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叼幼蟲是怎麼回事?看完這三點才恍然大悟

2021-01-19 知科技
 閱讀前先點擊上方藍字「知科技」再點關注人快滿了,搶先關注知科技傳遞蜂業國內外前沿技術資訊,經驗交流法律法規!養蜂的幫手,愛蜜者的助手!  

養蜂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①、原來有幼蟲的蜂房,突然幼蟲就不見了。

②、原來在蜂房的幼蟲卻出現在了蜂箱外。

③、原來沒有幼蟲的蜂房突然有了幼蟲,卻不是蜂王產進去的。

其實這些情況的發生,聽蜂之語觀察得出都是出自它們只手:工蜂。

那麼這些工蜂為什麼會叼幼蟲?叼這些幼蟲又是為了什麼呢?看完以下三點才恍然大悟。

一、蜜蜂自救行為。

當蜂群失王以後,最先感受到危機的便是「家族」內的其他成員:工蜂。它們深知沒有蜂王后,未來將一片渺茫;為了自己的未來,就得靠自己,所以才會有急造王臺出現,然而急造王臺並不是都長在巢脾中央的,聽蜂之語認為長在巢脾中間的急造王臺也往往並不怎麼好。

然而有一種急造王臺卻是非常不錯的,而且和自然王臺沒什麼區別。這種急造王臺是這樣產生的:蜂群內部子脾有小幼蟲,工蜂發現失王后,馬不停蹄的造出了新王臺,王臺建在了正常位置,也就是懸掛在巢脾底端。然而有王臺了卻沒有卵和幼蟲,這時候工蜂就會出現叼幼蟲的現象,把幼蟲叼進王臺培育。最後培育出了新的優質蜂王。這種工蜂叼蟲行為不得不說是蜜蜂充滿了智慧。

二、護脾移蟲。

有的時候蜂王品質不是特別好,產卵不整齊;或者是偶爾出現了將個別的卵產得比較遠,這樣就很不利於工蜂來哺育。蜂群小,子脾越集中越好,這樣有利於工蜂來飼餵和保暖。此時就會有個別的蜂群出現驚人之舉:工蜂將幼蟲叼到集中的地方哺育。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發現幼蟲不見了,或者忽然多出來幼蟲的原因。小小的蜜蜂充滿了力量,讓你感到震驚。

三、清巢叼蟲。

蜂王把卵產入巢房以後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健康發育成蜂的。然而聽蜂之語發現在這個發育的過程中幼蟲出現問題是常見的現象,比如:

①、巢脾有病菌,幼蟲發育不全。

②、溫度過高,幼蟲發育受挫。

③、有巢蟲,幼蟲被啃成「殘疾」。

出現了以上這三種情況,幼蟲都是「夭折」的。蜜蜂在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不會坐視不管,因為殘留的幼蟲屍體會汙染它們的生存環境,影響蜂王再次產卵。這個時候工蜂就會把它們叼出蜂箱,俗稱「清巢」行為。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第一種情況工蜂叼的是三日內小幼蟲;第二種情況工蜂叼的是小幼蟲;第三種情況小幼蟲和大幼蟲都有。

此可以看出,蜜蜂叼幼蟲的原因是有很多的,但都是積極的信號,如果工蜂連幼蟲都完全不再叼了,那只能說明這群蜂非常正常健康,反之則是已病入膏肓了。

如果您有更多補充,歡迎留言分享。


免責聲明:本號發布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源自網絡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文獻僅供參考學習!如有不當敬請指正與補充!

