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2日電(記者于濤)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獲悉,新疆科研人員利用當地荒漠化防治技術,在鹹海附近建立鹽生植物苗圃,並試種20餘種耐鹽植物。該苗圃將為鹹海乾涸區域構建「綠色屏障」,提供苗木和種植技術保障。
位於中亞地區的鹹海曾是世界第四大內陸湖。數十年來,鹹海水域面積和水量大幅減少,目前鹹海面積僅剩1960年的10%。鹹海乾涸區域每年產生巨量鹽塵,嚴重影響中亞生態環境和民眾身體健康。多年來,鹹海「危機」受到全球生態學家的持續關注。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員趙振勇介紹,目前,試種的20餘種耐鹽植物長勢良好。其中,紅葉藜、野榆錢菠菜、鹽地鹼蓬等植物,不但能降低土壤鹽鹼度,還能成為牲畜飼草。
新疆氣候乾旱,是國內荒漠化問題較為嚴重的地區。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長期圍繞荒漠化防治、水土資源開發利用等領域開展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促進了乾旱區生存環境改善、土地生產力提升和農牧民增收,為乾旱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完)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