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減少了「4個北京」,誰在榨乾鹹海?

2020-11-20 中國科普博覽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陳亞寧、潘婷婷(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鹹海,名海,卻不是海,而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鹹水湖。它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湖泊,面積是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的15倍。可今天的鹹海,面積已經比1960年縮減了90%以上(6萬多平方公裡)。


它曾經是中亞第一大鹹水湖

鹹海,英文名稱為「Aral Sea」,在突厥語中的意思為「島之海」,曾經在1公頃海域內分布著1500個小島嶼,因此而得名。

鹹海位於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湖水清澈、水質優良。鹹海東海岸的北部是錫爾河三角洲,南海岸為阿姆河三角洲,西海岸為烏斯秋爾特高原,北岸地勢高低不平,岸線曲折。

鹹海地區屬極端大陸性氣候,且被克孜勒庫姆沙漠包圍,降水稀少,主要由來自天山山脈與帕米爾高原的錫爾河與阿姆河補給。

鹹海在巔峰時期面積曾達到6.7萬平方公裡,沼澤和溼地遍布,鹽分適中、魚蝦成群,水生態系統十分豐富。湖中生活過的魚類有38種,周邊生活著100多萬隻高鼻羚羊。當地漁業年捕撈量曾經達到4萬噸,佔前蘇聯總捕魚量的1/6。

△圖1 曾經的鹹海碧浪清波,魚鳥成群


面積消失6萬平方公裡,鹹海發生了什麼?

美國宇航局拍攝了一組照片,記錄了鹹海從2000年至今的變化。歷年圖片的變化可以看出,鹹海在不斷萎縮,甚至到後來,從衛星圖中完全消失。

鹹海消失的水都去了哪?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前蘇聯為了大力發展棉花種植,把阿姆河與錫爾河的河水引入到鹹海流域中下遊的棉花種植區,並修建起大規模的運河和水渠(如卡拉庫姆運河和阿姆布哈爾引水渠),流域灌溉面積從1960年的450萬公頃迅速擴大到1980年的近700萬公頃,棉花年產量高達996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20%。

△圖2 棉花種植大國烏茲別克斯坦的棉田

棉花產量提高的同時,鹹海卻因為少了補給快速萎縮。

農業灌溉消耗了絕大部分水資源,最終導致匯入鹹海的水量急劇減少,鹹海迅速大面積乾涸。由於灌溉引水設施的落後與輸水路途的遙遠,超過30%以上的水資源被白白蒸發或滲漏掉。

△圖3 鹹海裸地中的舊船殘骸


流域的耕地面積與城鎮建設面積迅速擴張,人口大量增長,導致水資源消耗不斷增加,而流入鹹海的水也越來越少,1960-2004年間,鹹海水域面積以1087.00 km2/a的速率快速萎縮。

△圖4 鹹海的演變趨勢


1986年,鹹海萎縮枝解成南北兩部分,形成了北鹹海和南鹹海。而到2007年,南鹹海又萎縮分解成了東、西兩個部分,形成了東鹹海和西鹹海。

不僅如此,鹹海周圍的生態環境也在嚴重惡化。極端氣候出現頻率增加,夏天更炎熱更乾旱,而冬天更寒冷。鹹海湖盆大面積裸露,風吹沙起,含有鹽分的沙塵被吹向農田和城鎮,導致土地鹽鹼化,居民患上嚴重的呼吸道與消化道疾病,生命健康遭受威脅,這裡的嬰兒死亡率甚至成為世界最高的地區之一。

湖水含鹽量激增,湖中魚蝦大量死亡,鳥類由於缺乏食物也死亡慘重,生物物種銳減,鹹海瀕臨成為死亡之海。

現在補救,還來得及嗎?

