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中國RNAi技術治療癌症新進展

2020-12-05 生物谷

    來自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研究人員利用RNA基因幹擾技術(RNAi),成功地幹擾抑制乳腺癌的癌症幹細胞(指成瘤能力特別強的癌細胞,是惡性腫瘤成瘤、發展、轉移和治療後復發的根源),這將有利於癌症的基因治療,防止癌症的復發轉移。這一研究成果即將公布在Cell雜誌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宋爾衛教授,其早年畢業於原中山醫科大學,現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普外科副主任、乳腺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6年被聘為「*」特聘教授。宋爾衛教授主要從事RNA幹擾在疾病治療的應用價值研究與巨噬細胞激活狀態與疾病關係研究。他在小分子RNA(siRNA)治療上的論著,兩度登上英國《自然》雜誌。

    2003年他在Nature Medicine發表的文章首次成功地將RNA基因幹擾技術應用於保護小鼠爆發性肝炎的模型,2005在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宋爾衛教授在RNAi幹擾技術上又邁進了一大步,成功解決了把RNA幹擾藥物特異性導入體內細胞的難題。這一研究的突出貢獻在於作為基因治療技術的RNA幹擾,能夠僅作用於癌細胞而不對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產生幹擾,這就解決了RNA幹擾的一大難題。

    在最新的這篇文章中,宋爾衛等人通過小鼠實驗,發現一種稱為let-7的miRNA在乳腺癌幹細胞中的表達很低,於是他們通過病毒載體,把人工合成的蛋白精確導入癌幹細胞中,恢復let-7的表達,發現「幹細胞特性」(這些特徵是癌幹細胞生成腫瘤、導致癌細胞轉移和產生對治療耐藥的關鍵)被明顯抑制,癌幹細胞在體外和體內的自我增殖能力、多向分化和成瘤能力均顯著下降。因此,他們認為小分子RNA幹擾可成為針對乳腺癌幹細胞的有效治療手段。

    小分子RNA與癌症之間的關係一直以來都是癌症專家,小分子RNA專家等各領域關注的焦點,之前發表在Nature上的文章三篇研究報告證明,小分子RNA與癌症的形成有關——分別來自冷泉港實驗室,波士頓卡納-法貝爾癌症研究所和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不同的介入點證明小分子RNA與癌症的特殊關聯。

    最新的研究顯示,miRNAs與癌症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在這方面的深入研究將有利於癌症的診斷和治療,目前宋爾衛教授正和中國科技大學合作,研究開發「納米載體」,有望在5年內申報新藥臨床實驗。

    宋爾衛特聘為教育部「*」特聘教授

    2007年,經中山大學推薦和評審,中山大學北校區支社社員宋爾衛被教育部聘為2006年度「*」特聘教授。

    宋爾衛,男,1970年4月生,廣東鶴山人。現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普外科副主任、乳腺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RNA幹擾在疾病治療的應用價值研究與巨噬細胞激活狀態與疾病關係研究。他在小分子RNA(siRNA)治療上的論著,兩度登上英國《自然》雜誌,科研成果在美國《科學》雜誌評選的「2003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中位列第四。2005年,他獲得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認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計劃)基金、霍英東教師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項目、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教育部回國人員啟動基金以及廣州市科委基金等共計293萬元。先後在SCI收錄的《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technology》、《Journal of Virology》、《PNAS》、《Blood》等國際雜誌上先後發表文章28篇,總影響因子超過145分,到2006年3月份,論文被國際上同行引用540次。此外還主編寫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RNA幹擾的生物學原理與應用》,參與編寫了紐約CRC Press出版的《Gene Silencing by RNA Interferenc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等RNA幹擾方面的專著,並被邀請為英國牛津大學主辦的《Journal of RNAi and gene silencing》雜誌編委。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有《人源性her2 ScFv導向RNAi對乳腺癌治療的研究》、《靶向選擇性激活巨噬細胞的HIF-RNAi治療乳腺癌的研究》、《MicroRNA對乳腺癌幹細胞分化發育的影響》等課題,並且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果。2006年6月,他被評為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貢獻先進個人,在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

相關報導:

RNAi+晶片技術=癌症研究突破

RNAi傳遞系統可以橫越血腦屏障到達腦瘤區域

RNAi成功阻止了癌症的擴散

高調開發RNA幹擾藥 這一領域變得炙手可熱

RNAi傳遞系統可以橫越血腦屏障到達腦瘤區域

《Nature》:「基因沉默」為治療糖尿病帶來希望

Nature:否定RNA療法還為時過早

Nature Methods:一種海綿抑制劑可調控哺乳動物細胞中小分子RNA

科學家利用「沉默基因」降低膽固醇水平

相關焦點

  • 新技術助力癌症個體化治療
    斯克裡普斯研究中心科學家吳鵬博士開發的一項新技術旨在改變這一狀況——提供一個新的平臺,推動個性化癌症治療。由於分離病人身上最有用的免疫細胞難度很大,個性化治療一直受到阻礙。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10月22日的《細胞》雜誌上。
  • MBC:幹細胞與癌症關係的新進展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研究人員,利用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ES)  cells〕來觀察一些會轉移的腫瘤細胞,因為這種型態的細胞在癌症治療上更加困難。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症、HIV等疾病研究進展
    近年來以CRISPR/Cas9為基礎的基因編輯技術在一系列基因治療的應用領域都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比如愛滋病、血液病、腫瘤等多種人類頑疾;那麼近期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在治療癌症和HIV上有哪些突破性進展呢?小編對此進行了盤點,與各位一起學習!原文:Treating Cancer with CRISPR?
  • ...院陳志英研究組發表非病毒基因載體技術治療B細胞淋巴瘤研究進展
    論文報導該團隊的核心技術非病毒基因載體微環DNA表達雙靶向抗體治療人B細胞淋巴瘤。近年來,癌症免疫治療有重大突破,若干治療技術使部分病人病情長期穩定甚至痊癒,表明免疫治療是人類攻克癌症的希望所在。微環DNA表達雙靶向抗體的癌症免疫治療技術成為繼CAR-T技術(「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TIL技術(「腫瘤滲潤淋巴細胞技術)、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技術之後又一項獲得成功的新一代治療技術。陳志英團隊多年來致力於研究微環DNA表達雙靶向抗體的癌症免疫治療技術。
  • Cell:癌症治療,納米科技發揮大作用
    2015年4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期的《cell》雜誌上,來自美國Dana-Farber炎症研究所的Goldberg發表了一篇綜述文章,介紹了納米科技在癌症免疫治療中的作用。儘管在基礎科學領域我們對癌症的研究已經有許多進展,然而這些基礎科研成果對臨床上癌症患者的治療提供額幫助卻十分有限。除了癌細胞本身的複雜性以外,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認為癌症是一種:"細胞自治"性質的疾病。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簡單的常識:要想研究清楚鰓的生理功能,我們不能把魚打撈出水面進行研究。
  • Science和Cell子刊:藉助大數據開發出治療癌症的「智能」細胞療法
    這種通用方法的生物學方面已經在Wendell Lim博士及其同事們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細胞設計計劃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贊助的合成免疫學中心的實驗室中探索了好幾年。但是,他們的新研究通過將前沿的治療細胞工程與先進的計算方法相結合,為這方面增加了一個強大的新維度。
  • Cancer Cell:新抑制劑幫助恢復p53腫瘤抑制因子功能治癌症
    癌細胞中的p53聚集體是一個癌症靶向治療目標,ReACp53或可用於此類癌症的治療  最近,來自美國UCLA的科學家們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cell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設計了一種多肽能夠阻止腫瘤抑制因子p53在癌細胞內的異常聚集,從而恢復p53的功能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
  • Cell Stem Cell:ips技術用於開發癌症疫苗
    Wu等人發現iPSC表面的大量抗原分子同樣存在於癌症細胞表面。當小鼠接種iPSC之後,免疫系統會產生抵抗其表面分子抗原的免疫反應,但由於iPSC與癌細胞的相似性,小鼠同時會產生靶向癌細胞的免疫反應。為了提高治療效果,抗癌疫苗需要引入多個抗原分子,使得激活後的T細胞或者抗體分子能夠識別以及結合癌細胞表面的抗原。
  • 【Nature、Cell】2016、2017癌症免疫療法綜述TOP25!
    Nature Medicine的這篇文章講訴了如何擴大基因工程T細胞在大多數實體瘤患者中的使用以及圍繞自體基因療法發展所需的主要技術、生產和監管方面的創新。本文作者討論了癌症免疫響應的組成、基於TH2的抗癌療法、T細胞免疫靶向治療、微生物在調節系統癌症風險和響應治療中的作用以及腫瘤免疫治療模式等內容。
  • 新年將至,Science增刊 | 十餘位專家牽頭論述中國精準醫學與癌症...
