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於2010年4月5日巡視過鹹海後形容「鹹海」的消失為全球「最令人震驚的環境災難之一」。
鹹海在世界的位置(紅星處為鹹海)
在中亞的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交接的位置有個世界著名的鹹水湖,這個湖就是曾經的世界第四大湖泊——鹹海。
鹹海雖然叫海,實際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內陸鹹水湖, 原為海洋的一部分,屬典型海跡湖。鹹海地區為極端大陸性氣候,歷史上受周期性乾旱氣候影響,湖水水位變化較大。主要靠中亞兩大內流河阿姆河和錫爾河一南一北分別注入補充水源。
鹹海的「死亡」之路
早期的鹹海,面積6.7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半個英格蘭大。
20世紀60年代初,鹹海湖面海拔53米,面積6.45萬平方千米,為當時世界第四大湖。
此後,蘇聯時期修建水利工程,這一地區大量種植棉花,阿姆河和錫爾河河水被大量抽取用於農業灌溉,導致入湖水量急劇減少,湖面水位持續下降面積不斷地萎縮,湖水含鹽度不斷增高。
2000年以後,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分別宣布採取一系列措施挽救鹹海的命運,但迄今為止的努力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鹹海的命運。
一組2000年至2014年鹹海變遷圖讓我們看看鹹海的萎縮過程,選取每年8月中旬數據(淺綠色的為水體,黃色的為荒漠陸地)。
1985年8月的鹹海
2000年8月25日鹹海衛星圖
2002年8月20日鹹海衛星圖
2004年8月16日鹹海衛星圖
2006年8月15日鹹海衛星圖
2008年8月18日鹹海衛星圖
2010年8月26日鹹海衛星圖
2012年8月18日鹹海衛星圖
2014年8月19日鹹海衛星圖
1987年,鹹海第一次被分成南北兩部分,中間高聳的海床成為陸地。
北鹹海被哈薩克斯坦保護起來了,所以近年來面積還有所增加,南鹹海一直在縮小,不過西半部應該還在,東半部可能快沒了。
南鹹海主要是涉及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兩家的利益糾葛太大,蘇聯時代卡拉庫姆運河從阿姆河中抽走了大量水源。兩家相互指責對方,再加上哈薩克斯坦不想看他們兩個繼續推諉下去直接攔腰建大壩這種做法雖然自私但確實有用,南北鹹海應該是沒有機會再連成一體了。
2003年,剛剛分離出來的南鹹海修建人工堤壩又分成了東西兩部分。
2007年,鹹海的面積已萎縮至原面積的10%,並且分裂為四個湖泊。
2009年,東部消失,而西部由於幾乎無水補充,消失只是時間問題。
截止到2014年,鹹海的面積較鼎盛時期萎縮了74%,其水量減少近85%,昔日興旺的捕漁業已幾乎消失殆盡。
鹹海的乾涸不僅僅只是一個湖泊消失那麼簡單!由此帶來的土地鹽鹼化、荒漠化以及水源汙染已使鹹海地區成為世界著名的生態災害區。
在2014年湖水大部分乾涸後,當地的兩個國家也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挽救,剛開始通過修繕阿姆河和錫爾河來為鹹海注入更多的水源,也通過停止捕魚來改善生態,一度使得鹹海水位有所上升,可是沙漠氣候和連年少雨,加之不正常的開發利用,現在湖水含鹽量增高,魚類難以生存,周圍土地也不利於種植,已經徹底成為生態災害區!
2015年7月鹹海衛星圖
2018年7月鹹海衛星圖
最新的衛星影像顯示,錫爾河的河水又有了增加,鹹海的水位上升了不少,讓人們看到了希望。不過專家們卻不這樣看,現在的錫爾河水量已經遠遠無法滿足鹹海使其不乾涸,預計在2020年的時候,這個550萬年壽命的湖泊,將會撤離乾涸,到時候剩下的就只是鹽和砂石,最後被沙子覆蓋。一個美麗的湖泊就這樣消失我們面前。
最快明年(2020年),我們是否將親眼見證一個世界級的鹹水湖變成一片只存在於過時地圖裡的湖泊?
文字:地理在線 | 排版:地理在線 | 圖源:NASA
地理在線|我們相信以地理知識的力量來認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