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數冠軍到數學家!回到北大,他續寫「黃金一代」的傳奇

2020-11-22 澎湃新聞

編者按

2001年,高中三年級的肖梁同學斬獲了第42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金牌,被保送至北大。

今年八月,肖梁教授正式入職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再度回到燕園的他,多了一個稱號——北大數學的「黃金一代」。

包括肖梁教授在內,在千禧年前後進入北大學習的一些青年學子,目前已經成長為國際數學界耀眼的新星。他是繼許晨陽、劉若川之後加盟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的又一位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成員,延續著學生時代與北大的情緣。

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的辦公區為中式四合院,這裡有隨處可見的黑板和數學公式。

燕園歲月,雛燕長成

肖梁是北京人,小學四年級就進入人大附中華羅庚學校(現「仁華學校」),純正的數學競賽科班出身,高三時以滿分成績拿到第42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也在賽後被順利保送至北京大學。

不過,肖梁的大一大二是在物理系度過的。直到後來才發現,自己並不是真的對物理原理、物理實驗感興趣,而是對其中的數學結構、數學問題更加「心有戚戚」,處理起來也更得心應手,於是他又回歸了數學的世界。兼容並包的北大課堂沒有拒絕這樣一位醉心數學的學生,「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肖梁得以經常參加數學系的討論班。

數院傳承下來的討論班式學習傳統在千禧年之際更上一層樓,楊磊老師極富「吸引力」的課堂吸引眾學子去追趕前沿數學的腳步,本科生抱團學習研究生課程成了一種常態。肖梁雖未系統上過數院基礎課,但抄借過數學分析的筆記,大一還學了點集拓撲,又在各種討論班上補齊了各方面知識。

-----

-----

彼時的北大數學科學學院數學系,匯聚了一大批天資驕人的年輕學子:1999年入校的劉若川、許晨陽,2000年入校的李馳、袁新意、惲之瑋、張偉、朱歆文,2001年入校的魯劍鋒、馬宗明、肖梁,2002年入校的王博潼,2003年入校的劉一峰等等。如今他們已成為國際數學界耀眼的新星,被稱讚為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2017年,獲得了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s)-數學新視野獎(New Horizons in Mathematics Prize);2018年,摘得同一獎項;今年九月揭曉的科學突破獎則又一次走向北大數學黃金一代——2000級校友。就在不久前召開的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上,朱歆文榮獲ICCM數學獎金獎,1999級校友劉若川、2001級校友肖梁正是他的重要合作者。

肖梁老師和朱歆文老師的合作文章

燕園歲月,年輕的學子們在這裡短暫交集,此後雖辭別母校,開展各自的學術探險,但本科階段在北大的深度學習和同窗情誼,為他們今後在數學之路上的砥礪前行與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肖梁的印象中,他們在2004年的夏天組織過一次長跑。從北大出發一路向南,跑到長安街,跑過天安門。這是為了歡迎出國回來的袁新意和送別即將出國的惲之瑋。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左起依次為劉若川、惲之瑋、袁新意、宋詩暢、肖梁、許晨陽

當時肖梁和袁新意更熟絡些,曾一起去聽高峽老師的代數數論討論班。這算是和現代數論的初遇。到了高年級,肖梁和劉若川、許晨陽一樣參加了田剛老師的微分幾何討論班。在田剛老師的推薦下,肖梁憑藉自己在數學領域的優異表現順利拿到了麻省理工學院的offer。

遠渡重洋,確定方向

肖梁和前一年來到麻省的劉若川一樣,選擇了Kiran S. Kedlaya作為導師,他是當時麻省在數論方向的領軍人物。

肖梁更傾向於選擇具體的問題,對搭建宏大的理論框架並不十分感興趣。這和他選擇的數論方向有關,數論是基礎數學領域裡的「應用數學」,數學其他方向像代數幾何、表示論建立的理論可以拿來應用到具體的數論問題上。

得益於導師的悉心引導和自己的刻苦學習,肖梁的博士階段順風順水,沒有遇到什麼嚴峻的瓶頸。

-----

-----

博士畢業後,肖梁覺得這個領域不再有什麼自己可以推進的問題了,興趣也就隨之轉移。這段轉型時期相對痛苦。肖梁一面做些工作作為緩衝,一面積極交流,尋找新的方向。

2011年底,張壽武老師在香港科技大學組織了一場會議。同樣參加會議的田一超向肖梁介紹了一下他新近的研究課題,以及如何將需要證明的結果約化到一些志村簇上的上同調的計算。肖梁立即起了興趣,便開始和田一超合作研究志村簇的幾何。

