真實情況的確如此?只有在了解系統行為的各種可能性及其出現的頻率,才能評價「代表性」。不少發表的論文,對所選案例在整個系統中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是迴避不談的,也就是說,無論研究了多少案例,我們還是不知道整體情況究竟怎樣。

8 「綜合分析」

什麼叫「綜合分析」?一些論文中宣稱要進行這種分析,但實際上是把所有的現象又羅列了一遍,把說過的話又重複了一遍。在操作層面上,「綜合」應該是歸納的,也就是說,要從個案中,通過變動範圍、出現頻率、典型性/代表性評價等方式,總結出一般的預測性陳述,例如對長江口沉積物輸運觀測結果進行歸納,給出「代表性輸運強度」及其計算方法。「分析」應該是演繹的,例如從長江口沉積物輸運公式中,可以得出特定情況下的輸運強度。因此,具體的操作要麼是歸納的,要麼是演繹,並沒有一種叫做「綜合分析」的動作。當然,對數據可以既做歸納,又做演繹,但這是做兩件事,不是一件事。

9 「地理環境決定論應徹底拋棄」

在人文地理學研究中,曾經產生過一種真正的科學理論,稱為「地理環境決定論」。不幸的是,人們以地理環境不是唯一決定因素為由,批判並拋棄了這個理論,致使這個有潛力的方向被迫放棄。任何科學理論,都要針對特定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之外理論是否適用,與理論本身無關。「地理環境決定論」說的是,一個地方是否重要,是受到其環境條件制約的。把地理環境當成一個系統,然後對其各個部分的重要性進行分類,然後考察各自的條件,從而得到一個總體圖景,這完全符合科學研究的流程和規範,研究中的一些缺陷,如「重要地方」、環境條件、支配程度、時間演化格局的定義,可以通過進一步研究來克服。科學理論通過明確定義域、提升預測的可靠性而得到發展,並進一步開拓出新領域。所以,人們犯下的這個錯誤對人文地理學打擊不小,歷史上這種錯誤還一犯再犯,對待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就是如此。

10 局部差異大小作為影響大小的證據

相同和不同,經常被用來作為影響大小的證據,但沒有考慮到系統演化的時間尺度問題。例如,在環境影響評估中,施工前後的環境特徵用模擬結果的差異來表徵。因為地貌演化受到水動力條件、沉積物輸運條件的影響,所以用施工前後的水動力和地貌對比被認為可以說明施工的影響。做起來也不困難,模擬一下施工前後的流程和地形,對比結果就出來了。然而,這裡有一個天大的漏洞:模擬的時間尺度遠小於地貌演化的時間尺度。有時,施工導致地貌系統的狀態轉變,從此其演化將導向另一個方向,最終變得面目全非。但在各種「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中這一點基本上是不管的。打個比方,優秀的和平庸的研究者,其差異要在後來的學術生涯中才能看出,如果只對比前一兩年,不大可能有巨大的差異吧。

