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太陽能矽晶圓廠群擁LED藍寶石基板
兩岸太陽能矽圓廠積極搶攤LED藍寶石基板,近日大陸江西賽維也宣布到位,可以說兩岸代表性太陽能矽晶圓廠幾乎都到LED藍寶石基板報到,雖然藍寶石基板目前技術分歧,離大量產出可能仍有一段時間,但在兩岸太陽能矽晶圓廠群起擁抱的情況下,預估將快速使該產業呈現成熟化。
-
臺系太陽能矽晶圓三雄11月營收搶眼
受惠於Wafer價格持續走揚,臺系太陽能矽晶圓廠包括綠能(3519-TW)、中美晶(5483-TW)、達能(3686-TW)11月營收豔陽高照,其中,綠能營收月增6.5%,表現最為亮眼。隨著太陽能矽晶圓持續供不應求,綠能目前長晶與切片產能利用率持續維持100%,客戶需求為產能的1.5倍。而為因應強勁市場需求,綠能日前也宣布將增加擴產金額,由原本董事會通過的57.7億元追加至62.94億元,綠能表示,公司將在年底前達到1GW的產能規模。
-
旺矽取得綠能50MW太陽能矽晶圓切片大單
發表於:2010-01-25 10:07:34 作者:索比太陽能來源:Solarbe.com旺矽科技(6223)與太陽能矽晶圓廠綠能(3519)籤約結盟,取得綠能50MW太陽能矽晶圓切片代工訂單。
-
價格上漲,交期再度延長,中高端晶振產品加速突圍
價格上漲,交期再度延長在強勁的市場需求之下,晶振市場的缺貨和漲價狀況仍未緩解,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今年基本上主要是疫情停工、貿易摩擦、原材料斷缺等主要問題導致的價格上漲及交期延長。」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整個晶振市場的價格處於上升的狀態,特別是中高端領域的熱敏、溫補晶振產品也持續缺貨,致使交期持續延長,在原本的4-6周的基礎上再增長2周的周期。」上述人士補充道。在此境況下,供需矛盾持續加劇,有部分廠商提出擴產的需求,但也仍非易事。
-
「競標風」吹向晶圓代工!8吋擴到12吋,晶圓代工短缺成啥樣?
首先,是模擬晶片應用需求強勁,特別是隨著物聯網、5G及新能源汽車的逐步落地,對功率器件(以IGBT和MOSFET為主)、CIS傳感器、OLED面板驅動IC,以及TWS耳機藍牙晶片的需求相當強勁,給了8吋晶圓更多的商業機遇。 其次,8吋晶圓代工產能與交期一直都比較緊張。主要晶圓代工廠的8吋線產能普遍緊張。
-
友達領軍突破臺灣缺單晶的重圍 太陽能單晶長晶近期啟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市場傳出,友達旗下太陽能材料廠晶材近期將啟動其單晶太陽能長晶,市場預估其年產能約達200百萬瓦(MWp)將陸續投產運行,也將是全臺灣最大的單晶廠,首期單晶矽片以傳統P-Type為主,未來高效率的N-Type被視為是友達重點發展之一,友達成了領導臺系太陽能產業突破「缺單晶」重圍的先鋒,未來更被視為是臺灣單晶太陽能重要代表廠之一。
-
晶圓產能供需緊俏,聯發科買設備租給下遊代工廠保產能
都在說晶圓產能供需非常緊俏,那麼到底有多誇張呢?聯發科真是帶我們長見識了。10月30日,IC設計大廠聯發科發布公告,以16.2億元新臺幣從科林研發(Lam Research)、佳能株式會社、東京威力科創三家公司採購了一批設備,買來的半導體設備主要用於出租給下遊代工廠使用。
-
晶圓代工交期超半年,MOSFET廠商發布漲價通知
獵芯網了解到,近期,關於晶圓代工產能緊張的消息綿綿不斷。受疫情影響,不少品牌的新產品都延期至下半年發布。由於客戶訂單堆積,使得8寸晶圓代工產能瞬間不足,晶圓代工交期也不斷拉長到3個月甚至半年以上。晶圓代工交期延長至半年以上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除大陸晶圓代工產能全開外,臺灣地區晶圓代工廠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產能也都很滿。
-
光伏的擴產潮 設備廠商的掘金熱!附光伏設備分布圖
若考慮到2019年行業的新擴產規模約20萬噸來測算,擴產帶來設備的市場空間約為200億元。以3000噸多晶矽對應1GW產能來測算,若未來5年下遊需求規模年化增長20GW,則對應的設備需求量為60億元/年。 在多晶矽製備環節,核心設備為多晶矽還原爐,其價值約5000~6000萬元/萬噸。國外多晶矽還原爐設備供應商主要有德國GEC、美國GT等。
-
長城證券--晶方科技公司動態點評:TSV細分龍頭擴產順利推進 持續...
