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錐療法:20世紀的精神病人如何治療,切除腦葉還是切除人格?

2021-01-09 紅辰夢劫

一種毫無人道的手術,一位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

1949年,葡萄牙神經科醫生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茲(以下簡稱為莫尼茲),獲得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

他發現了「前腦葉白質切斷術對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療價值」而獲此殊榮。後來,這也成為了諾貝爾獎歷史上最【眼瞎】的一次頒獎。

如何有效地治療精神病是世界醫學難題

那麼,什麼是「前腦葉白質切斷術」呢?簡單來說,就是把人大腦中控制情緒的前額葉通過物理手段切除。

一直以來,精神疾病患者該如何治療是困擾醫學界的難題。在上個世紀初,甚至有很多人認為精神病患者其實是被魔鬼附身了。

所以有人發明了鑽顱術,他們相信通過在頭上鑽孔以便將附身於體內的妖魔釋放出來。此外,人們還嘗試過電擊、水療、鴉片、束縛、旋轉等方法來治療精神疾病,但都不能達到理想效果。

精神疾病是指由於人腦功能的紊亂,導致患者在認識、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的總稱。常見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鬱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礙等等。

我們都知道,大腦是人體最複雜的組織,即使以當今的科技水平,也無法完全了解大腦的運行機制。那上個世紀的醫生為何敢對人的大腦動手術呢?

18世紀中期,一個鐵道工人菲尼亞斯.蓋奇被鐵棍從下往上穿過頭部,這個腦區正是前額葉。之後他性情大變,從友善而堅定的好人變成了傲慢、專橫、沒有絲毫羞恥之心的人渣。

前腦葉白質切斷術

經過100多年的研究,科學家了解到前額葉皮質與人的情緒、價值判斷和複雜決策等高級思維活動直接相關。

1935年8月,在倫敦召開的第二屆國際神經學大會上,卡萊爾·雅各布森(Carlyle Jacobsen)等人報告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通過腦葉切割的方法,損毀了兩隻黑猩猩的前額葉皮層。

其中一隻名為Becky的黑猩猩在手術前脾氣暴躁,在手術之後竟變得安靜溫順,並且順從地配合研究人員進行測試。

而莫尼茲就是在這次會議上受到啟發,推測出特定地切除前額葉也許能給嚴重的精神病患者帶來福音。因此,他決定嘗試在人體上進行類似的手術。

前腦葉白質切斷術在莫尼茲的手中問世,卻被另一個人發揚光大,那就是美國醫生沃爾特·弗裡曼。弗裡曼發明了一種更加迅速便利的手術方式——冰錐療法。

手術時,患者首先被電擊(代替藥物麻醉),醫生將類似冰錐的錐子經由患者眼球上部從眼眶中鑿入腦內,破壞掉相應的神經。

這個手術的過程十分簡單迅速,弗裡曼在手術開始前,往往會建議家屬去旁邊的咖啡店喝杯咖啡,等家屬回來之後,就會發現自己的親人已變回正常人了,只是有些沉默寡言而已。

弗裡曼很善於宣傳和包裝自己,在全國巡迴演講冰錐療法的神奇,獲得了一大票支持者。甚至,有一位母親因為兒子調皮不願意上床睡覺,就帶著兒子去做冰錐手術,仿佛打針吃藥一般。

1936年到20世紀五十年代之間,美國大約實施了4萬到5萬例這樣的手術,弗裡曼本人就做了3500例。

美國甘迺迪總統的姐姐羅斯·瑪麗·甘迺迪,也是接受前腦葉切除術的人之一,因手術而終身生活不能自理。

後來,一些如《飛越瘋人院》、《禁閉島》等文學和影視作品將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描述成使人喪失反抗意識的手術。

隨著後來藥物治療的發展和其他更精確腦外科手術的發展,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逐漸被拋棄。

