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不從貝加爾湖調水來用?從科學角度來講現實嗎?

2020-11-24 騰訊網

從科學角度來講,為什麼不從貝加爾湖調水來用,拋開國際因素,俄羅斯願意不願意咱先不考慮,從調水水源儲量,合適的調水線路,調水成本,以及我們國內需求等方面,來談談適不適合調水。

首先談談水源地蓄水量,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蓄水量高達23600立方千米,佔到了全球地表液態淡水總量的20% 以上,這個體積相當於北美五大湖的總量,最低點位於海平面以下1219米,這麼深的湖,很顯然是由於地殼下陷形成的,這麼高的蓄水量對調水水源地來說,可以認為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貝加爾湖水質也很好,達到了飲用水級別,非常適合作為調水水源。

從我們國家調水需求來看,目前最缺水的地方就是華北平原的京津冀地區,近三十多年來,降水量持續減少,加之這裡有兩大直轄市,人口近4000萬,還有省會等一級城市,人口總數達3億左右,對水的消耗是越來越大,目前地下水開採超量,每年需補水70~80億噸,因為缺水已嚴重影響了這裡的工農業生產,河北省經濟發展受到了很大影響,同時生態環境也在進一步惡化。

為了解決華北平原的缺水問題,國家投資千億修建了南水北調工程,但每年引水量只是50多億立方米,這對於華北平原來說,依然是杯水車薪,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華北平原的缺水問題。漢江是一條季節性河流,冬春季為枯水期,調水量受到很大限制,需要從多渠道籌措引水。

廣大的西北地區佔我國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由於深居內陸,降水量較少,多是沙漠景觀。這裡人煙稀少,土地荒蕪,土地後備儲藏量大,因為缺水,生產力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西部地區又是我國實施一帶一路建設和發展的必經之地,對於西部地區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目前來看,綜合我們國家的國力,西部開發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西部地區對水的渴望超出了我們國家的任何一個地區,近幾年關於解決西部地區調水問題,是一個熱門話題,近期討論的「引藏水入疆」引起了眾議,因為調水線路長,長達6000多公裡,投資高達6000~8000多億,又涉及到複雜的地緣政治關係,風險又大,調水成本這麼高,工程一直沒有啟動,西部地區缺水問題一直缺乏好的對策。

目前西北、華北地區是我國最缺水的地區,凝神北望,貝加爾湖卻是最好的引水源。

如果從貝加爾湖引水至新疆的羅布泊,全長2500公裡左右,需要穿過蒙古和俄羅斯兩國境內,相比較「引藏水入疆」,路程少了接近3500公裡,可以節約一大筆開支,沿線多是荒蕪的戈壁灘,人口遷移量少,還沒有佔用多少耕地,這與丹江口水庫南水北調工程相比,還具有優勢。

從工程難度來看,引藏水入疆沿線多是第一大階梯邊緣,這裡斷裂帶較大,常常發生一些級別較大的地震。這對引水工程來說,風險很大,而從貝加爾湖引水,沿途有一些高山,穿過的地區大多是高原面,這裡多是長期剝蝕風化的地表層,斷裂帶不多,地震較少,工程難度不大。

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這條調水線路不能實現自流,很像我們東部京杭大運河引水一樣,需要梯級抬高調水。貝加爾湖引水口處450米左右,羅布泊高程900米,2500多裡提升了近450米,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當然蒙古高原上煤炭資源豐富,可以作為能源的接入口,這要協調兩國的關係。

還有就是沿線人煙稀少,基礎設施落後,後勤補給困難,這對於施工來說困難重重。這裡的氣候惡劣,常年低溫,每年大致從10月至第二年的5月是冰凍期,長達8個月的保溫措施還要增加成本,當然如果通過地下管道或地下隧道,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容易解決的,但沿途泵站管理難度較大,包含工作人員的給養,維護費用等,調水的成本難以接受。

即使俄羅斯、蒙古無條件允許我們調水,目前來看,我們還是解決不了上述這些問題,還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引水計劃。

我們再看看引貝加爾湖水至華北平原,可以這樣設計線路:縱向穿越蒙古高原,至河北省壩上高原,藉助洋河水庫,匯入桑乾河,再至官廳水庫,全長1700多公裡,比南水北調多了300多公裡,長度相差不大,如果隧道工程跑直線的話,距離還會縮短。

這條引水線路程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是不能實現自流,洋河水庫高程1300米,貝加爾湖450米,1700公裡抬高了850米,我們可以算一筆帳,36噸水抬高一米需要耗1度電,36億立方米需要36億度電,抬高850米,需要850*36=30600億度電,每度電0.5元,僅這筆費用就高達15000億元,每噸水11.8元,這還不算渠道的各種管理費用。

這個引水成本可以降低嗎?我們用電價0.5元推算的,這個費用降低,水費也會降下來,但從綜合性價比來看,這個調水我們可用不起。南水北調石家莊水價是5元錢(網友提供數據),我們還能接受,這是自流費用,如果再上加貝加爾湖引水的費用上,估計接近20元了。當一噸油比一噸水還便宜的時候,這桶水我們還是用得起。

