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時間效力規定」第三條評析——以「可以適用」為中心

2021-01-08 澎湃新聞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3條,通過「可以適用」這一表述,明確了空白追溯情況下法律適用的方法論性質,具有合理性。本文對該條加以評析,以利適用。

一、我國司法解釋對空白追溯的不同表述及性質差異

法無溯及力為原則,有溯及力為例外。法律實施前發生的案件,當時無規定而生效法律中有規定的,法律可以溯及適用於實施前的案件。這是法律有溯及力的一種例外情況,被稱為空白追溯或補缺例外。

關於空白追溯的準確表述,有三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對於空白追溯應使用「可以適用」;第二種意見認為,應使用「參照適用」;第三種意見認為,應使用「比照」。

後兩種意見,即參照與比照,用詞雖然不同,但性質同一;在方法論上均為準用。準用是一種法定的類推適用。王澤鑑教授指出:「準用是法律明定之類推適用,而類推適用則是判例學說所創設之『準用』。」黃茂榮教授將準用定性為「授權式類推適用」,即說明這種類推適用是由立法授權之意。

既然是一種類推適用,就需要遵循類推的方法。類推的步驟分三步:首先,確定現行法律規則中的重要評價點為何;其次是積極確定,待判案件事實與已獲法律規定的事實之間,在所有的法律重要評價之點上均相同;再次是消極確定,兩類事實之間的一切不同,不構成法律上的重要評價之點。經以上三步推理後,方可類推適用。

準用或類推適用的根基,在於待判案件事實與法律已規定的事實是「不同」的。如果兩類事實是相同的,也即兩者實為一種事實,則根本就是「適用」,而不是準用或類推適用。在後者,正是由於兩類事實是不同的事實,所以才會發生鄭玉波教授所稱「準用須加以變通而為適用,性質上可用之部分則用,不可用之部分則不用」的情況,「而適用則逕行適用,不必有所變通也。」也正是因為兩類事實的不同,才需要進行類推中兩者的不同是否足以排斥相同法律評價的消極判斷。若為適用,則根本不必進行此種消極判斷,因為本來就沒有事實之間的不同。

比如,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七條規定無名合同可以參照適用民法典合同編或其他法律最相類似合同的規定。顯然,無名合同與任何一個有名合同都不是同一事物,無法落入到任何一個有名合同的構成要件中去。因此,參照適用就要求在每一個個案中通過明確法律重要評價點、積極確定、消極確定的三步法,來判斷是否類似,以避免不合事宜的等量齊觀。再如,民法典第一千零一條規定身份權保護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人格權保護的有關規定。身份權與人格權毫無疑問不是同一事物,身份權也無法落入人格權保護規定的構成要件中去。因此必須用參照適用來為法官留下判斷餘地。這種判斷餘地既是一種靈活度,也是一項命令。法官在個案中必須進行以上方法論的思維步驟,否則就有可能將不同的事物做同樣處理,從而違背正義的要求。

二、《規定》第3條採「適用」表述的合理性

《規定》第3條處理的是「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沒有規定而民法典有規定的」情況。也即空白追溯或補缺例外的情況。這時,應採用「適用」還是「參照適用」?

比如,民法典實施前的保理合同糾紛,就典型屬於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沒有規定而民法典有規定之情形。關鍵在於,保理合同與民法典保理合同規定的事實,是完全相同的。保理合同完全落入了民法典保理合同規定的構成要件之中,這就是適用;這裡不存在兩類事實之間的不同是否足以排斥相同法律評價的問題,因為這裡根本就不存在兩類事實,而是同一種事實。再如,民法典實施之前的自助行為糾紛,也屬於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沒有規定而民法典有規定的情形。這些糾紛完全符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條自助行為的構成要件,這裡只有一種事實,這就是該當規範所調整的事實適用該當規範,這就是「適用」。

如果在《規定》第3條中使用了「參照適用」的表述,會帶來以下弊端:

第一,造成混淆。若使用「參照適用」,則意味著規則設立者的基本假定是,法院面對的民法典生效前的待判事實與民法典規則調整的事實是不同的。這一假定並不正確。這種事實上的混淆造成了適用與參照適用、準用、類推適用在方法論上的混淆,並不適宜。

第二,徒增司法成本。若表述為「參照適用」,則該概念傳來的立法強制就要求法官在每一個個案中,進行明確法律重要評價點、積極確定、消極確定三層判斷。在待判事實與法律規定的事實是同一事實的前提下,以上判斷是多餘而無謂的,徒然支出不必要的司法成本。

第三,可能造成裁判不統一。參照適用就意味著可以「加以變通而為適用」,就意味著靈活餘地。然而,法律規則對落入自己構成要件內的事實,應當予以適用,不應當有斟酌是否適用的靈活餘地。法官若嚴格遵守「參照適用」的方法論強制,則會使規則適用產生不必要的鬆動,造成裁判的不統一。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規定》第3條採用「適用」這一表述更具合理性,我國司法解釋今後在同樣問題上,應當做統一的處理。

三、「可以適用」中的「可以」及相關例外的理解

從文義上看,「可以適用」在文義上有「可以適用,也可以不適用」之義,也即同樣有適用上的靈活性。而且,與類推有方法論上的程序控制相比,「可以適用」的方法論性質是模糊的,更加不確定。若做如此理解,「可以適用」的效果可能還不如「參照適用」。

本文認為,這裡「可以適用」僅僅意味著不是必須適用,原因在於該條但書中還有三個例外;而允許不適用之處也僅限於這三個例外。換言之,在存在這三個例外時,不適用民法典規定;不存在這三個例外時,一律適用民法典規定。「可以」僅意味著民法典規定並非必然適用,但不適用之處僅限於法定例外,不再擴展。

這裡有必要談一下三個例外應當如何理解。

第一,明顯減損當事人合法權益。《規定》第2條規定,在「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更有利於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時,即使當時法律、司法解釋有規定,也需溯及適用民法典規定,此即「有利追溯」。而在以往無規定時,不再要求新規定有利當事人才追溯,而僅僅要求不明顯減損即可追溯。這之間的差異需要一個正當化理由。原因在於,在當時有規定時,當事人會基於當時的規定產生合理預期,適用新規定會打破當事人的合理預期,故不應當溯及適用;除非適用新規定能給當事人帶來更大利益,方可除外。而在當時無明文規定時,當事人本就不會基於明文規定產生預期,也就談不到打破,這時只要不造成當事人利益減損即可。同時,考慮到在當時無明文規定之處適用民法典,能夠進一步貫徹民法典的立法目的,並保障此類情形中的裁判統一,因此司法解釋在該要件上再做強化,只要不「明顯」減損當事人合法權益即可。

第二,增加當事人法定義務。減損當事人合法權益與增加當事人法定義務,雖然一正一反,但卻是同理的兩種情況。故應予以同樣的法律評價。

第三,背離當事人合理預期。通常而言,在法無明文規定的情況下,當事人不會基於法律規定形成預期。但是,由於民法「法無禁止即自由」以及無具體規定時可適用概括條款的原理,在無具體規定時有時也能形成一定合理預期。比如,民法典若在某合同中增加了一種無效情形,該無效情形以往並無規定。但是,當事人有理由相信,合同一旦訂立,若不違反任何效力性規定就是有效的;溯及適用新增的無效規定就會打破當事人的這種合理預期。再如,假設民法典新增了一種無過錯責任。由於法律未規定無過錯責任之處就應當適用過錯責任,故當事人有理由認為,只要沒有無過錯責任的具體規定,自己盡到必要注意義務就不必承擔責任。此時,如果溯及適用無過錯責任的規定就會打破當事人的合理預期。該例子的結果是增加了當事人的責任,依責任乃義務之違反的區分觀念,此類情形還無法放到「增加當事人的法定義務」中處理。

