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地道的台州人,心中有一張美食地圖,這裡麵條好吃,那裡年糕好吃。今天我們來探尋兩種神奇的麵食。
麥蝦
麥蝦是台州的特色美食之一。這種食物名為「麥蝦」,麥蝦不是蝦,其實是一種麵食,叫它「麵疙瘩」一點也不為過。不過,它與蝦沒有多大的關係,有人說,麵團在湯水裡翻滾時其形狀像蝦的樣子。只是因為一些麵疙瘩的形狀像蝦,又是由麵粉做的,就叫麥蝦了。
家裡的爺爺奶奶說麥蝦是過去窮人家的食物,麵粉加水攪拌成粉漿,熱鍋加水煮沸,左手端著粉漿碗,稍稍傾斜,右手持菜刀或者筷子,沿著碗口一刀一刀,將粉漿劃下鍋。一碗麵糊夠一家人吃飽飽的。
麥蝦的配料也很豐富,除了以前只有蔬菜,變成了現在的各種食材。有茭白、肉絲、滷牛肉、香菇、雞蛋、山筍、蛤蜊、蟶子、大蝦等都菜品。隨著時令更換個別配菜。不過麥蝦麵的最佳配料,還是蘿蔔絲,新鮮蘿蔔絲營養價值很高,味道鮮美,與麥蝦相配可以起到提鮮作用。
麥蝦味道鮮美,形狀又與普通的麵條不同,撩人胃口,既迎合了現代人的口味和營養觀,又滿足傳統懷舊的心理需求。吃過臨海的麥蝦,其他的都成了將就。一碗麥蝦,能吃到豐富的配菜,滿足你所有的胃口需求,萬千風味,回味無窮。
在台州,麥蝦是唾手可得的味道,無論大街小巷、街頭巷尾都可以隨處見到它的蹤影,但那鮮美清香的味道,是蘊含著熟悉的台州味道,是擁有著台州人記憶的味道,滿滿的兒時和家的味道,刺激著舌尖上的每一個味蕾。
綠豆面
綠豆面,是台州特色美食之一。看他的名字,大家都會以為是綠豆做的一種麵條,其實並不是。綠豆面跟綠豆沒有一點干係,綠豆面的綠是指綠色的豆面,綠只是形容其顏色發綠而已。那問題來了,綠豆面不是綠豆做的,是什麼做的呢?
其實綠豆面是蕃薯粉做的。

在台州的街角巷尾,總有那麼一處小吃鋪子,散發著豆面碎的誘人香味。早上去早餐店吃早餐,吆喝一聲「老闆,來碗豆面碎。」沒兩分鐘,一碗滿滿當當的骨湯豆面就端上來了,再撒上點榨菜末、蝦皮、蔥花、油條沫,加醬油加醋,便可以開動筷子了。
綠豆面不光可以和高湯一起煮著,可以做菜,可以炒著吃。不光是暖胃的早餐,也可以是噴香的一日三餐加夜宵。炒綠豆面,一般會放入豬肉片、包心菜、香菇、蝦乾等,鬆軟有嚼勁,味蕾瞬間被香菇和蝦幹的鮮味所徵服。
早上起來,來碗熱騰騰,香氣撲鼻的綠豆面碎再去上班,一整天的好心情。晚上餓了,來一份鮮香爽口的炒綠豆面。不管是什麼時候豆面碎總能給你一個短暫而簡單的快樂時光。
台州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要記住一座城不僅僅是走在它的街頭巷尾感受這座城的美麗景色,更多的是用味蕾來感受這座城市的獨特印記。
今天的神奇麵食就分享到這裡,是不是跟老婆餅裡沒有老婆,魚香肉絲裡沒有魚一樣歡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