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學家為鹹海生態修復提供聰明才智

2020-12-06 光明時政

  怎麼解決乾涸湖底每年1.5億噸的鹽塵?湖泊面積從67000平方公裡減少到3000平方公裡,如何恢復?在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鹹海生態修復與綜合治理國際研討會」上,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專家齊聚一堂,分別在北京、烏魯木齊和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進行視頻會議,為鹹海生態修復和綜合治理出謀劃策。

  鹹海曾是亞洲第二大內陸湖,也是中亞重要的水上運輸通道。上世紀六十年代後大規模的土地和水利開發,導致鹹海湖面水位急劇下降,瀕臨乾涸。湖水鹽度增高,嚴重威脅到區域的農業和糧食安全,成為全球最嚴重的生態災難之一。

  2018年9月,烏茲別克斯坦邀請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加入鹹海生態修復中,希望能分享中國的荒漠化防治和土地利用等領域的先進技術。

  此次國際研討會旨在聚焦鹹海生態治理和區域可持續發展,建立鹹海流域水域生態科學研究與知識分享的國際化平臺。多位科學家從不同領域和角度,對鹹海生態修復與綜合治理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與方法。中國科學院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陳曦、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所所長張元明從自己的研究領域提出全新生態修復與綜合治理方案。與會專家學者表示,鹹海的治理需要多部門的協作,期待各個國際組織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修復鹹海。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藝釗)

[ 責編:李宜蒙 ]

