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土皇帝」太多,學術界被弄得斯文掃地

2021-01-08 周蓬安

周蓬安:「土皇帝」太多,學術界被弄得斯文掃地

繼核心學術期刊《冰川凍土》發表「論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論文、核心社科期刊《銀行家》發表「主編10歲兒子散文」引發廣泛關注後,一張涉及2019年高等教育專業博士論文答辯海報,近日也開始在網絡流傳。該海報被普遍解讀為:湖南師範大學前校長張楚廷教授,指導學生撰寫研究自己教育思想的論文,並擔任論文答辯委員會委員,有「既當運動員還當裁判員」之嫌。(1月17日《上遊新聞》)

上遊新聞用《前校長指導博士研究自己的教育思想 校方:合法合規》做標題,就至少顯示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顯示湖南師範大學前校長張楚廷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可以在自己曾經的「王土」上為所欲為。很明顯,作為一名即使涵養很不夠的官員,遇到有人這樣「噁心」地吹捧自己,也會很不好意思,一般會叫停這類「捧殺」。如果是稍有涵養的官員,對這種明顯的「馬屁文章」,一定是斷然拒絕並對作者進行「呵斥」。

而更為不堪的是,在中國知網中,以「張楚廷」為篇名的論文竟有114篇,包括《張楚廷體育思想研究》、《張楚廷校長領導特質研究》等。這說明張楚廷非常喜歡「這一口」。

張楚廷作為一名正廳級官員,對這篇「諂媚」元素已經浸透骨髓的文章不但喜滋滋地接受,還親自指導這名學生撰寫吹捧自己的論文,並擔任論文答辯委員會委員,已經完完全全失去了一名教育工作者應有的「謙恭」素養。如果往壞處想,這篇文章也許就是他本人「自吹自擂」的傑作,學生僅僅是他的代言人而已。

僅憑這一點,你張楚廷哪裡還有值得他人借鑑的「教育思想」?說句不好聽的話,這都到了寡廉鮮恥的地步。

另一方面,是學校根本就沒有是非觀,或者說校方的價值觀與普通大眾的社會價值觀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面對如此嚴重的利用原校長身份的「自吹自擂」行為,湖南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晏昱竟然振振有詞地回應媒體:經過認真核查研究並了解相關情況,張楚廷教授指導的博士論文答辯,所有程序都是合法合規合理的,沒有問題。

這個回應與山東省教育廳回應#官員3年跨專業攻讀碩博#的做派是完全一樣:「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甚至就是「你服不服」?

這個「3年跨專業攻讀碩博」的主角,是剛剛被提拔為濟南市副市長的尹清忠,他19歲據說是中專畢業參加工作,從未接受過全日制大學教育,可他於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在山東大學在職攻讀機械工程學院工業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於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在曲阜師範大學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且都順利地拿到了學位。

面對社會質疑,山東省教育廳回應,經核查,尹清忠「以學士學位和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結業證同等學力通過報考資格審查,經招生考試,修完規定課程,通過論文答辯,經曲阜師範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審定後,授予博士學位。」

在讀三個月的碩士研究生,有多少進修班結業證?糊弄誰啊?

中國領導幹部一個個都很忙,尹清忠先生在擔任濟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規劃與經濟研究室主任、發改委副主任期間,花了三年零三個月,不但拿下碩士、博士學位,還是「跨專業」的兩個學位,真是複合型人才,擔任正廳級副市長確實太屈才了。想想那些寒門學子,全天呆在學校裡,花費六、七年時間,有的還「掛科」,他們虧不虧?

無獨有偶。前天媒體還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原黨委書記王松奇長期在其擔任主編的《銀行家》雜誌開設「父子集」專欄,刊發自己的書法和兒子王青石的文章,至今已有數十篇。檢索知網發現,王青石2006年首次在《銀行家》發表散文和詩歌時年僅10歲。王松奇還曾在該期刊發表《爸爸的話》,推介兒子新書。

這個王松奇的做法,就只能用「無恥」二字來形容了。在其「醜聞」被曝光後,他還理直氣壯地稱「誰的文章好,就發誰的」,這不是士大夫所有的「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品德,而是典型的學術腐敗、權力自肥。王松奇所在的黨組織,難道就沒有教會他「迴避」二字嗎?

