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榨乾的鹹海,蘇聯的蓄意而為:曾經的大水池,如今的惡臭地!

2021-01-15 網易

  

鹹海的消失是20世紀最大的環境災難!——聯合國

  

  20世紀60年代,鹹海能容納8億英畝呎水,它的面積接近比利時與荷蘭的總面積。當時,它是蘇聯一個著名的地方,湛藍的海水、豐富的魚類、迷人的沙灘,在地圖上也有一個獨特的蔚藍色塊。

  但時至今日,情況卻截然相反。鹹海所容納的水不到過去的十分之一,僅剩下幾個含鹽量極高的「水塘」。魚類在很久之前就消失了,曾經的濱海度假區和長廊也都被廢棄。如今,如果你再去鹹海,你能感覺到的只有世界末日,而不是曾經的那個美麗的湖泊。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鹹海的「消亡」呢?

  鹹海的消亡與蘇聯人密不可分。可以說,是蘇聯有計劃、有步驟地讓鹹海一步步走向了滅亡。

  

  在中亞有一個悠久的傳統:用阿姆河和錫爾河的河水來灌溉莊稼,這兩條大河是鹹海的兩條大河。當時的人們非常尊重這兩條生命之河,他們審慎地利用土地和水資源。那時,當地遍地都是果樹、稻田和葡萄園。

  到了19世紀,俄國沙皇有一個「天才」般的想法:在沙漠中種植棉花。當沙漠的陽光和大河之水聯繫起來,他們就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國。不過,俄沙皇沒有實現這一想法,蘇聯人卻將它付諸了實踐。

  

  蘇聯在史達林的領導下,開啟了「棉花人民委員會」的時代。過去的草地和果園上種滿了數十億株棉花,不斷擴大的灌溉網絡每年至少為提供3200萬英畝的呎水。在1965年-1980年之間,中亞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灌溉區之一,大約2000萬英畝的土地之中水渠縱橫交錯。據估算,這些水渠的長度相當於地球與月球之間距離的3倍。

  在20世紀80年代,鹹海地區的果園、菜地、菜園,甚至居民運動場都種植上了棉花,超過85%的土地都為棉花讓路。同時,居民不能呆在家中,全員都要去摘棉花。從炎炎夏日,頂著48℃的採摘,一直到11月份的寒冬才能結束。

  

  學校、辦公室、工廠,乃至監獄和精神病院都空了,大家都不用上班。行駛的公共汽車會被攔下來,警察要求乘客們採摘完一定量的棉花後才能繼續上路。除了政府官員外,學生、醫生、病人,甚至抱著嗷嗷待哺孩子的母親都不能逃避摘棉花。雖然這些政府官員能待在辦公室裡,但他們也要負責清點棉花。

  這種全員摘棉花的體系前所未有,但也一步一步地將其自身推向了滅亡。後面,水渠被源源不斷地修建,裡面的水將輸送到最貧瘠的土地上。鹹海被截流了,它輸送出去的水要麼從土壤中蒸發,要麼排到了沙漠裡,或者匯集在澇水中和形成新的湖泊,它們從來沒有流回河道。

  

  20世紀60年代,卡拉庫姆運河修建成功,它是世界上最長、最大的灌溉運河。這條運河將阿姆河水中的大部分水向西引入,穿越最乾旱、空曠的土庫曼斯坦沙漠。土庫曼斯坦成了水資源的最大浪費者,這無疑是敲響了鹹海的喪鐘。

  前40年,卡拉庫姆運河從阿姆河中抽取了4億英畝赤水。但是,引走的這些水沒有一滴流水鹹海,也沒有重新流回排水系統中。而卡拉庫姆運河完工之後,鹹海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乾涸。直到1990年蘇聯解體,鹹海總面積減少了三分之二,接受的水量不足以往的十分之一。

  為什麼鹹海水質成了世界最差之一?帶來了什麼後果?

