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海距離鹹海那麼近,有沒有可能從裏海調水到鹹海補充恢復?

2021-01-15 吾天說事

裏海距離鹹海那麼近,有沒有可能從裏海調水到鹹海補充恢復?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而且從地圖上來看裏海到鹹海的最近距離也僅為300公裡左右,按理來說調水應該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但為什麼沒有實施呢?在筆者看來還是與這兩座湖泊所處的位置、氣候環境、沿岸各國的發展現狀以及經濟狀況、地緣政治等有關。

裏海

我們都知道,裏海的名字裡雖然有一個「海」字,但它並非是一個正真意義上的海,而是處在亞洲和歐洲交界處的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由於不直接與海洋相通,是一個內流鹹水湖。

大約在11000年以前,裏海曾與黑海相連,屬於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後來隨著海陸演變和大陸漂移,裏海的輪廓、面積和深度也在不斷地被改變,直至與地中海完全分開形成一個內陸湖。

現如今的裏海,總面積約為38.6428萬平方公裡,沿岸共有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亞塞拜然五個國家,是世界上環湖國家最多的一個湖。由於裏海面積足夠大且其性質偏向於海水,不僅擁有著與海洋相似的生態系統,而且航運業非常發達,航運業在沿岸各國、地區之間的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從裏海的蓄水量來看,理論上的總庫容可達77萬億立方米,約為貝加爾湖庫容的3.263倍,但是從注入裏海的河流實際水量來看,共有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庫拉河、捷列克河等大小河流130餘條注入,這些河流分別從北、西、南三面沿岸匯入,東部沿岸則受溫帶乾旱氣候的影響完全沒有河流注入,總徑流量約在3000億立方米上下,也就是裏海每年的進水量約在300立方公裡。

但由於裏海地處大陸內部,受流域內雨量減少、匯入河流水量攔截增多、水面蒸發加大、海面不斷下降(水位低於海平面28.5米)等因素的影響,裏海面積正在萎縮減小。據記載,1929年的時候裏海的面積為42.2萬平方公裡,而現在相當於減小了3.5572萬平方公裡(貝加爾湖面積為3.15萬平方公裡)。

鹹海

鹹海大約形成於700萬~250萬年前,它曾為世界上第四大湖(鹹水湖),水面最大時東西長290公裡、南北寬435公裡,總面積為6.8萬平方公裡,是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兩國之間的界湖(約3/5位於烏茲別克斯坦一側),其湖水主要由阿姆河和錫爾河補給。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鹹海也曾為中亞一顆璀璨的「明珠」,由於水域面積廣闊、含鹽度較低,這裡曾為前蘇聯重要的漁業產區,捕獲的魚類資源量佔到了漁業生產總量的近16.7%;與此同時由於彼時的鹹海面積基本相當於斯裡蘭卡的國土面積,水域面非常大,湖內可通航,全盛時沿岸曾有超過4萬人的從業者從事漁業等生產活動。

但是到了上世紀下半葉,為了將中亞廣闊沙漠與荒地改造成棉糧生產基地,前蘇聯將目光瞄準了匯入鹹海的阿姆河和錫爾河的河水,通過攔河築壩、修建運河等方式將河水引入到荒漠之中,共開墾和灌溉了660萬公頃(相當於6.6萬平方公裡)的水田和棉田,其中位於土庫曼斯坦南部的卡拉庫姆列寧運河是最主要的調水工程,總長達1400公裡,該運河也成為卡拉庫姆運河是世界最大的灌溉及通航運河之一。

儘管運河的修建使得棉花年年豐收和水稻持續高產,河水也一度讓沙漠變為綠洲充滿生機,但始料不及的是受大氣候的影響區域降水減少、蒸發的加劇以及灌溉技術相對落後等因素的影響這一好景並沒有持續多久。由於匯入鹹海的阿姆河和錫爾河絕大部分水源被人為截取,直接導致了鹹海的不斷萎縮,最終也因鹽沙暴頻繁、農田鹽鹼化加劇等影響中亞草原乃至農田和城鎮的發展。

