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微博)-廈門日報(微博)訊(記者 曾嫣豔)小高蹲在開禾路123號門口的攤點上,面前竹簍上靜靜躺著一條裹著塑膠袋的黃花魚;而在她斜對面的攤點上,二三十條差不多大的黃花魚壘在一起,金光閃閃。外行人不知道,她魚簍上的這條魚一旦出手,收入得讓斜對麵攤點的男老闆殺魚殺到手軟,因為這一條野生黃花魚的身價就幾乎是二三十條養殖黃花魚的總和。
同樣是黃花魚,僅因出生環境不同,野生魚和養殖魚間的價格差異,可從十幾倍到200多倍不等。20年前,一條16斤的野生黃花魚才賣6000元,而現在起碼要16萬元。11月2日本報就曾報導,一名中年男子在營平市場以13000元的價格買走了一條四斤重的野生黃花魚。
野生魚養殖魚價差上百倍
小高告訴記者,野生黃花魚的價格與魚身大小有關,越重的魚單價也越貴。按現在的行情,規格一斤左右的,一斤賣400元,如果只有一二兩重,每斤就只需70元。而如果到了4斤,每斤就能賣到3300元。養殖黃花魚的價格就差多了,規格一斤的,每斤只需18元,幾兩重的每斤只需15元。
記者了解到,在開禾市場和營平市場,平時有售野生黃花魚的,就是小高的開禾路123號攤點,以及營平市場內的古營路30號攤位和大鼓魚店。本報11月2日報導的那條13000元的黃花魚,就是古營路30號攤位賣出的。攤主來自海門島,賣的野生黃花魚在市場內小有名氣。她告訴記者,家裡的船從金門海域捕回的都是新鮮貨,但黃花魚也不是天天有,買魚還得看運氣。她說,眼下野生黃花魚的價格還算便宜的,之前13000元賣出的那條魚如果放到淡季,三四萬元也有人買。
溫州酒店是天價魚大買家
「黑渣姆」告訴記者,養殖黃花魚一般養在魚排和網箱裡,離岸近,魚肉土腥味重;而野生黃花魚肉質香甜,口感好,不易煮爛。她說,本地人較少買這種魚,個人來買的一般是在廈門居住的外地人。
就在幾天前,溫州一家酒店向大鼓魚店訂了七八十斤野生黃花魚。老闆說,體積規格較大的野生黃花魚,多被溫州、蒼南等地的酒店買走。近年野生黃花魚越來越少,價格也炒得越來越高。大鼓魚店20年前賣出過最重的一條野生黃花魚,16斤賣了五六千元,如果是在現在,則至少可以賣16萬元。相比之下,養殖魚的市場就差多了。
記者手記
被「土豪」的野生魚
本報記者 曾嫣豔
很多廈門人,現在寧願買野生的小魚小蝦,也不願意吃養殖的「名貴」魚種,這已成為一種現象。野生黃花魚的「土豪金」價格,其實就是這種心理的一個縮影。
野生魚越來越搶手,當然是因為越來越少。但另一方面,野生魚比養殖魚好吃,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保護海洋生態之外,天價黃花魚還可引出另一面的思考:人們對養殖魚的品質和安全,為什麼越來越沒有信心?
實際上在很多國家,消費者更加信任人工養殖的質量,因為養殖的很多環節是人工可控的。然而在我們的印象中,養殖魚卻往往意味著土腥味重、脂肪含量高、口感差等,這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養殖條件差造成的。比如養殖使用網箱,魚的密度太大,還有些不良養殖戶使用避孕藥、激素給魚「加料」,讓一些市民對養殖魚敬而遠之——天價黃花魚拷問的,其實也是水產養殖的質量和安全問題。
連結
野生金絲鮸魚
比黃花魚還貴
營平市場大鼓魚店的老闆告訴記者,相比野生金絲鮸魚,野生黃花魚的價格就是小巫見大巫了。一條上百斤的野生金絲鮸魚,每斤大約2萬元,魚鰾可以做藥材,一整條下來市值200萬元。上百斤的野生金絲鮸魚,大鼓魚店老闆30年前見到過,當時賣了16萬元。養殖金絲鮸魚就便宜多了,每斤20元,最大的也就五六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