紅辰說

#紅辰講故事#看到「某醫學博士培育首對經過基因編輯、對愛滋免疫的雙胞胎嬰兒出生,博士被判刑」的新聞,某些涉及人性和道德的科學研究要謹慎對待。

如果把一個人的情緒、認知等相關聯的前腦葉切除,那這個人是否和行屍走肉差不多了,即使他(她)是一個精神病人,也有著自己的人格。

電影《禁閉島》中有這麼一段話,「請銘記,我們也曾活過、愛過、笑過!」

相關焦點

  • 額葉切除手術 額葉切除手術的後果有哪些
    並且此手術被廣泛用於治療不聽從管理的精神病患者。在《飛越瘋人院》一書問世以後,美國和歐洲掀起了一系列反對濫用電擊治療及虐待精神病人的運動,通過了限制精神病院權力的法律條文,精神病人的生存狀況才得到很大改善。一般認為,Moniz和Freeman在20世紀30年代發明額葉切除術,但實際上他們的研究是基於眾多19世紀中期的研究成果。
  • 慎重切除前額葉——記憶相關區DTI、BOLD分析
    近代,人們還嘗試過電擊、水療、鴉片、束縛、旋轉療法等奇怪的方法,但都不能達到理想效果。百般嘗試都失敗後,精神病人最後往往還是只能被關起來。20世紀40年代後半段,加之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了大量精神疾病患者,該手術席捲了歐美各國。令人痛心的是,額葉切除術「治療」的對象主體已經由之前的「嚴重的精神病患者」轉變成了「暴力、弱智、犯罪」等的社會不良分子了。在日本,主要的手術對象是小孩,他們中的許多人僅僅因為調皮搗蛋或者學習成績不佳就被家長送去切除前額葉。
  • 你不知道的「黑歷史」,血腥殘酷的額葉切除
    對於獲獎原因,委員會的評價是「發現了額葉切除術在治療某些精神疾病時的價值」,在上世紀30年代,莫尼斯嘗試為數十名精神病患者做了額葉切除手術,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並且此手術被廣泛用於治療不聽從管理的。
  • 【自來水818】你不知道的「黑歷史」,血腥殘酷的額葉切除
    對於獲獎原因,委員會的評價是「發現了額葉切除術在治療某些精神疾病時的價值」,在上世紀30年代,莫尼斯嘗試為數十名精神病患者做了額葉切除手術,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並且此手術被廣泛用於治療不聽從管理的精神病患者。他發現額葉與人的性情、性格關係密切,接受額葉切除之後,莫尼斯聲稱患者變得沉默多了,行動也變得溫順起來。
  • 空軍總醫院周巖博士通過電影帶您探秘腦葉切除術
    這個手術之所以成眾人所知,是因為《飛越瘋人院》就是以「腦葉切除手術」作為結尾。   《飛越瘋人院》影片講述了邁克·墨菲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劇烈的衝擊,可邁克·墨菲卻受到了最慘無人道的待遇——腦葉切除術,術後喪失了人格,呆傻白痴。
  • 早期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外科醫生會把酒精,倒在病人大腦上
    額葉切除術是一種進入病人大腦並切斷前葉和其他部分聯繫的醫療手術,其歷史相當令人不安。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是如何開始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前後又有什麼不同?  最早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是在19世紀90年代在動物身上進行的,在50年之內,醫生們就開始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進行早期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 《禁閉島》裡的恐怖手術:現代醫學的黑歷史,可怕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由於發病機制複雜,時至今日,以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為典型代表的多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依然無法被有效治療或預防。在20世紀30年代,人們對於這類疾病更可以說是一籌莫展。當時,對於一些極具危險性的精神病患者,醫生只好採用束縛或是大劑量使用鎮靜劑乃至鴉片等辦法來暫時緩解。
  • 額葉是什麼 額葉切除手術
    額葉是身體重要的一部分,是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額葉出現問題就會有很多不同的症狀表現,危害還是很大的,所以額葉是不能出現問題的。那麼具體額葉是什麼呢?額葉切除手術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手術呢?額葉是什麼額葉:是大腦發育中最高級的部分,它包括初級運動區、前運動區和前額葉。位於中央溝以前。
