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宇宙的演化,物質濃度被越來越熱、越來越大的氣暈包圍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今天星系團的平均溫度是400萬華氏度(2222204攝氏度),這比100億年前要熱10倍,比太陽最外層的大氣層日冕要熱4倍。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布萊斯·梅納德說:"我們在整個宇宙歷史上都測量了溫度。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這些星系團都變得越來越熱,因為它們的引力將越來越多的氣體拉向它們。"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蔣毅寬補充說:"這種拖拽是如此猛烈,以至于越來越多的氣體被震蕩和加熱。"
想像一下,所有這些氣體原子被吸向星系,就像它們是無數的流星體穿透地球的大氣層一樣,當引力將它們拉向地球表面時,它們會加速,並因與大氣層的摩擦而升溫,然後燃燒成人們看到的流星。這種由於引力而導致的加熱模式可以應用於整個星系、星系團以及更遠的地方。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布萊斯·梅納德和博士後研究員蔣毅寬
梅納德說:"我們的測量結果極大地證實了這一理論。"
為了進行這一分析,該團隊使用了天文學界二十年來收集的數據,首先是來自地面上進行斯隆數字天空調查的望遠鏡,然後是歐洲航天局領導的太空望遠鏡Planck任務。
該團隊使用了梅納德與蔣毅寬共同開發的一項技術,他們估計了在微波光圖像中看到的氣體濃度的 "紅移",時間一直追溯到100億年前。"紅移 "描述了由於宇宙膨脹而使光的波長變長的方式。越遠的東西,它的波長越長,也就是它的起源越老。
底部的方塊是100億年前的宇宙圖像,其中的星系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體積的增大,越來越熱
這種方法使他們能夠測量氣體溫度作為宇宙年齡的函數而逐漸增加。這種趨勢也是由數值模擬所預測的,顯示了暗物質和氣體中存在的原子是如何隨著時間演變的。如圖所示,這些可視化數據顯示了氣體溫度從100億年前的冷藍色變成了今天的斑斕熱紅。
梅納德說,宇宙的變暖與地球上的氣候變暖無關。它是引力吸引的結果。
《天體物理學雜誌》刊登了這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