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海的消失是20世紀最大的環境災難!——聯合國
20世紀60年代,鹹海能容納8億英畝呎水,它的面積接近比利時與荷蘭的總面積。當時,它是蘇聯一個著名的地方,湛藍的海水、豐富的魚類、迷人的沙灘,在地圖上也有一個獨特的蔚藍色塊。
但時至今日,情況卻截然相反。鹹海所容納的水不到過去的十分之一,僅剩下幾個含鹽量極高的「水塘」。魚類在很久之前就消失了,曾經的濱海度假區和長廊也都被廢棄。如今,如果你再去鹹海,你能感覺到的只有世界末日,而不是曾經的那個美麗的湖泊。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鹹海的「消亡」呢?
鹹海的消亡與蘇聯人密不可分。可以說,是蘇聯有計劃、有步驟地讓鹹海一步步走向了滅亡。
在中亞有一個悠久的傳統:用阿姆河和錫爾河的河水來灌溉莊稼,這兩條大河是鹹海的兩條大河。當時的人們非常尊重這兩條生命之河,他們審慎地利用土地和水資源。那時,當地遍地都是果樹、稻田和葡萄園。
到了19世紀,俄國沙皇有一個「天才」般的想法:在沙漠中種植棉花。當沙漠的陽光和大河之水聯繫起來,他們就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國。不過,俄沙皇沒有實現這一想法,蘇聯人卻將它付諸了實踐。
蘇聯在史達林的領導下,開啟了「棉花人民委員會」的時代。過去的草地和果園上種滿了數十億株棉花,不斷擴大的灌溉網絡每年至少為提供3200萬英畝的呎水。在1965年-1980年之間,中亞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灌溉區之一,大約2000萬英畝的土地之中水渠縱橫交錯。據估算,這些水渠的長度相當於地球與月球之間距離的3倍。
在20世紀80年代,鹹海地區的果園、菜地、菜園,甚至居民運動場都種植上了棉花,超過85%的土地都為棉花讓路。同時,居民不能呆在家中,全員都要去摘棉花。從炎炎夏日,頂著48℃的採摘,一直到11月份的寒冬才能結束。
學校、辦公室、工廠,乃至監獄和精神病院都空了,大家都不用上班。行駛的公共汽車會被攔下來,警察要求乘客們採摘完一定量的棉花後才能繼續上路。除了政府官員外,學生、醫生、病人,甚至抱著嗷嗷待哺孩子的母親都不能逃避摘棉花。雖然這些政府官員能待在辦公室裡,但他們也要負責清點棉花。
這種全員摘棉花的體系前所未有,但也一步一步地將其自身推向了滅亡。後面,水渠被源源不斷地修建,裡面的水將輸送到最貧瘠的土地上。鹹海被截流了,它輸送出去的水要麼從土壤中蒸發,要麼排到了沙漠裡,或者匯集在澇水中和形成新的湖泊,它們從來沒有流回河道。
20世紀60年代,卡拉庫姆運河修建成功,它是世界上最長、最大的灌溉運河。這條運河將阿姆河水中的大部分水向西引入,穿越最乾旱、空曠的土庫曼斯坦沙漠。土庫曼斯坦成了水資源的最大浪費者,這無疑是敲響了鹹海的喪鐘。
前40年,卡拉庫姆運河從阿姆河中抽取了4億英畝赤水。但是,引走的這些水沒有一滴流水鹹海,也沒有重新流回排水系統中。而卡拉庫姆運河完工之後,鹹海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乾涸。直到1990年蘇聯解體,鹹海總面積減少了三分之二,接受的水量不足以往的十分之一。
為什麼鹹海水質成了世界最差之一?帶來了什麼後果?
「鹹海危機」可以稱之為由於鹹海地區不合理的經濟發展規劃引起的「有計劃」災難,究其原因還是由於當時人們的短視,對長期生態影響估計不足造成的。
如今,大量沙鹽從暴露在外的海底被帶出,每年被風颳走約7500噸的沙鹽,席捲周邊達幾百平方千米的土地。在這些地區,物種種群數量大幅度減少,原先在鹹海地區生活的178種動物到現在寥寥無幾。
同時,流入鹹海的水被殘留農藥和化肥嚴重的汙染,這是因為在長期的耕作過程中過度使用化學物品造成的。據統計,鹹海地區殺蟲劑的用量比獨立國協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倍多,是世界上殺蟲劑用量較高的地區之一。目前為止,國際生態專家估計,就汙染程度而言,鹹海地區的水質是世界上最差之一。
生態狀況的惡化往往帶來嚴重的社會後果。首先,它會導致人類健康狀況整體下降。比如飲用水被化學物品汙染;食物中的毒素含量過高;運用化學手段進行農業耕作時對空氣造成汙染。導致的結果是新生兒死亡率高達80%。
據資料顯示,與俄羅斯相比,超出各地區平均水平的5~7倍;;70%的成年人與80%的兒童遭受一種或幾種疾病折磨;;90%的新生兒貧血。所有這些導致該地區人口不斷減少。國際上,在評價鹹海地區的生態和社會狀況時,經常使用「種族滅絕」一詞,這絕不是駭人聽聞。
鹹海周圍的生態危機也改變了這一地區的經濟結構,扼殺了許多傳統的經濟活動類型。例如捕魚業在鹹海地區基本消失,但之前它還是當地規模最大和產量最高的行業之一;魚類加工廠也隨之關閉;另外,海上運輸同樣也擺脫不了厄運。
為了銘記發生在鹹海地區的生態災難,沿著幾千米長的海岸線,幾十艘海船矗立在光禿禿的沙灘上。
鹹海周圍的生態經濟危機伴隨著很多社會問題的發生,諸如失業問題。
除直接經濟損失外,鹹海退化還帶來巨大的間接損失,特別是對農業生產部門來說。海鹽從海底向周圍農業區蔓延以及不合理的灌溉工藝導致大面積的土地天然肥力下降,土地質量嚴重惡化,進而造成糧食歉收。
被鹽鹼化的耕地上,農作物產量下降將近50%。土壤鹽鹼化過程造成大量土地徹底退出農業流轉,綠洲變成了沙漠。
最後
俄羅斯地理學家格列高裡於1998年穿越鹹海,進行了一次馬拉松式的考察,考察後他說:
「 神話故事中可能發生的一切這兒都發生了,在這裡每個人做事都不考慮後果。最後,數千萬噸棉花蓋過了鹹海。」
事實真相更加令人心寒,鹹海的枯竭完全是蓄意而為!
在阿姆河三角洲努庫斯市的一個博物館中,在蘇聯工程師在20世紀70年代繪製的一系列地圖中,描繪了他們計劃中鹹海的死亡。他們預計到2000年鹹海會幹枯。曾經頒布的經濟發展計劃要求,當鹹海乾涸時,將海底改造成為棉田。
話題:你還知道哪些由人類造成的「生態災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