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I2020:HIV新型治療藥物研究進展薈萃

2020-11-24 騰訊網

2020年3月8-11日,原計劃在波士頓召開的本年度的CROI大會改用網絡會議的形式如期召開,這次會議上又有哪些研究進展,一起跟著拉米醫生來看看吧。

1

藥物傳遞技術實現體內持續HIV抗體的產生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在本次會議上公布了一種針對HIV-1包膜糖蛋白CD4結合位點的廣泛中和抗體(bNAb)的I期、開放性劑量遞增試驗現階段的結果。

NIAID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藥物傳遞系統(drug-delivery system),通過對人體無害的腺相關病毒(AAV8)將基因傳遞到體細胞中,並在長時間在體內產生抗體。目前,利用該方法在動物模型中傳遞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能成功在猴子體內安全地產生較高水平的SIV抗體,防止它們感染SIV。

腺相關病毒載體基因結構

本次研究選用的VRC07是一種廣泛中和抗體,在實驗室條件下,能阻止大部分的HIV菌株感染人體細胞。目前該研究公布了正在接受試驗的前八名參與者的初步結果,這些參與者分成三組接受一次不同劑量水平的AAV8-VRC07肌肉注射,並繼續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受試者體內VRC07的濃度

在注射了AAV8-VRC07之後,所有受試者血液中都能檢測到VRC07,其產量在注射後4-6周達到早期高峰,隨後下降,並在16周後緩慢地再次增加,其中低劑量和中劑量組的5個受試者中的3個在注射一年後體內抗體水平高於4-6周時的水平。

2

ViiV:長效抑制劑效果喜人

ViiV Healthcare也在本次會議上公布了關於長效肌注療法CABOTEGRAVIR + RILPIVIRINE(CAB+RPV)的3期隨機,多中心,平行,非劣效性,開放性試驗FLAIR 96周的以及多中心、開放性、3b期非劣效性試驗ATLAS-2M的結果。

1.

FLAIR:CAB+RPV非劣效於口服三藥

FLAIR試驗設計

此前公布的LATTE-2試驗48周結果表明,每4或8周給予CAB+RPV LA(long-acting)可維持HIV-1 RNA<50c/mL大於三年。在病毒抑制方面,CBA+RPV 被證實非劣效於三藥口服療法(DTG/ABC/3TC)。

48周(上)和96周(下)病毒學結果

在本次會議公布的數據中,在96周,每月一次CAB+RPV LA療效非劣效於繼續口服DTG/ABC/3TC(86.6% vs. 89.4% ),與48周結果相符。且該方案耐受性好,在48周後沒有新的不良事件,總體滿意度高。

2.

ATLAS-2M:2月一次療效依然顯著

ATLAS-2M試驗將受試者隨機分成不同劑量的Q8W組(2月一次, CAB 600mg+RPV 900mg)和Q4W組(每月一次, CAB 400mg+RPV 600mg)。

ATLAS-2M試驗設計

48周結果顯示,Q8W組給藥效果顯著,不低於Q4W組,病毒抑制率分別為94.3% vs. 93.5%,病毒學失敗率低(1%),耐受性好,Q8W組受試者接受度更高,表明2月一次CAB+RPV LA療法是一種創新且有效的療法。

ATLAS-2M實驗結果

3

Gilead:在研新藥GS-6207研究

吉利德科學公司在會上發布了新藥GS-6207 1b階段的臨床和臨床前期數據,探索GS-6207的用途。GS-6207是一種創新性的HIV-1衣殼功能抑制劑,能夠抑制病毒複製過程中多種衣殼依賴性的重要功能,具有成為每3個月或更長時間一次的皮下長效藥物的潛力。

GS-6207作用模式圖

實驗設計

到第10天,所有受試者的HIV-1 RNA水平平均降低≥1.8 log10c/mL,單次皮下劑量的的gs-6207即可產生有效的抗病毒活性,使HIV-1 RNA下降平均1.4-2.3log10c/ml。預計平均濃度≥4.4ng/mL即可提供最大的抗病毒活性。目前該藥還有2個正在PLWH對象中進行中的臨床試驗,現有結果支持GS-6207作為長效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進行進一步的臨床評價。

