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技術創新06:高效免追蹤聚光平板集熱系統

2020-11-24 OFweek維科網

編者按:

太陽能中溫熱利用無疑是值得期待的技術之一。全球範圍內,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電)電力消費佔比達23.7%,可再生能源熱力消費佔比達9%,但是在工業領域太陽能利用率僅為0.001%,未來太陽能中溫熱利用市場前景廣闊,詳見德國能源轉型09:工業領域太陽能供熱。

我國的能源革命也對太陽能中溫熱利用技用殷切期望。中國北方地區清潔供暖以及各省的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工作,使原來的燃煤工業供熱項目面臨替代的壓力,而天然氣工業供熱又面臨價格高昂的缺點,何況天然氣的氮氧化物排放和碳排放也不好解決。面向零碳的未來能源體系中必然有太陽能中溫熱利用的一席之地。

昨天微信公號發布了能源技術創新05:太陽能蒸汽鍋爐及餘熱製冷產品技術介紹了兩項技術:

技術一:偏心真空管太陽能鍋爐。

技術二:餘熱氨吸附式製冷系統。

我朋友圈發布此產品的簡要信息後,有朋友發來「免追蹤平板聚光真空聚熱器」的技術介紹資料,現整理髮布。

太陽能中溫熱利用無疑是值得期待的技術之一。全球範圍內,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電)電力消費佔比達23.7%,可再生能源熱力消費佔比達9%,但是在工業領域太陽能利用率僅為0.001%,未來太陽能中溫熱利用市場前景廣闊。

我國的能源革命也對太陽能中溫熱利用技用殷切期望。中國北方地區清潔供暖以及各省的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工作,使原來的燃煤工業供熱項目面臨替代的壓力,而天然氣工業供熱又面臨價格高昂的缺點,何況天然氣的氮氧化物排放和碳排放也不好解決。面向零碳的未來能源體系中必然有太陽能中溫熱利用的一席之地。

一、導讀

技術原理:基於複合拋物面集熱器理論,通過超級計算機計算仿真得到較為完善的免追蹤聚光曲面。

供暖實例一:利用導熱油作為介質保障低溫環境下系統正常穩定工作

供暖實例二:太陽能集熱技術融合熱泵技術保障系統空氣源熱泵COP值穩定

實際工程現場

集熱器效果視頻(視頻審核中)