                  點在看的人據說也長得好看~


相關焦點

  • 蜜蜂把幼蟲叼出巢有那些原因?
    蜜蜂是具有自我防禦,自我清理自己自救能力的群體。它們能夠團結一致抵抗外敵,也知道維護自己的居住環境,在有必要的時候還需出現非常規的自救行為,比如失王時造應急王臺,蜂箱環境太差出現逃群的行為,等等。平常我們遇到蜜蜂叼幼蟲的現象,相信並不少見,聽蜂之語認為這種行為屬於蜜蜂的自我清理以及自救的一個範圍。發生的具體原因有:一、移蟲(自救行為)。
  • 蜜蜂在巢門結團怎麼回事?
    溫馨提示:邊聽邊看,學習效果就是好!
  • 蜜蜂幼蟲在封蓋前突然消失的三大原因
    我們都知道蜜蜂發育成蜂經歷的階段是:蜂王產卵,卵成幼蟲,幼蟲長大,封蓋後變成蜂蛹繼續生長,一直到到幼蜂出房。以工蜂為例,整個過程需要21天。在封蓋之前需經歷3天的蜂卵期,6天的幼蟲期。如果在蜜蜂幼蟲期發育正常的情況下,到了時間就會封蓋成蜂蛹。一般是不會出現幼蟲突然不見的情況的,那麼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幼蟲在封蓋之前突然「丟失」了呢?聽蜂之語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一、蜂群突然失王。蜂群一旦突然失王,蜜蜂的第一選擇就是急造王臺。此時蜜蜂需要從其他巢房裡面把幼蟲叼到急造王臺裡面,也就就會出現幼蟲「丟失」的假象。
  • 蜜蜂幼蟲也是美食?
    蜜蜂幼蟲主要指蜂王幼蟲和雄蜂幼蟲。蜂王幼蟲的成分與蜂王漿接近,蟲體越新鮮,活性就越高,食療效果也就越好。
  • 幼蟲在封蓋之前突然「丟失」的三大原因
    我們都知道蜜蜂發育成蜂經歷的階段是:蜂王產卵,卵成幼蟲,幼蟲長大,封蓋後變成蜂蛹繼續生長,一直到到幼蜂出房。以工蜂為例,整個過程需要21天。在封蓋之前需經歷3天的蜂卵期,6天的幼蟲期。正常情況下都是一房一卵,除非蜂王有問題或者失王以後出現工蜂產卵,才會出現一房多卵的情況,這種情形是非正常現象,需要及時處理。
  • 蜜蜂幼蟲、蛹的開發與利用
    摘要:本文通過對蜜蜂幼蟲、蛹的營養價值,採收及保鮮加工技術的敘述,提出了一些對蜜蜂幼蟲、蛹開發與利用的方式。 蜜蜂是全變態的昆蟲,其個體發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在幼蟲期採收即得蜜蜂幼蟲,在蛹期採收即得蜜蜂蛹。昆蟲食品流行的當下,蜜蜂幼蟲、蛹的開發利用對於養蜂人逐步成為一項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
  • 科學家用量子力學來解釋,看完恍然大悟!
    科學家用量子力學來解釋,看完恍然大悟!世界萬物都逃不過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很多人都感到好奇,人死後會去到哪裡,是像電視劇裡美化的那樣去奈何橋孟婆那裡討要一碗湯,繼續輪迴重生。還是會當遊蕩在人間的鬼,科學家用量子力學來解釋,看完恍然大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吧,很多人認為靈魂與肉體是同在的,但也有少部分認為靈魂只是人們想像出來的。
  • 蜜蜂主要幼蟲疾病防治新技術
    閱讀前先點擊上方藍字「世界蜂聯」再點
  • 蜜蜂世界真的殘酷無情?揭秘流浪蜜蜂的3大歸宿,蜜蜂也難逃世俗
    我們說蜜蜂對敵人狠這是自然不必說的,我們都有被蜜蜂蟄的經歷,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蜇人的蜜蜂要在自己的皮膚上掙扎很久才會飛去,如果我們有勇氣把蜜蜂拍死,我們仔細看會發現,蜜蜂的毒針插入我們的皮膚裡面,根本掙脫不了。不錯!蜜蜂對敵人的狠這是比較現實的,我們直接可以看見,因為蜜蜂的毒針下連著毒液,只要毒針進入皮膚,蜜蜂立刻將毒液釋放到我們的皮膚裡面,導致我們蜂毒中毒。
  • 印度「浮空術」,如今內幕被揭開,看完感覺才恍然大悟!
    印度「浮空術」,如今內幕被揭開,看完感覺才恍然大悟!印度是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當地也留存下了非常多有意義的特色建築,這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境遊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就會選擇到印度這個國家,不同的環境。
