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後出國20年杳無音訊,母親病危盼見最後一面,網友猜原因

2021-01-19 贏在高中

他叫王永強,1969年出生在江蘇常州新北區一個農村家庭,是家中三個孩子中,年齡最小的。王永強從小熱愛學習,學習成績優秀,一直是家中的驕傲,在當地也小有名氣,王永強的家庭條件不好,父親靠賣老鼠藥供他讀書,因為老兩口常年生病,家裡常年吃低保過日子。

王永強很有出息!1987年,王永強考入蘇州大學,然後在蘇州大學繼續讀完碩士,之後考了中科院物理研究生博士,到1997年,他又考上了北京大學的博士後。

1999年,已經在北大讀博士後的王永強給家裡打電話,自己要和女友去日本交流學習,因為出國是大事,家裡去北京看他有沒有什麼需求,王永強告訴加入,不要和他女朋友提家裡條件不好的事情,讓家裡感覺到不舒服。出國前,王永強和女友在北京結婚,家裡想去參加,但是王永強以距離太遠拒絕了。

到了日本後,王永強的父母身體不好,常年吃藥,希望孩子能夠給家裡補貼一些家用,王永強說以後不要再和他聯繫了,於是就掛斷了電話,從此和家裡沒有聯繫。

2019年下半年,王永強的母親身體越來越差,身體虛弱到幾乎無法說話,已經到了病危階段,希望能見自己的小兒子最後一面。有網友給王永強家提供了疑似王永強在美國的信息,他現在是美國亞特蘭大的技術人員,無論是照片還是個人信息,都和王永強非常吻合,但是很快大家發現,他的介紹頁面發生了變化,已經由個人照片換成了一輛跑車照片。

王永強到底經歷了什麼?網友紛紛猜測,有三種可能:

一個是王永強的工作,涉及一些保密信息,無法在外人面前公開,是迫不得已的;一個是王永強現在在國外混得很差,「無顏見江東父老」;一個是他就是一個白眼狼!從現在的種種跡象表明,第三類的可能性非常大。

王永強的例子,給我們留下幾點思考:

一、讀書無用論在農村盛行的原因,不只是農村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農村大學生成績太優秀了。

在農村,人們心中的「養兒防老」的思想更加根深蒂固,像王永強這樣從小成績優秀,長大後出國定居的例子,在農村並不是少數,這也一定程度上成了一個「反面教材」。農村人沒有那麼大的理想抱負,他們認為養孩子的幸福,就是孩子能夠給自己養老送終,像王永強這樣的孩子,養了就等於「丟了」,對於家庭沒有任何貢獻,讓老人感覺不到任何幸福。

所以,在農村,很多人認可「讀書無用論」,一個原因是有人上了大學找不到工作,一個原因是有人成績優秀,最後去了國外。

二、負心多是讀書人?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老祖宗的話,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同情、可憐他人的是窮人,只有窮人才會同情窮人,痛苦中的人才會同情痛苦中的人,感同身受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那些學問不高的人,往往從大眾的價值觀出發,做事直截了當,不多去解釋,他們的思想不複雜,所以做事往往符合大眾價值觀;而讀書多的人,思想就會變得複雜,想得更多,不願意做的事情,他總能刻意解釋,說服自己,人情也就變得單薄了。

三、防止孩子自私,僅靠讀書是不夠的

有人說「越是讀書好的學生,越是自私」!老師說:「多年後記得老師的學生,往往不是成績好的,而是成績差的」。這裡面不是沒有道理的。

成績好的孩子,往往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自己的努力,對於別人的幫助,沒有切身地體會。所以,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認為:要從小防止孩子自私,不僅要讓孩子管好自己,還要讓孩子去管別人。會管別人的孩子,一般都不會自私。

實際上,很多成績好的學生,不願意當班幹部,尤其是到了高中階段,他們認為當班幹部,尤其是當班長,會浪費他們的學習時間,即便是當班長,也不會那麼用心,反而那些成績中下遊的學生當班長,會幹得有聲有色,從中也可見一斑吧!