  「鹹海危機」可以稱之為由於鹹海地區不合理的經濟發展規劃引起的「有計劃」災難,究其原因還是由於當時人們的短視,對長期生態影響估計不足造成的。

  

  如今,大量沙鹽從暴露在外的海底被帶出,每年被風颳走約7500噸的沙鹽,席捲周邊達幾百平方千米的土地。在這些地區,物種種群數量大幅度減少,原先在鹹海地區生活的178種動物到現在寥寥無幾。

  同時,流入鹹海的水被殘留農藥和化肥嚴重的汙染,這是因為在長期的耕作過程中過度使用化學物品造成的。據統計,鹹海地區殺蟲劑的用量比獨立國協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倍多,是世界上殺蟲劑用量較高的地區之一。目前為止,國際生態專家估計,就汙染程度而言,鹹海地區的水質是世界上最差之一。

  

  生態狀況的惡化往往帶來嚴重的社會後果。首先,它會導致人類健康狀況整體下降。比如飲用水被化學物品汙染;食物中的毒素含量過高;運用化學手段進行農業耕作時對空氣造成汙染。導致的結果是新生兒死亡率高達80%。

  據資料顯示,與俄羅斯相比,超出各地區平均水平的5~7倍;;70%的成年人與80%的兒童遭受一種或幾種疾病折磨;;90%的新生兒貧血。所有這些導致該地區人口不斷減少。國際上,在評價鹹海地區的生態和社會狀況時,經常使用「種族滅絕」一詞,這絕不是駭人聽聞。

  鹹海周圍的生態危機也改變了這一地區的經濟結構,扼殺了許多傳統的經濟活動類型。例如捕魚業在鹹海地區基本消失,但之前它還是當地規模最大和產量最高的行業之一;魚類加工廠也隨之關閉;另外,海上運輸同樣也擺脫不了厄運。

  

  為了銘記發生在鹹海地區的生態災難,沿著幾千米長的海岸線,幾十艘海船矗立在光禿禿的沙灘上。

  鹹海周圍的生態經濟危機伴隨著很多社會問題的發生,諸如失業問題。

  除直接經濟損失外,鹹海退化還帶來巨大的間接損失,特別是對農業生產部門來說。海鹽從海底向周圍農業區蔓延以及不合理的灌溉工藝導致大面積的土地天然肥力下降,土地質量嚴重惡化,進而造成糧食歉收。

  

  被鹽鹼化的耕地上,農作物產量下降將近50%。土壤鹽鹼化過程造成大量土地徹底退出農業流轉,綠洲變成了沙漠。

  最後

  俄羅斯地理學家格列高裡於1998年穿越鹹海,進行了一次馬拉松式的考察,考察後他說:

  

「 神話故事中可能發生的一切這兒都發生了,在這裡每個人做事都不考慮後果。最後,數千萬噸棉花蓋過了鹹海。」

  事實真相更加令人心寒,鹹海的枯竭完全是蓄意而為!

  在阿姆河三角洲努庫斯市的一個博物館中,在蘇聯工程師在20世紀70年代繪製的一系列地圖中,描繪了他們計劃中鹹海的死亡。他們預計到2000年鹹海會幹枯。曾經頒布的經濟發展計劃要求,當鹹海乾涸時,將海底改造成為棉田。

  