相關焦點

  • 期刊論文引言與學位論文引言
    引言用於介紹論文要解決的問題、來源和重要性,講清楚論文的來龍去脈。引言的書寫質量決定了讀者是否會閱讀全文。本文將分別介紹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的引言的基本要求,並給出學位論文引言相對長度的一組參考數據。數據表明學位論文的引言字數平均約等於全文字數的五分之一。
  • 南京藝術學院撤銷郭彥努博士學位:學位論文及期刊論文抄襲
    繼今年8月杭州師範大學對論文存在抄襲情況的教師郭彥努進行處理後,11月,郭彥努的畢業院校南京藝術學院亦因其論文存在抄襲、剽竊決定撤銷她的博士學位。南京藝術學院官網消息顯示,該學院研究生處11月9日發布《撤銷學位公告》稱,郭彥努,女,於2019年6月獲得我校藝術學博士學位,學位證書編號:1033122019000031。經校學術委員會調查核實,認定郭彥努的博士學位論文《祁彪佳的園林世界》和其期刊論文《紹興石宕園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為例》存在多處抄襲、剽竊現象,情節嚴重。
  • 天津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論文查重(規則介紹)
    現在讓我們討論一下檢查天津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論文的具體規則和要求。 I,天津大學研究生院重複論文檢查系統根據天津大學的網站信息,研究生學位論文審查要求使用HowNet論文審查系統作為學術不端文獻檢查系統(VIP)。 「知識VIP」檢測系統廣泛用於檢查全國大學和學院的碩士和論文的重量。它具有廣泛的檢測範圍,權威的數據源和嚴格的檢測算法。
  • 專家如何盲審碩士學位論文,會故意給個差嗎?
    鑑於畢業碩士生的人數60餘萬,採用之前博士學位論文的盲審模式難度比較大、不現實,因此只能採用學院組織的專家盲審模式(學院自行聯繫專家送審),而不是全國同行業的專家庫系統隨機分配(類似於博士學位論文盲審、青年基金評審等)。不過部分高校針對部分發表過高水平期刊論文的碩士生可以"免盲"。
  • 2018年中科院地學類期刊分區名單(完整版)!
    根據中科院公布的最新數據,基於學科大類,將地學類期刊分區情況整理如下,包含各期刊大類分區、小類分區、影響因子以及3年的平均影響因子,供大家查閱參考!一起來看下地學領域的這些期刊究竟表現如何?  2018中科院期刊分區表  (地學1區)
  • 地學中心付昊桓研究小組論文獲選為
    地學中心付昊桓研究小組論文獲選為FPL國際會議25年來最具影響力文章之一清華新聞網9月14日電 日前,在第25屆現場可編程邏輯與應用國際會議(FPL 2015)上,清華大學地學中心付昊桓副教授研究小組所發表的論文《基於可重構數據流引擎的全球大氣動力方程快速求解器》「Accelerating Solvers
  • 學位論文的文獻標識代碼_學位論文參考文獻引用arxiv上的論文 - CSDN
    根據GB3469-83《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規定,以單字母標識: M——專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論著) C——論文集 N——報紙文章 J——期刊文章 D——學位論文 R——研究報告 S——標準 P——專利 A——專著、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
  • 碩士學位論文常見的問題有這些!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近幾年來,筆者多次參與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開題與答辯,發現經過三年的學習,研究生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也感到不少研究生在論文寫作中有著相似的困難和問題。
  • 撰寫英文科研論文常見的邏輯與修辭問題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國際間的交流日益加強,英文科技期刊論文作為進行國際科學交流的重要方式,其必須具有邏輯性,修辭嚴謹。但有些作者由於對英語掌握的熟練程度不夠,因而所撰寫的英文科技期刊論文存在邏輯、修辭方面的問題,藍譯編譯對此歸納如下:一、主謂語搭配不當。最常見的情況是:主語是物,卻表現出人的行為。例如,中文習慣表達本文研究了什麼 ,用英文只是簡單地翻譯為This paper studied…。
  • 學位論文選題務必注意的4個問題
    好的「論文標題」能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方向、範圍和深度。「論文選題」工作遠比確定「論文標題」複雜。「論文標題」只是論文內容的外在形式 ,「論文選題」則是整個研究工作的第一個步驟 ,是整個研究工作的前提。一般來說 ,「論文選題」選定之後就不再更易 ,而「論文標題」則在研究工作結束以後還可以反覆斟酌 ,立異標新。
