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恆大官宣重大消息:功勳外援高拉特將回歸。與此同時,另外一條消息也滿天飛:高拉特將獲得中國國籍,成為歸化球員,並代表中國隊出戰。
與此同時,另一位恆大前外援,現上海上港前鋒埃爾克森也穿出同樣消息:成為歸化球員,代表中國隊出場。
加上此前呼聲非常高的國安歸化球員李可,中國的歸化軍團越來越壯大了。一時間,中國隊的紙上實力一下子強大了許多。
中國足球,在2019年進入歸化時代,2019年就是歸化元年。
一時間,歸化成了球迷熱議的話題。有些球迷認為,歸化可以極大的提高中國隊實力,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另外一些球迷認為:歸化是一劑毒藥,最終會導致中國足協更加不重視青訓,導致中國隊實力越來越弱。
裡皮早在第一個任期內時,曾多次表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很顯然,他對中國國內球員的實力並不認可。歸化國外優秀球員代表中國出戰,裡皮是認可的。甚至在某個方面來說,「歸化」是裡皮二度出任中國隊主教練的一個條件。
盛傳上海上港老總陳戌源將出任新一屆中國足協主席。在港口工作多年,想必非常清楚「引進來、走出去」的道理。而把武磊送出國恰恰印證了這一點。想必陳主席也是「歸化派」的堅定支持者。
小編也是「歸化派」的堅定支持者。不但因為歸化可以短期內極大提高中國隊戰鬥力,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隱藏原因:
歸化可以極大地刺激中國球員的危機感,激發出最大的戰鬥熱情。
以往在中國國家隊存在一個問題:隊員出工不出力。場上隊員身在國家隊,心裡惦記的卻是自己在俱樂部的情況。畢竟俱樂部才是和他籤合同的金主,是他的衣食父母,這本無可厚非。但這也恰好說明中國隊人才凋零、內部競爭力不足,才導致這些「國腳」有恃無恐的出工不出力。歸化來了,競爭激烈了,任何一場比賽,甚至每一分鐘都需要表現,如果表現不好,就進不了國家隊,進不了國家隊,在俱樂部就拿不到大合同。這就形成了一個類似於「市場經濟」的充分競爭環境,也形成一個你追我趕的「良性循環」。
很多球迷認為,歸化球員就像僱傭軍,會賣力嗎?
小編認為的恰恰相反,歸化球員是靠表現來爭取大合同的,他只有拼命表現這一條路,別無他法;反觀國內球員,靠「愛國主義」情懷驅動他們的場上表現,反而更不靠譜。
歸化,不論是毒藥還是補藥,歸根到底還是藥。是藥就有副作用,長期服藥對身體也沒有好處。不過,現階段,歸化這味藥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至於以後,要走一步看一步啦,一位偉人曾說過:摸著石頭過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