當時肖梁經常與大他一屆的北大師兄朱歆文研討數學問題。朱歆文的研究方向是幾何表示論,他將幾何表示論的技術用到數論中來,為肖梁研究志村簇的幾何提供了很多新的有效的工具。

肖梁(右)和朱歆文2019年在美國一起參加學術會議

彼時,劉若川在密西根大學做博士後,許晨陽則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惲之瑋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後,袁新意成了美國克萊研究所博士後,張偉和朱歆文成為哈佛大學的講師。「黃金一代」在世界頂尖的學府中站住了腳,而從北大本科開始的情誼延續下來,在學術上也互相支持和促進。

當時任教於普林斯頓的張壽武教授曾這樣說:「厲害就厲害在他們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批人,他們有什麼東西不懂,就馬上打電話給同學,同學也是另一行的高手,馬上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他們之間不是相互競爭者,而是合作者。儘管他們的數學品味相同,但風格各異,常常在一起討論問題,在研究工作中互相促進、互相支持,不斷地相互促進與挑戰。」

2017年,惲之瑋、張偉、朱歆文、肖梁、劉一峰五位校友與師弟師妹們交流學習經驗

燕歸來,秋濃醞春意

回國,對肖梁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決定。「國內,尤其是北京,做數論的人越來越多了。」肖梁說。今年8月,肖梁結束了在康乃狄克大學的工作,正式入職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

最讓肖梁滿意的還是可以交流合作的人變多了。現今在研究中心,「有自守表示的問題可以直接去敲李文威的門,有實李群的問題可以找餘君」,還有劉若川、丁一文等人可以合作。放眼北京,同行就更多了,北大、清華、中科院等高校院所聚集一批同行,有問題時打個電話就能見面交流,十分方便。

這種關係讓肖梁聯想到了同位于波士頓的哈佛和麻省,彼此之間只有地鐵兩站地的距離。北京一些學校的距離更近,騎車十分鐘便到,論交流之便、人數之眾,北京都要更勝一籌。除了北京數論圈的「小環境」,國內學術界的「大環境」也在日益改善,肖梁對此十分樂觀。

和同行溝通、交流、分享,再一同解決問題,這似乎是肖梁最中意的研究模式,他半開玩笑地將自己比作一個「包工頭」:把別人做的問題拿過來,分析一下其中需要哪些技術,再去找擅長這些技術的人去做。

-----

-----

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辦公區內迴廊雅逸,環境清幽

在教學上,肖梁對有意向聯繫他的學生表示歡迎,「至少可以聊一聊,指條路嘛。」對自己的研究生,就像當年Kedlaya指導自己時一樣,會先給他一個可以上手的合適題目,引導他一步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肖梁也希望能調整好指導學生和自身科研之間的關係,記得張壽武老師曾經跟他半開玩笑地說,在好學校都是學生學了東西教導師,導師跟著學生一起學。

肖梁還計劃建一個「北大數論群」,把數論方向的年輕老師、研究生、本科生集合起來,便於分享感興趣的報告、會議、暑期學校等活動,並了解大家的需求,以便數學中心開設相應的短期課程等等。

數學中心一角

肖梁認為國內大學最大的優勢是教研人數多,國外像哈佛這樣的私立學校一般整個數學系只有二三十位教授,國內則通常數倍於此,這使得國內基礎課的開設十分充足。

現階段的問題是,後續的進階課程開設得較少,像哈佛、普林斯頓會讓博士後開設許多專題課程(topic courses),分享適合研究生聽的前沿數學,這對拓寬數學研究視野十分重要。肖梁很支持學生多學一點、多了解一點,因為不同領域間的奇妙關聯有時連專家都無法預測。

2018年,肖梁在數學中心作訪問報告

肖梁是繼許晨陽、劉若川之後加盟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的又一位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成員。從一張合照開始,少年們在數學天地間振翅翱翔,飽覽勝景,堪稱學術至美之境。

如今新巢久成,盼燕歸來,畢竟巢中又有一群嗷嗷待哺的雛鳥,渴望著乘風試翼呢!雖說當下燕園秋意濃重,可這一切分明讓人感到,來年的春色已在湖畔悄然醞釀著。

人物介紹

肖梁現任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2005年本科畢業於北大數學科學學院,2009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數學博士學位,回國前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康乃狄克大學等學校擔任教職。2017年獲得了美國NSF的Career Grant。

肖梁是極為活躍的著名青年數學家。他在數論和算術幾何的多個主要方向做出了非常深刻和有影響力的原創性工作,獲得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被認為是相關領域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相關閱讀