裏海調水補給鹹海是否可行

理論上來講,無論是裏海到鹹海的距離,還是這一區域所處的地形地貌環境,都有利於建設人工引水通道,將裏海的水引流到鹹海實施大規模的生態補水,一方面可以改善鹹海日益萎縮和惡化的生態環境,最大限度降低鹽沙暴和農田鹽鹼化程度,保護來之不易的棉糧生產基地。

但是實際上這一調水方案要真正實施起來會遇到一些非常現實的問題,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3點:

1、裏海不是海,而是一個面積巨大的「海跡湖」,受各匯入河流來水量減少、湖面下降、蒸發加劇等因素的影響,其自身的面積也在不斷的縮小,因此像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調水方式是行不通的。

2、裏海航運業發達,周邊國家眾多且地緣關係複雜,大規模調水勢必會遭到多方阻攔。

3、鹹海為國際湖泊,但在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兩國中僅哈國瀕臨裏海,從哈國調水入哈國理論上講沒毛病,但是要從裏海調水入鹹海需要兩國溝通協商,意見難統一。

4、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同為發展中國家且經濟實力有限,難以承擔如此規模浩大的人工調水工程建設。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相關焦點

  • 裏海距離鹹海那麼近,鹹海快消失了,從裏海調水可以嗎
    首先我們先看看裏海與鹹海的地理位置,它們之間的距離有多麼近。早期這裡的年捕魚量佔到全蘇聯漁業生產的六分之一,是前蘇聯重要的漁業生產基地。 然而進入六十年代之後,鹹海逐漸萎縮。為了將遼闊的中亞改造成棉糧生產基地,蘇聯政府將目光瞄準了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的廣闊沙漠與荒地。人工修築大壩攔截注入鹹海的河流,然後把這些淡水分流至荒漠當中,從此流入鹹海的水量逐年減少,水域進出平衡被打破,從此鹹海踏上了死亡之路。上圖條帶線為引水渠。
  • 鹹海已經快乾枯了,旁邊的裏海還能倖存多長時間?
    鹹海,位於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的鹹水湖,原為世界第4大湖。但是由於流域內人類長久以來不節制的使用,已存在於地球550萬年的鹹海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迅速萎縮,終於鹹海於1987年分成了南鹹海和北鹹海兩片水域,其中南鹹海於2003年又進一步分成了東、西兩部分。
  • 從裏海到鹹海,阿姆河改道,對19世紀歐亞大陸地緣政治格局的影響
    威廉·布勞繪製的歐亞大陸地圖阿姆河在不同的歷史文明中有不同的稱呼。拉丁語中是xus,古漢語中稱烏滸水、媯水,圖中使用的是Oxus這個詞。[2]由於威廉·布勞本人並沒有實地到訪過裏海地區,所以他在繪製地圖時主要聽取了別人的描述、借鑑了前人的作品,因此這張地圖並不準確,比如布哈拉、阿姆河的位置都存在偏差。但是,阿姆河直接流入裏海這個事實,卻得到了印證。實際上,該地圖出版的時候(1640年左右),阿姆河已經完成改道,流入了鹹海而非裏海。
  • 裏海的河水注入量一直在減少,然而水位卻在上升,秘密在裏海下面
    裏海的面積達38萬平方公裡,比我國的華北平原還大了近1/3,相當於80個左右的青海湖的面積,水量佔世界湖泊總水量的1/5多,比北美洲五大湖的總水量還要大不少,如此龐大的湖泊,想要乾涸的話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 鹹海真的會消失嗎?(上)
    80、90後也許都在中學的地理課本裡讀到過一個名字——鹹海。
