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聯人留下的生態悲劇:鐵打的大壩,50年被榨乾的鹹海
被榨乾的鹹海如果有什麼比沙漠裡連成線的滂沱大雨更珍貴的,那應該是沙漠裡的綠洲,碧綠的水,青綠的草,繁榮的生命蓬勃的生長;如果有什麼比大海裡淹死的魚更荒誕的,那應該是荒漠裡擱淺的船,腐朽的船,鏽色的鐵,悲涼的過往沉默的訴說。木伊那克小城的邊緣,是這些擱淺船舶的墓園。
-
鹹海為何逐步在消失?50年縮90%,人類到底有多瘋狂
鹹海一帶為極端大陸性氣候,歷史上受周期乾旱性影響,湖水位比較大。但這一次,我們可能要和鹹海「永別」了。50年縮90%,鹹海為何逐步在消失?到底是自然因素還是人為原因。曾經蘇聯人辛辛苦苦開墾的良田一夜之間又變成了原來的荒漠。周邊的河水和地下水的水質也受到了影響。糟糕的環境、被汙染的水資源再加上糧食的缺乏,該地區的慢性病發病率、上呼吸道感染髮病率越來越高。曾經引以為豪的「操作」,變成了大自然的報復。在蘇聯未解體前,蘇聯工程師早已預料到會有這樣的結果。但是與之預料的還是有點出入,一是時間之快,二是其不可逆轉的副作用引發了自然災難。
-
鹹海為何逐步在消失?50年縮減90%,人類到底有多瘋狂
鹹海的英文名為Aral Sea 翻譯中文為「島之海」,因為它曾經在一公頃範圍內有1500個島。面積將近7萬平方公裡,相當於4個北京。鹹海一帶為極端大陸性氣候,歷史上受周期乾旱性影響,湖水位比較大。但這一次,我們可能要和鹹海「永別」了。50年縮90%,鹹海為何逐步在消失?到底是自然因素還是人為原因。
-
60年消失了90%!鹹海是如何被榨乾的?曾是青海湖的15倍
60年消失了90%!鹹海是如何被榨乾的?鹹海的形成大約是在700萬年之前,而在形成之後,基本上沒有任何的變化,而主要的補充河流分貝是阿姆河和錫爾河,而鹹海之所以會被稱之為"海",一方面是因為當時鹹海的面積,確實很大,而另一方面是因為在鹹海上面,存在著上千個島嶼,就如同在海中一樣,而阿姆河和錫爾河對於鹹海的補充。
-
鹹海消失的悲劇:湖泊變成幽靈船出沒的沙漠
但是在一些年後,該地區的很多海水夠乾涸了,大多數的魚也死了,只剩下生鏽的船體。海水完全乾涸後,這裡的漁民也逐漸遷走,而他們的船便成這裡的唯一物件。這片海域原先被稱為鹹海,是一個內陸鹹水湖。鹹海水域1989年與2008年的衛星照片對比 根據相關機構估計的數據表明,上遊河流中被引出水資源大約有
-
是誰榨乾了鹹海?曾是青海湖的15倍,60年消失90%以上
正如鹹海就是在阿姆河不對其補充之後,才逐漸導致湖水中的含鹽量增加了三倍以上。當流入鹹海的水量驟減,湖水的鹽度陡增,這並不只是意味著鹹海本身發生明顯變化。比如:原本生活在鹹海中的魚類動物從數十種減少到幾種,就連周圍環境中原本存在的大量灌木植物也逐漸消失。
-
被榨乾的鹹海,蘇聯的蓄意而為:曾經的大水池,如今的惡臭地!
鹹海的消失是20世紀最大的環境災難!——聯合國 鹹海所容納的水不到過去的十分之一,僅剩下幾個含鹽量極高的「水塘」。魚類在很久之前就消失了,曾經的濱海度假區和長廊也都被廢棄。如今,如果你再去鹹海,你能感覺到的只有世界末日,而不是曾經的那個美麗的湖泊。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鹹海的「消亡」呢? 鹹海的消亡與蘇聯人密不可分。可以說,是蘇聯有計劃、有步驟地讓鹹海一步步走向了滅亡。
-
曾經的世界第四大湖,短短50年,鹹海是怎麼消失的?
通過這些截取鹹海的水資源,該地區350萬公頃荒漠和100萬公頃新墾土地得到灌溉,700萬公頃草場供水條件得到改善,大批移民來到新運河流域後,在30年時間內又開墾了660萬公頃農田。雖然蘇聯的農業種植在這裡大獲成功,但是鹹海卻逐漸消亡了。從1971年-1990年,兩條河流注入鹹海的水量從265億m³銳減至70億m³,導致鹹海水位以每年50㎝的速度飛快下降,水域面積急劇縮小,到1987年時,缺水的鹹海終於分裂成南北兩部分。2003年,南部分鹹海再次分裂為東西兩塊,數年後又分裂為若干個小鹹海。到今天為止,只有西鹹海規模較為可觀,東鹹海已經名存實亡。
-
【圖】關注鹹海百年生態變遷
近年來,中亞國家致力於改善鹹海生態環境。目前,鹹海北部水域狀況出現可喜變化,當地捕魚業已恢復,捕撈的鮮魚甚至出口到烏克蘭。國際社會也正積極協助中亞國家改善鹹海生態狀況。 鹹海曾是世界第四大內陸湖,水源主要來自中亞地區的阿姆河與錫爾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兩河沿岸地區開始大面積種植棉花和水稻,導致灌溉用水遠遠大於補充水量,使得鹹海水量持續縮減。近年來,中亞國家致力於改善鹹海生態環境。目前,鹹海北部水域狀況出現可喜變化,當地捕魚業已恢復,捕撈的鮮魚甚至出口到烏克蘭。國際社會也正積極協助中亞國家改善鹹海生態狀況。
-
面積減少了「4個北京」,誰在榨乾鹹海?