抗病毒活性

結語

現階段大部分HIV感染者都能通過雞尾酒療法,通過三種不同的藥物搭配控制體內的病毒載量,但「每天一把藥」對於A寶而言仍然是一種很大的負擔,漏服、隱私等問題困擾著許多人。現在,簡化治療、長效療法等研究越來越傾向於減輕患者的藥物負擔,讓HIV治療變得簡便易行。我們期望這些新藥能在接下來的臨床試驗中表現出色,能夠儘快應用到臨床,造福廣大A寶。

相關焦點

  •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23:04:52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Reed AC Siemieniuk團隊對covid-19的藥物治療進行了生活系統回顧和網絡薈萃分析
  • 重磅級文章解讀HIV藥物最新研究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導,共同解讀近期HIV治療藥物的研究進展情況,分享給各位!【2】JNP:新型植物提取物或可強效抵禦HIV感染  藥效明顯強於傳統藥物齊多夫定DOI:10.1021/acs.jnatprod.7b00004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伊利諾伊大學等多個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一種來自東南亞用於治療關節炎與風溼病的植物中或許含有一種比藥物齊多夫定
  • 新型抗侵襲性真菌感染藥物研究進展
    現有的藥物種類明顯不足,並且受到真菌耐藥性和毒副作用等因素的制約,因此,新型抗真菌藥物的研發需求越來越迫切。但是這些藥物並不能滿足臨床上的需求,因侵襲性真菌感染而導致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現將部分新型抗真菌藥物及其臨床研究進行簡單介紹。圖1.
  • 治療HIV和B肝的藥物將糖尿病風險降低33%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組用於治療愛滋病毒和B型肝炎的藥物可以用於預防2型糖尿病。研究人員發現,服用這些藥物的患者患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了33%。科學家們說,基於藥物的工作原理,降低風險是有意義的,並指出其中一種藥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顯著提高了人體細胞樣本和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胰島素敏感性。
  • 2020年11月HIV研究亮點進展
    生物谷小編梳理了一下這個月生物谷報導的HIV研究方面的新聞,供大家閱讀。1.Nature論文解讀:重大進展!HIV的遺傳信息被稱之為衣殼的蛋白層所包圍,衣殼能作為保護HIV的盔甲,闡明衣殼的形成過程和機制或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治療HIV感染的新型療法,然而近十年來,科學家們還並未在實驗室中成功重建HIV的衣殼結構。
  • 薈萃分析走下神壇?從腫瘤學談研究浪費
    薈萃分析只是一種研究工具當然,薈萃分析是一種綜合研究數據的工具,而工具本身也不能歸類為「好」或「壞」。做得不好或多餘的薈萃分析可能會產生誤導性的結論,而正確完成的薈萃分析一直被認為是循證醫學的巔峰之作。
  • 別放棄治療!2020膠質母細胞瘤值得期待研究進展盤點
    臨床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方式。讓我們一起來看下2020全球範圍內有哪些新的療法可能給病友們帶來新的希望吧。近三十年來,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沒有任何新的藥物治療,替莫唑胺是唯一的選擇。近年來,腦瘤的靶向治療取得了重大突破。1、新藥Paxalisib進軍一線治療!有望取代替莫唑胺?
  • 我國新型高效糖尿病治療藥物開發取得重要進展
    相關研究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和國際專利保護,目前已與多家企業達成初步意向,共同推進臨床試驗和產業化工作。  2020年發表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誌》上的調查文章表明,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已達1.3億,居全球首位。
  • 肺癌合併間質性肺炎藥物治療研究進展
    由於大多數肺癌的藥物臨床試驗均排除了ILD患者,因此目前仍沒有LC-ILD的標準藥物治療方案。相關研究綜述如下: 細胞毒性藥物 有研究表明化療是NSCLC-ILD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法,但化療可能與較高的AE-ILD發生率有關。
  • 乳腺癌治療藥物研究進展匯總(2018)
    乳腺癌,作為嚴重影響女性生存、生活的惡性腫瘤,被稱之為女性的第一殺手;且近年來,無論是《Nature》、《Science》等權威雜誌,亦或是每年的ASCO腫瘤大會,再或是全球各大跨國製藥公司的藥物研發管線,乳腺癌相關研究及其治療藥物的臨床狀態,都是絕對的關注熱點;故而,乳腺癌的發病情況、臨床指南、藥物靶點、上市藥物信息、臨床在研藥物信息,都是非常值得總結與學習的
  • 《柳葉刀》: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下HIV病毒感染零風險
