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消失了90%!鹹海是如何被榨乾的?曾是青海湖的15倍

2021-01-15 小奇探秘

60年消失了90%!鹹海是如何被榨乾的?曾是青海湖的15倍

鹹海,雖然名字當中帶著一個"海"字,但是其實不是海,而是一個湖泊,曾經的鹹海南北長度達到了400多千米,東西長度也有300多千米,整體面積達到了6.8萬平方公裡,這裡曾經水產非常的豐富,在前蘇聯時期,這裡的產魚量佔據了全蘇聯的20%,周圍還有著大量的灌木叢林,是全世界第4大湖泊,甚至為此,前蘇聯在鹹海還設置了海軍,當然這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了。

自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鹹海的面積便在逐年的減少,而經過了60多年之後,消失了整整90%,如今的鹹海只有不到1萬平方公裡的面積了,而且隨著湖泊面積的大幅度減少,使得湖水當中的含鹽量大幅度的增加,鹹度達到了過去的5倍不止,也正是因為含鹽量的大幅度增加,使得鹹海當中的魚類先後全部死亡,而周圍的灌木叢也開始漸漸減少,可以說,鹹海正處於徹底消失的邊緣當中。

鹹海的形成大約是在700萬年之前,而在形成之後,基本上沒有任何的變化,而主要的補充河流分貝是阿姆河和錫爾河,而鹹海之所以會被稱之為"海",一方面是因為當時鹹海的面積,確實很大,而另一方面是因為在鹹海上面,存在著上千個島嶼,就如同在海中一樣,而阿姆河和錫爾河對於鹹海的補充。

使得鹹海的整體面積能夠得以保持,同時兩條河流帶來的淡水,也使得鹹海當中的含鹽量並不是太高,所以鹹海當中才能夠生存著大量的魚類,而周圍的灌木叢也才能以此生存,而我們之所以要格外地說起阿姆河和錫爾河,主要就是因為鹹海的乾枯減少,和這兩條河流有著最為直接的關係,要知道,鹹海可是青海湖的15倍,在短短60年之間被榨乾90%,還是有比較深層次的原因的。

首先,鹹海本身也是一個身處內陸的湖泊,就整體的自然環境來說,鹹海的四周其實都是被沙漠包裹著,又因為身處亞歐大陸的最中間,屬於非常惡劣的大陸性氣候,所以鹹海地區本身是沒有多少降雨的,反而此地的蒸發量還比較的大,而曾經的鹹海之所以能夠形成如此大的範圍,同時還養育大量的生物,主要還是依靠帕米爾高原和天山上面的冰雪融水進行補給。

這樣的補給,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鏈,但是這個生態鏈在上個世紀60年代,被人為的打破了,水源對於鹹海的補給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因為前蘇聯為了在阿姆河和錫爾河的中遊地區建立大量的棉花基地,以此增加對棉花的產量,於是將兩條河流當中的大部分水源集中在了中遊的棉花種植區域進行灌溉。

當時依靠這兩條河流灌溉的面積從原來的300多萬公頃,直接開發到了700多萬公頃,當然,這樣的做法自然也是有效果的,前蘇聯的棉花實現了大幅度的增產,佔據了世界產量的25%,而代價就是鹹海的大幅度減少,因為兩條河流對於鹹海的補充過少,而蒸發量卻沒有改變。

而且還出現了一個惡性循壞,因為鹹海的減少,反而讓鹹海附近的耕地變多,而耕地變多,水資源使用也就更多,鹹海就會進一步的縮小,最終這裡的生態環境也進一步的惡化,已經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了。

當然,目前鹹海的面積只有60年前的10%,但是其實從前蘇聯解體之後,鹹海附近的耕地面積已經被控制住了,目前鹹海沒有再進一步減少的趨勢,而且每一年流入鹹海的河水又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這應該和全球變暖,導致積雪融化有著很大的關係。

而對於鹹海的保護,主要還是在人為,想要徹底恢復,恐怕需要的時間不只是60年了!

