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前沿
前不久,由江蘇省委、省政府主辦的中國江蘇·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會暨第六屆產學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談會於南京順利閉幕。本次大會以「智匯江蘇共創未來」為主題,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68個大院、大所1500餘名專家參展參會,展示了當前最前沿的科研成果。
在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專場,針對當前面臨嚴峻挑戰的癌症轉移和耐藥形勢,中國毒理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毒理學會理事長、南京醫科大學教授周建偉帶來的「抑癌基因JWA」醫學研究成果引起了眾人的關注。周教授認為,過去的癌症治療,包括放化療等,太執著於殺死腫瘤細胞,但因為腫瘤異質性等導致的耐藥和轉移等原因,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有時出現花了大力氣、高費用殺死一些癌細胞,卻錯傷了免疫系統,導致身體機能惡化,加速了病人死亡。一些國際著名專家指出,過去幾十年的抗癌戰爭沒有打贏,我們的抗癌戰略出了偏差。因此,治療癌症的策略和方法亟需革命性的突破。
1996年,周教授在美國加州大學做訪問學者時,從維甲酸誘導人細胞分化的模型中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基因,並以他的名字縮寫命名為「JWA」。21年來,周教授及其帶領的團隊專注於研究JWA基因,發現JWA基因可調節細胞分化外,在正常細胞它是DNA修復基因,而在癌細胞能夠有效抑制其轉移。
在此基礎上,周建偉教授及其團隊成功研製出基於JWA基因的新藥抗腫瘤靶向多肽和小分子化合物激動劑。靶向多肽實際上就是在JWA基因編碼蛋白質的一個活性片段接上一個專門與腫瘤細胞結合的導航接頭,進入體內後可直接到達癌細胞表面並很快進入細胞內,對多個癌基因和癌蛋白進行分子調控,通過糾正癌細胞的信號紊亂,在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同時促進其死亡;小分子激動劑則是用於激活身體各器官組織正常細胞內的JWA,適當提高其表達水平,通過調節細胞內多個靶分子及其信號網絡,特別是發揮該基因修復DNA損傷、調節細胞分化等功能,使得組織器官原本受損或功能低下的生理生化特性得到恢復或重建。這樣,全身組織器官的基礎健康水平提高,使得癌細胞不易粘附和生長,營造了不利於癌細胞生長發育的微環境,因而癌細胞作為種子無法在組織器官落地生根。更為重要的是,這兩個JWA候選新藥的功能基本不依賴於身體的免疫系統,動物實驗證明無明顯毒副作用,但抑制多種癌症細胞生長和轉移的功能突出。若這兩個候選新藥能順利通過臨床前和臨床試驗多個環節最後成功上市,可與目前國際國內廣泛使用的絕大多數抗癌藥物起到功能互補的作用,必將大大提高癌症治療效果。
周教授坦言,抗癌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科技工作者要沉下心來潛心研究,尋找攻克癌症新的突破口,要針對癌症最本質的轉移和耐藥等問題,敢於提出新觀點,研究新策略,敢打硬仗。幾年前就有不少國內外著名學者提出讓癌症病人帶瘤生存、遏制癌細胞轉移和生長,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生命質量的新理念。「用一些化療藥做動物試驗,用藥後腫瘤生長很慢,但很快死於藥物引起的全身毒副作用;然而沒有用藥的對照組動物儘管身上背著個大腫瘤,卻仍然活著。此情此景,假設面對的是我們的親友,你作何選擇?是要趕快用藥不讓腫瘤生長,但可能要經受很大的毒副作用考驗?還是理性一點用溫和一點的藥,抑制腫瘤生長效果可能差一點但毒副反應小,生命質量高一點?」周教授這樣生動舉例。「帶瘤生存、遏制轉移」的溫和抗癌策略正逐步受到學界的認同。
「當前我們治療癌症的藥物,還主要依賴於進口。研發企業也大多跟蹤國外上市新藥,真正自己原創獨創的抗癌新藥很少。」提及此次參會的目的,周教授希望能尋找新藥研發平臺和風險資本合作,加速研發,早日造福眾多癌症患者。劉暢 方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