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小夥伴都知道鹹海,作為世界上曾經的第四大湖泊,面積巔峰時刻,曾達到近7萬平方公裡,面積堪比一個斯裡蘭卡。這片位於中亞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的湖泊,曾與同樣離得不遠的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湖泊裏海其名,二者皆因巨大的面積而聞名於世。
可現在尷尬的是,裏海面積幾乎雷打不動仍然穩居世界第一,可是鹹海卻不堪入目,被「肢解」的它早已跌出了世界前十的行列。而這一生態危機的根源則來自於該地區數十年的人類活動,導致鹹海水位不斷下降,尤其是一系列的過度灌溉導致用水過度。如今的鹹海早已沒了當年巨大體積的雄姿,反而被分割成了不同的數個小湖泊,瘦骨嶙峋地展示在世人的面前。以前湖泊中的「小胖子」,現在卻要面臨乾涸的危險,而早在前幾年就有預測稱,已經存在了550餘萬年的鹹海可能在2020年前完全乾涸。如今期限已經臨近,那鹹海現在如何了呢?還有的救嗎?
1987年鹹海就從一個面積超過6萬平方公裡的大型湖泊迅速萎縮成南北兩片小水域,人們分別稱其為南鹹海和北鹹海。到了2003年的時候,南鹹海再次分裂成了東西兩部分。這依然沒有引起人們的警覺,鹹海依然處於一個過度利用的階段,到了2014年的時候鹹海已經基本上乾涸。鹹海的急劇萎縮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危機,當地的生態環境趨於崩潰,而這樣的現狀讓鹹海所在的兩個國家就不得不重新審視對鹹海的開發利用,同時也開始採取措施來保護這片即將「死去」的湖泊。
進入21世紀以後,擁有北鹹海的哈薩克斯坦將鹹海的一條重要補給水源——錫爾河的水渠進行整修,同時節制對鹹海水源的開發,並且在2003年的時候修建了大壩,將南鹹海和北鹹海阻隔開來,盡全力保護在自己國內的北鹹海。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以後,北鹹海的水位恢復了8米,並且漁業也可以恢復,這讓人們看到了鹹海復原的希望。
可是處於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的南鹹海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受制於烏國並不充裕的財力,南鹹海無法得到充分有效的保護。因此其水位一直在下降,而烏國卻對此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南鹹海再次東西分裂,而從南鹹海分裂出來的東鹹海沒能撐到最後,早已乾涸地沒了半點湖泊的樣子,只有殘存的西鹹海還在垂死掙扎。
不過情況在2017-2018年有了一些變化在2017年夏季融雪和季節性降雨雖然沒有使得鹹海恢復但是使得鹹海東南部的湖泊面積大幅增加,它在整個秋季和冬季保持住了規模。到了2018年春季新一輪的融雪和降雨使得湖面更加擴大。2018年4月中旬,美國宇航局給出了這一地區的情況,與2017年同期相比,鹹海的湖泊面積又有所增加。
而且為了保護中亞地區的生態環境,俄羅斯提出了恢復中亞生態的計劃,那就是從俄羅斯境內的鄂畢河引水進入鹹海,為鹹海獲得新的水源,這樣就能解決鹹海海水入不敷出的情況,徹底改變鹹海乾涸的源頭。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俄羅斯的這一雄心一直沒有實施。
儘管2018年南鹹海東部水域的水面有所恢復,但是水位相對較低,這意味著它仍然可能隨時乾涸。這個曾經靠水域面積之大而聞名的「胖子」湖泊,如今可能依然要瘦骨嶙峋下去,這個存在了550萬年之久的生態系統仍然在崩潰的邊緣遊走。我們只能希望於鹹海所屬的兩個國家能夠繼續採取積極的措施來幫助恢復鹹海的生態,也希望俄羅斯宏偉的調水計劃能夠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