相關焦點

  • 是誰榨乾了鹹海?曾是青海湖的15倍,60年消失90%以上
    正如鹹海就是在阿姆河不對其補充之後,才逐漸導致湖水中的含鹽量增加了三倍以上。當流入鹹海的水量驟減,湖水的鹽度陡增,這並不只是意味著鹹海本身發生明顯變化。比如:原本生活在鹹海中的魚類動物從數十種減少到幾種,就連周圍環境中原本存在的大量灌木植物也逐漸消失。
  • 面積減少了「4個北京」,是誰在榨乾鹹海?
    它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湖泊,面積是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的15倍。可今天的鹹海,面積已經比1960年縮減了90%以上(6萬多平方公裡)。   它曾經是中亞第一大鹹水湖   鹹海,英文名稱為「Aral Sea」,在突厥語中的意思為「島之海」,曾經在1公頃海域內分布著1500個小島嶼,因此而得名。
  • 面積減少了「4個北京」,誰在榨乾鹹海?
    它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湖泊,面積是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的15倍。可今天的鹹海,面積已經比1960年縮減了90%以上(6萬多平方公裡)。它曾經是中亞第一大鹹水湖鹹海,英文名稱為「Aral Sea」,在突厥語中的意思為「島之海」,曾經在1公頃海域內分布著1500個小島嶼,因此而得名。
  • 面積減少了「4個北京」,誰在榨乾鹹海?
    它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湖泊,面積是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的15倍。可今天的鹹海,面積已經比1960年縮減了90%以上(6萬多平方公裡)。面積消失6萬平方公裡,鹹海發生了什麼?美國宇航局拍攝了一組照片,記錄了鹹海從2000年至今的變化。歷年圖片的變化可以看出,鹹海在不斷萎縮,甚至到後來,從衛星圖中完全消失。鹹海消失的水都去了哪?
  • 蘇聯人留下的生態環境悲劇:鐵打的大壩,50年被榨乾的鹹海。
    在20世紀50和60年代,蘇聯政府發動了一系列項目——改變匯入鹹海的兩條主要河流:錫爾河和阿姆河。 自那以來,鹹海一直在慢慢消失。雖然灌溉使得沙漠得以綻放,但它卻掐斷了鹹海的未來——鹹海的水位日漸下降,暴露出了乾涸的湖底,湖中的島嶼變成了半島,2001年與大陸重新連接。
  • 蘇聯人留下的生態悲劇:鐵打的大壩,50年被榨乾的鹹海
    曾經的鹹海是中亞璀璨的明珠,可隨著蘇聯將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規劃為棉糧生產基地,大規模的水利工程改造著這片土地,直到阿姆河被抽乾,直到鹹海被榨乾,直到只剩下鋼筋混凝建造起的大壩。阿姆河被抽乾喪鐘為誰而鳴當羅伯特·喬丹受傷不能動彈,躺在松枝上等死時,他感受到了平靜,他的脈搏和大地一同跳動,他的血液和河流一併流淌。
  • 中亞地區三大湖泊,為何鹹海都快消失了,而其他兩個沒事?
    中亞地區主要有三大湖泊,從西向東依次為裏海,鹹海,巴爾喀什湖。原本三個湖泊大小排名是裏海最大,鹹海次之,巴爾喀什湖最小。但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位置和大小都居中的鹹海湖面急速萎縮,50年的時間裡縮小了90%以上,相當於4個北京那麼大的湖面消失了!6.8萬平方公裡的湖面蒸發了6萬,僅存的面積不到巴爾喀什湖的一半。
  • 鹹海為何逐步在消失?50年縮90%,人類到底有多瘋狂
    鹹海一帶為極端大陸性氣候,歷史上受周期乾旱性影響,湖水位比較大。但這一次,我們可能要和鹹海「永別」了。50年縮90%,鹹海為何逐步在消失?到底是自然因素還是人為原因。蘇聯解體前,在鹹海中心的沃羅日格涅爾島建立了一個秘密軍事基地—復興島,代號為Aralask-7又稱為第三實驗室。遊戲《使命召喚》就曾以它為背景。這裡曾是蘇聯的戰略大後方,相對於東西部發達地區而言,這裡較為隱蔽也相對安全。鹹海中的這個「復興島」,在2001年中旬因為鹹海枯竭,與陸地相連成為了一個半島。曾經的軍事基地也被世人所發現。
  • 鹹海為何逐步在消失?50年縮減90%,人類到底有多瘋狂
    鹹海的英文名為Aral Sea 翻譯中文為「島之海」,因為它曾經在一公頃範圍內有1500個島。面積將近7萬平方公裡,相當於4個北京。鹹海一帶為極端大陸性氣候,歷史上受周期乾旱性影響,湖水位比較大。但這一次,我們可能要和鹹海「永別」了。50年縮90%,鹹海為何逐步在消失?到底是自然因素還是人為原因。
  • 面積高達6.8萬平方公裡的鹹海,是怎樣被一步步榨乾的?