所幸的是,人類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流域內的耕地面積從2005年以來有所減少,灌溉用水量減少,流域內的水資源消耗量以7.69×108 m3/年的速率減少,使得流入鹹海的徑流有所增加。

除此之外,作物種植結構的改善、水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人們節水意識的提高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鹹海的退縮速率。

自2005年以來,鹹海退縮速率開始呈明顯減緩的態勢。

另一個方面,全球氣候變暖,溫度升高導致高山區的冰川積雪加速消融,冰雪融水徑流量增加,從而補給了阿姆河與錫爾河的源流。同時,山區降水有所增多,導致上遊出山口的徑流呈增加趨勢,也就是上遊來水量增多了,進一步補給了鹹海。


未來鹹海會完全消失嗎?

鹹海最終會消失嗎?這是全世界都在關注的問題。我們無法給出確定的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人類繼續過度消耗鹹海,它或許真的會消失殆盡,成為「21世紀最大的環境災難」。

但可觀的是,中亞國家已經在採取行動挽救鹹海,努力減輕鹹海危機對生態系統和周圍上百萬居民生產生活帶來的消極影響。他們成立了「拯救鹹海國際基金會(IFSA)」,並在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資助下制定了鹹海治理專項計劃,使得北鹹海的水量自2000年起有所增加。中國的科研工作者也在近10年加大了對鹹海問題的關注,助力鹹海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

但對鹹海的治理,牽涉到上遊的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下遊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多個國家的利益,水土資源空間分布不均,這也使得一些措施無法徹底執行,所以至今並沒能完全遏制鹹海的衰減趨勢。

鹹海危機是人類無度開發利用水資源導致的惡果。這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敬畏自然,要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合理利用它賜予我們的寶貴資源。若肆意妄為地開發濫用,必將導致生態破壞,換來的是兩敗俱傷。

挽救鹹海並非一日之功,需全體人類共同合作,不懈努力!