對於王永強的事情,你怎麼看?你周圍有沒有這樣的例子?歡迎分享!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 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出國留學20年,不回國、不回家,中科院博士、北大博士後在哪裡?
    然而,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的郭巧娣老人卻已經有20年沒有小兒子的消息,老兩口的小兒子名叫王永強。雖然家境貧寒,王紀生郭巧娣夫婦卻將一女兩兒撫養成人,其中的辛勞恐怕也只有為人父母才能體會。出生於1969年的王永強便是老兩口最小的兒子,也是老人一生的驕傲。
  • 高考狀元大學肄業失聯9年 母親癌症晚期盼見兒一面
    (原標題:高考狀元大學肄業失聯9年,癌症晚期母親盼再見兒一面) 「
  • 北大學子弒母原因不清,網友推測3條原因,條條都有可能
    導語:北大學子弒母原因不清,網友推測3條原因,條條都有可能北大學子吳同學不知道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什麼樣的情緒下中對自己的母親痛下殺手,將母親殺害之後將屍體放入活性炭中,防臭,之後又以母親的名義向親朋好友借了144萬,然後騙舅舅說自己帶著母親去美國留學了。
  • 請幫這位奶奶擴散一下 戰亂中逃難失散,客居陽春70年,她仍盼見弟弟一面
    老人的身份證上顯示,林榮芳出生於1943年10月15日,而她卻明確表示,身份證上少登記了10歲,她的準確出生年份應該是1934年。「榮芳是後來養父給我取的名字,我本名叫林秀花。」提起往事,老人的記性非常好。  「我出生在臺山市,家中有5口人。」
  • 北大博士後翟天臨論文抄襲,丟人到海外去?
    各種實錘紛紛落地,網友戲稱:大錘80,小錘40,給你鑿的哐哐的!這事兒首先要從演員翟天臨的一個直播開始,粉絲提問「知網能不能查到你的博士論文?」翟天臨的回答是「知網是什麼東西?」隨後就被網友扒了,您都博士後了怎麼連知網都不知道呢?
  • 這一聲「娘」,她盼了20年,三個孩子等了20年!#德州#——廣西#千裡尋親#
    20年三個孩子等了20年周勇受到尋親電視節目的啟發,想通過網站將母親的信息進行登記,然而,翻遍了整個屋子,沒有一張照片,母親留在這個家裡的唯一痕跡就是戶口本上印有「張秀芝」名字的那一欄。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母親的名字已在派出所被銷戶了。
  • 回到北大,他續寫「黃金一代」的傳奇
    ----------彼時的北大數學科學學院數學系,匯聚了一大批天資驕人的年輕學子:1999年入校的劉若川、許晨陽,2000年入校的李馳、袁新意、惲之瑋、張偉、朱歆文,2001年入校的魯劍鋒、馬宗明、肖梁,2002年入校的王博潼,2003年入校的劉一峰等等。
  • 北大天才教授許晨陽,回國六年後突然赴美,臨行前的話引人深思
    出國留學對於我們國內的學生和家長來說無疑是非常有誘惑力的,有的家長即使是拼了自己的家底也要讓孩子出國讀書,為了孩子後半生的發展可以說是不留餘力,而從這些年我們國家的留學生數據來看,中國佔了其中很大一部分,當然我們國內目前也有很多的國外留學生,但是和我們的出國熱潮相比,還是差了很多,
  • 來自浙江小鎮的求學少年,與新中國一起成長,在北大任教50年
    他在學術上,發表過230多篇科研論文,出版著作9部,現有20項重大科技成果;在成就上,曾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兩次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共16項國家級和部委級獎勵;在教學上,共培養了近百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他的名字叫做王陽元,中科院院士、北大博士生導師。他用一生見證了,中國集成電路事業的發展。
  • 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父母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後入美國籍
    也正是由於疫情的發生,很多學術大佬紛紛走紅網絡,先是「雙黃連之母」王延軼所長,再到「人不傳人」高福院士,最後是被「拔出蘿蔔帶出泥」的舒紅兵院士,還有施一公院士、饒毅校長等等許多科學家。但是不管怎麼說,他們都是曾經出國留學,最後學成所歸,回到祖國發展。
  • 北大傳奇天才海外深造一蹶不振,20年後震驚了全世界
