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日,正值中國新年來臨之際,Science推出了最新一期名為《Precision medicine and cancer immunology in China》的增刊,由10餘位國內專家牽頭撰寫,詳細描述了中國精準醫學的發展趨勢及癌症免疫治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本期增刊的封面將中國風與現在精準醫學的內涵完美融合,DNA的雙鏈由兩條黃色巨龍組成,衝向代表癌細胞的水墨風黑珍珠,預示著藉助遺傳學的手段去攻克癌症的精準醫學新思路。
如今,隨著各類組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獲取大量生物標誌物的重要數據。然而,如何識別並準確表徵這些反映個體生理狀態(正常或患病)或對特定藥物、療法反應的生物標誌物,仍頗具挑戰。除此之外,同一生物標誌物還可能在不同人群或個體間存在差異,並且通過標誌物追蹤患者狀態變化的工作也頗為繁重,精準醫學似乎被賦予了「黯淡」的未來。然而,這些消極的觀點並沒有阻止我國研究人員繼續尋找準確且可靠的生物標誌物,研究人員希望以此預測疾病的風險,確定臨床結果的可能性,並評估治療效果。
本期Science增刊的具體內容如下:
1. Targeted therapy for liver cancer: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王紅陽院士
該文章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紅陽團隊撰寫,文章總結了中國肝癌靶向治療的研究進展,包括EGFR抑制劑、免疫療法等,並重點討論了其挑戰和機遇。文章介紹,肝癌是全球第六大流行癌症,也是全球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僅中國就佔新發病例和死亡人數的一半以上。據估計,僅在2015年,中國就診的新發肝癌病例為46.61萬人,死亡人數為4.221萬人。在所有的癌症類型中,肝癌生存率最差,年齡標準化的五年相對生存率僅為10.1%。由於早期診斷困難,大多數肝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失去了肝切除或燒蝕手術等治癒性治療的機會。慶幸的是,諸如下一代DNA測序等創新技術的發展使我們對個體癌症患者發生的遺傳、分子和形態學變化的理解迅速而顯著增加,為癌症靶向治療奠定了基礎。希望靶向治療能夠在分子水平上提供功能性甚至是結構上的糾正,或者至少為常規治療提供有效的替代方案。由於肝癌是一種具有很大異質性的疾病,導致難以得到適當分層的患者無法進行最佳的靶向治療,並會增加副作用的風險,進而導致靶向治療的失敗。
2. The challenges of radiation oncology in the era of precision medicine
於金明院士
該文章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於金明團隊撰寫。文章表示,放射治療是治療癌症的重要手段。70%的癌症患者會進行進行放射治療或者作為治療的一部分。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和放射生物學等方面的進步顯著提高了放射治療的安全性、精確性和有效性,同時能夠控制腫瘤的生長,使許多癌症患者擁有了治癒的可能性。人類基因組測序為精準醫學鋪平了道路,儘管基因組研究的一些發現影響了化療和靶向生物製劑的輸送,但尚未影響放療的臨床應用。在精準醫學新時代,放療對醫師和研究人員來說既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是巨大的機遇,文章就放療、精準放療的研究進展,個性化放療基因組學,放療與靶向治療結合、現代免疫靶向治療結合的內容進行了探討。
3. The role of multidisciplinary efforts in precision medicine and immunology for clinical oncology
趙海濤教授
該文章由北京協和醫院肝臟外科趙海濤教授團隊撰寫。文章表示,腫瘤學處於精準醫學的前沿,精準醫療正在將癌症的治療模式向個性化轉變。同時,免疫療法也為臨床醫生、患者和研究人員帶來了新的希望。然而,精準醫學和腫瘤免疫治療仍然面臨一些挑戰。文章就精準醫學面臨的最緊迫問題和癌症免疫療法的挑戰進行了分析,並對北京協和醫院肝臟外科和轉化醫學中心的多學科團隊進行了介紹。
4. Current status of immunotherapy in advanced HCC
秦叔逵教授
該文章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一醫院副院長秦叔逵教授撰寫。文章表示,原發性肝癌主要由肝細胞肝癌(HCC)組成,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在中國尤為普遍,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2012年全世界約有74.6萬人因HCC死亡,僅中國就有超過50%的新發HCC病例和HCC相關死亡。由於早期診斷困難,大多數HCC病例在診斷時已經是局部晚期或發生了轉移。這些患者一般預後差,中位生存時間為6?20個月,5年生存率低於16%。
近年來,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在HCC患者中表現出初步臨床活性,目前正在進行大規模隨機3期臨床試驗。該文章還對分子靶向療法研究進展進行了介紹。文章中強調,儘管目前還存在很多挑戰,但在製藥公司和學術機構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會逐步促進HCC的治療更為安全,也更為有效。
5.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for precision cancer immunotherapy in China
沈琳教授
該文章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教授團隊撰寫。該文章表示,近年來免疫治療尤其是抗PD-1/PD-L1的免疫療法已經在癌症治療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與此同時,免疫治療已成為中國的癌症研究和治療的熱門領域。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根據中國人群的特點,討論了癌症精準免疫治療在中國人群的挑戰和前景。
