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中為什麼要做冰凍切片

2021-01-09 荊楚網

武漢市三醫院病理科王暉

張女士近日在洗澡時摸到自己右側乳腺長了一個不痛、不癢、不紅、不腫紅棗樣大小的硬塊,十分緊張,立即到醫院看醫生。醫生做了一番檢查後,建議她住院手術。

忐忑不安的她拿著住院通知單住進了外科,管床醫生又給她開了許多項檢查,一向謹慎的張女士,面對眾多的檢查項目,如同墜入五裡霧中,生怕花了冤枉錢做了不該做的檢查,尤其令她疑惑的是「冰凍切片」一項,不知道是查什麼。

其實,這項檢查非常重要,一個人身上出現不明原因的腫塊,醫生並不知道它是良性還是惡性,手術時該切多大範圍。因此,醫生需先把腫塊局部切下來,送到病理科,病理科醫生拿到腫塊後,用手術刀片仔細地把腫塊一刀一刀切開,尋找到可疑的病變之處,切成薄片。再由病理技師將切下的組織放入特殊的冰凍切片機,將組織迅速凍成硬塊,製成切片後供病理醫師在顯微鏡下檢查,尋找腫瘤的蛛絲馬跡,寫出病理報告。手術醫生再根據這張報告決定手術範圍,比如:像張女士這樣的乳腺需不需要做根治;肢體上長腫瘤時需不需要截肢等。

當然,做冰凍切片對病理醫生的要求很高,不僅要求快(一般30分鐘左右發出報告),還要準確可靠,但冰凍切片的質量一般不如常規石蠟切片,所以,遇到不能作出明確診斷時,要請手術醫生再取材或等石蠟切片的結果,千萬不能勉強診斷,那樣會造成誤診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事故。