二、PPT全文

相關焦點

  • 200倍高倍聚光,DNI超過250W/㎡時即可穩定產出450℃過熱蒸汽,這一類菲涅耳集熱系統是如何做到的?
    這是北京兆陽光熱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兆陽光熱)獨創的HLIACS聚光集熱系統,無論是其支架結構、反射鏡結構、二次聚光系統、跟蹤系統、集熱管等等方面,無不刷新了人們對傳統太陽能聚光集熱發電方式的認知。光熱發電技術的商業化進程已有30多年,中國人真的創造出了一種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聚光集熱技術嗎?今天,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已經建成的一個15MW的示範電站,通過其實際運行測試,證實了該技術體系的可行性,消除了大多數人對這一創新集熱技術的質疑。
  • 世上最大聚光太陽能坐落南澳洲 2030年達成100%再生能源發電
    眾所周知,塔式光熱發電技術始自上世紀50年代,前蘇聯科學家最早建立小型實驗裝置,在碟式聚光裝置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其目的是保留碟式聚光器高聚光比優勢,探索光熱規模化利用或發電的可能性。上世紀80年代又在克裡米亞建立5兆瓦實驗裝置。
  • 聚光太陽熱能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成立
    區域快訊  本報訊 (記者杜英 實習生葛南南)聚光太陽熱能產業關鍵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日前在蘭州揭牌。該中心致力於聚光太陽熱能系統、光熱發電示範系統、綠色鍍膜技術等聚光太陽熱能產業研發,優化太陽熱能和光熱發電系統結構,實現低成本產業化推廣。
  • 創新發明專利,提升太陽能集熱系統和熔鹽儲熱系統運行可靠性
    近日,新疆自治區首批百人計劃高層次人才(海外)陳宇奇博士正式收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一種太陽能集熱器集熱管熱力切換系統》和《一種熔鹽防凝休眠系統及工藝流程》兩項發明專利證書。據了解,目前太陽能集熱系統中採熱循環迴路系統在整個使用壽命期中,其載熱體始終處於單向流動狀態。
  • 愛德新能源(02623):太陽能無塔中心聚光發電技術開始中試實驗
    公告 愛德新能源(02623):太陽能無塔中心聚光發電技術開始中試實驗 智通財經網 智通財經APP訊,愛德新能源(02623)發布公告,該公司全資附屬公司山東興盛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自涉足新能源領域以來
  • 東方宏海:碟式斯特林光熱技術多元化應用市場開啟
    本報訊  碟式斯特林光熱技術的多元化市場應用正在啟幕。據該領域代表企業——東方宏海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去年以來,該公司在碟式太陽能供暖、斯特林機垃圾焚燒發電等多元化市場領域取得顯著進展,進一步助推了碟式光熱技術和斯特林發動機的市場應用。
  • 光熱發電技術淺析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關於太陽能的能源利用方面,目前有兩種,一種是光伏發電: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另外一種是光熱技術:利用太陽能的高溫將光能轉化成熱能。我國太陽能熱發電正處於起步階段,十一五規劃中的863計劃就有關於太陽能光熱發電的項目,此前一段時間內,光熱技術主要是以太陽能熱水器或者太陽能聚熱廚具為主。
  • 瑞典Cleanergy公司 利用斯特林發動機技術高效生產清潔能源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能源需求持續增長,能源資源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加快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我國應對日益嚴峻的能源環境問題的必由之路。目前,發展可再生能源要解決的最基本問題是技術和經濟性。基於現有的技術水平,大多數可再生能源產業還處於成長階段,開發利用的成本仍然較高,可再生能源在現有市場條件下還缺乏競爭力,必須依靠政策支持等措施才能進一步發展,才能在技術和經濟性上與常規能源競爭。瑞典是歐盟中可再生能源佔總能源供給比例最高的國家,我們可以通過引進瑞典的先進設備技術和產業化經驗發展可再生能源。本文將專門介紹瑞典Cleanergy公司相關產品及特性。
  • 聚光光伏技術打破材料成本平衡狀態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傳熱傳質研究中心近年來基於高強度傳熱技術研製出高倍聚光光伏電池的控溫冷卻方法,在高倍聚光光伏光熱產業中取得新進展。聚光光伏發電技術是一種通過聚光器件將大面積的太陽光匯聚到小面積光伏電池上發...
  • 美太陽能研發轉向聚光發電技術
    原標題:美太陽能研發轉向聚光發電技術 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報導,美國能源部近日宣布投資6200萬美元,加大太陽能產業另一項重大技術——聚光太陽能發電的研發,以攻克太陽能電網穩定性、修復性以及電能儲存等關鍵難題。
  • 新一代超超臨界高效一次再熱技術路線
    目前超超臨界技術主要有三個發展方向:(1).進一步提升初參數、回熱系統全面優化、集成創新技術的新一代高效一次再熱機組(2).採用二次再熱技術提升效率(3).採用更大單機容量(1200一1300WM)以降低單位造價經過對上述技術的深入對比研究,我們認為目前更大的單機容量還存在主機超大型化技術風險,並受到電網調度及負荷率制約;二次再熱在變負荷下的調節適應性等課題尚待深入研究
  • SolarJunction聚光太陽能電池創新記錄 效率高達43.5%
    SolarJunction聚光太陽能電池創新記錄 效率高達43.5%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SolarJunction宣布其生產的聚光電池樣品轉換效率打破世界記錄達43.5%,比前記錄保持者平均效率提高了1.2個百分點,並已通過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證實。
  • 創新燃煤發電系統 推動清潔能源發展
    在國家973計劃「燃煤發電系統能源高效清潔利用的基礎研究」(項目編號:2015CB251200)的支持下,華北電力大學校長楊勇平教授團隊針對我國燃煤發電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從關鍵單元、過程和系統耦合的角度,發展高參數燃煤發電機組高效、清潔運行的新理論和新方法。
  • 浙江自主品牌百佳課題調研——能源環保類: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
    能源環保類企業名稱: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公司專注於為各行業用戶提供領先的技術應用服務和綠色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公司擁有國際一流的研發、營銷、應用服務和供應鏈團隊,致力於業界最前沿的各種分析檢測技術研究與應用開發。產品廣泛應用於環保、冶金、石化、化工、能源、食品、農業、交通、水利、建築、製藥、釀造、航空及科學研究等眾多行業,並出口到美、日、英、俄羅斯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 敦煌大成50MW熔鹽線性菲涅爾光熱電站集熱發電性能顯著提升
    集熱島分包商蘭州大成組織高學歷且具有豐富經驗的技術人才作為集熱器技術優化力量,對項目的集熱迴路細緻分析,率先完成了集熱設備的聚光、散光、防凝等工況優化工作。在業主的統籌下,總包方對熔鹽母管、疏鹽系統、電伴熱系統等進行了多次優化專題研討,使得熔鹽管路系統進鹽更加順暢。
  • 塔式聚光光伏前景廣闊 相關示範電站併網發電
    原標題:塔式聚光光伏前景廣闊 相關示範電站併網發電   塔式聚光光伏系統示範項目現場馬洪超攝   近日,河北省涿州市聚燁光能技術有限公司的塔式聚光光伏系統示範項目成功併網發電。   塔式聚光光伏技術是一種獨特的新型太陽能利用技術。它不同於碟式光伏,也不同於傳統的靜態平板光伏的發電模式,而是通過大量的超白玻璃製成的定日鏡,經晶片程序控制,可以像向日葵那樣自動跟蹤太陽,並將太陽光反射聚焦在一個中央塔結構頂部的接收器上。
  • 世界首臺大面積碟形聚光光伏發電系統試運行
    世界首臺大面積碟形聚光光伏發電系統試運行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2012年1月13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世界首臺大面積碟形聚光、分光高效發電系統科研樣機,在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D區草坪,完成安裝調試,已開始試運行。
  • 四川大學傅強教授/吳凱副研究員《ACS Nano》:聚光相變儲熱技術的...
    圖1聚光相變儲熱技術的概念和器件示意圖  熱電技術可以將太陽光的熱能通過熱電效應轉化成電能,被認為是俘獲/存儲特別地,將熱電技術以聚光的形式集成到相變儲能材料上,而不是直接將入射的太陽光設置在熱電裝置上,具有諸多的優點(圖1):(1)利用PCMs巨大的相變潛熱,可以持續不斷地為電子器件提供電能,而不會受到天氣變化/光照強度浮動的影響;(2)聚光技術的受熱面積小,減小了與外界環境的換熱面積,有利於充分利用太陽能並有效降低熱損失。
  • 範多進:光伏光熱聯合供能(PV/T)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2013年8月12日至14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及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國際太陽能熱發電和熱化學組織、海南省可再生能源協會、首航節能光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七屆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三亞國際論壇」在海南省三亞市隆重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