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冷戰時期軍事地圖 華約7天攻至萊茵河-

2021-01-07 搜狐網

  據英國《泰晤士報》11月26日報導,波蘭政府在沒有和俄羅斯商量的前提下,25日公開了一批「華沙條約組織」秘密文件,其中包括一張1979年制訂的冷戰軍事地圖,蘇聯將領在這張地圖上,活靈活現地預演了一場「華約」和「北約」之間的核大戰。核彈反擊北約

  據這份1979年制定的地圖披露,一旦華約國家遭到北約軍事襲擊,那麼蘇軍將採取入侵聯邦德國(當時稱為西德)、比利時和荷蘭的戰略對北約發動反擊。

  這張地圖上模擬顯示,北約派出轟炸機從英國的伊普斯威奇和布萊林頓進攻東德,並向波蘭維斯圖拉河沿岸投下25顆核彈;而前蘇聯軍隊展開反擊,派出坦克和地面軍隊進攻萊茵河東部,並用核彈反擊西歐城市。地圖上標出的紅色蘑菇雲顯示,前蘇聯計劃向包括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安特衛普、慕尼黑、科隆、波恩、斯圖加特在內的多座西歐城市發動核彈襲擊,而地圖上標出的更小藍色蘑菇雲,則顯示可能的北約軍隊核襲擊目標,其中包括華沙市和布拉格市。乍一看,地圖上的大半個歐洲都籠罩在蘑菇雲之下。英法不是目標

  據報導,這張地圖的標題是《7日抵達萊茵河》,它顯示蘇軍計劃發起的是一起局部戰爭,而不是全面戰爭計劃。因為蘇軍的最後目標只是抵達萊茵河,地圖上並沒有顯示欲對英國和法國發動核襲擊的跡象,很可能前蘇聯準備制定專門的作戰計劃來對付它們。

  波蘭國防部長拉多斯勞·西科爾斯基在華沙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說:「這是一個反攻擊計劃,也就是蘇軍不會首先發動攻擊。看著這幅地圖令人感到震顫,因為它顯示,我們被要求參與這場軍事行動,而戰爭一旦爆發,僅波蘭至少就有200萬人喪生。」

  西科爾斯基稱,波蘭公布這一地圖,事先並沒有與俄羅斯進行商量。他解釋稱:「我們需要知道我們的過去。歷史學家有權知道20世紀的歷史。」

  (沈志真)



