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3萬億噸冰川成海水的背後:南極變熱,南極遊也在變熱

2021-01-17 澎湃新聞

南極,這片「地球上最後的淨土」,在人們心中是遙遠、美麗而無比純淨的。然而,近年來,有關南極的消息卻越來越令人擔憂——從2018年年初,在大部分冰雪樣本中發現微塑料和有害化學物質,到今年1月,海冰面積達歷史最低點,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汙染使南極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態系統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威脅。

本文圖片 光明日報微信公號

不久前,由來自26個國家的90名生態環保領域的研究者參與的女性科學家南極考察計劃「家園歸航」項目組,登上了南極大陸。她們與各國南極科學考察站的研究人員共同探討環境問題,並呼籲人們關注南極生態問題。

南極,正在變熱

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消息,2018年12月以來,南極周圍的海冰以每天253000平方公裡的速度消減,達到1978年有衛星記錄以來的最快速度。據了解,在過去的25年間,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導致超過3萬億噸的南極冰融化,其中75%是在近10年中融化的。一系列跡象都在表明,南極冰蓋正在加速融化。

數據上的變化或許讓遠在重洋之外的人們感到有些抽象,但常年在其中工作的科考人員卻對南極越來越熱這一現象有著非常直觀而深切的體會。

「我的工作是研究兩種生長在南極的植物,通過長期觀察氣候變化對植物的影響,來判斷氣候對環境的作用。」本次「家園歸航」項目組中的科學家、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生物系教授莎朗·羅賓遜說,她研究南極生態已經20多年了,如今氣候變暖,讓南極更加溫暖溼潤,以往的巖石地區長出了植物,數據顯示,1950年以後,苔蘚的生長速度是之前的四到五倍,南極變得更綠了。

海平面上升是南極變暖的直接後果之一。目前,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3.4毫米左右,其中南極洲的冰川融化帶來的水量佔到三分之一。而南極大陸所儲存的巨量冰凍水如果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會上升58米,屆時,許多美麗的海島和沿海城市將不復存在。

另一個嚴重的後果是南極的眾多生物將面臨巨大的生存威脅。1975年至2003年期間,在南極半島西部,融化的海冰導致南喬治亞島周邊的磷蝦減少了七成,部分品種的企鵝、座頭鯨等以磷蝦為食的動物面臨著食物短缺。此外,依賴海冰生存的帝企鵝、阿德利企鵝也面臨著繁殖棲息地越來越少的狀況。

「帝企鵝利用海冰來築巢、餵養,但是氣候變暖了,冰變少了,這些品種的企鵝都來到了半島上,會競爭資源,像阿德利企鵝就得越走越遠,向南移動尋找更寒冷的地方築巢。」莎朗·羅賓遜說。

據統計,近50年來南極的氣溫上升了近3℃,是全球變暖最為迅速的地區之一,而這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也將更加劇烈。

 「隨著氣候變暖和臭氧損耗,更多的海洋熱量將被輸送到這些區域,冰蓋加速融化,這將導致未來幾十年南極洲海平面持續上升,進而影響到大氣環流和洋流,使全球氣候的變化更加複雜,也可能讓其他緯度的一些地區變得更冷,更乾燥。」美國南極科考站研究員、賓州里海大學地質系教授於子成說。

南極遊,也在變熱

隨著經濟水平、交通、通信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不滿足於僅從紀錄片中窺探這片美麗的凍土,而是選擇親身前往感受南極的魅力。2018年,全球共計有51000多名遊客到訪南極,近三年來的年均增長率均保持在15%以上。

儘管《南極條約》對此設定了強制性保護措施——包括限制500人以上的遊輪靠岸、每次登陸遊客不得超過100人、距離企鵝不得少於5米,禁止旅遊者進入南極特別保護區等,但南極生態的脆弱和不可修復性,仍然受到人類活動日益頻繁所帶來的嚴峻挑戰。

