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產取得重要進展,經濟社會運行秩序逐漸恢復。同時,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因此,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事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大局。
面對疫情衝擊,眾多民營企業堅守生產一線,守望相助,協力配合,保障產業鏈市場環環相扣。通過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形成供需良性互動。
大連傳起化學鍍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傳起認為:「復工是穩就業,復產是穩經濟,我們企業作為製造產業鏈中一環,復工不僅關係到自身企業的生存發展,也牽涉到上遊企業的產品生產進度,所以我們必須克服疫情中的種種困難,保質保量按時完成生產任務,與上遊企業攜手共渡難關。」
傳起公司早在正月初八就復工復產了。開工以來,公司對廠區疫情防控進行嚴格管理。嚴格執行國家、省、市、區各級關於疫情防控的有關要求,實施員工返崗、體溫檢測日報告制度,加強廠區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所有員工每日進入廠區,首先必須經過體溫檢測,生產車間定時消毒,公司買了兩萬元口罩,配發給員工,食堂就餐分餐制,宿舍也嚴格管控,不準外出,周六、周日住宿員工在單位吃飯,本地員工車接車送,減少員工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外地返廠員工報銷車費,居家隔離14天,工資正常發放。同時,靈活採取線上辦公和錯崗上班等措施辦法,為全體員工提供一個安全、有序、放心的復工復產環境。為了讓員工及時了解疫情,放鬆心情,消除恐慌,工作車間配有電視,不間斷的展播新聞和娛樂節目。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組織生產,調整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
談到傳起公司目前的經營發展狀況,劉傳起經理說:「我們企業因改革開放而生,因國家發展而壯大,關鍵時刻理應扛起責任。這次疫情對中小民營企業的衝擊已經凸顯。由於生產經營活動明顯降溫,企業營業收入大幅下降,我們企業一方面積極應對市場的變化,一方面加強企業管理,使企業能夠平穩過渡。同時,我們企業沒有因為訂單減少而精簡員工,穩發展、保就業,也是穩民生、穩民心,作為企業公民在疫情面前責無旁貸,理應盡一份力」
據悉,大連傳起化學鍍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公司自成立以來就把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動能,通過創新形成企業發展優勢,同時樹立良好品牌形象,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早在1989年傳起公司就開始了化學鍍鎳在表面行業的大量生產。同年,用化學鎳技術為遼寧石化煉油廠試製成功全國第一臺大型熱交換器。1990年傳起公司自行研製的化學鍍鎳建浴、補給添加劑試製成功,並投入生產使用。同年,將化學鍍鎳技術成功的應用於石化行業,生產加工了全國第一臺油田抽油泵。當時傳起公司是大連唯一一家掌握化學鍍表面處理技術的企業,在全國同業內技術已經遙遙領先,1992年傳起公司為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的「高穩定快速化學鍍鎳」、「化學鍍鎳光亮劑」技術,成功地進行了中間實驗,完成了科研與生產對接環節。該技術成果榮獲國家專利並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企業由此得到了在連的外資企業的青睞,與以斯大精密(大連)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外資企業建立了良好的長期穩定的貿易合作關係。2003年始公司又將電鍍鋅及鋅合金技術開始廣泛用於日本汽車行業(汽車發動機、零件等)。傳起公司依靠創新探索出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
疫情之下困惑和焦慮在所難免,民營企業面臨很大壓力,這時更需要全面了解並充分運用好國家的法律法規及相關幫扶政策措施,依法有序復工復產。疫情如大考,考驗的是一家企業的執行力、應變力、適應力,更是社會責任感。企業家要學會用冷靜的心態與辯證的方法去思考和梳理。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克服了危即是機。危中思變才能趨利避害、化危為機。大連傳起化學鍍有限公司始終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科學應對,弘揚企業家精神,頑強拼搏、攻堅克難,努力戰勝疫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