  • 瀕臨乾涸的鹹海現在怎麼樣了?還有的救嗎?
    而這一生態危機的根源則來自於該地區數十年的人類活動,導致鹹海水位不斷下降,尤其是一系列的過度灌溉導致用水過度。如今的鹹海早已沒了當年巨大體積的雄姿,反而被分割成了不同的數個小湖泊,瘦骨嶙峋地展示在世人的面前。以前湖泊中的「小胖子」,現在卻要面臨乾涸的危險,而早在前幾年就有預測稱,已經存在了550餘萬年的鹹海可能在2020年前完全乾涸。如今期限已經臨近,那鹹海現在如何了呢?還有的救嗎?
  • 裏海:叫海卻是湖,有海豹沒有鯨
    由於裏海有大量鹽被封在了海底,近200多萬年又補充了大量淡水,現在其鹽度只有真正海洋的三分之一。 早期鯨類化石主要在巴基斯坦一帶出土,屬於原特提斯洋的範圍內,因此鯨類可能就是在特提斯洋下海的,裏海這一帶在古代當然是有鯨的。 然而,裏海與大洋分離是在中新世(當時裏海尚未形成,是與黑海一起的),當時鬚鯨和齒鯨的演化仍處於早期階段,現代鯨類都還沒有出現。
  • 中亞地區三大湖泊,為何鹹海都快消失了,而其他兩個沒事?
    中亞地區主要有三大湖泊,從西向東依次為裏海,鹹海,巴爾喀什湖。原本三個湖泊大小排名是裏海最大,鹹海次之,巴爾喀什湖最小。但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位置和大小都居中的鹹海湖面急速萎縮,50年的時間裡縮小了90%以上,相當於4個北京那麼大的湖面消失了!6.8萬平方公裡的湖面蒸發了6萬,僅存的面積不到巴爾喀什湖的一半。
  • 世界第四大湖鹹海,怎麼就消失了?
    提到世界著名的湖泊,我們能想到美國的五大湖,非洲的維多利亞湖,亞歐之間的裏海,中亞地區的鹹海,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鹹海還是面積廣闊,湖水湛藍的內陸湖泊,但實際上,鹹海早已不再是地圖上標註的那麼廣闊。而是下面這個樣子。
  • 不當調水致鹹海乾涸
    國外有不當調水引發的生態教訓,前蘇聯時期的鹹海即是其中一個著名的例子。鹹海曾經是全球第四大內陸湖,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前蘇聯將匯入鹹海的兩條河水截留用於棉花、水稻等農耕項目以及中亞的工業發展。
  • 圖解:鹹海的消亡之謎,前蘇聯是如何一步步毀滅鹹海的?
    到2009年時,鹹海的面積已經衰減為原來的10%了。隨之而來的是湖水的含鹽量急劇增加,達到過去的五倍之多,魚類幾乎全部死亡。有專家預測,如果一直按照這個速度下降下去,鹹海很有可能會在未來的十幾年後徹底消失。
  • 圖解:鹹海的消亡之謎,前蘇聯是如何一步步毀滅鹹海的?
    從20世紀中後期開始,鹹海就不斷地從世界湖泊面積排行榜上往下跌。到2009年時,鹹海的面積已經衰減為原來的10%了。隨之而來的是湖水的含鹽量急劇增加,達到過去的五倍之多,魚類幾乎全部死亡。有專家預測,如果一直按照這個速度下降下去,鹹海很有可能會在未來的十幾年後徹底消失。
  • 裏海還是裡湖?
    一岸之隔的鹹海或許會對鄰居心生羨慕:人家煙波浩淼,我卻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真是慚愧慚愧。大家稱呼了「裏海」這麼多年,一定沒有是海還是湖的疑問。但現實中確實有個大大的疑問,在蘇聯解體之前,這片廣袤的水域一直由蘇聯和伊朗獨享;解體之后里海周邊的蘇聯就一分為四,裏海周圍就成了5個國家,俄羅斯、伊朗、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亞塞拜然諸位可能會問是海是湖有啥區別?
  • 面積高達6.8萬平方公裡的鹹海,是怎樣被一步步榨乾的?