 「我們在下船、登上南極大陸之前,每個人都要穿上嚴格消毒的統一服裝,防止將外來物種和微生物帶入。」參加本次科考項目的90後深圳女孩、社會企業創業者羅易說,但仍有防不勝防的情況出現——一種來自喬治亞的搖蚊已經開始大量繁殖,對當地土壤環境形成威脅。「此外,目前對人類可在南極使用的物品,例如防曬霜、沐浴露等化工製品也並沒有明確的限制,這些都可能會對南極的生態造成影響。」

儘管近年來遊客追趕、驚擾動物等惡劣行為已經減少很多,但廢棄物等汙染的壓力仍然隨著遊客量的增長而加劇。

「根據現有的公約,遊客們在南極活動所產生的一切廢棄物都必須通過郵輪帶回去,各國科考站所產生的廢棄物必須運回自己的國家。」在阿根廷烏斯懷亞至南極的往返郵輪上工作的船員安德魯說,然而觀光郵輪仍然存在漏油等汙染隱患。

此次南極之行,「家園歸航」項目組中來自美國的醫生克裡斯汀在海邊撿到了一塊玻璃,這讓她感到難過。「雖然登上南極大陸令人驚喜,但這讓我意識到我們人類的活動正在影響這裡。」克裡斯汀表示,她要將這塊玻璃帶回美國給她的學生們看,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我們都負有保護這片淨土的責任。

保護南極,中國在行動

隨著人們逐漸揭開南極神秘的面紗,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南極,統計顯示,我國赴南極旅遊的人數也在快速增長,2017至2018年旅遊季達5324人次,同比增長了25%,超越澳大利亞成為第二大客源國。而10多年前,每個旅遊季造訪南極的中國人只有約100名。

 「這一數字還在快速增長,今年或者明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南極遊人數最多的國家。」「家園歸航」項目負責人莫妮卡說。

隨著國內「南極遊熱」的升溫,我國各相關部門也正在加快行動,從立法等層面劃定南極活動的紅線,主動承擔起保護南極的國際責任。在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我國已將南極立法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交由全國人大環資委牽頭起草和提請審議,目前已處於立法調研和制度論證階段。

事實上,從1984年我國首次開展南極考察活動算起,我國南極科考事業已走過35個春秋。在2018年2月,原國家海洋局已發布了《南極活動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對考察、旅遊、探險、漁業、交通等南極活動作出明確的規定。

而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全球變暖等更廣義的層面上,我國也正在作出一系列令世人讚嘆的不懈努力——今年2月,一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衛星數據研究顯示,地球在過去20年間變得更加「綠色」,增加了550萬平方公裡的植被,其中的25%都是由中國貢獻的。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達21.66%,是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

此外,積極履行《巴黎協定》締約方的承諾,節能減排、發展新能源,並推動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建立,也為我國帶來了一系列國際好評。「中國對氣候變化一直承擔起國際責任,並且意識到節能減排的重要性,所以現在正在通過科技手段來發展各種新能源技術,這些都是很好的作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前執行秘書克裡斯蒂娜·菲格雷斯說。

「南極的問題看起來在很遙遠的遠方,但其實都和我們『家』裡的環境問題息息相關。例如三江源、祁連山等國家自然保護區也面臨著冰川消融的威脅。此外,很多農牧民在生產生活中遭遇極端氣候災害和環境汙染,從根源上來說,都需要積極應對全球變暖,堅持可持續發展。」羅易說,「保護南極,不應該只是科學家的事,除了全球各國採取的政府間合作和國家的努力,每個公民也都應當行動起來。」

