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9月29日,FM
986主持人明睿、88.8經濟廣播主持人鄭陽、
瀋陽日報新媒體主播王滔博、瀋陽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魏建君、
城市生活信報時尚記者、網紅配音達人段昆妮等瀋陽「好 聲音」,在瀋陽第一家純正日本會席日料店——蟹神·會席餐廳(萬科春河裡店)進行一次中秋詩會。
詩會中,這些「好聲音」朗讀《將進酒》《春江花月夜》等經典詩詞,再配合純正日本會席,仿佛讓觀眾一下子「夢回唐朝」。
會席料理——日本代表性的宴請用料理
作為中國最懂日式料理的城市,純正日本會席日料店還是第一次出現在瀋陽。
那麼什麼是日本會席呢?
日本文化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這在飲食文化上的體現尤為明顯。日本從唐朝時期派遣遣唐使,禪宗傳入日本,明朝時期與日本的海外貿易,加之二戰以後西方飲食文化的不 斷滲透,才形成了今天日本獨有的飲食文化。
會席料理是日本代表性的宴請用料理,是宴席上所有料理的總稱。會席料理是在江戶時代中期的料理茶館中產生的。會席料理隨著時代的變化也在不斷地調整自身的形式和內容。
一開始會席料理的基本規格是三菜一湯。但越到後來規格也就越發上揚從三菜兩湯、五菜兩湯,直到九菜三湯,種類也越來越豐富,而且色、香、味、器、形也十分講究起來。所 料理的菜餚是按菜單順序一道一道上桌供客人享用。
作為日本代表性的宴請用料理,會席料理不僅吸收了江戶時代中期禮法繁多的本膳料理和懷石料理,又結合實際需要形成了專門服務於餐飲的形式。
很多國外美食家都說會席料理可以治療「選菜困難症」,這是因為「會席」的意思就是提前預定或按餐館定下的食譜吃即可。
日本料理是依不同的季節編的代表性的套餐菜譜,多名為「櫻」,「松」,「竹」,「梅」等。
會席料理——適合我們的中國味蕾
其實,現實有人對日本料理不感冒,因為總感覺日本都是生冷食品。
但是會席料理和中國菜一樣,也是以涼菜、熱菜、湯、炒飯、點心的順序。
傳統的料理的菜單順序為:一湯三菜(高湯、生魚片、燒烤、煮菜)、開胃菜、油炸食品、羹類、拌菜、醋拌涼菜等下酒菜餚,最後還有米飯、味噌湯、泡菜、水果等。
有的餐廳是從開胃菜、生魚片等涼菜開始,到最後的米飯,一道一道地上菜。也有的餐廳是事先就把大部分菜餚碼在桌子上。上菜的方法、數量等,各餐廳不盡相同。
據蟹神料理長孔憲然說:「為了讓東北人更喜歡會席,我們加入了創新,比如在蟹的料理上,我們引入了新加坡國菜胡椒蟹的料理方法,這樣更能刺激東北人的味蕾。另外,我們在擺盤上,也改變了日式料理的簡約風格,而是讓文化,文雅走上餐桌。 開業前,我們的每一道菜都經過上千個陌生食客的嘗試,絕對適合我們中國人的味蕾享受。」
會席料理——蟹神會席餐廳獻給您的「長安十二時辰」
菊花、古劍和酒。
很多食客只要走進蟹神會席餐廳,就一種穿越回到唐朝的時候。很多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的粉絲甚至專門來打卡,整家店的裝修是超正宗的日式風格,這是專門請的設計師是從日式元素中汲取一些盛唐文化的影子,從日式元素汲取精華追溯盛唐文化,追尋文化回流,在裝修中處處可見其用心之處,擺放日本菊花刀、進門還有古箏彈唱、首先為創始人的想法點讚。
據了解,蟹神會席餐廳不僅為瀋陽人帶來美食,更想給瀋陽的餐飲文化帶來一種「唐風」。
整個就餐過程不需要食客點單,按照菜單順序一道一道上桌,一位一席,一席一餐。
上菜順序,通常是從前菜開始,以日式清湯、刺身、烤物,炸類,煮物、壽司、蒸物、甜點的順序逐一推出。且色、香、味、器、形也十分講究。特別符合現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餐飲習慣。
特別推薦:1 真鯛姿造:
唐朝人吃魚,較常見的做法是「膾」,將魚肉切片,類似於今天的生魚。杜甫詩云:「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蔥。」說的就是做魚膾的場景。為了做出更薄的魚膾,唐朝人還發明了製作魚膾的專業工具。唐玄宗就送過安祿山一把製作魚膾的刀。唐朝時期,魚的種類很多,有鯽魚、鯿魚、魴魚、鯛魚、鱸魚等。
2 帝王蟹胡椒燒
。唐朝著名的宮廷宴燒尾宴裡,菜品琳琅滿目,主材料有魚、蝦、蟹、雞、鴨、鵝、牛、羊、鹿、熊、兔、鶴等,也開始有舶來調味品,香料如胡麻,胡椒等等,蟹和胡椒的組合也是唐菜一種大膽的嘗試。
3 和牛壽喜燒
在唐朝,牛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官府也不允許吃牛肉。當然,達官貴人們也照吃不誤,牛肉也經常出現在宮廷菜和官府菜的菜單上。放著火上炙烤,再佐以各種名貴香料和調味料也是唐朝達官顯貴們大飽口福之欲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