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研究人員利用RNA基因幹擾技術(RNAi),成功地幹擾抑制乳腺癌的癌症幹細胞(指成瘤能力特別強的癌細胞,是惡性腫瘤成瘤、發展、轉移和治療後復發的根源),這將有利於癌症的基因治療,防止癌症的復發轉移。這一研究成果即將公布在Cell雜誌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宋爾衛教授,其早年畢業於原中山醫科大學,現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普外科副主任、乳腺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6年被聘為「*」特聘教授。宋爾衛教授主要從事RNA幹擾在疾病治療的應用價值研究與巨噬細胞激活狀態與疾病關係研究。他在小分子RNA(siRNA)治療上的論著,兩度登上英國《自然》雜誌。
2003年他在Nature Medicine發表的文章首次成功地將RNA基因幹擾技術應用於保護小鼠爆發性肝炎的模型,2005在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宋爾衛教授在RNAi幹擾技術上又邁進了一大步,成功解決了把RNA幹擾藥物特異性導入體內細胞的難題。這一研究的突出貢獻在於作為基因治療技術的RNA幹擾,能夠僅作用於癌細胞而不對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產生幹擾,這就解決了RNA幹擾的一大難題。
在最新的這篇文章中,宋爾衛等人通過小鼠實驗,發現一種稱為let-7的miRNA在乳腺癌幹細胞中的表達很低,於是他們通過病毒載體,把人工合成的蛋白精確導入癌幹細胞中,恢復let-7的表達,發現「幹細胞特性」(這些特徵是癌幹細胞生成腫瘤、導致癌細胞轉移和產生對治療耐藥的關鍵)被明顯抑制,癌幹細胞在體外和體內的自我增殖能力、多向分化和成瘤能力均顯著下降。因此,他們認為小分子RNA幹擾可成為針對乳腺癌幹細胞的有效治療手段。
小分子RNA與癌症之間的關係一直以來都是癌症專家,小分子RNA專家等各領域關注的焦點,之前發表在Nature上的文章三篇研究報告證明,小分子RNA與癌症的形成有關——分別來自冷泉港實驗室,波士頓卡納-法貝爾癌症研究所和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不同的介入點證明小分子RNA與癌症的特殊關聯。
最新的研究顯示,miRNAs與癌症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在這方面的深入研究將有利於癌症的診斷和治療,目前宋爾衛教授正和中國科技大學合作,研究開發「納米載體」,有望在5年內申報新藥臨床實驗。
宋爾衛特聘為教育部「*」特聘教授
2007年,經中山大學推薦和評審,中山大學北校區支社社員宋爾衛被教育部聘為2006年度「*」特聘教授。
宋爾衛,男,1970年4月生,廣東鶴山人。現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普外科副主任、乳腺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RNA幹擾在疾病治療的應用價值研究與巨噬細胞激活狀態與疾病關係研究。他在小分子RNA(siRNA)治療上的論著,兩度登上英國《自然》雜誌,科研成果在美國《科學》雜誌評選的「2003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中位列第四。2005年,他獲得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認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計劃)基金、霍英東教師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項目、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教育部回國人員啟動基金以及廣州市科委基金等共計293萬元。先後在SCI收錄的《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technology》、《Journal of Virology》、《PNAS》、《Blood》等國際雜誌上先後發表文章28篇,總影響因子超過145分,到2006年3月份,論文被國際上同行引用540次。此外還主編寫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RNA幹擾的生物學原理與應用》,參與編寫了紐約CRC Press出版的《Gene Silencing by RNA Interferenc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等RNA幹擾方面的專著,並被邀請為英國牛津大學主辦的《Journal of RNAi and gene silencing》雜誌編委。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有《人源性her2 ScFv導向RNAi對乳腺癌治療的研究》、《靶向選擇性激活巨噬細胞的HIF-RNAi治療乳腺癌的研究》、《MicroRNA對乳腺癌幹細胞分化發育的影響》等課題,並且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果。2006年6月,他被評為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貢獻先進個人,在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
相關報導:
RNAi+晶片技術=癌症研究突破
RNAi傳遞系統可以橫越血腦屏障到達腦瘤區域
RNAi成功阻止了癌症的擴散
高調開發RNA幹擾藥 這一領域變得炙手可熱
RNAi傳遞系統可以橫越血腦屏障到達腦瘤區域
《Nature》:「基因沉默」為治療糖尿病帶來希望
Nature:否定RNA療法還為時過早
Nature Methods:一種海綿抑制劑可調控哺乳動物細胞中小分子RNA
科學家利用「沉默基因」降低膽固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