(本文原題為《南極3萬億噸冰川成海水:企鵝怎麼辦,人類怎麼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南極3萬億噸冰川成海水:企鵝怎麼辦,人類怎麼辦?
    南極,正在變熱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消息,2018年12月以來,南極周圍的海冰以每天253000平方公裡的速度消減,達到1978年有衛星記錄以來的最快速度。據了解,在過去的25年間,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導致超過3萬億噸的南極冰融化,其中75%是在近10年中融化的。
  • 南極高溫突破20℃! 萬年前古老病毒釋放, 1.5萬億噸冰川融化...
    據悉,這是南極有史以來最熱的 據悉,五年以來 南極有1.5萬億噸冰融化
  • 南極冰層下發現巨大「火爐」,如果冰川不在了,世界會變什麼樣?
    但是近年來科學家在南極考察的時候發現,這個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出現了大問題: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科學家們發現南極洲的冰層正在以每年上千億噸的速度加速融化,而且這個融化的速度正在加速之中。冰川下的「火爐」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南極冰層加速融化的背後推手並不只是
  • 萬億噸冰山脫裂,向大西洋漂去,南極大陸冰川或將繼續開裂!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愛旅行看世界,自從幾十年前,有人觀測到了南極冰面消融的情況,就大膽預測了全球海平面將持續上升的事情,如果冰川消融不能得到遏制,那麼全球將有大量的沿海城市被海水淹沒,而近日有一塊萬億噸重的冰山,脫離了南極大陸,大家認為它會給全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 到南極需要做幾小時飛機?南極遊飛行遊覽路線是怎麼樣的?
    今年春節,中國出境遊持續火熱,南極遊成為長線旅遊的黑馬。據統計,中國南極旅遊人數逐年快速增長,從2005年不到100人次升至2017年近5300人次,僅次於美國的1.5萬人次,成為南極旅遊第二大客源國。今年1月底至2月初,有近2000名中國遊客參加了阿里巴巴飛豬南極旅遊專線,分四批包船前往,是中國遊客規模最大的一次南極之旅。赴南極旅遊有何獨特的體驗?
  • 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南極冰川每年融化幾十億噸
    科學家稱,自19世紀中期以來,南極冰架已經減少了4萬億噸。變暖的海水正在從下往上融化這些冰架,導致它們的重量越來越小。這對南極海岸線上分布的數百座冰山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南極冰架從陸地上出發,跨過海岸線,直接延伸到海裡。這些冰架可以保持冰山的穩定,防止它們隨洋流飄走。隨著冰架的融化,它們變得更薄,更脆弱,也更容易損壞。
  • 海景房要變海底房?南極巨大冰川18年變化驚人,將加劇海平面上升
    近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關心位於南極的懷特冰川(Thwaites Glacier),這是因為這座冰山近年來發生了一些異常且驚人的變動——比如通過一系列觀察和分析,科學家們發現在過去三十年的時間裡,懷特冰川排放出的冰量增加了一倍,這將加劇海平面上升。而科學家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冰川可能會發生更大的變化。
  • 南極變成一片血紅,紐西蘭貽貝被海水燙死——人類或將失去地球!
    2020年1月份,南極經歷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度——20.75攝氏度。南極近三十年來,變暖的速度約為全球其他地區平均速度的3倍以上。南極附近的鷹島,僅用了9天的時間,就有超過20%的雪融化。因為溫度的升高,喜溫的極地雪藻在南極大陸蔓延,把南極染成了血紅色。
  • 萬億噸級巨型冰川從南極大陸冰架斷裂脫落
    >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電 綜合消息:科學家們12日通過衛星觀測證實,一塊重量超過1萬億噸的巨型浮冰從南極大陸冰架斷裂脫落
  • 科學家發出警告 南極冰川已變薄400英尺 海平面已因此上升4.6毫米
    在過去二十年裡,科學家們一直沒有中斷對南極冰川的研究。最近科學家們發現,南極洲西部最大的冰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薄,現在該地區將近四分之一的冰川被認為是不穩定的。科學家分析了自1992年以來由一系列衛星收集的超過8億個測量數據,發現松樹島和思韋特冰川正在以比研究開始時快五倍的速度消融。在「受災」最嚴重的地區,研究人員發現冰層已經變薄了122米(400英尺),這將導致受影響的冰川變得極其不穩定。這些發現增加了人們對冰川流失導致海平面上升及其對沿海城市影響的持續擔憂。