剛剛看到,《銀行家》雜誌主管單位山西省社科院機關紀委書記孫勇對此回應稱,情況正在調查,對《銀行家》雜誌社進行全面整頓,規範制度,完善機制,對主編王松奇進行相應處理。

以上事件或許因為新聞「搭車效應」引發。因為前幾天媒體曝光了核心學術期刊《冰川凍土》於2013年10月發表的一篇題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論文最近被人翻了出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文章內容真誠而深入地研究了「論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這幾天「讚美師娘」一詞在網上瘋傳,不少網友甚至預言「師娘的優美感」將成為2020年「流行語」。

而令人津津樂道卻也無可奈何的是,作者單位就是該期刊的主管單位,而文章的男主角——那個令人高山仰止的導師就是這本期刊的主編。《新京報》評論:這是怎樣一種架構呢?自己學生寫了一篇吹捧自己的馬屁文,刊發在自己主管的雜誌上——也不知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還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中國學術界之所以不斷出現這類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只因為如今很多「一把手」都是把單位當作自己的家庭,他就是大家長,公私不分(當然,只有「私」挖「公」,沒有「公」挖「私」)。如原汕尾市副市長馬紅妹的報銷理論:「我認為我是人民的公僕,吃的、用的都應該是公家的。」「我想不通,想不通,我是人民的公僕,我花人民的一點錢算什麼?!」 連外出開會購買衛生巾,也叮囑隨行人員「莫忘開發票」。

我們應該反思,單位「一把手」為何能如此任性?社會怎麼就培養出這麼多的「巨嬰」領導幹部?為何這種「太監文化」在學術界也這麼盛行?學術界「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哪去了?在筆者看來,這樣的事情之所以頻頻發生,就因為「土皇帝」太多,缺乏有效的監督,才令最該斯文的學術界斯文掃地。

