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探索的人——X射線的發現

2020-08-27 兼愛者

X射線的發現源於對陰極射線的研究。19世紀末,關於陰極射線本質問題的研究吸引了眾多科學家。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的校長倫琴就是眾多研究者之一。

1895年,倫琴在實驗室內研究陰極射線時,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一包用黑紙包裹的很好的相機底片全部感光了。他試驗了多次,都得到了相同的結果。倫琴意識到這事情並不一般,他懷疑是陰極射線令底片感光了。

一個傍晚,倫琴照常來到實驗室,他關上了所有的門,接通了電源,檢驗黑紙是否漏光。就在這時,他看到一道綠色的螢光在實驗室裡閃爍。他立即打開電燈,發現發光的是離放電管2米遠處的一個螢光屏。他一關掉陰極射線管的電源,螢光屏就不發光了,一接通電源,螢光屏再次發光。他反覆試驗多次,確定螢光屏有這一現象。

倫琴意識到射線管肯定是包含了某種未知射線,因為實驗室裡的陰極射線只能在空氣中傳播幾釐米。他又嘗試把一本書擋在射線管與螢光屏之間,結果屏幕依舊發光,他確定這射線能穿過固體。

一次,倫琴偶然把手伸到射線管和螢光屏之間,手骨的影子竟然出現在屏幕上,倫琴萬分驚訝,於是握了握拳,彎了彎手指,屏幕上的手骨也跟著做出了一樣的動作。

1895年12月,倫琴做了個更有意義的實驗。倫琴讓夫人把手放到黑紙包嚴的照相底片上,然後用他新發現的射線照射。顯影后,底片呈現出夫人的手骨,手指上的婚戒也清晰可見。夫人問倫琴這是什麼射線,倫琴回答是不明射線,夫人順口說「又是一個X!」倫琴來了靈感,於是說「那就叫它X射線吧!」

倫琴公布了它的發現,震驚了全世界。短短四天後,就有人用X射線發現了患者腳部的子彈。很快醫學上開始使用X射線。再往後,物理研究也開始應用X射線。

1901年,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發,倫琴就因發現X光而獲得了這一年的物理學獎。