    位於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有一個巨大的鹹水湖——鹹海。數百萬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海洋,由於地殼運動下沉,周圍海水退去後,留下了碩果僅存的鹹海。上世紀五十年代前,鹹海還是全球第四大湖泊,排名僅在裏海、蘇必利爾湖(美加邊界)、維多利亞湖(尼羅河上遊)之後,最盛時有6.8萬平方公裡。這是個什麼概念?
  • 鹹海面積萎縮的原因是什麼?錫爾河和阿姆河的水去哪了
    比如歐洲最長的河流——全長約3692公裡伏爾加河就是典型的內陸河,最終匯入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裡海。亞洲也有幾條著名的內陸河,比如我國新疆的塔裡木河,就是典型的內陸河。與我國為鄰的中亞也有兩條內陸河,而且這兩條內陸河都匯入中亞曾經的最大鹹水湖——鹹海(不包括裏海)。這兩條內陸河,南邊的是阿姆河,北邊的是錫爾河。
  • 裏海是海還是湖?裏海之爭,實際也是圍繞能源的利益之爭
    之前在講到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這兩個國家的時候,都曾提到過,它們是內陸國,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瀕臨裏海,既然如此,為何它們還被稱為內陸國?這是因為,裏海雖被稱為海,但實際上,在全球主流意識中,還是認為裏海屬於湖泊,並且還是全球最大的鹹水湖,它的面積約38.64萬平方公裡,甚至比全球大部分的國家還要大。那麼既然算作湖泊,為何它又會被賦予裏海這個名稱呢? 這或許與它的歷史成因有關。據說,在數萬年前,裏海還與黑海、鹹海、地中海和亞速海為一體,組成了古地中海。
  • 「裏海」是世界上沿岸國家最多的湖泊,共有五個國家位於裏海沿岸
    全球湖泊總面積超過270萬平方千米,湖泊總數在數十萬個以上,其中芬蘭被稱為「千湖之國」,湖泊總數在6萬個以上,世界上面積在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總共有35個,這些湖泊都是屬於超大型湖泊,我國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總面積約為4435平方千米。
  • 裏海到底是湖還是海?
    裏海在現代波斯語(波斯文 )、亞塞拜然語、土庫曼語等語言中是「哈扎爾海」,含義來自9世紀時它附近的哈扎爾王國。裏海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內陸湖,那為什麼又被稱為「海」呢?從裏海的自然特點來看,裏海水域遼闊,煙波浩渺,一望無垠,經常出現狂風惡浪,猶如大海翻滾的波濤。同時裏海的水是鹹的,有許多水生動植物也和海洋生物差不多。
  • 曾經的「西海」——中亞鹹海是如何逐步消失的?
    當時的唐朝在徵服西突厥十姓部落後,將政治影響力深入到了碎葉水(楚河)以西,將藥殺水(錫爾河)中下遊乃至於鹹海的遊牧部落都置於自己的羈縻統治下,創造了漢族中央王朝的疆域傳奇。鹹海,這個曾經作為華夏疆土西部極限的大湖,曾經因為其浩渺無垠的廣度而一度被國人稱為「西海」。不過,在千年後的今天,這個曾經的海則馬上就要面臨徹底乾涸的命運。
  • 鹹海要復活了?NASA公開4月最新衛星照:湖水有所恢復
    然而,該地區數十年的人類活動導致鹹海水位不斷下降,尤其是一系列的過度灌溉,導致用水過大,如今的鹹海已經被分割成了不同的數個小湖泊,更有預測稱,鹹海可能在2020年前完全乾涸。不過情況在2017-2018年有了一些變化,在2017年夏季,融雪和季節性降雨雖然沒有使得鹹海恢復,但是使得鹹海東南部的湖泊面積大幅增加。它在整個秋季和冬季保持其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