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鹹海流域水域面積平均以每年1048平方公裡速度下降

2020-11-22 新疆新聞網

  中新社烏魯木齊8月8日電 (記者 孫亭文)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獲悉,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鹹海流域的水域面積從2000年的2.5%下降到2014年的1.5%,平均以每年1048平方公裡的速度下降,尤其是鹹海的水體面積縮小最快。

  鹹海是位於中亞的內陸鹹水湖,坐落於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原為世界第四大水體。近幾十年來,隨著人類經濟社會活動強度和規模的不斷增大,鹹海流域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鹹海大面積萎縮,成為世界生態災難區。水土資源分布的不平衡及不合理利用是中亞生態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

  針對鹹海流域水土資源利用效率問題,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陳亞寧研究員團隊利用MODIS遙感數據和中亞水資源利用效率監測(WUEMoCA)資料庫,研究了鹹海流域主要作物種植結構、種植面積以及棉花、小麥、水稻、玉米、果樹、蔬菜等主要作物的產量,系統分析了鹹海流域過去15年(2000-2014年)水土資源開發及其利用效率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

  研究結果顯示,鹹海流域的水域面積從2000年的2.5%下降到2014年的1.5%,平均以每年1048平方公裡的速度下降,尤其是鹹海的水體面積縮小最快。鹹海流域的主要作物棉花、小麥、水稻、玉米總面積約佔整個灌溉農田面積的49%,棉花面積約佔23%。小麥的年均單產最高,為4.16噸/公頃;其次是水稻2.27噸/公頃;棉花單產最低,為2.22噸/公頃。空間分布上,錫爾河沿岸的灌區大於阿姆河沿岸灌區,上遊灌區大於下遊灌區,其中,費爾幹納谷地灌區和塔什幹灌區的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最高。

  據研究團隊介紹,鹹海流域作物的水資源生產力研究顯示,棉花的水資源生產力最高,年均消耗每立方水創造0.727美元價值;其次是水稻,年均消耗每立方水創造0.268美元;小麥的水資源生產力最低,為年均消耗每立方水創造0.191美元。空間分布上,三種主要作物較高的水資源生產力同樣集中在西北部的費爾幹納灌區和塔什幹灌區。(完)

