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海面積萎縮的原因是什麼?錫爾河和阿姆河的水去哪了

2021-02-23 地圖帝

世界上的很多大河都是流入大海的,但也有例外,比如有些河流最終匯入湖泊(多為鹹水湖)。比如歐洲最長的河流——全長約3692公裡伏爾加河就是典型的內陸河,最終匯入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裡海。亞洲也有幾條著名的內陸河,比如我國新疆的塔裡木河,就是典型的內陸河。與我國為鄰的中亞也有兩條內陸河,而且這兩條內陸河都匯入中亞曾經的最大鹹水湖——鹹海(不包括裏海)。這兩條內陸河,南邊的是阿姆河,北邊的是錫爾河。

我國西部有個鄰國吉爾吉斯斯坦,其北部有個小城託克馬克(碎葉城),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吉爾吉斯斯坦是個高山國,尤其是東部與我國接壤的地方,是天山山脈的冰川地帶。錫爾河就發源於這裡的冰川上,全長約2212公裡,陽光與雪水給予了錫爾河以充足的水源。錫爾河藉助冰川的地勢向下俯衝,然後一路向西流去,幾乎是橫穿了吉爾吉斯斯坦的中部,在吉爾吉斯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之間的費爾幹納盆地進入烏茲別克斯坦境內。

烏茲別克斯坦的疆域輪廓非常有特點,像一隻大恐龍。「恐龍」的身子人口不多,堪稱是「恐龍尾巴」費爾幹納盆地是烏茲別克斯坦人口的主要聚居地。費爾幹納盆地集中了烏茲別克斯坦的很多城市,比如納曼幹、安集延、費爾幹納。錫爾河進入費爾幹納盆地後很快就離開烏茲別克斯坦,進入塔吉克斯坦的北部,經凱拉庫姆水庫(也稱塔吉克海)後,沒多遠又進入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還是老套路,錫爾河進入烏茲別克斯坦境內沒多遠又出國了,進入了中亞面積最大國,同時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斯坦,面積272.49萬平方公裡。

錫爾河長度中亞第二,錫爾河的水流量也僅次於阿姆河。錫爾河源於天山山脈的冰川,水流量還算充足。這裡說一個關鍵詞——截流,錫爾河的水再多,也不夠沿岸各地截流的。

這個很好理解,中亞面積約400萬平方公裡,但多以沙漠、荒原地帶為主。中亞的河流並不多,主要的大河就是阿姆河、錫爾河,以及哈薩克斯坦東北部的額爾齊斯河(發源於我國新疆阿爾泰山區)。尤其是中亞東南部,也就是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都是高山國。比如吉爾吉斯斯坦有三分之一地區的海拔在3000米至4000米,塔吉克斯坦約有一半的地區海拔在3000米以上,烏茲別克斯坦東部地勢也較高。這裡普遍存在水源短缺的問題,錫爾河對這些地區的人們來就是一條救命河,類似於尼羅河之於埃及的地位。不但是錫爾河,包括錫爾河的很多支流的水都被沿河的人們取水用於農業灌溉或水力發電了。所以,錫爾河的水流量較之阿姆河要少很多。

錫爾河進入哈薩克斯坦境內後再也沒「出過國」,經過南哈薩克斯坦州和克勒孜奧爾達州。錫爾河呈弧形向西北方向流去,夾在克孜勒庫姆沙漠與卡拉套山之間,匯入日漸乾涸的鹹海。

鹹海曾是世界上面積第四大的湖泊,最大時的面積約有7萬平方公裡。現在的鹹海只剩下約1.7萬平方公裡了。鹹海之所以大面積枯竭,主要原因還是周邊的人們索求過度。為了向沙漠奪取可耕地,蘇聯時期,阿姆河和錫爾河兩側的人口越來越多,人們犧牲了鹹海的水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農業奇蹟。比如在七十年代,錫爾河流域集中了蘇聯中亞五個加盟共和國42%的農業產量,尤其是棉花,約佔40%。中亞五個加盟共和國約有一半的工業產量也集中在錫爾河流域。

圖-哈薩克人

錫爾河是完全屬於中亞地理範圍內的河流,實際上,錫爾河與我國有很深的淵源。在我國的古代典籍中,錫爾河稱為「藥殺水」,藥殺水的上遊稱為真珠河。唐朝最強盛的時候控制西域,包括現在的新疆以及中亞東南部地區。唐朝在西域設安西都護府,鹹海是唐朝西北端的界湖。也就是說,錫爾河在唐朝是完全屬於我國的內河。