上面是從科學角度來談從貝加爾湖引水的問題,這裡沒有涉及複雜的地緣政治,對當地生態補償還沒有計入,只是單純的引水,我們感覺還是接受不了,從目前來看,不適合從貝加爾湖引水,當然從長遠來看,社會生產力提高,會有一些改變,也許那個時候引水就適宜了。

相關焦點

  • 裏海距離鹹海那麼近,有沒有可能從裏海調水到鹹海補充恢復?
    裏海距離鹹海那麼近,有沒有可能從裏海調水到鹹海補充恢復?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而且從地圖上來看裏海到鹹海的最近距離也僅為300公裡左右,按理來說調水應該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但為什麼沒有實施呢?在筆者看來還是與這兩座湖泊所處的位置、氣候環境、沿岸各國的發展現狀以及經濟狀況、地緣政治等有關。
  • 淡水量是中國的8倍,夠76億人使用30年,貝加爾湖的水怎麼來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地球擁有大約130億億噸的水,整個地球表面的71%左右都被遼闊的海洋所覆蓋,然而有點諷剌意味的是,絕大部分地球上的水都是鹹水,人類根本無法直接利用,因此在這顆富含水資源的行星上,我們人類居然會出現缺水的情況。
  • 都說空鉤調平水釣2目頓口最清晰,為啥你調平水浮漂卻沒動作?
    尤其是被很多人推崇的調平水釣2目,很多新手調出來的效果卻是完全不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路人甲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一,首先咱們來分析下空鉤調平水的優勢:1,不用擔心找不到底,在調高釣低的時候可能會因為浮漂的吃鉛量和餌料的比重不合理,導致餌料沒辦法將浮漂壓下去。
  • 從地理位置、經濟角度來講,中國最好的城市是哪一座?
    但是我們站在科學的角度來說,肯定是認為越發達的地區,越適合居住的地區是最好的,畢竟人類是為了生存需要這些條件的支持,不然如今也不會出現大規模的人從農村進入到城市之中,其實這就是有部分原因的。例如:用我們生活的一些常見事情都能了解到,買東西,出行等等都是非常方便。當然我們這裡也不能完全地肯定城市都非常好,也是分不同區域,同時從地理條件來講,不同區域肯定是不一樣的。
  • 十問「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
    一問:「紅旗河」西部調水方案真的能做到全程自流嗎?「紅旗河」主體線路包括一條主線和三條支線(紅延河、春風河、漠北河),在此首先對主線的設計進行說明。「紅旗河」主線面對的問題是如何將青藏高原東南部的水自流調往廣大的西北地區。中國的地形總體上為三級階梯,其中青藏高原為第一階梯。
  • 頻繁遠程調水的憂思 千裡調水誰來買單?
    延伸閱讀:  南水北調使世遺項目武當山遇真宮臨滅頂之災(圖)  黃河第三次調水調沙已使陸地向大海推進1.5公裡  北京缺水狀況持續惡化 引發兩大水庫調水衝突  新華網北京8月11日電(「新華視點」記者王立彬)「如果澱裡沒有水
  • 1600噸黃金沉入貝加爾湖,為啥沒人去打撈?專家:根本不敢!
    文/仔仔(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我們要不回理想,還耗盡了歸途的光。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是世界第一山湖、歐亞大陸最大淡水湖。至於貝加爾湖有多大?曾有科學家計算過,貝加爾湖所儲存的淡水可供50億人飲用半個世紀,按照目前全世界總人口為75億人計算,則可以飲用33年。如此看來,貝加爾湖到底有多大就不言而喻了。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清朝前期,貝加爾湖屬於清朝的管轄範圍內的,由於清朝的閉關鎖國、軟弱無能以及息事寧人態度,使得貝加爾湖被沙俄侵佔,如今看來,真是我國的一大損失。
  • 貝加爾湖的淡水是哪裡來的?有何科學依據?
    貝加爾湖有20多萬億立方米的庫容,水源僅靠周邊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河流徑流補給夠嗎?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貝加爾湖水面寬闊,庫容量巨大,僅靠地表河流徑流是不足以提供湖區如此之大的水循環的。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對貝加爾湖的歷史以及地理位置做一番了解。
  • 貝加爾湖令人難以置信的科學:世界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湖
    儘管地球上幾乎所有的人口都生活在乾燥的陸地上,我們的表面有71%被水覆蓋。其中,幾乎所有的水都存在於海洋中,只有2.5%的水是以淡水的形式存在,而不是鹽水。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存在於冰川、冰帽、永久凍土層以及地表下的水和冰中。其餘的大部分,如你所料,都在我們陸地上的大型液態水蓄水池中:地球上的湖泊。
  • 1600萬噸黃金沉入貝加爾湖,為何無人打撈?專家道出實情:不敢