  • 不合格碩士學位論文存在的典型問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根據詞條的詞頻統計狀況,按佔比情況由高到低排列,不合格學位論文大致存在「作者科研能力不足」「論文規範性欠缺」「論文創新性和價值性不高」「文獻綜述質量較低」「作者學術態度和行為不端正」及「選題意義和嚴謹性不夠」六大問題,佔比分別為
  • 趙敦華:如何撰寫一篇規範的學位論文?
    與隨筆、雜談、一般性的文章不同,學位論文的寫作必須要遵守嚴格的學術規範,所涉及的引文、注釋與參考文獻都需要符合形式上的要求。 一個「學術人」從一開始就要接受嚴格的、一絲不苟的學術訓練。大家都是研究生了,都要寫學位論文。學位論文的一個目的就是要進行學術規範方面的嚴格訓練。學位論文在學術規範上的要求比在期刊上發表的學術論文更嚴格。
  • 論文有哪些種類?這篇文章給你科普!
    按獲取限制程度,可以分為公開論文和保密論文(classified)。所有讀者都可以獲取公開論文。保密論文的讀者是指定的群體。 按出版途徑,可以分為學位論文、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內部報告和電子預印本論文(如上傳在康奈爾大學Arxiv網站上的論文)等。
  • 比高考更苦逼的是論文抽檢取消學位?「水論文」一去不返!畢業難
    論文的抽檢最早始於2010年,到2014年1月才正式形成規章制度,印發了《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以隨機抽取論文的形式來檢查。那個時候還只是抽檢博士學位論文和碩士學位論文。這不,就在近日,教育部又印發了《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辦法(試行)》,從2021年的1月1日開始實行。
  • 如何判斷碩博論文質量
    現在大部分學校都進入了畢業即寫論文的時代,無論學位高低,無論專業不同,無論高校不同。撰寫論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抄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術不端行為。在知網論文查重系統中,根據不同的學位論文開發了幾個不同的資料庫查重,比如本科論文使用知網本科pmlc查重資料庫,要發表的期刊論文使用知網期刊論文查重系統對此檢測,碩士博士以及研究生的論文則是使用知網vip查重系統。
  • 學長學姐有話說丨MBA優秀論文獲獎者教你進階學位論文寫作!
    學位論文寫作是MBA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對許多MBA同學來說,也是一道需要歷經無數考驗的難關。今天財小微就請來了三位剛剛榮獲2020屆MBA優秀學位論文的畢業生學長學姐,為大家聊聊他們是如何結合自己的專業所長與學科習得優勢創作出一篇優秀作品的~快來向他們取經吧!
  • 學位論文的選題怎麼創新?
    這裡,根據本人多年來指導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的體會,就人文社科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創新略述管見。一、學位論文選題的兩個層面人們通常認為,博士生和碩士生的一個重要區別即是,博士生基本上具備了自主選題的能力。其實對於碩士生來說,努力掌握自主選題的技能也頗有必要。
  • 花了800元代寫論文還能發於學術期刊?揭秘論文市場「產業鏈」
    記者致電期刊出版社,其表示《建築學研究前沿》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東南大學聯合主辦的全英文學術期刊,只接受英文投稿,趙印收到的期刊系假冒。從專業培養到職稱認定,論文往往是大學生、職場人士必須邁過的一道坎,瞄準許多人的「偷懶心理」,論文中介、論文寫手應運而生。
  • 聊城大學一在職碩士學位論文五成抄襲 被撤銷學位
    公告透露:通過「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對畢業研究生學位論文進行複查,張兆傑的學位論文《如何打造小學硬筆書法有效課堂》「去除本人已發表文獻複製比」為56.4%。經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組成的審查小組進行審查,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審議確認,認定張兆傑的學位論文存在嚴重抄襲,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建議撤消其教育碩士學位。
  • 如何寫一篇合格的學位論文?了解專家的評價指標!之二:文獻綜述
    某高校碩士學位論文評閱書此外,在論文模板中,文獻綜述往往作為一個二級標題出現在選題之後、研究內容之前(如下圖)。一般認為,你所在專業領域內的優秀期刊,是最可靠的來源。主要原因有二。一,「期刊」中的每一篇論文都是通過同行(一般3位以上)評審的。而這些評審論文的同行,都是曾經在該期刊中發表過論文的。他們以該期刊的評價標準,替期刊在可靠性方面把關。二,「優秀」的期刊,往往對論文的研究水平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