  • 寵物:尋找愛情的蜜蜂最後穿上了寄生甲蟲幼蟲的「背心」
    【寵物:尋找愛情的蜜蜂最後穿上了寄生甲蟲幼蟲的「背心」】乍一看,這隻蜜蜂似乎穿著一件閃亮的棕色背心,裹在它毛茸茸的腹部。但仔細觀察發現,這隻蜜蜂正爬行著幾十具蠕動的、類似蠕蟲的棕色身體:是一種叫Meloe franciscanus的水皰甲蟲的幼蟲。
  • 被餵食蜂糧的蜜蜂幼蟲成不了蜂王
    credit: 銳景創意決定一隻蜜蜂幼蟲的命運只是一頓飯的事情。
  • 養了一年的蜜蜂,為什麼一採完蜜就跑光了?這是什麼原因?
    養了一年的蜜蜂,為什麼一採完蜜就跑光了?這是什麼原因?缺乏經驗是造成這一切的主要原因,特別是現在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對許多南方養蜂人來說,還必須注意節氣,因為蜜蜂這一生物,本質上,壽命並不長,所以說,如果不好好照顧它,它也會因某種原因而失去生命。還有一點就是,如果你剛取完蜂蜜就跑掉了,你就要知道這是他們規律的一個體現。
  • 蜜蜂幼蟲不見呢?新手養蜂人不以為然,卻不知大問題臨近
    為了能讓更多的蜂友看到這篇文章,請在文末點個在看。蜜蜂是一種壽命短暫的昆蟲,平均壽命只有42天左右。蜂群的發展,靠的是新老蜜蜂的交替,沒有新蜂的頂替,蜂群將走向滅亡,所以幼蟲對蜜蜂來說,就是未來,就是一切。不過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還有各種原因,卻會導致蜂群內部出現無幼蟲子脾的問題,養蜂人應該如何處理呢?
  • 蜜蜂:把入侵者烤
    它們專門侵入其他種類的蜂巢,掠奪別人的幼蟲供自己的幼蟲食用。有些種類的蜜蜂對這種強盜束手無策,只能任人宰割。生物學家甚至觀察到一隻大黃蜂在6000隻普通蜜蜂面前為所欲為的慘狀。當時,大黃蜂就站在蜂巢邊上。無辜的蜜蜂一隻又一隻地站出來保衛他們的家園,但是卻被那個強盜一隻又一隻地撕碎。當所有的衛士都犧牲了之後,大黃蜂就輕輕鬆鬆地進入蜂巢,把幼蟲都挖出來。
  • 給蜜蜂餵花粉,怎樣餵才安全
    在繁蜂期,幼蟲對蜂糧的消耗不只是貯蜜,還有花粉,蜜蜂繁殖得快慢,除了蜂王以外,以蜂糧有直接關係,繁殖快的蜂群,對蜜源和花粉的消耗就大,養蜂人通常是在繁蜂期蜂群內花粉不足時,給蜜蜂餵花粉,產生的作用主要是補充幼蟲的營養,促進發育生長。
  • 卵生的蜜蜂出現「胎生」,蜜蜂變異了?專家揭秘:萬不可大意
    可以說是有圖有真相啊,根據蜂部落小編的觀察, 蜜蜂的體內的確出現了幼蟲,甚至蜂友也發現了有的即將死亡或者已經死亡的蜜蜂體內,的確會出現小蟲子,甚至有的蜜尾部還會「產下」蟲子,這可是實實在在的蜜蜂產子了啊。由於搞不清楚具體情況, 很多朋友開始懷疑,是不是蜜蜂除了卵生之外還會其他的生殖方式呢?或者說蜜蜂出現了變異?
  • 蜜蜂交配完,雄蜂把生殖器留在蜂王體內?謠言!雄蜂根本做不到
    大家好,我是蜂部落小編,歡迎回到咱們的蜜蜂世界。如今網絡發達,各種各樣的文章都在網絡上出現,作為一枚比較喜歡蜜蜂的小編,蜂部落小編我可是每看到有關於蜜蜂生物學特點或者說與蜜蜂有關的文章都會仔細的去看,這不,今天又給蜂部落小編看到了一篇關於蜜蜂交配的文章。
  • 蜜蜂分家,4日齡蜜蜂全部飛走,蜂王傻嗎?這才是蜂王的高明之處
    按照這個推理,蜜蜂分家的時候應該分走的要青壯年蜂居多才科學。但是恰恰相反,蜜蜂分家的時候,不但青壯年蜂不多,還是小日齡的蜜蜂佔據多數。蜜蜂在分家的時候分走的蜜蜂會大量吸蜜,把蜜囊裝滿以後再飛走,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內勤蜂完成的,也就是蜂群中的幼齡蜂完成,要說要說比勞動能力,幼齡蜂自然是比不上中老齡蜂的。
  • 睡著睡著,身體突然一抖,這是怎麼回事?看完漲知識了!
    睡著睡著,身體突然一抖,這是怎麼回事?看完漲知識了!睡覺的時候突然抖一抖,相信很多朋友都碰到過,經常發生在將睡未睡,迷迷糊糊的時候,而且多數為腿部抖動,發生的時候我們自己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知道的,然後接著繼續睡,但是一般情況,我們也不會太關注,但是還是有不少朋友會問,這究竟是為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