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角度來講,為什麼不從貝加爾湖調水來用,拋開國際因素,俄羅斯願意不願意咱先不考慮,從調水水源儲量,合適的調水線路,調水成本,以及我們國內需求等方面,來談談適不適合調水。
首先談談水源地蓄水量,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蓄水量高達23600立方千米,佔到了全球地表液態淡水總量的20% 以上,這個體積相當於北美五大湖的總量,最低點位於海平面以下1219米,這麼深的湖,很顯然是由於地殼下陷形成的,這麼高的蓄水量對調水水源地來說,可以認為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貝加爾湖水質也很好,達到了飲用水級別,非常適合作為調水水源。
從我們國家調水需求來看,目前最缺水的地方就是華北平原的京津冀地區,近三十多年來,降水量持續減少,加之這裡有兩大直轄市,人口近4000萬,還有省會等一級城市,人口總數達3億左右,對水的消耗是越來越大,目前地下水開採超量,每年需補水70~80億噸,因為缺水已嚴重影響了這裡的工農業生產,河北省經濟發展受到了很大影響,同時生態環境也在進一步惡化。
為了解決華北平原的缺水問題,國家投資千億修建了南水北調工程,但每年引水量只是50多億立方米,這對於華北平原來說,依然是杯水車薪,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華北平原的缺水問題。漢江是一條季節性河流,冬春季為枯水期,調水量受到很大限制,需要從多渠道籌措引水。
廣大的西北地區佔我國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由於深居內陸,降水量較少,多是沙漠景觀。這裡人煙稀少,土地荒蕪,土地後備儲藏量大,因為缺水,生產力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西部地區又是我國實施一帶一路建設和發展的必經之地,對於西部地區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目前來看,綜合我們國家的國力,西部開發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西部地區對水的渴望超出了我們國家的任何一個地區,近幾年關於解決西部地區調水問題,是一個熱門話題,近期討論的「引藏水入疆」引起了眾議,因為調水線路長,長達6000多公裡,投資高達6000~8000多億,又涉及到複雜的地緣政治關係,風險又大,調水成本這麼高,工程一直沒有啟動,西部地區缺水問題一直缺乏好的對策。
目前西北、華北地區是我國最缺水的地區,凝神北望,貝加爾湖卻是最好的引水源。
如果從貝加爾湖引水至新疆的羅布泊,全長2500公裡左右,需要穿過蒙古和俄羅斯兩國境內,相比較「引藏水入疆」,路程少了接近3500公裡,可以節約一大筆開支,沿線多是荒蕪的戈壁灘,人口遷移量少,還沒有佔用多少耕地,這與丹江口水庫南水北調工程相比,還具有優勢。
從工程難度來看,引藏水入疆沿線多是第一大階梯邊緣,這裡斷裂帶較大,常常發生一些級別較大的地震。這對引水工程來說,風險很大,而從貝加爾湖引水,沿途有一些高山,穿過的地區大多是高原面,這裡多是長期剝蝕風化的地表層,斷裂帶不多,地震較少,工程難度不大。
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這條調水線路不能實現自流,很像我們東部京杭大運河引水一樣,需要梯級抬高調水。貝加爾湖引水口處450米左右,羅布泊高程900米,2500多裡提升了近450米,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當然蒙古高原上煤炭資源豐富,可以作為能源的接入口,這要協調兩國的關係。
還有就是沿線人煙稀少,基礎設施落後,後勤補給困難,這對於施工來說困難重重。這裡的氣候惡劣,常年低溫,每年大致從10月至第二年的5月是冰凍期,長達8個月的保溫措施還要增加成本,當然如果通過地下管道或地下隧道,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容易解決的,但沿途泵站管理難度較大,包含工作人員的給養,維護費用等,調水的成本難以接受。
即使俄羅斯、蒙古無條件允許我們調水,目前來看,我們還是解決不了上述這些問題,還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引水計劃。
我們再看看引貝加爾湖水至華北平原,可以這樣設計線路:縱向穿越蒙古高原,至河北省壩上高原,藉助洋河水庫,匯入桑乾河,再至官廳水庫,全長1700多公裡,比南水北調多了300多公裡,長度相差不大,如果隧道工程跑直線的話,距離還會縮短。
這條引水線路程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是不能實現自流,洋河水庫高程1300米,貝加爾湖450米,1700公裡抬高了850米,我們可以算一筆帳,36噸水抬高一米需要耗1度電,36億立方米需要36億度電,抬高850米,需要850*36=30600億度電,每度電0.5元,僅這筆費用就高達15000億元,每噸水11.8元,這還不算渠道的各種管理費用。
這個引水成本可以降低嗎?我們用電價0.5元推算的,這個費用降低,水費也會降下來,但從綜合性價比來看,這個調水我們可用不起。南水北調石家莊水價是5元錢(網友提供數據),我們還能接受,這是自流費用,如果再上加貝加爾湖引水的費用上,估計接近20元了。當一噸油比一噸水還便宜的時候,這桶水我們還是用得起。
上面是從科學角度來談從貝加爾湖引水的問題,這裡沒有涉及複雜的地緣政治,對當地生態補償還沒有計入,只是單純的引水,我們感覺還是接受不了,從目前來看,不適合從貝加爾湖引水,當然從長遠來看,社會生產力提高,會有一些改變,也許那個時候引水就適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