6. The rise of engineered T-cell therapy in China
張毅教授(左)和韓為東教授(右)
該文章由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物細胞治療中心主任張毅教授及解放軍總醫院分子免疫學研究所主任韓為東教授團隊撰寫,對我國CAR-T療法的興起和未來前景進行了深入探討。文章表示,控制或消除癌細胞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腫瘤疫苗、化療、放療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等。基礎研究的進展使得惡性腫瘤的治療有了顯著改善。日前,基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CAR-T細胞療法的最新進展,免疫療法已經逐步走到了腫瘤治療的前列。
7. Precision cancer medicine and immunology in China
吳一龍教授
該文章由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吳一龍教授團隊撰寫。在中國,精準醫學已經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臨床實踐,並進一步塑造了腫瘤治療標準的格局。中國研究人員已經為EGFR和ALK基因發生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s)建立了標準治療方案。同時,免疫療法的研究也取得了諸多進展,未來國際市場競爭也將日益激烈。在文章中,吳一龍教授等人從生物標誌物、患者的選擇、免疫療法等多個角度討論了中國精準醫學的研究現狀,特別是肺癌的治療研究方面,並對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8. From big data to knowledge in precision medicine
陳潤生院士(左)和趙屹教授(右)
該文章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及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P.I.趙屹教授團隊撰寫,文章深入探討了大數據在中國精準醫學領域取得的巨大成果、當前挑戰及未來發展趨勢。文章表示,生物醫學領域正處在一個數據爆炸增長的時代。在世界範圍內,電子醫療病歷系統的普及使得大量臨床數據得以收集和儲存起來。這些數據不僅包括大量在線或實時數據,還包括臨床決策支持中的診斷和用藥建議、病史記錄、檢測結果、醫療影像、電子錄音等多種數據。此外,伴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基因組、轉錄組、表觀組、蛋白組、代謝組、微生物組、暴露組等分子層面的數據,得以在幾小時到幾天內獲得,多組學測序數據迅速產出並被廣泛應用於精準醫學的研究和臨床應用,極大地加快了臨床分析的速度。
9. The role of circulating cell-free DNA in the management of cancer in China
曾輝教授(左)和張恆輝教授(右)
該文章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曾輝教授和張恆輝教授團隊撰寫。文章從中國癌症管理的臨床需求入手,闡明了生物標誌物在癌症早篩、診斷和治療中的意義,並詳細介紹了cfDNA在疾病預防、疾病診斷、用藥指導、疾病監測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並對cfDNA在中國癌症診治中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探討。
10.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based testing for cancer precision medicine in China: A review of technologies and validation procedures
王凱博士
該文章由至本醫療科技CEO王凱博士團隊撰寫。文章表示,目前NGS技術在中國仍然面臨著質量控制、生物信息學分析、臨床注釋以及NGS平臺選擇等方面的諸多問題。文章回顧了中國NGS檢測技術的發展及其所面臨的挑戰,並探討了未來NGS技術在中國癌症患者的臨床應用前景。
11. ctDNA-NGS: The key to unlocking a molecular diagnostic revolution in the heart of Asia
應康博士
該文章由上海安可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應康博士團隊撰寫。文章提到,雖然腫瘤ctDNA在外周血中含量非常低,但NGS的靈敏檢測能力恰好滿足了ctDNA低頻突變的檢測要求。這篇文章中,作者對中國ctDNA-NGS在臨床診斷中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分析,並給出了解決方案。最後,作者還探討了基於NGS的ctDNA檢測技術所面臨的新挑戰。
12. Adoptive cell transfer therapy: A strategic rethinking of combination cancer therapy
張明徽教授
該文章由清華大學醫學中心細胞治療研究所所長張明徽教授撰寫。近年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取得了諸多臨床成果。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也已批准CAR-T療法用於癌症治療。但是,這些治療方法仍然需要改進,研究人員仍在努力減輕它們的副作用。科學家們也在積極開發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將免疫療法與傳統的癌症療法結合起來,以增加治療效果,減少傷害,達到腫瘤的治癒或長期緩解的目的。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探討了如何將ACT(adoptive cell transfer)作為更為廣譜的癌症療法加以利用,並與傳統療法結合以提高其治療效果。(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