圖-烏茲別克人

現在的錫爾河已成為國際河流,流經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再經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中亞特殊的地理狀況,決定了錫爾河在很長時間內依然是中亞東南部的一條重要河流。

相關焦點

  • 面積減少了「4個北京」,誰在榨乾鹹海?
    鹹海在巔峰時期面積曾達到6.7萬平方公裡,沼澤和溼地遍布,鹽分適中、魚蝦成群,水生態系統十分豐富。湖中生活過的魚類有38種,周邊生活著100多萬隻高鼻羚羊。面積消失6萬平方公裡,鹹海發生了什麼?美國宇航局拍攝了一組照片,記錄了鹹海從2000年至今的變化。歷年圖片的變化可以看出,鹹海在不斷萎縮,甚至到後來,從衛星圖中完全消失。鹹海消失的水都去了哪?
  • 面積減少了「4個北京」,是誰在榨乾鹹海?
    鹹海位於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湖水清澈、水質優良。鹹海東海岸的北部是錫爾河三角洲,南海岸為阿姆河三角洲,西海岸為烏斯秋爾特高原,北岸地勢高低不平,岸線曲折。   鹹海地區屬極端大陸性氣候,且被克孜勒庫姆沙漠包圍,降水稀少,主要由來自天山山脈與帕米爾高原的錫爾河與阿姆河補給。
  • 面積減少了「4個北京」,誰在榨乾鹹海?
    鹹海位於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湖水清澈、水質優良。鹹海東海岸的北部是錫爾河三角洲,南海岸為阿姆河三角洲,西海岸為烏斯秋爾特高原,北岸地勢高低不平,岸線曲折。鹹海地區屬極端大陸性氣候,且被克孜勒庫姆沙漠包圍,降水稀少,主要由來自天山山脈與帕米爾高原的錫爾河與阿姆河補給。
  • 裏海距離鹹海那麼近,鹹海快消失了,從裏海調水可以嗎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鹹海還是中亞地區的一顆明珠,湖水碧波蕩漾,而且鹽分適中、魚蝦成群,阿姆河和錫爾河保證了鹹海水域的淡水供應 然而進入六十年代之後,鹹海逐漸萎縮。為了將遼闊的中亞改造成棉糧生產基地,蘇聯政府將目光瞄準了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的廣闊沙漠與荒地。人工修築大壩攔截注入鹹海的河流,然後把這些淡水分流至荒漠當中,從此流入鹹海的水量逐年減少,水域進出平衡被打破,從此鹹海踏上了死亡之路。上圖條帶線為引水渠。
  • 世界第四大湖鹹海,怎麼就消失了?
    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湖,湖水來自於阿姆河和錫爾河,湖泊屬於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共有。鹹海海拔53米,湖面最大時南北長435千米,東西長290千米,面積達到68000平方千米,曾是中亞第一大湖,曾經這裡有發達的漁業,從業人員超過四萬人,捕魚量達到蘇聯捕魚量的六分之一。那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鹹海面積迅速減小了呢?
  • 裏海距離鹹海那麼近,有沒有可能從裏海調水到鹹海補充恢復?
    但由於裏海地處大陸內部,受流域內雨量減少、匯入河流水量攔截增多、水面蒸發加大、海面不斷下降(水位低於海平面28.5米)等因素的影響,裏海面積正在萎縮減小。據記載,1929年的時候裏海的面積為42.2萬平方公裡,而現在相當於減小了3.5572萬平方公裡(貝加爾湖面積為3.15萬平方公裡)。
  • 【中國新聞網】中亞鹹海流域水域面積平均以每年1048平方公裡速度...
    鹹海是位於中亞的內陸鹹水湖,坐落於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原為世界第四大水體。近幾十年來,隨著人類經濟社會活動強度和規模的不斷增大,鹹海流域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鹹海大面積萎縮,成為世界生態災難區。水土資源分布的不平衡及不合理利用是中亞生態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
  • 曾經的「西海」——中亞鹹海是如何逐步消失的?
    當時的唐朝在徵服西突厥十姓部落後,將政治影響力深入到了碎葉水(楚河)以西,將藥殺水(錫爾河)中下遊乃至於鹹海的遊牧部落都置於自己的羈縻統治下,創造了漢族中央王朝的疆域傳奇。鹹海,這個曾經作為華夏疆土西部極限的大湖,曾經因為其浩渺無垠的廣度而一度被國人稱為「西海」。不過,在千年後的今天,這個曾經的海則馬上就要面臨徹底乾涸的命運。
  • 是誰榨乾了鹹海?曾是青海湖的15倍,60年消失90%以上
    鹹海面積已不到1960年的10%:據說,在上新世末期,也就是大約700萬到250萬年前的時候,鹹海就在一系列複雜的地質變化之後形成,它很可能就是海侵之後遺留下來的產物。多年之前的鹹海之所以沒有明顯的水位變化,主要是因為那段時期一直有阿姆河和錫爾河不停向其注入河水。
  • 中亞鹹海流域水域面積平均以每年1048平方公裡速度下降