    我國最大內陸湖——青海湖,也不過4500平方公裡,而寧夏總面積是6.6萬平方公裡。那時的鹹海浩瀚廣闊生機勃勃,頂峰時有四萬人從事漁業生產,佔全蘇總捕撈量1/6。當蘇維埃建立伊始遭遇糧食危機時,漁民們還援助了14車皮的魚。然而,如今的鹹海已是支離破碎,大片湖床裸露在空氣中,整個有水區域只剩17000平方公裡,比原來縮減75%。是什麼原因,讓鹹海落魄到這種悽慘境地?
  • 媒體調查:550萬歲鹹海即將永別地球
    業已乾枯的海床上,廢棄的漁船橫七豎八地躺著,唯有海水退卻後留下的點點白色海鹽,告訴他這裡曾與海有緣。那個曾屬於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的美麗、富饒的鹹海已隨時光逝去,只能在臨近古稀之年的腦中常常記起;或者驅車4個小時,趕上退卻的海岸線,方能一睹其最後的美麗。  科學家稱,若不採取措施,等到2020年,鹹海或完全消失,成為「21世紀最大的環境災難」。那麼這一切是緣何發生的呢?
  • 鹹海,曾是世界上第四大湖,卻在半個世紀消失6萬平方公裡!
    ——鹹海。鹹海,自西漢開始進入我們中國人的視野,據記載,漢武帝攻打大宛國曾經過鹹海(即古人認為最西的地方,因此稱西海)。到了唐朝滅了西突厥之後曾短暫將鹹海納入中國版圖。隨後千百年來,鹹海一直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一個定居點。但到了2010年,這個鹹海也名存實亡了。
  • 世界第四大湖鹹海,怎麼就消失了?
    鹹海海拔53米,湖面最大時南北長435千米,東西長290千米,面積達到68000平方千米,曾是中亞第一大湖,曾經這裡有發達的漁業,從業人員超過四萬人,捕魚量達到蘇聯捕魚量的六分之一。那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鹹海面積迅速減小了呢?
  • 鹹海為何逐漸在消失?
    鹹海巔峰時期的面積達6.7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一個小型國家的疆域,而如今卻只剩下北部與西南極少的一片水域,乾涸面積超過90%以上。那麼這個曾經位居世界第四的湖泊是如何消失的呢?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想要憑藉人力改變環境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不管人類怎樣折騰,大自然總能夠通過自己的手段反敗為勝。
  • 被榨乾的鹹海,蘇聯的蓄意而為:曾經的大水池,如今的惡臭地!
    鹹海的消失是20世紀最大的環境災難!——聯合國  鹹海所容納的水不到過去的十分之一,僅剩下幾個含鹽量極高的「水塘」。魚類在很久之前就消失了,曾經的濱海度假區和長廊也都被廢棄。如今,如果你再去鹹海,你能感覺到的只有世界末日,而不是曾經的那個美麗的湖泊。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鹹海的「消亡」呢?  鹹海的消亡與蘇聯人密不可分。可以說,是蘇聯有計劃、有步驟地讓鹹海一步步走向了滅亡。
  • 鹹海真的會消失嗎?(上)
    80、90後也許都在中學的地理課本裡讀到過一個名字——鹹海。
  • 圖解:鹹海的消亡之謎,前蘇聯是如何一步步毀滅鹹海的?
    到2009年時,鹹海的面積已經衰減為原來的10%了。隨之而來的是湖水的含鹽量急劇增加,達到過去的五倍之多,魚類幾乎全部死亡。有專家預測,如果一直按照這個速度下降下去,鹹海很有可能會在未來的十幾年後徹底消失。
  • 圖解:鹹海的消亡之謎,前蘇聯是如何一步步毀滅鹹海的?
    從20世紀中後期開始,鹹海就不斷地從世界湖泊面積排行榜上往下跌。到2009年時,鹹海的面積已經衰減為原來的10%了。隨之而來的是湖水的含鹽量急劇增加,達到過去的五倍之多,魚類幾乎全部死亡。有專家預測,如果一直按照這個速度下降下去,鹹海很有可能會在未來的十幾年後徹底消失。
  • 鹹海:原世界第四大湖,面積超兩個臺灣,預計2020年消失
    隨著歷史的變遷,現有的湖泊會消失,新的湖泊也會誕生,但是這些交替變更需要上萬年的歷程。不過位於中亞的鹹海僅用約半個世紀的時間就即將消失,這是為什麼呢?鹹海,是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界湖,鼎盛時期的鹹海面積高達7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我國的兩個寶島臺灣的面積。
  • 不當調水致鹹海乾涸
    國外有不當調水引發的生態教訓,前蘇聯時期的鹹海即是其中一個著名的例子。鹹海曾經是全球第四大內陸湖,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前蘇聯將匯入鹹海的兩條河水截留用於棉花、水稻等農耕項目以及中亞的工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