相關焦點

  • 中外科學家共同致力於鹹海生態修復與綜合治理
    此次研討會邀請線上、線下200多位中外科學家參會,為有效應對中亞區域各國對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提升中亞區域應對鹹海生態危機的能力,貢獻各國科學家的智慧。中國科學院院長、「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主席白春禮在賀信中表示,鹹海問題已經受到了聯合國有關組織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也成為ANSO關注的重要議題和工作優先目標之一。他說,「為了加強鹹海生態環境保護,我呼籲全球科學家攜手合作,開展鹹海問題的聯合科研、對話與經驗交流,共同致力於提出科學的解決方案。」
  • 清華與中科院生態地理所合作推進光伏與鹹海生態修復結合
    何繼江博士應邀參加本次論壇並作專題報告與專題點評,力倡光伏促進鹹海地區生態修復。鹹海的生態災難鹹海位於烏茲別克斯坦與哈薩克斯坦之間,曾以68,000平方公裡的面積名列世界第四大內陸湖。其水源主要來自阿姆河與錫爾河,近50年來,由於引水種植棉花等多種因素,鹹海水域面積和水量大幅減少。
  • 「哭泣」的鹹海來了群中國科學家
    在鹹海流域布設了由80多個氣象和水質自動觀測站點組成的監測網絡,對流域的地下水、徑流量、氣象、水質和生態等指標進行監測,為鹹海流域水資源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李耀明說:「建立鹹海流域監測網絡的同時,我們還在鹹海周邊開展了生態修復實驗示範和鹽鹼地植被建植技術示範。
  • 關注丨「哭泣」的鹹海來了群中國科學家
    在鹹海流域布設了由80多個氣象和水質自動觀測站點組成的監測網絡,對流域的地下水、徑流量、氣象、水質和生態等指標進行監測,為鹹海流域水資源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李耀明說:「建立鹹海流域監測網絡的同時,我們還在鹹海周邊開展了生態修復實驗示範和鹽鹼地植被建植技術示範。
  • 【圖】關注鹹海百年生態變遷
    近年來,中亞國家致力於改善鹹海生態環境。目前,鹹海北部水域狀況出現可喜變化,當地捕魚業已恢復,捕撈的鮮魚甚至出口到烏克蘭。國際社會也正積極協助中亞國家改善鹹海生態狀況。  鹹海曾是世界第四大內陸湖,水源主要來自中亞地區的阿姆河與錫爾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兩河沿岸地區開始大面積種植棉花和水稻,導致灌溉用水遠遠大於補充水量,使得鹹海水量持續縮減。近年來,中亞國家致力於改善鹹海生態環境。目前,鹹海北部水域狀況出現可喜變化,當地捕魚業已恢復,捕撈的鮮魚甚至出口到烏克蘭。國際社會也正積極協助中亞國家改善鹹海生態狀況。
  • 被榨乾的鹹海,蘇聯的蓄意而為:曾經的大水池,如今的惡臭地!
    過去的草地和果園上種滿了數十億株棉花,不斷擴大的灌溉網絡每年至少為提供3200萬英畝的呎水。在1965年-1980年之間,中亞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灌溉區之一,大約2000萬英畝的土地之中水渠縱橫交錯。據估算,這些水渠的長度相當於地球與月球之間距離的3倍。
  • 【新華網】新疆荒漠化防治技術「診治」鹹海「危機」
    該苗圃將為鹹海乾涸區域構建「綠色屏障」,提供苗木和種植技術保障。  位於中亞地區的鹹海曾是世界第四大內陸湖。數十年來,鹹海水域面積和水量大幅減少,目前鹹海面積僅剩1960年的10%。鹹海乾涸區域每年產生巨量鹽塵,嚴重影響中亞生態環境和民眾身體健康。多年來,鹹海「危機」受到全球生態學家的持續關注。
  • 新疆荒漠化防治技術「診治」鹹海「危機」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2日電(記者于濤)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獲悉,新疆科研人員利用當地荒漠化防治技術,在鹹海附近建立鹽生植物苗圃,並試種20餘種耐鹽植物。該苗圃將為鹹海乾涸區域構建「綠色屏障」,提供苗木和種植技術保障。
  • (科技)新疆荒漠化防治技術「診治」鹹海「危機」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2日電(記者于濤)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獲悉,新疆科研人員利用當地荒漠化防治技術,在鹹海附近建立鹽生植物苗圃,並試種20餘種耐鹽植物。該苗圃將為鹹海乾涸區域構建「綠色屏障」,提供苗木和種植技術保障。位於中亞地區的鹹海曾是世界第四大內陸湖。
  • 鹹海為何逐步在消失?50年縮90%,人類到底有多瘋狂