  • 神經科學的黑歷史: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莫尼斯迅速意識到這可能為手術治療精神病尋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通過手術治療精神病並不算是一個很新穎的想法,從十九世紀末就已經有人陸續開始了這類嘗試,但這些手術的效果大多並不盡如人意[1][3],不過莫尼斯還是決定要再試一次。
  • 獲過諾獎的神經科學「黑歷史」: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莫尼斯迅速意識到這可能為手術治療精神病尋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通過手術治療精神病並不算是一個很新穎的想法,從十九世紀末就已經有人陸續開始了這類嘗試,但這些手術的效果大多並不盡如人意[1][3],不過莫尼斯還是決定要再試一次。
  • 諾貝爾獎歷史上的悲劇:這項可怕的前腦葉白質切斷術,毀了上萬人
    其中安東尼莫尼斯的獲獎理由是其發現的前腦葉白質切斷術對部分精神疾病有治療價值。精神疾病的範圍很廣,包括精神分裂症、躁鬱症、妄想性障礙等等。精神病患者的人腦功能紊亂,在認知、情感、行動、意志等方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障礙。從古至今,人們採用了包括電擊、束縛、鑽顱術等很多不人道的方法試圖治癒精神疾病患者,但都沒能成功。
  • 諾貝爾生理學獎的恥辱|冰錐療法
    但如果直接提到前額葉摘除術,也被俗稱為「冰錐療法」,或許你就會恍然大悟。1949年華爾特·赫斯(Walter Rudolf Hess)和安東尼·莫尼斯(Antonio Moniz)因「發現了腦白質切斷術對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療價值」而獲得了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這一次的諾貝爾醫學獎也是最為世人不齒的一次諾貝爾獎。
  • 這部深度致鬱的遊戲,觸及了上世紀的諾獎黑歷史
    上個世紀30年代,人們對精神類疾病和人類大腦運作機制的認知還處在一片空白的階段。對待精神病患者,往往只能靠拘束、管教、電擊,或使用鴉片等大量鎮靜劑的方式治療。在這種情況下,1935年,一位葡萄牙神經外科醫生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斯發現,當他用乙醇注射了一位患者的前腦葉,殺死了這一片腦區的神經纖維後,患者的狂躁症狀緩解了。
  • 就諾貝爾獎的事情,沒憋住還是要說說吧
    我們知道精神分裂症至今也沒有有效的治療和預防方法。就像治療癌症的藥物一樣,任何一種救命稻草都會成為醫學界追逐的對象。來龍去脈是這樣的,莫尼斯在一次學術會上聽到損壞黑猩猩前腦葉後,能讓黑猩猩變得溫馴。通過這個啟發,他意識到這是一個手術治療精神病的突破口。
  • 一個執著於「切除人腦」的瘋子,卻被授予了諾貝爾醫學獎
    有關精神疾病的記載,最早見於公元前十一世紀的商代。 在當時流傳下來的甲骨文中,將精神病冠以「狂」的病名。 而在《詩經》、《易經》、《禮記》等書中,也對精神病的狀況、病因、治療和預防有片段記載。
  • 不是疾病,卻遭遇野蠻「矯正」:同性戀「治療」黑歷史
    這項「治療」實驗由美國精神病學家羅伯特•希斯(Robert Heath)進行,它的目標只有一個:讓B-19從同性戀轉變為異性戀。同性戀不是病,但在20世紀初至70年代,很多人都曾堅信它應該被「治療」。類似的「療法」,甚至更加駭人的「同性戀矯正」手段,在歷史上並不少見,有些手段直到近幾年才被法律禁止。
  • 切除腦前葉剝離靈魂,一度成為治療精神疾病的教科書,方法太殘酷
    事情還要從1935年說起,我們都知道人類的中樞神經系統是生物界中最為複雜和最完整的,如果某個人的中樞神經一旦出現了問題,就很有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異常行為,甚至是衍生出很奇怪的人格,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精神分裂和精神病。
  • 前腦葉白質切除術:諾貝爾獎的「最大汙點」
    編者按:喜歡看電影的人都知道《飛越瘋人院》和小李子主演的《禁閉島》,這兩部電影都涉及一場駭人聽聞的手術,為了醫治神經領域的疾病,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成了醫學界的最佳選擇,甚至獲得了諾貝爾獎,然而在飛速發展的醫學技術下,這種以切除人腦的方式來救治精神病患者的血腥手術被成為諾貝爾史上不忍提及的黑歷史。沒有人會懷疑甘迺迪家族是美國的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