相關焦點

  • 面積減少了「4個北京」,是誰在榨乾鹹海?
    它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湖泊,面積是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的15倍。可今天的鹹海,面積已經比1960年縮減了90%以上(6萬多平方公裡)。   它曾經是中亞第一大鹹水湖   鹹海,英文名稱為「Aral Sea」,在突厥語中的意思為「島之海」,曾經在1公頃海域內分布著1500個小島嶼,因此而得名。
  • 面積減少了「4個北京」,誰在榨乾鹹海?
    它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湖泊,面積是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的15倍。可今天的鹹海,面積已經比1960年縮減了90%以上(6萬多平方公裡)。它曾經是中亞第一大鹹水湖鹹海,英文名稱為「Aral Sea」,在突厥語中的意思為「島之海」,曾經在1公頃海域內分布著1500個小島嶼,因此而得名。
  • 是誰榨乾了鹹海?曾是青海湖的15倍,60年消失90%以上
    可能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曾經的鹹海擁有很多小島,不止一千座小島都分布在鹹海上,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湖泊會以海的名字命名。曾經的鹹海擁有比較發達的漁業,在前蘇聯時期,在鹹海捕撈起來的魚量,佔到了總捕魚量的六分之一左右。是誰榨乾了鹹海?
  • 鹹海是如何被榨乾的?曾是青海湖的15倍
    鹹海是如何被榨乾的?曾是青海湖的15倍鹹海,雖然名字當中帶著一個"海"字,但是其實不是海,而是一個湖泊,曾經的鹹海南北長度達到了400多千米,東西長度也有300多千米,整體面積達到了6.8萬平方公裡,這裡曾經水產非常的豐富,在前蘇聯時期,這裡的產魚量佔據了全蘇聯的20%,周圍還有著大量的灌木叢林,是全世界第4大湖泊,甚至為此,前蘇聯在鹹海還設置了海軍,當然這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了。
  • 蘇聯人留下的生態環境悲劇:鐵打的大壩,50年被榨乾的鹹海。
    它曾經是世界第四大湖泊,,儘管位於乾旱的歐亞大陸中部,依靠著遙遠的山脈的融水和稀少的降水,鹹海依然成為了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乾旱地區裡的天堂——這裡發展漁業,營造出了壯觀的溫帶綠洲。1964年,一顆偵查衛星記錄下了鹹海的模樣,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在隨後的50年裡,迎接它的卻是悲劇。
  • 蘇聯人留下的生態悲劇:鐵打的大壩,50年被榨乾的鹹海
    被榨乾的鹹海如果有什麼比沙漠裡連成線的滂沱大雨更珍貴的,那應該是沙漠裡的綠洲,碧綠的水,青綠的草,繁榮的生命蓬勃的生長;如果有什麼比大海裡淹死的魚更荒誕的,那應該是荒漠裡擱淺的船,腐朽的船,鏽色的鐵,悲涼的過往沉默的訴說。木伊那克小城的邊緣,是這些擱淺船舶的墓園。
  • 面積高達6.8萬平方公裡的鹹海,是怎樣被一步步榨乾的?
    位於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有一個巨大的鹹水湖——鹹海。數百萬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海洋,由於地殼運動下沉,周圍海水退去後,留下了碩果僅存的鹹海。上世紀五十年代前,鹹海還是全球第四大湖泊,排名僅在裏海、蘇必利爾湖(美加邊界)、維多利亞湖(尼羅河上遊)之後,最盛時有6.8萬平方公裡。這是個什麼概念?
  • 衛星圖像顯示鹹海面積急劇萎縮
    來自歐洲Envisat衛星的最新圖像顯示,2006年至2009年間,鹹海的海岸線出現了急劇回退。鹹海曾經是全球四大內陸水體之一,但在過去50年裡,由於灌溉工程導致匯入鹹海的河流改向,鹹海的面積一直處於萎縮的態勢。
  • 被榨乾的鹹海,蘇聯的蓄意而為:曾經的大水池,如今的惡臭地!
    20世紀60年代,鹹海能容納8億英畝呎水,它的面積接近比利時與荷蘭的總面積。當時,它是蘇聯一個著名的地方,湛藍的海水、豐富的魚類、迷人的沙灘,在地圖上也有一個獨特的蔚藍色塊。鹹海所容納的水不到過去的十分之一,僅剩下幾個含鹽量極高的「水塘」。魚類在很久之前就消失了,曾經的濱海度假區和長廊也都被廢棄。如今,如果你再去鹹海,你能感覺到的只有世界末日,而不是曾經的那個美麗的湖泊。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鹹海的「消亡」呢?  鹹海的消亡與蘇聯人密不可分。可以說,是蘇聯有計劃、有步驟地讓鹹海一步步走向了滅亡。
  • 鹹海:原世界第四大湖,面積超兩個臺灣,預計2020年消失
    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地形之一,總面積超過270萬平方公裡,佔陸地面積的1.8%。隨著歷史的變遷,現有的湖泊會消失,新的湖泊也會誕生,但是這些交替變更需要上萬年的歷程。不過位於中亞的鹹海僅用約半個世紀的時間就即將消失,這是為什麼呢?
  • 半個世紀縮小90%的面積?自然因素還是人為造成?逐漸消失的鹹海
    鹹海,曾經有著將近7萬平方公裡的面積,而且鹹海所處的位置是在地球上的極端大陸性氣候地區,因為長久以來不停地受到當地周期性乾旱的影響,面積上來說已經開始有了一定的縮減。當人類踏足這裡的時候,鹹海的面積在短短的半個世紀縮小90%的面積?自然因素還是人為造成?逐漸消失的鹹海!