相關焦點

  • 原來有這樣一群醫生,手術做一半大家都要停手,等待他們的指令
    超聲報告、CT報告都只能說「疑似」,最後定性要等病理科醫師「一錘定音」。病理科是被「現代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稱為「醫學之本」的核心科室,病理醫師被稱為「醫生中的醫生」。病理科的醫生為什麼這麼厲害,他們為什麼可以一錘定音?前幾天,我們到浙江省腫瘤醫院病理科一探究竟。手術進行到一半停下來為啥?
  • 實驗專欄丨石蠟切片和冰凍切片——傻傻分不清楚
    有些做實驗的小夥伴們,對於石蠟切片和冰凍切片處於傻傻分不清楚,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兩者的實驗步驟和不同點。組織學常規製片技術中最為廣泛應用的方法。石蠟切片不僅用於觀察正常細胞組織的形態結構,也是病理學和法醫學等學科用以研究、觀察及判斷細胞組織的形態變化的主要方法,而且也已相當廣泛地用於其他許多學科領域的研究中。
  • 快速冰凍——術中病變的試金石
    為根除病變決定行胃大部切除手術,醫生也在手術當日預約了術中快速冰凍。患者手術後不久,用於做快速病理的組織就送到了病理科,因為術中探查還發現了患者的大網膜粘連,腹壁可見多發小結節,為排除轉移瘤的可能,手術醫生遂取腹壁及小網膜結節也一併送了快速病理。
  • 常婷:接下來還要跟大家聊一個詞,可能就是在手術的過程當中,可能要...
    呂寧:準確地說叫術中冰凍病理診斷,冰凍切片病理診斷,術中冰凍切片病理診斷。為什麼冰凍?咱們剛才說的普通的過程,經過組織處理,又把它做成蠟塊,都能為了讓它上機能夠切成一個4微米的片,你看羊肉為什麼凍了以後才能切,我突然想起來,術中一般來說做冰凍切片的病理診斷都是比較緊急的情況,也可以說手術醫師在術中一個緊急的病理會診,實際上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很低溫的情況下,用特殊的包埋材,把急切需要做出診斷的東西,把它凍成一個塊,然後切成一個片,迅速地染色。
  • OCT 冰凍切片包埋劑 包埋流程
    將放在蔗糖溶液中的組織塊取出,放入20g L-1 蔗糖與OCT包埋劑1:1體積比例混合液中,室溫浸泡2h   2. 移入OCT包埋劑中室溫浸泡4h,更換新的OCT包埋劑,室溫浸泡6h.   3. 將標本置於託物臺,用恆冷箱切片機切片(一般-22℃),片厚10μm,貼於預處理的載玻片上,-20℃冰箱保存。
  • 手術病理報告為什麼不能「立等可取」
    手術大標本、門診小活檢,還有術中冰凍……每個病理科醫生一坐就是一整天,每天要看200到400張片子。而他們出具的這份腫瘤病理報告就像患者的一份「判決書」。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腫瘤的原發灶在哪?腫瘤是否需要切除?切多大範圍?切得幹不乾淨?是否需要繼續擴大切除?這些都要靠病理醫生的報告來決定……在惡性腫瘤患者治療過程中,該如何用藥?
  • 癌症術前要活檢,為什麼?手術創傷不可逆,怎麼治?必須要病理!
    癌症治療不同於良性疾病,手術治療對病人往往有很大的創傷,甚至致殘,因此,一般情況下腫瘤手術術前必須明確病理,有些病例術前難以獲取病理診斷,醫生也會在術中切取組織做冰凍切片檢查以定性。 病理診斷為疾病的最終診斷!獲取病理標本的方法也比較多,如切除活檢、切取活檢,穿刺活檢、內鏡活檢等等。
  • 冰凍切片神經纖維免疫螢光染色試劑盒用途及注意事項
    冰凍切片神經纖維免疫螢光染色(PGP9.5)試劑是一種旨在使用PGP9.5 單克隆抗體免疫螢光染色技術,分析存檔中的冰凍組織切片中神經纖維的形態、分布(innervation)和密度(intensity)狀況的權威而經典的技術方法。該技術經過精心研製、成功實驗證明的。
  • 石蠟切片與冰凍切片
    固定時間則根據材料塊的大小及松密程度而定,離體組織的及時固定可以保持組織細胞與生活時的形態相似,抑制組織自溶及細菌繁殖所致的腐爛,可以凝固組織中的物質成分、終止細胞的一切代謝過程,同時能使組織硬化,有利於切片的進行。
  • 手術前、中、後,你的「病理」都是怎麼做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大概有以下四類患者:①穿刺成功,且顯示癌,需手術切除②穿刺成功,顯示良性,隨訪③穿刺,但沒有穿到,待手術進一步確認④沒做穿刺,待手術確認除了第二種情況外,其他3類患者我們可能要相約手術室見了。2.
  • 為什麼近視手術要做這麼多檢查?
    做過手術的朋友都知道,雖然在手術臺上躺幾分鐘就做完手術了,但是手術之前要做一系列的術前檢查,二十個左右的檢查項目,耗時超一個小時以上。 漫長的檢查時間,等待無比的心累,也許就有人問了,為什麼近視手術要做這麼多檢查?那能不能少做一點呢?
  • 病理報告為何總是要「等」
    許多患者和家屬在做完手術後往往都急於知道是否得了腫瘤?腫瘤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做出疾病性質的診斷報告就是病理報告,等待病理診斷報告如同等待判決一樣,焦急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常規病理檢查通常需要3至5天才能出結果,為此,許多患者和家屬都覺得難以理解。
  • 想做近視手術,為什麼要停戴隱形眼鏡?
    在近視手術的諮詢及接診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近視朋友,明明做好精心地安排想好好做個術前檢查,看自己是否可以接受手術,結果卻被醫院告知要1周或幾個月以後才能接受術前檢查。 為什麼? 因為他們戴著隱形眼鏡。
  • 科學網—數字醫學:從「傳統解剖」到「3D手術」
    要知道,這是第三軍醫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數字醫學研究所(下簡稱研究所)與西南醫院心胸外科合作,藉助3D數位化導航、3D列印技術和3D輔助設計,完成的一例胸腔巨大腫瘤切除加胸壁重建手術。研究所所長張紹祥帶著團隊成員,大衣、毛帽、厚手套全副武裝,正在緊張地進行人體冰凍切片。 這不是普通的「切片」,他們把整個人體上千的切片圖像輸入計算機,經過一系列複雜的處理,獲取數位化人體包括大腦、心臟、肝臟的全身數據集。 這是當時世界上繼美國、韓國之後的第三例可視化人體數據集,無論在切片層厚和圖像解析度上都優於前述。
  • 各種組織切片方法的操作和優缺點分析
    本文對其中的冰凍切片、石蠟切片、碳蠟切片、超薄切片、塑料切片等幾種常用的實驗方法相關操作步驟進行介紹。冰凍切片是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中最常用的一種切片方法。其最突出的優點是能夠較完好地保存多種抗原的免疫活性,尤其是細胞表面抗原更應 採用冰凍切片。新鮮的組織及已固定的組織均可作冰凍切片。
  • 為什麼手術前要做各種檢查?術前免疫八項檢查又是什麼?有什麼用?
    其中,術前免疫八項檢查是患者手術前常規需要做的檢查,但它常常卻被誤解為「額外檢查」。 那麼,術前免疫八項檢查是哪八項?究竟有什麼用?手術前為什麼要做呢? 2.為什麼手術前要做免疫八項檢查? 了解患者的基礎狀態 通過免疫八項檢查,醫生能夠判斷出患者是否感染B肝、C肝、梅毒、愛滋病,同時對於感染這類疾病的人,醫生通過檢查報告,能夠了解他們機體的基礎狀態,判斷患者是否滿足手術的要求。
  • 為什麼給公雞做絕育手術要縮短時間和改進技術?
    給公雞做手術,除需要選擇最佳的年齡段外,還要對手術技術本身進行提高和改進,縮短手術時間。    根據經驗,手術時間與傷口癒合的時間是成正比的。10秒以內,傷口最容易癒合,小雞的痛苦也少,傷口都不用處理,小雞站起身,沒事似的就走開了。而且,馬上就去吃喝,對身體基本上沒什麼影響,有個3、5天就能痊癒了。
  • 石蠟切片免疫組化染色步驟
    將洗淨的玻片放入以1:50比例丙酮稀釋的APES中,停留20~30秒鐘,取出稍停片刻,再入純丙酮溶液或蒸餾水中涮去未結合的APES,置通風櫥中晾乾即可。用此載玻片撈片時應注意組織要一步到位,並儘量減少氣泡的存在,以免影響染色結果。
  • 早期肺癌不要慌 微創手術除病灶
    手術當日,由周龍山副主任醫師負責主刀,金小平和周立炯醫師默契配合,順利完成手術,切口僅3—4cm,術中可見右上肺一枚大約1.5cm質硬結節,術中出血不到20ml。術中冰凍切片病理證實為右上肺浸潤性腺癌。患者術後恢復如預期一樣順利,術後第4天便痊癒出院。近年來,肺癌已成為人類身體健康的頭號殺手,早期的診斷和治療是延長肺癌患者生存期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