來源: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中心

圖片: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中心、北大新聞網

採訪、文字:白瑞祺

原標題:《從奧數冠軍到數學家!回到北大,他續寫「黃金一代」的傳奇》

相關焦點

  • 從奧數冠軍到數學家!回到北大,這三人續寫「黃金一代」的傳奇
    下面就讓大家了解一些北京大學數學「瘋人院」黃金一代,劉若川,惲之瑋,袁新意,肖梁,徐晨陽五人。1,劉若川劉若川,第四十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獲得者,直接保送北大。憑藉過人的數學天賦,僅用五年時間就完成了本碩學業。博士是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讀,在法國巴黎第七大學和法國巴黎第七大學都學術訪問過。
  • 北大「黃金一代」傳奇續寫:從奧數冠軍到數學家,他再回燕園
    再度回到燕園的他,多了一個稱號——北大數學的「黃金一代」。  2000年前後進入北大數學學院的學生,因在數學領域取得了不俗成績,被稱為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其中包括1999年入校的劉若川、許晨陽,2000年入校的李馳、袁新意、惲之瑋、張偉、朱歆文,2001年入校的魯劍鋒、馬宗明、肖梁,2002年入校的王博潼,2003年入校的劉一峰等等。
  • 專訪田剛:四合院裡的北大數學「特區」,能否再締造黃金一代
    有意思的是,一批對數學有天賦、有興趣的年輕人恰在世紀之交進入北大學習,包括99級的許晨陽、劉若川,00級的惲之瑋、袁新意、張偉、朱歆文……他們後來均在世界頂級學術舞臺證明了自己,被外界評價為「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 今日話題 | 能培養奧數冠軍,為何培養不出一流數學家?
    被保送至清華北大,這是多數奧數冠軍的命運,但這些最傑出的數學頭腦,進入清華北大之後的表現如何呢? 自1985年中國首次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以來,共有20多次獲得團體冠軍。可以說,中國培養出了世界上最多的奧數冠軍。但幾十年來,中國本土尚無一人獲得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人才,出了四位科學突破獎,新一代路在哪
    大家對清北的印象,一向是清華長於理科,北大文科更優。實際上,北大的數學系一直是國內第一。北大數學系的實力與北大的建校歷史有關,更與培養出數學「黃金一代」有關。01.北大數學「黃金一代」2000年前後,北大出現了這樣一批學生,他們很有數學天賦,也情誼深厚,在校期間,他們在數學領域進行了深度的鑽研和交流學習,畢業後,這些學生都在數學界取得了突破性的學術成就,他們被稱為北大數學系的「黃金一代」。
  • 越南數學家吳寶珠:從奧數冠軍到菲爾茨獎獲得者
    後來,在學校的要求下,我第二次參加了奧數競賽,也得了金牌,但這一次我真的沒有多少樂趣。」吳寶珠說。 在越南,獲得國際奧林匹克數學金獎是一個特殊的榮譽,吳寶珠受到了一位將軍的接見,「他向我表示祝賀,我非常高興,這是一種認可,但我記不得是否有過獎金。」而且,奧林匹克競賽的獲獎者還會得到獎學金到蘇聯或東歐國家的大學留學。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又一位獲得世界大獎,全成美國名校教授
    只是,排名越靠前的大學,擁有的強勢專業就越多,譬如北大,不僅擁有名滿天下的光華管理學院,還有享譽全球的數學院。就在前不久,北大數學院「黃金一代」中,又有一位獲得世界大獎,至此,這些北大培養出來的優秀數學家全部成為美國名校教授。此次獲獎的中國數學家名叫惲之瑋,從小就酷愛數學,中學時代成為奧賽界的王者,奪得過多個第一。
  • 他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2019年放棄美國的工作,回國效力
    特別是2000年前後進入北大數學學院的學生,由於在數學領域取得不俗的成績,被稱為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比如1999屆的許晨陽、劉若川;2000屆的李馳、惲之瑋、張偉、朱歆文;2001屆的魯劍鋒、馬宗明、肖梁等。
  • 他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2019年結束美國的工作,回國效力
    特別是2000年前後進入北大數學學院的學生,由於在數學領域取得不俗的成績,被稱為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比如1999屆的許晨陽、劉若川;2000屆的李馳、惲之瑋、張偉、朱歆文;2001屆的魯劍鋒、馬宗明、肖梁等。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四位獲「科學界奧斯卡」,三位任教MI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膜拜對象 近日,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的科學突破獎揭曉,華人數學家朱歆文榮獲其中的「數學新視野獎」,成為繼惲之瑋、張偉、許晨陽之後第四位獲此大獎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 他是國際奧賽最傳奇的中國天才,北大視他如珍寶,哈佛要人也不給