  • 50個即將消失的記憶之——鹹海
    鹹海位於前蘇聯境內,現在處在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這兩個國家之間。雖然名字裡有個海字,但鹹海並不是海,而是一個美麗的大湖。鹹海是一個內流湖,也就是湖水不能流入海洋的湖泊。因為流入的水量(徑流量)小於湖水的蒸發量,鹹海的含鹽量比淡水湖高得多。在鹹海全盛的時候,曾經是中亞第一大鹹水湖、世界第四大湖,面積將近7萬平方千米。鹹海雖然很鹹,但裡面還是有活魚的,這點和著名的「死海」不同———從約旦海進入死海的魚會立刻死掉,變成「鹹魚」。
  • 中亞鹹海流域水域面積平均以每年1048平方公裡速度下降
    中新社烏魯木齊8月8日電 (記者 孫亭文)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獲悉,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鹹海流域的水域面積從2000年的2.5%下降到2014年的1.5%,平均以每年1048平方公裡的速度下降,尤其是鹹海的水體面積縮小最快。
  • 【中國新聞網】中亞鹹海流域水域面積平均以每年1048平方公裡速度...
    2000年的2.5%下降到2014年的1.5%,平均以每年1048平方公裡的速度下降,尤其是鹹海的水體面積縮小最快。  針對鹹海流域水土資源利用效率問題,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陳亞寧研究員團隊利用MODIS遙感數據和中亞水資源利用效率監測(WUEMoCA)資料庫,研究了鹹海流域主要作物種植結構、種植面積以及棉花、小麥、水稻、玉米、果樹、蔬菜等主要作物的產量,系統分析了鹹海流域過去15年(2000-2014年)水土資源開發及其利用效率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
  • 裏海距離鹹海那麼近,有沒有可能從裏海調水到鹹海補充恢復?
    現如今的裏海,總面積約為38.6428萬平方公裡,沿岸共有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亞塞拜然五個國家,是世界上環湖國家最多的一個湖。由於裏海面積足夠大且其性質偏向於海水,不僅擁有著與海洋相似的生態系統,而且航運業非常發達,航運業在沿岸各國、地區之間的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裏海距離鹹海那麼近,鹹海快消失了,從裏海調水可以嗎
    裏海,不是海,是一座湖泊,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位於歐洲和亞洲的交界處,裏海也是世界上接壤最多國家的湖,一共與5個國家接壤 在裏海東大約600公裡處,還有一座湖泊是鹹海,鹹海可是一座快要死亡的湖泊,面積在逐漸縮小,(上圖)鹹海巔峰時期的面積達
  • 「哭泣」的鹹海來了群中國科學家
    小鎮的土地屬於重度鹽鹼地,研究人員在這裡篩選耐鹽耐旱植物,為鹹海「填綠」。鹹海在「哭泣」作為中亞第二大鹹水湖和全球第四大內陸湖的鹹海,曾是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之間荒漠中的一顆「綠色明珠」。其流域面積曾達220萬平方公裡,覆蓋了中亞的廣大地區,是中亞地區重要的區域水上運輸通道。煙波浩渺、魚米之地的鹹海曾經千帆競爭,是當地最美的風景。
  • 研究發現鹹海萎縮速率在減緩
    鹹海位於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20世紀60年代以來,大規模墾荒流域與修建水利工程導致地表河流水資源被過度消耗,鹹海面積急劇萎縮,1960年至今萎縮了約90%(6.19萬km2)。鹹海湖底乾涸、鹽塵暴肆虐、水生態系統嚴重退化,成為 「生態災難區」,鹹海的水資源與生態環境問題成為關注熱點。
  • 鹹海要復活了?NASA公開4月最新衛星照:湖水有所恢復
    在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的鹹海,曾經是一片寬廣的水域,整個鹹海盆地曾經是一個大型的連片水域,最大時是世界第四大湖泊。然而,該地區數十年的人類活動導致鹹海水位不斷下降,尤其是一系列的過度灌溉,導致用水過大,如今的鹹海已經被分割成了不同的數個小湖泊,更有預測稱,鹹海可能在2020年前完全乾涸。不過情況在2017-2018年有了一些變化,在2017年夏季,融雪和季節性降雨雖然沒有使得鹹海恢復,但是使得鹹海東南部的湖泊面積大幅增加。它在整個秋季和冬季保持其規模。
  • 中外科學家為鹹海生態修復提供聰明才智
    湖泊面積從67000平方公裡減少到3000平方公裡,如何恢復?在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鹹海生態修復與綜合治理國際研討會」上,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專家齊聚一堂,分別在北京、烏魯木齊和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進行視頻會議,為鹹海生態修復和綜合治理出謀劃策。  鹹海曾是亞洲第二大內陸湖,也是中亞重要的水上運輸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