  話題:你還知道哪些由人類造成的「生態災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鹹海是如何被榨乾的?曾是青海湖的15倍
    鹹海是如何被榨乾的?曾是青海湖的15倍鹹海,雖然名字當中帶著一個"海"字,但是其實不是海,而是一個湖泊,曾經的鹹海南北長度達到了400多千米,東西長度也有300多千米,整體面積達到了6.8萬平方公裡,這裡曾經水產非常的豐富,在前蘇聯時期,這裡的產魚量佔據了全蘇聯的20%,周圍還有著大量的灌木叢林,是全世界第4大湖泊,甚至為此,前蘇聯在鹹海還設置了海軍,當然這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了。
  • 蘇聯人留下的生態悲劇:鐵打的大壩,50年被榨乾的鹹海
    被榨乾的鹹海如果有什麼比沙漠裡連成線的滂沱大雨更珍貴的,那應該是沙漠裡的綠洲,碧綠的水,青綠的草,繁榮的生命蓬勃的生長;如果有什麼比大海裡淹死的魚更荒誕的,那應該是荒漠裡擱淺的船,腐朽的船,鏽色的鐵,悲涼的過往沉默的訴說。木伊那克小城的邊緣,是這些擱淺船舶的墓園。
  • 是誰榨乾了鹹海?曾是青海湖的15倍,60年消失90%以上
    鹹海不是海鹹海,它與我國雲南省大理市的洱海一樣,雖然名字裡都有海這個字,但它們都不是海,本質上都是湖泊。而且,鹹海不是淡水湖,是一個內陸鹹水湖,它原本是世界範圍內的第四大湖泊,也是中亞的第一大鹹水湖。當一個湖泊被定性為微鹹水湖的時候,說明水中的含鹽度就一定超過了1‰的水平,而鹹水湖的含鹽度一定大於24.7‰。一個湖泊得已演化為鹹水湖,往往與洩水、蒸發有很大關聯。正如鹹海就是在阿姆河不對其補充之後,才逐漸導致湖水中的含鹽量增加了三倍以上。當流入鹹海的水量驟減,湖水的鹽度陡增,這並不只是意味著鹹海本身發生明顯變化。
  • 蘇聯人留下的生態環境悲劇:鐵打的大壩,50年被榨乾的鹹海。
    它曾經是世界第四大湖泊,,儘管位於乾旱的歐亞大陸中部,依靠著遙遠的山脈的融水和稀少的降水,鹹海依然成為了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乾旱地區裡的天堂——這裡發展漁業,營造出了壯觀的溫帶綠洲。1964年,一顆偵查衛星記錄下了鹹海的模樣,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在隨後的50年裡,迎接它的卻是悲劇。
  • 面積減少了「4個北京」,是誰在榨乾鹹海?
    它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湖泊,面積是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的15倍。可今天的鹹海,面積已經比1960年縮減了90%以上(6萬多平方公裡)。   它曾經是中亞第一大鹹水湖   鹹海,英文名稱為「Aral Sea」,在突厥語中的意思為「島之海」,曾經在1公頃海域內分布著1500個小島嶼,因此而得名。
  • 面積減少了「4個北京」,誰在榨乾鹹海?
    它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湖泊,面積是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的15倍。可今天的鹹海,面積已經比1960年縮減了90%以上(6萬多平方公裡)。它曾經是中亞第一大鹹水湖鹹海,英文名稱為「Aral Sea」,在突厥語中的意思為「島之海」,曾經在1公頃海域內分布著1500個小島嶼,因此而得名。
  • 面積減少了「4個北京」,誰在榨乾鹹海?
    它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湖泊,面積是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的15倍。可今天的鹹海,面積已經比1960年縮減了90%以上(6萬多平方公裡)。它曾經是中亞第一大鹹水湖鹹海,英文名稱為「Aral Sea」,在突厥語中的意思為「島之海」,曾經在1公頃海域內分布著1500個小島嶼,因此而得名。
  • 曾經的「西海」——中亞鹹海是如何逐步消失的?
    當時的唐朝在徵服西突厥十姓部落後,將政治影響力深入到了碎葉水(楚河)以西,將藥殺水(錫爾河)中下遊乃至於鹹海的遊牧部落都置於自己的羈縻統治下,創造了漢族中央王朝的疆域傳奇。鹹海,這個曾經作為華夏疆土西部極限的大湖,曾經因為其浩渺無垠的廣度而一度被國人稱為「西海」。不過,在千年後的今天,這個曾經的海則馬上就要面臨徹底乾涸的命運。
  • 曾經的世界第四大湖,短短50年,鹹海是怎麼消失的?
    然而,如今的鹹海縮水的可憐,總體面積加起來才只有其極盛時期的10%不到,不僅如此,曾經的旖旎風光也已斑駁不堪,城鎮、村莊,甚至漁船都被荒蕪的湖床沙子包圍著,無數生鏽的漁船都擱淺乾涸的湖床裡,依靠著捕魚為生的周邊居民生活也一落千丈,越來越多的人為了生活選擇背井離鄉,去往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尋找工作。
  • 逐年乾涸的鹹海,湖心小島連接陸地,爆出前蘇聯的驚天秘聞
    位於中亞的鹹海,曾經是世界第四大湖上世紀末以來,隨著人類的開發利用,鹹海逐漸乾涸,終於在1987年分成了南鹹海和北鹹海兩片水域, 其中南鹹海於2003年又進一步分成了東、西兩部分,到2014年時南鹹海大部分乾涸消失。
  • 圖解:鹹海的消亡之謎,前蘇聯是如何一步步毀滅鹹海的?