    近幾年,中國學子在國際奧數舞臺上創造了很多輝煌,而今天我們要介紹這其中最傳奇的一位——北大數學天才韋東奕我們都知道,對於中國學子來說,北京大學是頂級學府,而北京大學的數學系,更是被譽為「第一學府第一系」,在北大全校所有專業中排第一。
  • 拿下科學界奧斯卡的北大天才數學家惲之瑋,他到底有多神?
    我國的現代數學家層出不窮,但我們熟悉的還是華羅庚、陳省身這兩位,其實,我國現代數學領域的新興人才是層出不窮的,比如張維,在中央大廳頒發了晨興數學獎,這個獎項被稱為中國"菲爾茲獎",是中國數學領域的最高獎項。在張偉攻讀博士學位的時候,張偉解決了普適猜想庫達拉猜想;還有袁欣怡,他也是享譽世界的年輕一代數學家。
  • 「丘賽」清華慘敗北大完勝,丘成桐震怒,網友:黃金一代在哪?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丘大師真的是怒了,他在因為一些教師的責任感不強而發怒,他覺得這樣的成績,不好向學校交代,不好向政府交代。歷年來,在丘賽中,因為歷史淵源的關係,北大一直都是佔據上風,這是可以理解的,北大的數學本來就比清華強,在世界都是排在前列的。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惲之瑋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代表性人物。除了他,還有許晨陽、張偉、朱歆文、袁新意、劉若川、肖梁等數學家。他們都是在2000年前後進入北大數學科學學院,也大都在36歲左右成為MIT、北大、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頂尖高校的教授或研究員。近幾年,他們陸續斬獲多項國際大獎,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光環閃耀。
  • 兩位奧數冠軍的不同人生:一個拿了數學諾獎,一個在中國當了和尚
    華裔美國人,數學家丘成桐曾感嘆:中國最不缺少的,就是天才,尤其是數學方面。我們中國少年,能拿下59%的國際奧數冠軍,這說明智商、天賦都是在國際領先的。但是為什麼在成年之後,都漸漸的沒落了呢?丘成桐是菲爾茲獎的獲得者,而菲爾茲獎,4年才在國際上頒發一次,也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 中國能拿59%的奧數冠軍,可卻無人能拿「數學諾貝爾」獎,差在哪了?
    和奧數冠軍相比,菲爾茲獎才是真正衡量數學成就的標誌。 奧數冠軍和菲爾茲獎有何聯繫? 如果說奧數冠軍是針對青少年的,那麼菲爾茲獎就是針對青年的,兩者之間其實是有一定的聯繫。一般得過菲爾茲獎的人,在青少年時期,也會獲得過奧林匹克冠軍,但是得過奧林匹克冠軍的人,並不一定會得菲爾茲獎,這在我國表現得尤其突出。
  • 他比北大「黃金一代」更年輕!許晨陽之後,華人再拿大獎
    他在14歲時就參加了中考,別看年紀小,卻考了全縣第一名。學霸的光芒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耀眼,高二那年,他參加了全國高中生化學競賽,一舉拿下二等獎。也是在這一年,剛剛16歲,他就參加了高考。雖然優異的成績早就眾所周知,當他考上中科大少年班時,還是震驚了很多人,畢竟他才上高二啊!孫崧就這樣成為了懷寧縣考進中科大少年班的第一人。也被稱為「懷中歷史上近十幾年第一天才」。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惲之瑋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代表性人物。除了他,還有許晨陽、張偉、朱歆文、袁新意、劉若川、肖梁等數學家。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惲之瑋獲2020西蒙斯學者獎,曾被稱為「惲神」
    離開燕園後,數學品味相同但風格各異的他們,經常在一起討論問題,他們各有所長又通力合作,不斷地相互促進、共同進步,逐漸成長為國際數學界耀眼的明星,被譽為北大數院「黃金一代」。2018年,惲之瑋與許晨陽、張偉同時登上了國際數學家大會的學術報告講臺。2017年到2019年的三年間,惲之瑋與張偉、許晨陽、朱歆文接續獲得「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
  • 中國拿59%的奧數冠軍,日本卻能拿亞洲60%的諾貝爾,到底差在哪?
    我國的奧數起步較晚,從1985年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以來,時至今日已經過去了35年,這35年來中國幾乎包攬了59%的奧數冠軍,像是數學天才柳智宇,就拿到過奧數冠軍,雖然最後出家了。菲爾茲獎,是以加拿大約翰·查爾斯·菲爾茲命名,他推動了北美洲的數學,1924年召開了第一次國際數學大會,正式這次數學大會,讓他萌發了菲爾茲獎的念頭,他在晚年時期,四處奔走,在他離世時,將自己的遺產捐出,這才奠定了菲爾茲獎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