    但在短短30多年時間裡,人們迅速摸清了其背後的致病機理,並開發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創新藥物。如今在藥物的作用下,愛滋病已不再等同於「死刑判決」,而是成為了一種可控的慢性疾病。在人類對抗愛滋病的戰役中,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直擊病毒活動的ART,能夠有效降低患者體內的病毒載量。科學家們也在過去的研究中觀察到,患者體內的病毒載量越低,就越不容易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
  • PCI只是輔助,藥物才是SCAD治療基石!
    然而臨床上仍然不確定PCI在SCAD治療中的作用。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曾慶春教授而納入2287名SCAD患者的COURAGE研究[2]首次發現,在OMT基礎上進行PCI並未帶來顯著的額外獲益,且進行PCI後5年心絞痛發生率無顯著差異。就在今年,美國心臟病學會科學年會(ACC2020)上發表的ISCHEMIA研究進一步證實了COURAGE研究的結論。
  • 重大進展,首次從靈長類動物基因組中編輯出類似HIV的病毒
    這項新研究是Khalili博士及其同事繼續努力的一項成果,即使用CRISPR-Cas9技術開發新型基因編輯系統(該技術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以從攜帶該病毒的基因組中特異性去除HIV DNA。研究人員此前已經證明,他們的系統能夠有效地消除HIV感染的小動物模型(包括HIV-1人源化小鼠)的細胞和組織中的HIV DNA。
  • 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Keenan等在J Natl Compr Canc Netw雜誌(IF= 9.316)發表了一篇題為「Role of Immunotherapy in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的綜述,梳理了當前ICIs及其他新型免疫製劑治療TNBC的相關臨床研究(圖1)。▼ 圖1.三陰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療及聯合藥物
  • ESC 2020丨BPLTTC薈萃分析的爭議與思考
    研究背景:對於既往無心臟病或卒中、血壓低於高血壓閾值的人群,降壓治療是否同樣有益,這一問題一直存在爭議。這些結果說明,以往單純基於血壓水平或單純基於是否發生CVD決定降壓治療的策略並不完善。降壓藥物治療應更積極地用於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與二級預防。未來如何更加科學制定降壓策略?我們需要深入思考。BPLTTC薈萃分析存在哪些爭議?
  • 慢性腎臟病貧血治療進展一覽_慢性腎臟病貧血_腎性貧血_鐵劑治療...
    20世紀中期,臨床開始引入胃腸外補鐵,應用多年臨床上已出現數種新型靜脈鐵劑。本文就近年來,臨床上取得的新型藥物和方法進行了總結,供大家參考。口服補鐵有何進展?靜脈補鐵有何進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很少有關於靜脈補鐵和口服補鐵的爭議,研究重點主要是最佳靜脈補鐵量以及如何優化治療。
  • Cell綜述深度解讀HIV療法研究進展:從尋求治療靶點到清除持續性感染
    2020年4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題為「Curing HIV: Seeking to Target and Clear Persistent Infection」的綜述文章中,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分析了當前研究人員開發靶向並消除HIV感染病毒庫新型療法的進展情況,同時他們也從如何尋找靶點及有效清除病毒持續性感染進行了分析討論
  • 重要研究成果聚焦多肽藥物分子研究領域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多肽藥物分子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這種新藥物的神奇之處在於,它能防止血凝塊,但不會讓人容易出血,而其他藥物卻做不到這一點。」【2】Chem Commun:新型多肽分子可用於治療胃腸道紊亂doi:10.1039/D0CC02321TFF1肽是黏膜保護和修復的關鍵參與者。
  • 生物谷2020年終巨獻|HIV重磅研究解讀
    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科學家們在HIV的病毒庫、致病機制、檢測和治療等方面取得重大的進展,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個領域在這一年裡取得的重大發現。 1.HIV的水平和疾病進展;與接受ART治療的個體不同的是,精英控制者體內的HIV病毒庫似乎無法被 激活,這或許就能幫其維持自發且不使用藥物的HIV水平的控制,同時這也揭示了HIV感染的功能性治癒的一個顯著特徵。
  • Cell Rep:利用Sialyl-LewisX糖蛋白可識別在治療期間潛藏的活躍HIV...
    2020年8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威斯達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可能發現一種新的方法來鑑定和靶向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T)治療期間隱藏的HIV病毒庫。這一發現可能對改善HIV陽性者的長期護理具有轉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