    原標題:北大傳奇天才去美國深造,竟在海外一蹶不振,淪落20多年!如今的他卻因這件事震驚了全世界! 他天賦過人,記憶力超群,他曾是北大的傳奇天才,為專門培養他,北大還把他送到美國深造。他,就是張益唐1955年他出生在上海,父親是電氣工程系教授,母親在機關工作。
  • 20個抑鬱症休學家庭:多是優等生,也有博士後母親,這個戰場血流成河!
    媒體人張先生於2016年創辦了以精神健康為主題的「陪伴者計劃」,試圖從社會支持層面入手,探尋精神疾病療愈之路。11月末,「陪伴者計劃」在杭州舉辦了一次報名條件苛刻的首次線下活動,徵集20個因中重度抑鬱症等精神疾病休學在家的青少年及其父母參與。打來電話報名的家長中,有一大半都幾度哽咽。
  • 高考666分的北大數學天才,留在美國金融公司,網友:咋不回國
    這個天才少年,就硬生生把5年的課程壓縮成了2年,而且還順利畢業了。而阿里巴巴數學競賽第二屆時他也去參加了,仍然是衝上了金獎。博士班的馬老師評價他:真神人神速,後天可畏,不可限量。而且為了考上北大還去參加了北大的夏令營,得到了名次,加上全國比賽得了一等獎,直接得到了北大的入場券。畢業後更是為了更好的學習數學出國留學,發現自己博士沒畢業就有公司想邀請去上班,不是輟學,而是儘快完成學業,用2年時間完成5年的學業。
  • 焦波:我沒讓爹娘見最後一面
    1974年6月,焦波第一次為爹娘拍照,直至2004年她為娘拍下她生前最後一張相片。30年彈指一揮間,焦波為他爹娘拍了12000多張照片,平均一天一張多。然而,相濡以沫72年的爹娘卻沒有相見,蹣跚前行的娘和彌留之中的爹不會想到這擦肩而過的永別啊。2003年農曆十月初七,是娘的91歲大壽。此時,娘還不知爹已經去世一年了,三個月後,娘也走了。這場面是殘酷的。是我為保護娘的身體,沒讓她跟爹見最後一面的。我不知這樣做究竟是對還是錯,我不知是否「導演」了一場悲劇。爹呀,娘呀,寬恕我吧!
  • 28年前北大畢業,中科院讀博,德國做博士後的河南女孩,現狀如何
    現在談及出國留學,尤其是看到北大清華畢業的學霸出國留學,許多國人都不太高興。因為這些人才一旦出國,能夠學成歸國仍是一件未知的事情,祖國人民辛辛苦苦培養的人才,出國留學之後,就變成他國的人才了,讓人怎麼高興?不過,並非每個出國留學的學子沒有家國情懷,現實中仍有許多讓人感動的故事。比如下面米醬分享的這一位河南女孩——馬旭村。
  • 清華顏寧、北大許晨陽,歸國人才再度出國,我們的教育怎麼了?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學生在完成本科學業後選擇出國深造。然而,每年留學歸國的碩士研究生人數僅佔當年出國留學人數的一半。多數留學生選擇留在國外,利用國外資源繼續進行學術研究。一部分留學生選擇學成之後回國,但是在歸國數年之後選擇再度出國,先是清華大學教授顏寧,後是北京大學許晨陽,國家太多青年人才已經流失,導致很多領域後繼乏力,只有幾位老教授還在苦苦支撐。顏寧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的一個小村莊,上世紀90年代,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攻讀生物科學與技術專業,成為村裡為數不多的大學生之一。
  • 為什麼「知網」很少有北大畢業論文?第三個原因,很多人不知道
    本文編輯:史育閣(全文數據全網實時監測維權,搬運抄襲必栽)欄目:大學·社會觀近日,北電「博士」、北大「博士後」、影視演員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持續發酵,引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作為隸屬於人文社科的北京電影學院藝術學博士,竟不知道中文資料庫重點參考的知網為何,實在讓人貽笑大方。
  • 清華北大專門「給美國培養人才」?真實數據「打臉」謠言
    ,2017年仍然留在美國的為62%,其中中國留美的博士就佔到92%;2、清華、北大這樣頂尖名校出國留學的學生中,真正回國的人數不到20%。出國深造情況根據清華大學公布的畢業生去向中,在2019年,畢業生(本科、碩士、博士)的總人數為6965人,出國深造人數1035人,平均出國留學比例分別為:15.3%。
  • 安徽一男子因不滿與前女友分手,連捅20刀後藏屍冰櫃,在母親陪同下...
    ,緊接著嫌疑人喪失理智,在房間拿出作案兇器向受害者嚴某腰部和腹部連捅20多刀,事後嫌疑人見受害者嚴某沒有了呼吸,看到受害者嚴某的屍體後很是害怕,於是對受害者嚴某的屍體進行簡單的清理,後將其衣物脫下並放置冰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