當事人權益減損、義務增加兩項屬於客觀要件,背離當事人合理預期屬於主觀要件,兩類要件在事實上往往是同時具備的。但兩類要件的證明難度不同。如果當事人能夠證明權益減損、義務增加的客觀要件,則不必再去證明主觀要件,即可要求不溯及適用。如果當事人無法證明客觀要件,則可嘗試通過證明背離合理預期這一更困難的、更具理論根本性的要件,來達到自己目的。

綜上,《規定》第3條是關於空白追溯的規定。在適用該條時,特別應當注意以下兩個問題:第一,當時法無規定而民法典有規定的,適用民法典規定;這裡是「適用」,而不是參照適用、準用或類推適用;法官對落入民法典規定構成要件中的事實沒有判斷相似性的餘地和必要。第二,可以適用中的「可以」,僅指該適用並非必然,原因在於但書中尚存三個例外。但也只有在這三個法定例外的情況下,才允許不適用。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原標題:《「民法典時間效力規定」第三條評析——以「可以適用」為中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法律規定,就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糾紛案件中有關適用民法典時間效力問題作出如下規定。第三條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沒有規定而民法典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是明顯減損當事人合法權益、增加當事人法定義務或者背離當事人合理預期的除外。
  • 一圖詳解《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規定丨民法典小課堂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司法解釋》),該規定共四章,二十八條,在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以下簡稱《立法法》)第九十三條,並結合司法審判實踐需要的基礎上,確立了以法不溯及既往為原則
  • 《民法典》關於時間效力的司法解釋具體適用解讀 | 學習民法典之80
    《民法典》關於時間效力的司法解釋具體適用解讀 | 學習民法典之80 2021-01-01 0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高法發布:《民法典》時間效力的28條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已於2020年12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1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20年12月29日  法釋〔2020〕15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  (2020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1次會議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法律規定,就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糾紛案件中有關適用民法典時間效力問題作出如下規定
  • 劉貴祥 | 民法典適用的幾個重大問題
    二是從民法典規定看,外觀主義可以區分為意思表示外觀與權利外觀,前者涉及合同效力的判斷,如表見代理、表見代表,後者涉及物權的變動判斷,如善意取得。三是適用時應準確把握外觀主義的適用邊界,避免泛化或濫用。2.關於商事代理在民商分立的立法體例下,往往區分民事代理與商事代理。
  • 民法典來了|高聖平: 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
    理解適用:1.承認了各類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在債法上的效力2.結合第十條、第二百零八條承認擔保物權效力a.滿足公示要件理解適用:公示是創設擔保物權的前提。公示手段的進步為擔保物權發展帶來技術上的可能性。理解適用:鑑於我國法院近年來基本解決了「執行難」問題,所以當事人基於勝訴裁判申請執行時可以判斷需要多長時間執行終結;結合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條第二款規定,一般保證債務時效從先訴抗辯權消滅後起算。這種調整給我們帶來的困難是如何確定消滅時點。建議以法院執行局作出的執行終結文書為節點;如果已經由拍賣等方式實現的,以相應執行文書作為保證人先訴抗辯權消滅的客觀判斷標準。
  • 哪些事實,雖然發生在民法典頒布之前,但是卻直接適用民法典的?
    在今天頒布的這5個與《民法典》相關的內容裡,首先應當關注的是第1個司法解釋,也就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因為這個司法解釋的主要內容,是確定在民法典頒布前發生的那些行為或事實,不是適用當時的法律,反而是適用《民法典》的。在具體事情具體分析的過程裡,在討論某個具體法律規定該如何理解之前,先要確定這件事情是適用哪個法律。
  • 【學習宣傳民法典專欄】高聖平: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
    理解適用:1.承認了各類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在債法上的效力2.結合第十條、第二百零八條承認擔保物權效力a.滿足公示要件理解適用:公示是創設擔保物權的前提。公示手段的進步為擔保物權發展帶來技術上的可能性。說明:保證期間約定不明確時的推定規則,主要修改了擔保法解釋第三十二條。該條主要考慮到各大銀行長期使用的示範文本均表述為「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擔保法出臺後若銀行沒有及時調整文本,構成保證期間不明確,如果規定約定不明時推定為6個月,銀行利益將普遍受損。因此參照訴訟時效期間推定為2年。