    文章介紹,肝癌是全球第六大流行癌症,也是全球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僅中國就佔新發病例和死亡人數的一半以上。據估計,僅在2015年,中國就診的新發肝癌病例為46.61萬人,死亡人數為4.221萬人。在所有的癌症類型中,肝癌生存率最差,年齡標準化的五年相對生存率僅為10.1%。由於早期診斷困難,大多數肝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失去了肝切除或燒蝕手術等治癒性治療的機會。
  • Cell:癌症免疫療法重大進展!揭示MHC-II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2018年9月25日/生物谷BIOON/---癌症免疫療法---提高患者自身免疫系統的努力,讓它自己能夠更好地抵抗癌細胞---已為一些之前難以治療的癌症帶來了巨大的希望。然而,免疫療法並不會對每個人都起作用,其中的原因並不總是清楚的。這個領域的大多數研究和新的療法都集中在CD8+ T細胞上。
  • 【經典回顧】Cell子刊,癌症研究的八大問題!
    該計劃包括聚焦癌症,目的是確定癌症的新臨床表現,以使打靶治療更加有效,研究潛在的抗性,並開發資料庫,匯總患者的健康數據,以幫助醫生做出更好的臨床決策。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代理所長Douglas Lowy說:「腫瘤學的精準醫學計劃集中在治療。然而,我們也需要認識到,預防和篩查是關鍵領域,這本身不屬於PMI,但卻是我們期待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領域。」
  • 癌症治療新策略!重新激活分叉途徑可阻止正常細胞癌變
    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7月22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ignalling input from divergent pathways subverts B cell transformation」。論文通訊作者為希望之城系統生物學系主任Markus Müschen博士。
  • Cell Stem Cell:ips技術用於開發癌症疫苗
    Wu等人發現iPSC表面的大量抗原分子同樣存在於癌症細胞表面。當小鼠接種iPSC之後,免疫系統會產生抵抗其表面分子抗原的免疫反應,但由於iPSC與癌細胞的相似性,小鼠同時會產生靶向癌細胞的免疫反應。為了提高治療效果,抗癌疫苗需要引入多個抗原分子,使得激活後的T細胞或者抗體分子能夠識別以及結合癌細胞表面的抗原。
  • Cancer Cell重大發現 維生素A治療結腸癌
    2015年12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結腸癌是導致癌症死亡的一個重要癌症類型,同時也是經常對治療方法產生抵抗的一種癌症類型。結腸癌發生治療抵抗的原因有很多,而癌症幹細胞的存在是引起癌症復發的一個重要因素,傳統治療方法通常不是特別有效。 最近來自EPFL的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條重要信號通路或可用於對抗結腸癌復發情況。通過維生素A類化合物治療,將癌症幹細胞內一個被關閉的基因重新激活可以幫助清除癌症幹細胞並防止發生復發和轉移。
  • Cancer Cell:腫瘤幹細胞為根治癌症帶來了新的曙光
    癌症是以細胞異常增殖及轉移為特點的一大類疾病。200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約1000萬人,死亡620萬人;預計2020年癌症新發病例將達到1500萬人,死亡1000萬人。《中國癌症預防與控制規劃綱要2004-2010》指出:癌症正在成為21世紀人類的第一殺手。癌症研究已被列為《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需要重點解決的重大疾病之一。
  • Nature、Cell 數篇深度好文!2016/2017 癌症免疫療法綜述 TOP25
    近幾年,科研圈掀起了癌症免疫療法的研究熱潮。來自全球各國的科學家們取得了一波又一波的研究進展。
  • 2017癌症治療10大進展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MSI-H或錯配修復缺失的實體腫瘤,且適用於在前期治療後疾病進展、更換治療方案後不滿意的患者。帕母單抗也用於在使用氟尿嘧啶、奧沙利鉑、伊立替康治療後出現疾病進展的HSI-H或dMMR的結直腸癌患者。這是FDA第一次根據腫瘤生物標誌物批准抗腫瘤藥物,而不考慮腫瘤的原始位置。該批准是基於來自149名患有MSI-H或dMMR癌症的患者數據,納入了5項單臂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帕母單抗的客觀緩解率為39.6%,其中11例完全緩解,48例部分緩解。
  • 靶向SerpinB9的癌症免疫治療
    靶向SerpinB9的癌症免疫治療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47:32 通過抗serpinb9直接殺傷腫瘤細胞以及進行免疫治療,這一成果由美國哈佛醫學院Reza Abdi研究組經過不懈努力而取得
  • 新型癌症成像技術助力癌症研究突破性進展
    最近一篇發表於國際雜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荷蘭萊頓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者設計了一種新型的腫瘤特異性螢光劑和成像系統,這就可以幫助實時引導外科醫生切除卵巢癌患者中額外的腫瘤,對於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療或將帶來巨大幫助。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癌症成像技術推動癌症研究的多篇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