相關焦點

  • 【中國新聞網】中亞鹹海流域水域面積平均以每年1048平方公裡速度...
    【中國新聞網】中亞鹹海流域水域面積平均以每年1048平方公裡速度下降 2019-08-09 中國新聞網 孫亭文 2000年的2.5%下降到2014年的1.5%,平均以每年1048平方公裡的速度下降,尤其是鹹海的水體面積縮小最快。
  • 科學網—鹹海流域水土資源利用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 針對中亞鹹海流域水土資源利用效率問題,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陳亞寧團隊利用
  • 鹹海,曾是世界上第四大湖,卻在半個世紀消失6萬平方公裡!
    ——鹹海。鹹海,自西漢開始進入我們中國人的視野,據記載,漢武帝攻打大宛國曾經過鹹海(即古人認為最西的地方,因此稱西海)。到了唐朝滅了西突厥之後曾短暫將鹹海納入中國版圖。隨後千百年來,鹹海一直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一個定居點。但到了2010年,這個鹹海也名存實亡了。
  • 面積高達6.8萬平方公裡的鹹海,是怎樣被一步步榨乾的?
    鹹海能有這麼大,離不開阿姆河與錫爾河的幫助,前者起源於帕米爾高原,後者來自於天山山脈,均為冰川融水匯集形成,其中阿姆河又是中亞地區水流量最大的河流,是它們沒日沒夜的滋養著鹹海。嚴重缺水地區鹹海周邊又都是常年降雨不超過200毫米的乾旱地區,如克孜勒庫姆沙漠和卡拉庫姆沙漠,面積都在30萬平方公裡以上,阿姆河、錫爾河也是當地人的生命之源。
  • 曾經的「西海」——中亞鹹海是如何逐步消失的?
    01 中亞的寶庫鹹海位於歐亞大陸的腹地,是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的鹹水湖,全盛時期面積將近七萬平方公裡(接近一個重慶市的面積),曾經是中亞第一大鹹水湖,也是世界第四大湖泊。這個浩瀚的「內陸海洋」除了西面以外全部被中亞沙漠所包圍,氣候十分乾旱,這也就導致其主要的水源補給來自中亞的兩條著名內流河錫爾河與阿姆河(中國古稱「藥殺水」與「噴赤河」)。
  • 裏海距離鹹海那麼近,鹹海快消失了,從裏海調水可以嗎
    裏海在地理學上屬性為『海跡湖』,它與黑海最後分離成為一個內陸湖泊,面積約38萬平方公裡,北部有伏爾加河注、烏拉爾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條河流注入,僅伏爾加河每年的入湖水量就高達2540億立方米。 裏海每年的進水總量為338.2立方公裡,而每年的耗水量則為361.3立方公裡,進得少,出得多,湖水水面必然會逐步下降。因為水分大量蒸發,鹽分逐年積累,湖水也越來越鹹。
  • ——鹹海之殤
    鹹海,中亞地區的鹹水湖。舊譯"阿拉海",位於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之間。面積5萬餘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3米,最深處水深64米。南北最長435公裡,東西290公裡,面積68,000平方公裡,有中亞兩大內流河阿姆河和錫爾河注入。
  • 中外科學家為鹹海生態修復提供聰明才智
    怎麼解決乾涸湖底每年1.5億噸的鹽塵?湖泊面積從67000平方公裡減少到3000平方公裡,如何恢復?在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鹹海生態修復與綜合治理國際研討會」上,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專家齊聚一堂,分別在北京、烏魯木齊和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進行視頻會議,為鹹海生態修復和綜合治理出謀劃策。  鹹海曾是亞洲第二大內陸湖,也是中亞重要的水上運輸通道。
  • 面積減少了「4個北京」,是誰在榨乾鹹海?
    它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湖泊,面積是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的15倍。可今天的鹹海,面積已經比1960年縮減了90%以上(6萬多平方公裡)。   它曾經是中亞第一大鹹水湖   鹹海,英文名稱為「Aral Sea」,在突厥語中的意思為「島之海」,曾經在1公頃海域內分布著1500個小島嶼,因此而得名。
  • 面積減少了「4個北京」,誰在榨乾鹹海?
    它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湖泊,面積是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的15倍。可今天的鹹海,面積已經比1960年縮減了90%以上(6萬多平方公裡)。它曾經是中亞第一大鹹水湖鹹海,英文名稱為「Aral Sea」,在突厥語中的意思為「島之海」,曾經在1公頃海域內分布著1500個小島嶼,因此而得名。
  • 面積減少了「4個北京」,誰在榨乾鹹海?
    它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湖泊,面積是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的15倍。可今天的鹹海,面積已經比1960年縮減了90%以上(6萬多平方公裡)。面積消失6萬平方公裡,鹹海發生了什麼?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前蘇聯為了大力發展棉花種植,把阿姆河與錫爾河的河水引入到鹹海流域中下遊的棉花種植區,並修建起大規模的運河和水渠(如卡拉庫姆運河和阿姆布哈爾引水渠),流域灌溉面積從1960年的450萬公頃迅速擴大到1980年的近700萬公頃,棉花年產量高達996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20%。
  • 「哭泣」的鹹海來了群中國科學家
    小鎮的土地屬於重度鹽鹼地,研究人員在這裡篩選耐鹽耐旱植物,為鹹海「填綠」。鹹海在「哭泣」作為中亞第二大鹹水湖和全球第四大內陸湖的鹹海,曾是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之間荒漠中的一顆「綠色明珠」。其流域面積曾達220萬平方公裡,覆蓋了中亞的廣大地區,是中亞地區重要的區域水上運輸通道。煙波浩渺、魚米之地的鹹海曾經千帆競爭,是當地最美的風景。
  • 中亞地區三大湖泊,為何鹹海都快消失了,而其他兩個沒事?
    中亞地區主要有三大湖泊,從西向東依次為裏海,鹹海,巴爾喀什湖。原本三個湖泊大小排名是裏海最大,鹹海次之,巴爾喀什湖最小。但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位置和大小都居中的鹹海湖面急速萎縮,50年的時間裡縮小了90%以上,相當於4個北京那麼大的湖面消失了!6.8萬平方公裡的湖面蒸發了6萬,僅存的面積不到巴爾喀什湖的一半。
  • 裏海距離鹹海那麼近,有沒有可能從裏海調水到鹹海補充恢復?
    但由於裏海地處大陸內部,受流域內雨量減少、匯入河流水量攔截增多、水面蒸發加大、海面不斷下降(水位低於海平面28.5米)等因素的影響,裏海面積正在萎縮減小。據記載,1929年的時候裏海的面積為42.2萬平方公裡,而現在相當於減小了3.5572萬平方公裡(貝加爾湖面積為3.15萬平方公裡)。
  • 鹹海面積萎縮的原因是什麼?錫爾河和阿姆河的水去哪了
    與我國為鄰的中亞也有兩條內陸河,而且這兩條內陸河都匯入中亞曾經的最大鹹水湖——鹹海(不包括裏海)。這兩條內陸河,南邊的是阿姆河,北邊的是錫爾河。我國西部有個鄰國吉爾吉斯斯坦,其北部有個小城託克馬克(碎葉城),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吉爾吉斯斯坦是個高山國,尤其是東部與我國接壤的地方,是天山山脈的冰川地帶。
  • 關注丨「哭泣」的鹹海來了群中國科學家
    其流域面積曾達220萬平方公裡,覆蓋了中亞的廣大地區,是中亞地區重要的區域水上運輸通道。煙波浩渺、魚米之地的鹹海曾經千帆競爭,是當地最美的風景。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鹹海計劃」讓鹹海流域經歷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大規模土地和水利開發,使得鹹海主要的來源河流——阿姆河和錫爾河的河水被大量用於農業和工業生產,河水無法再到達鹹海湖體。加之持續的乾旱,鹹海失去了補給。
  • 圖解:鹹海的消亡之謎,前蘇聯是如何一步步毀滅鹹海的?
    許多人應該都還記得,在並不遙遠的上世紀末,我們的地理課本上還清晰地記載著:鹹海是世界第四大湖泊。彼時的鹹海,總面積超68000平方公裡,浩瀚無邊,甚至還擁有海軍。水產豐富,每年能產6萬噸魚類。可是,這一切都是短暫的,並沒有持續多久。
  • 圖解:鹹海的消亡之謎,前蘇聯是如何一步步毀滅鹹海的?
    許多人應該都還記得,在並不遙遠的上世紀末,我們的地理課本上還清晰地記載著:鹹海是世界第四大湖泊。彼時的鹹海,總面積超68000平方公裡,浩瀚無邊,甚至還擁有海軍。水產豐富,每年能產6萬噸魚類。可是,這一切都是短暫的,並沒有持續多久。
  • 共建絲路綠色經濟帶 破解中亞鹹海危機
    鹹海的不斷萎縮,造成了550萬公頃的鹹海荒漠,成為中亞鹽鹼沙塵暴的源頭,每年將約1億噸帶有農藥殘留物的鹽鹼沙塵捲入大氣層,撒向周邊,汙染農田、草原,並飄向遠離鹹海的地區,成為公害,被國際上認定為「鹹海危機」。鹹海危機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具有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