    中新社烏魯木齊8月8日電 (記者 孫亭文)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獲悉,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鹹海流域的水域面積從2000年的2.5%下降到2014年的1.5%,平均以每年1048平方公裡的速度下降,尤其是鹹海的水體面積縮小最快。
  • 曾經的世界第四大湖泊——鹹海,最快在明年將徹底乾涸?
    鹹海地區為極端大陸性氣候,歷史上受周期性乾旱氣候影響,湖水水位變化較大。主要靠中亞兩大內流河阿姆河和錫爾河一南一北分別注入補充水源。鹹海的「死亡」之路早期的鹹海,面積6.7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半個英格蘭大。20世紀60年代初,鹹海湖面海拔53米,面積6.45萬平方千米,為當時世界第四大湖。
  • 面積高達6.8萬平方公裡的鹹海,是怎樣被一步步榨乾的?
    位於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有一個巨大的鹹水湖——鹹海。數百萬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海洋,由於地殼運動下沉,周圍海水退去後,留下了碩果僅存的鹹海。上世紀五十年代前,鹹海還是全球第四大湖泊,排名僅在裏海、蘇必利爾湖(美加邊界)、維多利亞湖(尼羅河上遊)之後,最盛時有6.8萬平方公裡。這是個什麼概念?
  • 衛星拍攝鹹海面積縮減圖:色彩豔麗似抽象畫
    衛星拍攝鹹海面積縮減圖1) "← →"翻頁 坐落在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的鹹海正面臨著乾涸的危險
  • ——鹹海之殤
    鹹海,中亞地區的鹹水湖。舊譯"阿拉海",位於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之間。面積5萬餘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3米,最深處水深64米。南北最長435公裡,東西290公裡,面積68,000平方公裡,有中亞兩大內流河阿姆河和錫爾河注入。
  • 圖解:鹹海的消亡之謎,前蘇聯是如何一步步毀滅鹹海的?
    為什麼鹹海從1849年巴託科夫第一次全面勘測,到上世紀中葉的百年時間裡,面積一直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反倒是從1960年到2009年,短短50年的時間裡,水域面積就面積減少近90%,鹹海的水究竟去了哪裡了呢?今天,我們來跟隨一張張地圖,解密鹹海的消亡之謎,看看前蘇聯是如何一步步「毀滅」鹹海的。
  • 圖解:鹹海的消亡之謎,前蘇聯是如何一步步毀滅鹹海的?
    為什麼鹹海從1849年巴託科夫第一次全面勘測,到上世紀中葉的百年時間裡,面積一直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反倒是從1960年到2009年,短短50年的時間裡,水域面積就面積減少近90%,鹹海的水究竟去了哪裡了呢?今天,我們來跟隨一張張地圖,解密鹹海的消亡之謎,看看前蘇聯是如何一步步「毀滅」鹹海的。
  • 曾經的世界第四大湖,短短50年,鹹海是怎麼消失的?
    雖說鹹海流入的水量(徑流量)小於保持湖水的蒸發量,且含鹽量高,但是在阿姆河和錫爾河這兩條內流河的維護下,鹹海水鹽濃度常年保持平衡,水位也十分穩定,湖內魚蝦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周邊風光秀麗,居民安居樂業,湖面船舶成群,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 不當調水致鹹海乾涸
    國外有不當調水引發的生態教訓,前蘇聯時期的鹹海即是其中一個著名的例子。鹹海曾經是全球第四大內陸湖,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前蘇聯將匯入鹹海的兩條河水截留用於棉花、水稻等農耕項目以及中亞的工業發展。
  • 鹹海——分布有許多小湖灣和沿岸島嶼!
    鹹海位於哈薩克斯坦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國之間。鹹海面積5萬餘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3米,最深處水深64米。歷史上鹹海海拔53米,南北最長435公裡,東西290公裡,面積68,000平方公裡,平均深度16米,在西海岸外最深處達69米。
  • 科學網—鹹海流域水土資源利用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 針對中亞鹹海流域水土資源利用效率問題,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陳亞寧團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