鹹海在巔峰時期面積曾達到6.7萬平方公裡,沼澤和溼地遍布,鹽分適中、魚蝦成群,水生態系統十分豐富。湖中生活過的魚類有38種,周邊生活著100多萬隻高鼻羚羊。當地漁業年捕撈量曾經達到4萬噸,佔前蘇聯總捕魚量的1/6。
-
面積減少了「4個北京」,誰在榨乾鹹海?
可今天的鹹海,面積已經比1960年縮減了90%以上(6萬多平方公裡)。而到2007年,南鹹海又萎縮分解成了東、西兩個部分,形成了東鹹海和西鹹海。不僅如此,鹹海周圍的生態環境也在嚴重惡化。極端氣候出現頻率增加,夏天更炎熱更乾旱,而冬天更寒冷。
-
面積減少了「4個北京」,是誰在榨乾鹹海?
而到2007年,南鹹海又萎縮分解成了東、西兩個部分,形成了東鹹海和西鹹海。 不僅如此,鹹海周圍的生態環境也在嚴重惡化。極端氣候出現頻率增加,夏天更炎熱更乾旱,而冬天更寒冷。鹹海湖盆大面積裸露,風吹沙起,含有鹽分的沙塵被吹向農田和城鎮,導致土地鹽鹼化,居民患上嚴重的呼吸道與消化道疾病,生命健康遭受威脅,這裡的嬰兒死亡率甚至成為世界最高的地區之一。
-
圖解:鹹海的消亡之謎,前蘇聯是如何一步步毀滅鹹海的?
到2009年時,鹹海的面積已經衰減為原來的10%了。隨之而來的是湖水的含鹽量急劇增加,達到過去的五倍之多,魚類幾乎全部死亡。有專家預測,如果一直按照這個速度下降下去,鹹海很有可能會在未來的十幾年後徹底消失。
-
圖解:鹹海的消亡之謎,前蘇聯是如何一步步毀滅鹹海的?
為什麼鹹海從1849年巴託科夫第一次全面勘測,到上世紀中葉的百年時間裡,面積一直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反倒是從1960年到2009年,短短50年的時間裡,水域面積就面積減少近90%,鹹海的水究竟去了哪裡了呢?今天,我們來跟隨一張張地圖,解密鹹海的消亡之謎,看看前蘇聯是如何一步步「毀滅」鹹海的。
-
鹹海為何逐漸在消失?
鹹海巔峰時期的面積達6.7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一個小型國家的疆域,而如今卻只剩下北部與西南極少的一片水域,乾涸面積超過90%以上。那麼這個曾經位居世界第四的湖泊是如何消失的呢?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想要憑藉人力改變環境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不管人類怎樣折騰,大自然總能夠通過自己的手段反敗為勝。
-
美麗鹹海即將消失 湖泊保護迫在眉睫
4 兩個鹹海,兩種命運鹹海的悲劇往往被作為環境大災難的典型案例。不過,現在鹹海的命運似乎有了轉機,哈薩克斯坦政府採取行動,致力於拯救北鹹海。該國政府重修了錫爾河的水渠,減少了水流的浪費。
-
衛星圖像顯示鹹海面積急劇萎縮
來自歐洲Envisat衛星的最新圖像顯示,2006年至2009年間,鹹海的海岸線出現了急劇回退。鹹海曾經是全球四大內陸水體之一,但在過去50年裡,由於灌溉工程導致匯入鹹海的河流改向,鹹海的面積一直處於萎縮的態勢。
-
清華與中科院生態地理所合作推進光伏與鹹海生態修復結合
何繼江博士應邀參加本次論壇並作專題報告與專題點評,力倡光伏促進鹹海地區生態修復。鹹海的生態災難鹹海位於烏茲別克斯坦與哈薩克斯坦之間,曾以68,000平方公裡的面積名列世界第四大內陸湖。其水源主要來自阿姆河與錫爾河,近50年來,由於引水種植棉花等多種因素,鹹海水域面積和水量大幅減少。
-
裏海距離鹹海那麼近,鹹海快消失了,從裏海調水可以嗎
,使得該湖泊處於穩定的生態系統。早期這裡的年捕魚量佔到全蘇聯漁業生產的六分之一,是前蘇聯重要的漁業生產基地。 然而進入六十年代之後,鹹海逐漸萎縮。為了將遼闊的中亞改造成棉糧生產基地,蘇聯政府將目光瞄準了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的廣闊沙漠與荒地。人工修築大壩攔截注入鹹海的河流,然後把這些淡水分流至荒漠當中,從此流入鹹海的水量逐年減少,水域進出平衡被打破,從此鹹海踏上了死亡之路。上圖條帶線為引水渠。
-
世界第四大湖鹹海,怎麼就消失了?
鹹海流域與引水工程鹹海的減小與周圍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有很大的關係。1954年卡拉姆調水工程正式開工,通過修建運河的方式,將阿姆河水從上遊截出,經過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向西延伸,運河總長答1400千米,可灌溉350萬公頃的荒漠草場和100萬公頃的新墾農區,改善700萬公頃草場的供水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