  • 6000年冰川記錄顯示:南極冰架加速變薄 或將坍塌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4日電 (記者張夢然)根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24日發表的一項氣候學研究,一份跨越6千年的冰川記錄顯示:幾百年來,南極半島東部的冰架一直在變薄,這或將導致冰架坍塌。地球上冰架的體積一直在減小,它們融化、斷裂,甚至整個消失不見。
  • 跨越6000年的冰川記錄顯示 南極冰架加速變薄 或將坍塌
    根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24日發表的一項氣候學研究,一份跨越6千年的冰川記錄顯示:幾百年來,南極半島東部的冰架一直在變薄,這或將導致冰架坍塌。  地球上冰架的體積一直在減小,它們融化、斷裂,甚至整個消失不見。
  • 南極冰川融化,或將釋放超級病毒
    疫情還沒結束 蝗蟲災滿天飛 南極冰川融化 全球氣候變暖 這個世界打破了141年以來的最熱記錄 然而,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
  • 北極賞極光 南極追冰川
    春節極地遊你會試試不--大河網
    河南商報記者 王喬琪 陳朋衝  有人在北極追逐極光,用鏡頭記錄美妙浪漫的光影;有人在南極跟隨冰川,用一趟旅行挑戰著人生的多個之最。近幾年,隨著極地遊熱度上升,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一趟說走就走的極地旅行來豐富自己的人生。  那麼去極地旅行,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極地之旅有多燒錢?商報記者今天帶你了解極地旅行的「秘密」。
  • 三分鐘漲知識系列:南極和北極的冰川為什麼是淡水
    南極和北極的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資源庫,全世界70%的淡水儲存其中。據考察,南極的冰層平均厚度為1700米,最厚處可達4000米,冰川總體積約為2800萬立方千米,北極的冰層厚度約為2~4米,冰川總體積也只有南極的十分之一。
  • 海平面上升超上世紀三倍:南極冰川融化成危險因素!
    全球變暖和山地冰川融化導致的海水熱膨脹是導致海平面上升的最重要因素。而南極洲的淡水儲量約佔世界總淡水量的90%,所以南極冰川的融化則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的安德斯·勒沃曼(AndersLevermann)說:「對於全球海平面來說,南極因素是最大不確定危險因素。
  • 南極冰川出現空洞,冰川面積與英國相當!
    南北兩極成為了今年科學家關注的焦點,在年初的時候南極作為「末日冰川」,首次出現了20度的高溫。美國的死亡谷溫度竟然能達到54度,直接打破了數百年來的記錄,這些高溫數字無一不警示著人類,地球現在已經越來越熱了。在高溫的籠罩下,南北兩極的冰川,仍然呈現加速融化的趨勢。
  • 南極3萬億噸冰川已成海水,古老冰蓋若再融化,速度可能會失控
    今天是第一次到了南極大陸,因為在之前都是南極附近的島嶼。在南極看似不經意的一個冰塊,它可能是幾萬年之前的,同時它也正在消融,就像人的生命一樣,這讓我覺得有一種心靈的震撼。有個數據說,如果所有的南極的冰川融化,海平面至少會提升60米以上,這個時候人類文明就沒有了。原來保護環境好像只是一個口號,現在看到這裡的浮冰,不管這是不是我們造成的,都會更加的警醒我,從我做起,努力的讓自己不要成為破壞環境的罪魁禍首。
  • 南極大陸發現熱帶雨林,南極氣溫特別熱?可能沒有想的那麼熱
    他們推測當時的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在12℃,夏季平均氣溫在19℃左右,海平面比現在高出170米。由此科學家也推測出白堊紀中期二氧化碳濃度比人們普遍認為的1000ppm要高出400ppm左右。那時候的南極大陸在南極嗎?如果在南極,就能說明當時的南極確實很熱,若是因為板塊運動,那就不好說了。三,熱帶雨林和恐龍從何而來?
  • 全球變暖南極變綠 南極「變綠」是怎麼回事?
    全球變暖南極變綠 南極「變綠」是怎麼回事?時間:2017-05-21 18:26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全球變暖南極變綠 南極變綠是怎麼回事?這篇研究報告刊載於當代生物學期刊,其中指出,科學家在橫跨640公裡的區域發現,當地苔蘚過去半世紀來急遽增生,南極洲有植物的地區僅佔總面積的0.3%。 研究共同作者、英國艾克斯特大學的艾姆斯伯裡(Matt Amesbury)說:     原標題:全球變暖南極變綠 南極「變綠」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