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過著名的《飛躍瘋人院》,那你一定對這一段情節感到心生悲涼:
那個意圖打破牢籠、逃離瘋人院的麥克最終沒能成功,反倒被施行了顱腦手術,變成了一副呆板的軀殼。
最後一天的凌晨酋長對麥克講,我們走吧,我感覺我現在像山一樣壯。
影片最後酋長親手結束了麥克墨菲的生命,我想他是真的懂了麥克。痴呆地苟活會玷汙麥克自由的靈魂和高貴的尊嚴。
不自由毋寧死!
影片中所描繪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外科手術正是莫尼斯創造的獲獎傑作——額葉切除。
大腦每個半球分為四個葉,額葉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大約佔1/3體積,切除以後人會失去很多功能,包括很大一部分的性格,和正常人相比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還可以呼吸。
1949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頒給了這位葡萄牙神經科醫生、科學家埃加斯·莫尼斯(Egas Moniz ),這位獲獎者卻沒有出現在領獎臺上。
▲
莫尼斯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示意圖
先將前腦葉白質切除器具刺入顱腔,然後搗毀一塊腦區。
對於獲獎原因,委員會的評價是「發現了額葉切除術在治療某些精神疾病時的價值」,在上世紀30年代,莫尼斯嘗試為數十名精神病患者做了額葉切除手術,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並且此手術被廣泛用於治療不聽從管理的精神病患者。他發現額葉與人的性情、性格關係密切,接受額葉切除之後,莫尼斯聲稱患者變得沉默多了,行動也變得溫順起來。
▲
一套早期用來束縛精神病患者的特殊設備,
包括鐐銬、緊身衣、皮帶以及一種特製的「浴桶」。
1945年,一個美國醫生沃爾特對這種「手術」進行了一項「改進」,他發明了所謂的「冰錐療法」。
這種「手術」是真正意義上的「觸目」驚心。
醫生直接用錘子將一根大概筷子粗的鋼針從病人的眼球上方鑿入腦內
而後徒手攪動那根鋼針以摧毀病人前腦葉
這種手術不需要很嚴格的消毒措施,當時精神病院裡那些用來對付危險患者的束縛用具稍加改造就可以成為一個臨時的手術臺,因而在發明之初便大受歡迎。
▲
一個正在接受「冰錐療法」的病人
更多的術後報告顯示,額葉切除術並沒有像莫尼斯所聲稱的那樣產生良好的療效,反倒帶來了一大堆問題。面對同行的結果,莫尼斯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研究存在瑕疵,但仍辯稱額葉切除術所帶來的益處還是要超過疾病本身給患者帶來的不利影響。
▲
羅斯,美國較早接受前腦葉切除術的人之一,因手術而終身生活不能自理。
由於這種手術既沒有精確的定位,也沒有標準的操作流程,醫生往往是憑感覺對著病人大腦亂搗一氣,所以術後病人的表現可謂千奇百怪。
有些病人直接死於手術或是因為手術後遺症而自殺;
有些人出現了不同類型的殘疾;
也有一些出現了極端的狂躁或是抑鬱症狀;
而最多的情況是,病人精神病症狀有所減輕的同時也出現了嚴重的後遺症:這些病人變得像行屍走肉一般,孤僻,遲鈍,麻木,神情呆滯,任人擺布,從此一生就生活在無盡的虛無之中,
一個母親這樣描述她接受過前腦葉白質切除術的女兒:「我的女兒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她的身體還在我身邊但她的靈魂卻消失了。」
▲
羅曼,在接受手術後終身都受到包括幻覺和偏執在內的多種後遺症的困擾
1949年諾獎的頒布令莫尼斯的聲望躍上了頂峰。不過年過七旬的莫尼斯卻沒能笑到最後。就在獲獎的同一年,莫尼斯被自己的患者開槍擊中。
槍手一說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說是一名偏執症患者,不管怎樣,這名患者顯然未曾接受過額葉切除手術。莫尼斯被打了四槍,所幸沒有擊中要害,只是此後的莫尼斯只能坐著輪椅工作了。
《飛越瘋人院》一書問世以後,美國和歐洲掀起了一系列反對濫用電擊治療及虐待精神病人的運動,通過了限制精神病院權力的法律條文,精神病人的生存狀況才得到很大改善。
資料來源:果殼網 鬼谷藏龍— 獲過諾獎的神經科學「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