    因而黃金幾千年來一直被人們所認識和追求。在遠古的奴隸制時代黃金就成為財富和統治者權力的象徵。黃金資源本身因為稀有因為變得比較貴重,時至今日黃金在當今社會各個方面發揮著很多重要作用和功能。黃金(Gold)是化學元素金(Au)的單質形式,是一種軟的,金黃色的,抗腐蝕的貴金屬。金是較稀有、較珍貴和極被人看重的金屬之一。
  • 貝加爾湖為什麼著名?
    貝加爾湖是大自然獨特的創造,是俄羅斯民族的寶藏和驕傲。貝加爾湖以其巨大的規模出名,它的地質古老,水晶般清水,具有獨特的動物和植物世界以及驚人的氣候。 貝加爾湖的湖面相當於比利時、荷蘭或瑞士等國的面積,為31500平方公裡。公裡湖盆中蘊藏著地球上五分之一的淡水資源。
  • 如果貝加爾湖還屬於中國,會解決北方地區水資源不足的問題麼
    於是有一些人甚至所謂的專家建議我國政府應同俄羅斯協商,從貝加爾湖買水,通過「北水南調」的方式來解決我國北方,尤其是西北、華北等缺水地區的用水問題。但是他們混淆了靜態蓄水量和動態可更新水量這兩個概念。貝加爾湖看似驚人的蓄水量其實屬於靜態蓄水量,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蓄滿的,需要經歷成千上萬年的累積才能形成。
  • 貝加爾湖的淡水是哪裡來的?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它含有的淡水量大約佔地球地表淡水的20%,如果貝加爾湖是空的,那麼世界上所有河流都注入其中,也要花上一年的時間才能把湖重新注滿。貝加爾湖在我國古代被稱為「北海」,這裡自古就有蘇武牧羊的故事,而近代以來,特別是由於清政府的日益腐朽和軟弱無能,於1689年9月7日籤訂的中俄《尼布楚條約》,
  • 世界最深的湖叫貝加爾湖,長江水百年才能灌滿,可供人類用500年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都是離不開水的,但地球上的水又分為鹽水和淡水,鹽水一般分布於海洋當中,其中四大洋佔據了絕大部分,
  • 貝加爾湖淡水資源佔全球20%,距海2千多公裡,卻為何有海洋生物?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動物植物#系列徵文原標題:為啥貝加爾湖水裡面有很多海洋生物?眾所周知貝加爾湖就是我國歷史上四海之一的「北海」,曾為我國北方遊牧民族主要活動地區,並留下了「蘇武牧羊」的佳話。由於歷史原因,在1869年(聖祖康熙二十八年)清朝政府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定的第一份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中,包括貝加爾湖在內的廣大地區被劃給了俄羅斯帝國。
  • 淡水總量是中國的8倍,夠50億人喝50年,貝加爾湖怎麼有這麼水?
    貝加爾湖如果貝加爾湖的湖水不增加,貝加爾湖唯一向外流的安加拉河需要400年才能把貝加爾湖排乾淨。安加拉河把貝加爾湖排的一點水都不剩了,全世界的河流所有的水都注入貝加爾湖,那麼得需要300多天才能把貝加爾湖填滿。貝加爾湖的淡水總量是不是很驚人呢?水量這麼大的貝加爾湖是怎麼形成的呢?它怎麼會有這麼多水呢?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大約在2500萬~2000萬年前,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發生碰撞後引發強烈地震。貝加爾湖地區地殼巖層發生斷裂下陷形成湖盆。
  • 貝加爾湖淡水流向中國?水量可抵20條長江,將徹底解決北方乾旱?
    2021-01-08 15:47:13 來源: 農村牛團長 舉報   世界是本書,不從旅行獲得充足
  • 貝加爾湖的生物是從哪裡來的?
    貝加爾湖位於餓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中國古代稱「北海」,那裡曾是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主要的活動地區,漢代蘇武牧羊即在此地。「貝加爾」一詞源於布裡亞特語,意為「天然之海」。貝加爾湖是全世界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容納了地球全部淡水的五分之一,相當於北美洲五大湖的總水量。
  • 從空間宇宙角度來講,宇宙是不生不滅的嗎?
    宇宙演化的歷程,也是根據有限物質的不斷變化來判定的。 從空間宇宙角度來講,宇宙是不生不滅的,在無限的空間中,物質一直都存在,只是隨著時間的飛逝,不斷呈現著不同狀態,而物質總量是保持不變的。從物質宇宙的角度來看,宇宙壽命是有限的,物質宇宙中存在著若干的星系,在漫長的時間裡由於低速環繞物質的能量衰竭而逐漸向中心聚集,使得星系的體積減小,直到將星系內幾乎所有物質同化為中心暗物質。
  • 40歲女子在貝加爾湖冰面下遊85米 問題來了:冬泳的人為什麼不怕冷?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40歲女子在貝加爾湖冰面下遊85米 問題來了:冬泳的人為什麼不怕冷? 貝加爾湖,零下22攝氏度,冰下潛泳85,想想難度怎麼樣呢?40歲女子在貝加爾湖冰面下遊85米安不安全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40歲女子在貝加爾湖冰面下遊85米安不安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