    鹹海一帶為極端大陸性氣候,歷史上受周期乾旱性影響,湖水位比較大。但這一次,我們可能要和鹹海「永別」了。50年縮90%,鹹海為何逐步在消失?到底是自然因素還是人為原因。蘇聯解體前,在鹹海中心的沃羅日格涅爾島建立了一個秘密軍事基地—復興島,代號為Aralask-7又稱為第三實驗室。遊戲《使命召喚》就曾以它為背景。這裡曾是蘇聯的戰略大後方,相對於東西部發達地區而言,這裡較為隱蔽也相對安全。鹹海中的這個「復興島」,在2001年中旬因為鹹海枯竭,與陸地相連成為了一個半島。曾經的軍事基地也被世人所發現。
  • 鹹海為何逐步在消失?50年縮減90%,人類到底有多瘋狂
    鹹海的英文名為Aral Sea 翻譯中文為「島之海」,因為它曾經在一公頃範圍內有1500個島。面積將近7萬平方公裡,相當於4個北京。鹹海一帶為極端大陸性氣候,歷史上受周期乾旱性影響,湖水位比較大。但這一次,我們可能要和鹹海「永別」了。50年縮90%,鹹海為何逐步在消失?到底是自然因素還是人為原因。
  • 蘇聯人留下的生態悲劇:鐵打的大壩,50年被榨乾的鹹海
    曾經的鹹海是中亞璀璨的明珠,可隨著蘇聯將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規劃為棉糧生產基地,大規模的水利工程改造著這片土地,直到阿姆河被抽乾,直到鹹海被榨乾,直到只剩下鋼筋混凝建造起的大壩。阿姆河被抽乾喪鐘為誰而鳴當羅伯特·喬丹受傷不能動彈,躺在松枝上等死時,他感受到了平靜,他的脈搏和大地一同跳動,他的血液和河流一併流淌。
  • 裏海距離鹹海那麼近,鹹海快消失了,從裏海調水可以嗎
    ,使得該湖泊處於穩定的生態系統。 然而進入六十年代之後,鹹海逐漸萎縮。為了將遼闊的中亞改造成棉糧生產基地,蘇聯政府將目光瞄準了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的廣闊沙漠與荒地。人工修築大壩攔截注入鹹海的河流,然後把這些淡水分流至荒漠當中,從此流入鹹海的水量逐年減少,水域進出平衡被打破,從此鹹海踏上了死亡之路。上圖條帶線為引水渠。
  • 研究發現鹹海萎縮速率在減緩
    鹹海位於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20世紀60年代以來,大規模墾荒流域與修建水利工程導致地表河流水資源被過度消耗,鹹海面積急劇萎縮,1960年至今萎縮了約90%(6.19萬km2)。鹹海湖底乾涸、鹽塵暴肆虐、水生態系統嚴重退化,成為 「生態災難區」,鹹海的水資源與生態環境問題成為關注熱點。
  • 鹹海為何逐漸在消失?
    但自從人類文明進入工業時代以來,這種平衡就被日新月異的科技打破,人們開始肆意妄為地改變生態,但結果換來的不是「勝利」,而是「兩敗俱傷」。在這一點上,鹹海留給我們的教訓最為深刻。具體來說,就是人工修築大壩攔截注入鹹海的河流,然後把這些淡水分流至荒漠當中,使原本無法栽種的棉花和牧草在這裡紮根。流入鹹海的水量減少以後,水域進出平衡被打破,從此鹹海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 一位中國旅行作家眼中的鹹海之荒
    曾經,從花拉子模綠洲流淌過來的阿姆河在這裡注入世界第四大湖鹹海。如今,阿姆河像地圖上的一條裂紋,蜿蜒向北,遠未到達曾經的終點就消失不見。從阿姆河消失的地方一直到鹹海的大片土地,在地圖上是一塊乾淨的空白。我決定去親自看看,在真實的世界裡,那片空白究竟意味著什麼?在卡拉卡爾帕克斯坦的首府努庫斯,我僱了一輛三菱四驅車前往鹹海。
  • 瀕臨乾涸的鹹海現在怎麼樣了?還有的救嗎?
    現在的鹹海1987年鹹海就從一個面積超過6萬平方公裡的大型湖泊迅速萎縮成南北兩片小水域,人們分別稱其為南鹹海和北鹹海。到了2003年的時候,南鹹海再次分裂成了東西兩部分。這依然沒有引起人們的警覺,鹹海依然處於一個過度利用的階段,到了2014年的時候鹹海已經基本上乾涸。鹹海的急劇萎縮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危機,當地的生態環境趨於崩潰,而這樣的現狀讓鹹海所在的兩個國家就不得不重新審視對鹹海的開發利用,同時也開始採取措施來保護這片即將「死去」的湖泊。
  • 圖解:鹹海的消亡之謎,前蘇聯是如何一步步毀滅鹹海的?
    到2009年時,鹹海的面積已經衰減為原來的10%了。隨之而來的是湖水的含鹽量急劇增加,達到過去的五倍之多,魚類幾乎全部死亡。有專家預測,如果一直按照這個速度下降下去,鹹海很有可能會在未來的十幾年後徹底消失。
  • 圖解:鹹海的消亡之謎,前蘇聯是如何一步步毀滅鹹海的?
    從20世紀中後期開始,鹹海就不斷地從世界湖泊面積排行榜上往下跌。到2009年時,鹹海的面積已經衰減為原來的10%了。隨之而來的是湖水的含鹽量急劇增加,達到過去的五倍之多,魚類幾乎全部死亡。有專家預測,如果一直按照這個速度下降下去,鹹海很有可能會在未來的十幾年後徹底消失。
  • 鹹海消失的悲劇:湖泊變成幽靈船出沒的沙漠
    這些船來自過去某個年代,當時的這片土地還是被海水所包圍,是一個盛產魚類以及能為周邊居民提供交易的場所。但是在一些年後,該地區的很多海水夠乾涸了,大多數的魚也死了,只剩下生鏽的船體。海水完全乾涸後,這裡的漁民也逐漸遷走,而他們的船便成這裡的唯一物件。這片海域原先被稱為鹹海,是一個內陸鹹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