  • ...民法典只能管2021年以後的事情嗎?看看最高法院司法解釋怎麼說...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第一批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中,《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就對民法典的溯及力進行了明確規定,在以下四種情形下,民法典具有溯及力:一、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該司法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法律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30條)|怎麼理解協議監護有關規定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29條)|怎麼理解遺囑監護有關規定民法典·條文解析(第28條)|哪些人可以擔任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的監護人民法典·條文解析(第27條)|哪些人可以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民法典·條文解析(第26條)|父母子女之間有哪些法律義務
  • 學習民法典 | 高聖平: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
    理解適用:1.承認了各類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在債法上的效力2.結合第十條、第二百零八條承認擔保物權效力a.滿足公示要件理解適用:公示是創設擔保物權的前提。公示手段的進步為擔保物權發展帶來技術上的可能性。說明:保證期間約定不明確時的推定規則,主要修改了擔保法解釋第三十二條。該條主要考慮到各大銀行長期使用的示範文本均表述為「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擔保法出臺後若銀行沒有及時調整文本,構成保證期間不明確,如果規定約定不明時推定為6個月,銀行利益將普遍受損。因此參照訴訟時效期間推定為2年。
  • 婚姻家庭、遺產繼承、時間效力……最高法發布首批民法典司法解釋
    民法典施行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新舊交替,案件如何適用法律?根據最高法關於適用民法典時間效力的司法解釋,民法典施行後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 民法典:合同的效力
    合同 第一分編 通 則第一章 一般規定第二章 合同的訂立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 【法律適用】民法典重點法條類案裁判規則系列⑲:關於離婚損害...
    在《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基礎上,刪去「有配偶者」的表述,增加「有其他重大過錯」作為可以適用離婚損害賠償的兜底條款。「有其他重大過錯」的新增規定,將其他一些確實給對方造成嚴重損害的情形納入到損害賠償的範圍中,進一步完善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 民法典在線|堆放物致害責任適用過錯推定原則!
    民法典在線|堆放物致害責任適用過錯推定原則!民法典共7編、1260條, 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覆蓋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作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
  • 「法學匯」民法典侵權責任規定在環境檢察公益訴訟中的適用
    □ 民法典針對公益性訴訟新增的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責任,其實質是對生態環境損害的恢復原狀。在具體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中,承擔責任的方式可以細化為增殖放流、補植復綠,以及要求侵權主體制定專業性修複方案等多種形式。
  • 《買賣合同解釋》第三條的適用範圍是什麼
    《買賣合同解釋》第三條的適用範圍是什麼梁慧星老師《買賣合同解釋》第三條:當事人一方以出賣人在締約時對標的物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註:2011年5月專家論證修改稿本條(第5條)名稱仍為"買賣合同的效力",與第4條的名稱相同。7月修改稿本條名稱變更為"將來財產買賣合同的效力",第4條名稱仍為"買賣合同的效力",但起草人為第4條加了一個"腳註":"本條是對第132條的反面解釋"。意在明示兩條解釋規則不同的解釋標的(對象)。】
  • 【學習民法典】快看!《民法典》實施後各地首案匯總
    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第十九條之規定,民法典施行前,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的規定,故本案應適用民法典。
  • 【學習宣傳民法典專欄】《民法典》合同編借款合同章內容的六大變化
    二是與民法典中定金合同和保管合同的條文表述保持一致,統一表述為自實際交付時「成立」。三是可以為司法實踐提供正確指引,即使均為自然人的貸款人與借款人籤訂了借款合同,在借款實際交付之前,借款人也無權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更不能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 讓民法典走進百姓生活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幾天後的2021年第一個工作日,北京朝陽法院開庭審理了首個適用民法典「自甘風險」條款的案件。宋先生在參加羽毛球比賽時被球擊中右眼,他以侵害健康權為由,將球友訴至法院要求賠償。經過40多分鐘庭審,朝陽法院適用民法典1176條當庭作出一審判決,認定宋先生參加羽毛球運動為自甘冒險,球友不具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情形,駁回宋先生的全部訴訟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