    許多人應該都還記得,在並不遙遠的上世紀末,我們的地理課本上還清晰地記載著:鹹海是世界第四大湖泊。彼時的鹹海,總面積超68000平方公裡,浩瀚無邊,甚至還擁有海軍。水產豐富,每年能產6萬噸魚類。可是,這一切都是短暫的,並沒有持續多久。
  • 圖解:鹹海的消亡之謎,前蘇聯是如何一步步毀滅鹹海的?
    許多人應該都還記得,在並不遙遠的上世紀末,我們的地理課本上還清晰地記載著:鹹海是世界第四大湖泊。彼時的鹹海,總面積超68000平方公裡,浩瀚無邊,甚至還擁有海軍。水產豐富,每年能產6萬噸魚類。可是,這一切都是短暫的,並沒有持續多久。
  • 鹹海為何逐漸在消失?
    鹹海巔峰時期的面積達6.7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一個小型國家的疆域,而如今卻只剩下北部與西南極少的一片水域,乾涸面積超過90%以上。那麼這個曾經位居世界第四的湖泊是如何消失的呢?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想要憑藉人力改變環境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不管人類怎樣折騰,大自然總能夠通過自己的手段反敗為勝。
  • 世界第四大湖鹹海,怎麼就消失了?
    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湖,湖水來自於阿姆河和錫爾河,湖泊屬於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共有。鹹海海拔53米,湖面最大時南北長435千米,東西長290千米,面積達到68000平方千米,曾是中亞第一大湖,曾經這裡有發達的漁業,從業人員超過四萬人,捕魚量達到蘇聯捕魚量的六分之一。那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鹹海面積迅速減小了呢?
  • 不當調水致鹹海乾涸
    國外有不當調水引發的生態教訓,前蘇聯時期的鹹海即是其中一個著名的例子。鹹海曾經是全球第四大內陸湖,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前蘇聯將匯入鹹海的兩條河水截留用於棉花、水稻等農耕項目以及中亞的工業發展。
  • 曾經的世界第四大湖泊——鹹海,最快在明年將徹底乾涸?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於2010年4月5日巡視過鹹海後形容「鹹海」的消失為全球「最令人震驚的環境災難之一」。鹹海在世界的位置(紅星處為鹹海)在中亞的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交接的位置有個世界著名的鹹水湖,這個湖就是曾經的世界第四大湖泊——鹹海。鹹海雖然叫海,實際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內陸鹹水湖, 原為海洋的一部分,屬典型海跡湖。
  • 一位中國旅行作家眼中的鹹海之荒
    曾經,從花拉子模綠洲流淌過來的阿姆河在這裡注入世界第四大湖鹹海。如今,阿姆河像地圖上的一條裂紋,蜿蜒向北,遠未到達曾經的終點就消失不見。從阿姆河消失的地方一直到鹹海的大片土地,在地圖上是一塊乾淨的空白。我決定去親自看看,在真實的世界裡,那片空白究竟意味著什麼?在卡拉卡爾帕克斯坦的首府努庫斯,我僱了一輛三菱四驅車前往鹹海。
  • 面積高達6.8萬平方公裡的鹹海,是怎樣被一步步榨乾的?
    那時的鹹海浩瀚廣闊生機勃勃,頂峰時有四萬人從事漁業生產,佔全蘇總捕撈量1/6。當蘇維埃建立伊始遭遇糧食危機時,漁民們還援助了14車皮的魚。然而,如今的鹹海已是支離破碎,大片湖床裸露在空氣中,整個有水區域只剩17000平方公裡,比原來縮減75%。是什麼原因,讓鹹海落魄到這種悽慘境地?
  • 逐漸消失的鹹海
    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十分的皓大,而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大自然所給予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而海域同樣如此,地球上的海洋資源十分的豐富,而且以我們人類現如今的科技發展程度,依然不足以去探索地球之上的很多地方。鹹海,曾經有著將近7萬平方公裡的面積,而且鹹海所處的位置是在地球上的極端大陸性氣候地區,因為長久以來不停地受到當地周期性乾旱的影響,面積上來說已經開始有了一定的縮減。當人類踏足這裡的時候,鹹海的面積在短短的半個世紀縮小90%的面積?自然因素還是人為造成?逐漸消失的鹹海!
  • 50個即將消失的記憶之——鹹海
    鹹海位於前蘇聯境內,現在處在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這兩個國家之間。雖然名字裡有個海字,但鹹海並不是海,而是一個美麗的大湖。鹹海是一個內流湖,也就是湖水不能流入海洋的湖泊。因為流入的水量(徑流量)小於湖水的蒸發量,鹹海的含鹽量比淡水湖高得多。在鹹海全盛的時候,曾經是中亞第一大鹹水湖、世界第四大湖,面積將近7萬平方千米。鹹海雖然很鹹,但裡面還是有活魚的,這點和著名的「死海」不同———從約旦海進入死海的魚會立刻死掉,變成「鹹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