如今,X射線已被廣泛應用於晶體結構研究、醫學、金屬探測、透視等方面,人類因此受益匪淺。


倫琴和倫琴夫人手掌的X光圖

相關焦點

  • 勇於探索的人——X射線的發現
    X射線的發現源於對陰極射線的研究。19世紀末,關於陰極射線本質問題的研究吸引了眾多科學家。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的校長倫琴就是眾多研究者之一。1895年,倫琴在實驗室內研究陰極射線時,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一包用黑紙包裹的很好的相機底片全部感光了。
  • 勇於探索的人--探索天空的伽利略
    1609年,義大利人伽利略第一次把望遠鏡指向星空,之前,人類一直是用肉眼來直接觀測星空的。1610年,伽利略在觀測木星時,發現有3顆小星在其淡黃色的圓面附近,其中1顆在木星右邊,2顆在左邊。接連觀察了多日,伽利略發現木星旁邊的小星星數目不定,時而3顆,時而2顆,時而4顆。經過幾個星期的觀測,他斷定木星有四顆衛星。
  • 水窗波段X射線的新發現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開發出一個高重複頻率的雷射源,該雷射源會產生跨越整個「水窗」波段的相干軟X射線。這項技術突破可以推動對生物,化學和材料科學以及物理學的廣泛研究。大約20年前首次證明的產生亞飛秒持續時間的光脈衝的能力已經引發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原子秒科學和技術。
  • 科學(普)有道:X射線
    x輻射波長為0.01至10納米,或頻率為3×1016 Hz至3×1019 Hz。這使得x射線的波長介於紫外線和伽馬射線之間。x射線和伽瑪射線的區別可以根據波長或輻射源來區分。有時x射線被認為是由電子發出的輻射,而伽馬輻射是由原子核發出的。德國科學家威廉·倫琴是第一個研究x射線的人(1895年),儘管他不是第一個觀察x射線的人。
  • X射線探傷原理詳解
    X射線探傷原理詳解 X射線探傷原理 通過實踐證明:X射線探傷應用在生產過程中,作為先進的檢測手段為產品品質的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使現場檢測從外觀目視提升到了內部探傷微觀檢測,使我公司的產品品質進人新的階段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門捷列夫,x射線的發現者
    第二卷要寫元素的性質,面對眾多的毫無章法的化學元素,他不知道該人哪一個元素寫起。於是他想到,雜亂無章的現象決不是自然界的本來面目,只是人們對它的規律性還缺乏認識而已。他決定找出化學元素性質變化的規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以什麼為依據來編排元素的順序?在這個順序中應當比較元素的哪些性質?
  • 歐洲強大x射線望遠鏡:XMM-牛頓太空望遠鏡
    近二十年來x射線多鏡任務(XMM)牛頓望遠鏡一直在探測熱的x射線宇宙,尋找丟失的物質,監測黑洞和它們的「飲食"習慣,檢查星系的明亮中心,甚至觀察太陽系中的行星,讓我們來看看歐空局的「歐洲x射線天文學旗艦」。XMM-Newton(XMM-牛頓)攜帶了三架先進的x射線望遠鏡。每一個都包含58塊高精度嵌套鏡,XMM的x光採集面積幾乎和網球場一樣大,儘管每個都只有30釐米寬。
  • 科學家通過100萬顆X射線源製成太空X射線源全景地圖
    X射線的穿透能力。,列舉幾種:進入金星,瞬間變成烤鴨;進入土星,被雷電劈死;進入天王星,瞬間成為凍肉;進入太陽,灰飛煙滅;接近中子星黑洞之前,已經被拉成麵條;而X射線,根據能量強弱,從破壞人體組織細胞,到把整個人電離都有可能。
  • 祝賀: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發射成功20周年,與哈勃望遠鏡齊名
    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是20年前發射的,它每年都在不斷地帶來驚人的科學發現。為了紀念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的科學行動20周年,美國宇航局發布了代表錢德拉探索廣度的新圖像,展示了它所研究的宇宙各種天體,以及x射線如何補充以其他類型光收集的數據。從巨大壯麗的星系團到新生恆星發出的光,這些新圖像是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壯觀的x射線視覺樣本。
  • 勇於探索的人--發現新元素
    於是科學家開始對這空缺的探索。1937年,美國科學家通過粒子回旋加速器,使氚核轟擊金屬鉬原子。他們把轟擊後的鉬原子交給物理學家分析,發現了空缺的43號元素,並命名為鎝。1939年,法國的化學家波裡分析了錒同位素放射衰變的產物,結果發現了新的放射元素,也就是空缺的第87號元素。最終這個元素被命名為鍅。1940年,塞格雷和他的同事在用氦核轟擊鉍原子時,發現了新元素,後來他們將這個元素命名為砹。
  • 「x射線」下的宇宙新地圖是怎麼樣的?
