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線不足以透視的人生
「別人要是知道我在幹什麼,肯定會說『倫琴是個瘋子』。」在給朋友的信裡,威廉·康拉德·倫琴(Wilhelm ConradRontgen)寫道。一年前,他被選任為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校長,但這位校長,大部分時間都耗在自己昏暗的實驗室裡。尤其是1895年11月8日之後,倫琴甚至把床都搬進了實驗室,埋頭做了6個星期的實驗。
他的妻子還發現丈夫的情緒異常激動,但激動的原因,丈夫始終緘口不言。這些都讓妻子不滿。
實際上,這個50歲的男人在11月8日那天,偶然發現了一種射線。
「如果把手置於放電裝置和螢光屏之間,就可以看到在較淡的手影裡露出深暗的骨骼陰影。」在當年年底提交的論文《一種新射線(初步通信)》裡,倫琴描述道。這種從放電管發出的穿透力很強的射線,倫琴自己也搞不清楚,他稱其為「X射線」。
1896年1月4日,這種未知的射線,讓參加柏林物理學會會議的人們大開眼界。倫琴在會上展示了他的X射線照片。
第二天,維也納的一家報紙報導了倫琴的發現。這一消息迅速傳遍了世界,也驚動了普魯士國王。9天之後,倫琴受邀前往王宮演示X射線。
國王的邀請,令倫琴多少有些緊張。他不斷祈禱自己「使用這個管子時將託皇帝之福,遇上好運氣」。演示最終順利完成,在與國王一同進餐後,倫琴被授予二級王冠勳章。不過,在離開時,他需要退著走出來,以示對國王的尊敬。
國王可能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個正從自己眼前緩緩離去的男人,在34年前曾一度被中學開除,差點斷了求學之路。
17歲那年,班裡有同學畫了一幅長著大鼻子的畫像來諷刺老師,結果畫像被老師發現。老師追查時,倫琴既不承認是自己畫的,也拒絕「檢舉」同學。這激怒了老師,倫琴被學校勒令退學。
在他的父親看來,兒子的求學之路算是完了,父親打算讓兒子跟自己一起經營祖傳的呢絨店,但兒子拒絕了,他還想上學。
幸運的是,那時蘇黎世聯邦工學院在招收學生時,只要求學生進行入學考試,而無須出示中學畢業文憑。
於是,這個未能從高中畢業的學生,進入了大學校園。在那裡,倫琴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博士學位。然後,他決定做自己的老師、德國物理學家孔特的助手。
只是在同老師爭論時,這個年輕氣盛的助手甚至會摔門而去。但在做老師安排的實驗時,倫琴常常極為嚴格和專注。
「實驗是我們揭開自然界奧秘的最有力、最可靠的手段。」在1894年出任校長的演說中,倫琴這樣告誡他的學生們。
也正是實驗讓倫琴發現了新的射線。在發現X射線後的數月中,倫琴曾收到世界各地的講學邀請。他給請他的同行寫信表達歉意,「沒有時間做任何講演」,因為要繼續自己的實驗。
不過,從王宮回來10天後,倫琴在自己的研究所裡作了一場報告。解剖學教授克裡克爾當場要求倫琴給他的手拍攝X射線照片。當看到自己手部骨骼的樣子時,教授不僅立刻帶頭向倫琴歡呼三次,還激動地建議把這一射線命名為「倫琴射線」。這得到了現場聽眾的同聲支持,卻遭到了倫琴的拒絕。
更為堅決的拒絕,發生在柏林通用電氣協會建議以高價換取倫琴的新發現的專利權時。
「不是我發明了X射線,它千古以來就存在著,我僅僅是『發現』了它而已。因此X射線屬於全人類,而非我個人的私產。」倫琴告訴對方。這也讓X射線最終得到了廣泛應用。
「他的實驗室裡那扇對著專利部門的窗戶,永遠是關閉的。」倫琴的行為也令美國科學家同行感嘆不已。
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時,倫琴被推舉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人。倫琴接受學院邀請,前往斯德哥爾摩領獎,但在當晚的獲獎者中,他是唯一一個沒有發表獲獎感言的人。
這個沉默的獲獎者回到德國後,巴伐利亞政府決定授予他皇冠勳章,倫琴接受了勳章,但拒絕勳章所附帶的貴族稱號,也拒絕了皇家物理技術局主席的職位。
「無論從哪種意義上講,他都是19世紀理想的化身:堅強、誠實而有魄力……」好友鮑維利曾這樣描述倫琴。在鮑維利眼裡,自己的這位好友,「對人民、對記憶中的事物以及對理想具有一種少有的忠誠和犧牲精神」。
其實,與「X射線之父」的稱號相比,倫琴更稱得上是固體物理學和材料物理學的創始人之一。他在這兩方面做了大量的實驗,一生中共發表了59篇學術論文,大多數與X射線無關。
但由於發現X射線這一事件被視為經典物理學和現代物理學的分水嶺,倫琴那豐富而動人的一生,從此被這種射線的光芒所遮掩。
這種射線為他帶來了諾貝爾獎,他則把獎金全部捐給了維爾茨堡大學,也放棄了自己的專利權。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很快來臨,通貨膨脹,民不聊生,他原本就所剩無幾的家產,也蕩然無存。最終,這個78歲的老人在貧困中死於癌症。
本報記者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