相關焦點

  • CIA檔案解密:冷戰時期美國的核動力無人機計劃
    在冷戰的鼎盛時期,美國製造了許多的領先時代的飛機,用來監控蘇聯和其它國家,例如,比如大名鼎鼎的U-2以及速度之王SR-71黑鳥。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機的目的都是突破他國的防空,因此創造了速度、飛行高度的紀錄,直到今天仍然被認為是技術奇蹟。
  • 冷戰時期的亞歐局勢:每一次動蕩的背後都在影響人類的歷史進程
    這種分裂陣營在二戰之後建立起的軍事聯盟中更加明確。冷戰時期歐洲局勢  冷戰開始於1947年,美國的杜魯門主義出臺標誌冷戰的開始。冷戰中的兩大陣營;一方以美國為首的國家高舉資本主義大旗。另一方以蘇聯為首的國家高舉社會主義大旗。美國和蘇聯在當時都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兩國和它們的同盟國,為爭奪世界霸權的目的,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明爭暗鬥。
  • 大揭秘:美國冷戰時期的絕密檔案!
    政府對毫不知情的平民進行細菌實驗;情報部門招募心靈感應學家充當間諜;美國將軍密謀進攻中國的核設施;政治家秘密建造「末日避難所」;洲際飛彈7分鐘之內必須發射……如此種種駭人聽聞的場面並非好萊塢大片,隨著冷戰的結束,大批解密文件將冷戰中的一個又一個秘密展現在世人面前。
  • 波羅的海:隨時可能成為「最熱的冷戰前線」
    用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報編輯阿列克塞·拉姆的話說,波羅的海隨時可能成為「最熱的冷戰前線」。    調兵遣將,互不相讓    歐洲學術界一直有「雙海戰略地帶」之說,即從波羅的海至黑海的中東歐地區,對西方和俄羅斯都具有決定性意義。
  • 溫故冷戰時期的動物間諜
    讓動物在軍事情報中完成任務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但在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B.F.斯金納的兩名學生以及海軍海豚先驅計劃的第一任培訓主任鮑勃·巴利的出色工作開創了動物間諜的新紀元,巴利訓練過海豚,讓它們去偵察潛水艇,他還發明了「鳥腦」,即一種儀器,可以讓人類與小雞玩畫「連城」的遊戲。(其中一個儀器收藏在史密斯森美國歷史國家博物館。)
  • 趙學功:冷戰時期美日關係嬗變的主要軌跡
    冷戰時期美日關係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合作與衝突並存。特別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 雙方的貿易爭端不斷, 但這種爭端並未影響到雙方同盟關係的發展。冷戰時期, 日本是美國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重要戰略前哨。歷屆美國政府都非常重視對日關係, 將加強與日本的關係作為其東亞政策的核心, 日本方面更是將發展對美關系列為外交的重中之重。因而, 相互合作成為美日關係的主流。
  • 冷戰時期美日關係嬗變的主要軌跡
    冷戰時期美日關係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合作與衝突並存。特別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雙方的貿易爭端不斷,但這種爭端並未影響到雙方同盟關係的發展。【關鍵詞】美日關係 冷戰 貿易摩擦【中圖分類號】D8 【文獻標識碼】A【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18.006冷戰時期,日本是美國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重要戰略前哨。歷屆美國政府都非常重視對日關係,將加強與日本的關係作為其東亞政策的核心,日本方面更是將發展對美關系列為外交的重中之重。
  • 德國發布改善萊茵河航運計劃
    近日,德國聯邦交通部和包括化工業在內的主要工業領域制定了一項「八點計劃」,以確保萊茵河的航運即使在極低的水位也能繼續。該計劃是在去年萊茵河長期低水位嚴重影響了德國經濟的背景下出臺的。2018年下半年,以萊茵河為重要內河航道的化工行業深受低水位之苦。由於萊茵河水位較低,僅巴斯夫一家化工巨頭的額外成本就超過2億歐元。其他化工公司,如贏創工業和科思創公司也受到了衝擊。總部位於德國的化工企業每年通過內河運輸的產品超過2300萬噸,佔德國內河貨運總量的10%以上。
  • RCEP籤署,回顧冷戰時期日本的亞洲政策(下)
    由於美國扶持的南越在對南越人民解放武裝作戰不利,以及南越領袖吳廷琰被手下軍官刺殺引發混亂,詹森政權不得不於藉口1964年7月的北部灣事件全面介入越南並大規模增兵。越南戰爭的全面爆發使得整個東南亞地區的局勢驟然緊張,而中蘇美在越南問題上的尖銳對立也使得地區國家失去了外交上的模糊空間,從而越來越難以保持之前所保有的中立態度。
  • 美冷戰時期間諜衛星無意收集到了重要的環境數據
    據外媒報導, 美國間諜衛星在冷戰高峰時期無意中收集了至關重要的環境數據。 《紐約時報》本周最新發布的兩篇報導就提到了來自CIA的照片和數據--這對於研究地球環境變化至關重要。據悉,其中一篇報導詳細講述了一位多年來一直在分析它們的科學家的生活,另一個則講述了提供它們的間諜衛星的歷史。
  • 「冷戰」會否再次爆發?今日的俄羅斯已不是昨天的蘇聯
    這是自冷戰時期即西方與前蘇聯關係最為嚴峻的時期以來規模最大的外交官驅逐行動。目前,人們擔心俄羅斯與西方之間或將發生嚴重的外交危機,關係跌至冰點,甚至有人懷疑將再次爆發冷戰。何為冷戰?「冷戰」指1945年至1989年間,美國與蘇聯之間相互對峙的緊張局面。
  • 關注|北極冷戰再啟?大國爭奪北極地區控制權
    「冰冷的北冰洋水面下,數艘潛艇潛伏待命,突然間,十餘枚飛彈衝破水面,騰空而起,向目標飛去……」冷戰時期,西方媒體曾無數次想像和描繪過蘇聯潛艇部隊從北冰洋發動飛彈打擊的情景。近日,一則俄羅斯軍事演習的消息,使「北冰洋飛彈齊射」這一場景有了出現的可能。
  • 史達林時期蘇聯軍事最強?其實不然,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曾超過美國
    文|飛魚說史1931年,勃列日涅夫加入蘇聯共產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烏克蘭第4方面軍政治部主任,1964年10月14日,參與推翻赫魯雪夫的政變,繼任蘇共最高領導人,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使蘇聯歷史性地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強國。
  • 外媒:英國宣布冷戰後「最大筆軍事投資」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導據法新社倫敦11月18日報導,英國首相詹森於周四公布一項被稱為冷戰結束以來英國對武裝部隊最大規模的投資計劃。詹森將在對議員發表講話時宣布未來四年再為此撥款165億英鎊。與此同時,美國候任總統拜登將於明年1月底就職,大西洋兩岸的盟友希望這標誌著川普任期帶來的混亂過後,北約將迎來一段更加穩定的時期。唐寧街方面說,英國增加軍事投資的目標是「尖端技術」,包括網絡和太空能力,同時還將解決「我們國防武器庫的不足之處」。
  • 地圖的方向
    即使在劍拔弩張的冷戰時期,從會徽上看來,蘇聯和美國(阿拉斯加)也親密相鄰在中線兩側,彰示了世界人民求和平、盼發展的願望。 赫裡福德Mappa Mundi地圖赫裡福德Mappa Mundi地圖方向圖赫裡福德Mappa Mundi地圖是另一張著名地圖。Mappa Mundi是拉丁文「布上的世界」的意思。
  • 美國中情局解密檔案 商丘1966年高清衛星地圖
    冷戰早期,美國對中國偵察主要使用高空偵察機,例如比較有名的黑鳥和U2,由於偵察機經常被擊落,損失慘重,美國將偵察工具換成了間諜衛星,拍攝日期在60-80年代之間,直到最近這些年,這些衛星照片陸續解密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