    先一起來看一看這個炙熱而充滿活力的宇宙吧新宇宙地圖近日,德國和俄羅斯的一架太空望遠鏡獲得了一幅用x射線追蹤太空的全新宇宙地圖「實際上,這與60年前整個x射線天文學歷史中探測到的數字差不多。在僅僅六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基本上已經將已知的來源翻了一遍,」德國加興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PE)高能天體物理小組的負責人Kirpal Nandra說「這些數據確實令人震驚,我認為我們正在做的將徹底改變x射線天文學。」
  • 光學「鑷子」與X射線結合,可分析液體中的晶體!
    利用相干x射線衍射技術,科學家可以高精度地測量納米晶材料的表面形貌和應變。然而,進行這樣的測量需要精確控制微小晶體相對於入射x射線的位置和角度。傳統上,這意味著將晶體粘在表面上,從而使晶體變形,而改變其結構,並可能影響反應活性。阿貢傑出研究員琳達楊(Linda Young)表示:用光學鑷子,可以捕捉到溶液中單個粒子的原始狀態,並觀察它的結構演變。
  • 科學(普)有道:X射線天文學
    在離地球較近的地方,我們的太陽會發出x射線,彗星遇到太陽風時也會發出x射線。x射線天文學幫助天文學家了解宇宙的其他地方正在發生什麼。>宇宙的x射線觀測和x射線數據的解釋是天文學中一個相對年輕的分支。由於x射線在很大程度上被地球的大氣層所吸收,直到科學家們能夠將探空火箭和載滿儀器的氣球送入大氣層,他們才能夠對x射線進行詳細的測量。第一批探測器在1949年搭載V-2火箭升空,該火箭是二戰結束時從德國繳獲的。它探測到了來自太陽的x射線。
  • 中子星爆炸碰撞仍在發射x射線,這讓天文學家們感到困惑
    在碰撞後九天,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天文臺收到了x射線信號,但是很快就消失了。但是在最近,研究人員研究了這次名為GW170817的中子-恆星-中子-恆星碰撞,發現1000天後x射線信號仍然可以探測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Eleonora Troja在一份新聞稿中說:「我們真的不知道從這一點可以從中間去期待什麼,因為我們所有的模型都沒有預測到x射線
  • 勇於探索的人——紫外線與紅外線的發現
    赫歇爾發現紅外線以後,科學家們開始深入地探索紫光以外的區域,德國物理學家特爾用化學方法探索紫光以外的區域。紅外線和紫外線的發現,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福音,各種利用紅外線與紫外線的設備相繼問世,比如:紅外望遠鏡、紅外顯微鏡、紫外殺菌燈等。
  • X射線和Y射線的性質
    閒話不多說了,下面看看我們今天的知識X射線和Y射線的性質。X射線和Y射線與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等屬於同一範疇,都是電磁波,其區別只是在于波長不同以及產生方法不同,因此,X射線和r射線具有電磁波的共性,同時也具有不同於可見光和無線電波等其他電磁輻射的特性。(註:介紹兩種射線優缺點,它們的波長也就是能量的大小。)
  • 倫琴是怎樣發現x射線的
    可是當他切斷電源後,卻意外地發現一米以外的一個小工作檯上有閃光,閃光是從一塊螢光屏上發出的。然而陰極射線只能在空氣中進行幾個釐米,這是別人和他自己的實驗早已證實的結論。於是他重複剛才的實驗,把屏一步步地移遠,直到2米以外仍可見到屏上有螢光。倫琴認為這不是陰極射線了。倫琴經過反覆實驗,確信這是種尚未為人所知的新射線,便取名為X射線。
  • 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X射線,引發了一場醫學革命
    在這篇德文論文中,倫琴把這種新射線命名為X射線(X就經常用來表示未知的麼)。Wilhelm Rontgen1896年1月5日,這個大發現被奧地利的一家報紙報導了[1]。很快,這個爆炸性新聞就經由電報傳遍了世界各地,人們知道德國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射線,可以穿透人體看到骨骼,這簡直太神奇了!
  • 花17年進行10242次觀測,偶然發現47363個X射線源!
    下圖上散布的紫色線條和斑點顯示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東西:所有的x射線源都是由歐洲航天局xmm -牛頓x射線空間觀測站在太空17年間偶然探測到的,也就是說,並不是故意瞄準的。這張圖片是基於一個名為3XMM-DR8的目錄,這是xmm -牛頓x射線源最新公開發布的目錄,由xmm -牛頓研究科學中心代表ESA創建。
  • 從伽馬射線到x射線:新方法可精確定位不被注意到的脈衝星發射
    ESA的XMM-Newton和NASA的錢德拉太空觀測站的豐富數據檔案,發現了三個來源的脈衝x射線發射。非熱x射線主要來自同步輻射,而伽馬射線可能來自所謂的同步曲率輻射——兩種機制的結合。PSR J1826-1256是一顆安靜的伽馬射線脈衝星,通過歐洲航天局的xmm -牛頓x射線天文臺觀測到。科學家們利用一個理論模型發現了這顆脈衝星和兩個類似來源的x射線脈衝發射,該模型根據觀測到的伽馬射線亮度預測脈衝星的非熱x射線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