CIS-TSV 全球競爭格局清晰,8寸轉向 12寸為行業大趨勢:目前,全球具有 CIS-TSV 規模產能的企業僅有晶方科技(603005)、華天科技(002185)(崑山)、科陽光電以及臺灣精材。公司為全球 CIS-TSV 龍頭企業,全球市佔率超過 60%; 公司 12英寸 TSV 產能規模行業絕對領先,享有明顯技術和成本優勢。
-
關於八吋晶圓的性能分析和應用介紹
聯電也宣布,8英寸廠產能全滿,將調漲價格並順勢擴產。由於產能明顯不足,該公司在大陸的和艦廠也將擴產15%,據悉,這是該廠近年最大的單一擴產動作。 市場如此火爆,8英寸晶圓為何能產生這麼大的誘惑力呢? 雖然當前設備供應商不再製造8英寸晶圓廠所用的新設備,但他們通常會與8英寸晶圓廠進一步合作,以極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使舊設備壽命延長10~15年。 除了以上這兩點,8英寸晶圓還具有其它優勢,這裡就不再贅述了。但總體而言,其各種優勢,萬變不離其宗,核心都是成本,這是其最強的殺手鐧。
-
隆基、晶科、晶澳等十大企業坐擁145GW產能,擴產348GW
隆基、晶科、晶澳等十大企業坐擁145GW產能,擴產348GW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2020年當屬光伏行業強勢回歸之年,整體裝機規模突破40GW,戶用光伏超常發揮貢獻10GW新增裝機。製造端更是「產銷兩旺」,據統計2020年前十光伏組件企業出貨量預計突破100GW,較2019年大漲三成以上。
-
復盤:近期20家光伏企業擴產情況!
然而,大幕一拉開,接踵而來的就是各個企業的擴產公告。 經不完全統計,近期的部分擴產情況如下: 1)通威——2023年實現29萬噸矽料、100GW電池片產能 2)隆基——收購3GW電池、7GW組件產能,擴產20GW矽片、10GW電池片產能 3)晶澳——擴產1.2萬噸矽棒、1.6GW矽方、10GW電池、10GW
-
光伏資本市場「瘋狂擴產」,設備「鏟子股」淘金熱
受益於光伏產業鏈的大舉擴產,一些設備「鏟子股」迅速崛起並在資本市場上瘋狂掘金。如此背景下,光伏設備市場快速崛起並壯大。天風證券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光伏設備的市場規模達到250億元,同比增長13.6%,佔全球市場規模的71.4%,全國光伏設備相關企業數量超200家。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國產化設備已經成為光伏企業擴產的主流選擇。相比國外設備,國產化設備具備價格低、生產效率高、交貨周期短和服務快捷等優勢。
-
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矽晶圓訂單淡季轉旺
然而車用晶片訂單近期大幅釋出並尋求晶圓代工廠支援,導致產能吃緊情況更為嚴重,後段封測廠同樣出現訂單塞車排隊情況。普遍來看,晶片交期將再延長2~4周時間,部分晶片交期已長達40周以上,漲價已是箭在弦上。 01 IC設計廠已漲聲四起 雖然臺積電錶明不漲價,但聯電及力積電已陸續漲價,封測廠也有漲價情況。
-
12寸晶圓價格變化趨勢_12寸晶圓能產多少晶片
全球12寸半導體矽晶圓單月需求量約510萬片(不包括擴產),矽晶圓佔整體半導體市場規模比重持續下滑,從2000年高達10%,一路滑落至2016年僅佔2.5%,主要系因製程快速微縮,晶圓價值提升,明顯稀釋矽晶圓佔成本比重。
-
新式單一步驟製程提高黑矽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
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材料生產製程,透過在矽晶蝕刻出奈米級突起或孔隙使達到太陽能電池的陽光最大化,從而讓99%以上的陽光都能接觸到電池活性元素。太陽能面板活性元素吸收的光越多,所產生的能量就越大。但總得有陽光到達才行。目前用來保護活性元素的塗層雖然可讓大部分的光線通過,但有一部份卻會被反射掉。
-
太陽能真的清潔嗎? 說說太陽能的「隱藏」汙染
大部分的製造商會將四氯化矽回收再利用,因為所消耗的能源會比從最原始的原料(二氧化矽)來的少,所以回收四氯化矽能省錢;但有一好沒兩好,這些設備需要花費上千萬美元,因此一些業者會直接將附產品排放掉。當這種具強腐蝕性的有毒液體遇到潮溼空氣,馬上分解成矽酸和劇毒氣體氯化氫,會刺激人體眼睛、皮膚與呼吸道刺激,遇上星火則會爆炸,用於傾倒或掩埋四氯化矽的土地將變成不毛之地,樹木和草都無法生長。
-
中芯國際、臺積電、聯電、華虹密集擴產,「晶圓荒」釋放蝴蝶效應
一個是12英寸晶圓廠,用於生產晶片;另一個是12英寸大矽片,是晶圓製造的基礎原材料。這兩個重要項目的開工,為國內半導體產業注入一針興奮劑!01晶圓產能緊缺或將持續至明年下半年毋庸置疑,「缺貨」是近期半導體供應鏈的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