相關焦點

  • 現代之鏡像北京「土皇帝」村支書抓捕現場:萬平豪宅、金條成堆...
    土皇帝這個詞,經常形容的是某地的實權人物,天高皇帝遠權霸一方,大多都是靠著民脂民膏中飽私囊!而就在北京這地界兒,天子腳下的城中村裡,竟然也藏著這樣的碩鼠,而且這碩鼠兇殘似狼,不僅愛好斂財更愛使用暴力。這樣的蛀蟲必須有人來除,在北京的掃黑除惡專項行動中,這位「土皇帝」村支書終於落網。
  • 港媒:中國人口學術界為何再沒有人說15億人太多?
    現在,中國人口學術界再沒有人說15億人太多,只是說千萬不要老齡化,不要少子化。對於五中全會決定開放全面二孩,有人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這種思維是形上學的,不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其實,當初「只準生一個」的政策有其必然性,今日的放開二孩自然也有針對性。一個人口政策跨越35年,難道還不能與時俱進?
  • 山西平遙縣長扮"縣太爺"迎客 "土皇帝"之意袒露無餘
    網上更有評論者直言,這一個小小的舉動,暴露了這些官員心底裡的秘密,無論官職大小,都要做那種說了算的官爺,就是想當一個說一不二的「土皇帝」。真縣長,假「縣太爺」衛明喜對此作出回應:「一個地方的行政長官出來迎接遊客,表明我們縣委、縣政府對遊客的尊重,這種效應放大,遊客會對平遙更感興趣。」
  • 扒一扒:中國學術界的兩大懸案
    2016年的中國學術界有一懸案持續了半年之久,那就是韓春雨事件,從5月至今,韓春雨是否設計到學術造假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實在是懸之又懸,這不禁讓小編想起去年的張生家事件,這就不得扒一扒學術界的這兩大懸案了。
  • 竹葉青吞食癩蛤蟆,不怕蟾蜍的毒弄得兩敗俱傷?
    蟾蜍的腮腺和皮膚腺能分泌毒素,就算是煮熟的蟾蜍都一樣有毒,可引起劇烈噁心、嘔吐、腹痛等等,若蟾毒誤入眼內,可引起眼睛紅腫,甚至失明,但竹葉青當沒有事一樣整個吞食癩蛤蟆,蛇進食都是一口吞食整個獵物的,只是這樣就不怕中了蟾蜍的毒,弄得兩敗俱傷
  • 學術界該相信AI還是審稿人?
    學術界該相信AI還是審稿人?匿名且具有各種迴避措施的同行審閱是今日大部分學術期刊依賴的評審制度,也就是整個學術界的支柱,隨著全球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及科研的快速發展,許多頂級期刊及國家級科研單位在手稿及資助的審閱分量日益增加,擔任同行審閱的審查人工作分量呈現超飽和狀態,成為整個學術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 過半博士後想要離開學術界
    首屆《自然》博士後調查發現,由於過長的工作時間,缺乏工作保障,再加上工作中的霸凌和歧視,許多博士後正考慮離開學術界。55% 的女性受訪者表示她們曾考慮離開學術界,而男性中這個比例是 46%。而在自我報告有殘疾的受訪者中,三分之二的人因為精神問題考慮離開學術界。
  • 隋鴻錦:像我這樣教人體解剖學的老師,有時候真是涕淚交加,斯文掃地
    我經常說:從事人體解剖學的老師,有的時候真是斯文掃地。為什麼?因為我們工作時的形象,真的有點一言難盡:上課時,老師時常要流著眼淚鼻涕教,學生也是流著眼淚學。如果手上戴著手套,不方便擤鼻涕,那真叫鼻涕一把眼淚一把。
  • 學術界否定史前文明的原因
    學術界否定史前文明的原因如下:1。對於史前文明最初起源於神話、傳說和宗教典籍的事實,學界認為是錯誤的,並予以駁斥。歐洲文藝復興以來,學術界走上了這樣一條道路,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成就。
  • 學術界的網絡
    學術界也是如此。「多學一樣手藝,少說一句求人的話」真是一劑毒藥,是世世代代流傳的謊言。愚蠢的人把社交理解為「找關係」,智慧的人把社交理解為「合作」。回到主題,我聯想到了一本書,和一部電影。書的名字是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科學革命的結構》),其中提到了範式革命。一旦科學的範式確定,一切都是小修小補。
  • 學術界死亡率最高的職業,可能是蔡英文導師
    學術界死亡率最高的職業,可能是蔡英文導師 2019年10月12日 09:2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兩岸快評第342期】但因蔡英文在這樣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議題上,暴露了太多謊言和疑點。缺乏誠信、撒謊成性,這對一個政治人物來說,才是最大的致命傷。(文/關其行)
  • 那些上海財經大學學術界知名校友!
    那些上海財經大學學術界知名校友!上海財經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經管為主,法、文、理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全國重點大學,建校以來培養了許多學術界的優秀人才。嚴濟慈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工作的創始人之一嚴濟慈在壓電晶體學、光譜學、大氣物理學和應用光學等方面做出重要成果。
  • 孩子放屁背後暗藏學問,不同的屁傳遞不同信息,父母要弄得懂
    下面就讓我們一步步展開寶寶放屁這件事吧,父母只要弄得懂,就不會無謂焦慮了。最後,動植物蛋白的攝入要適量,不能缺,但也別補太多。
  • Angew.Chem.編輯部致學術界同仁的公開信
    致學術界同仁的公開信 近期,一篇觀點文章在國際期刊《Angewandte Chemie-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這篇文章的作者針對不同性別、種族和國家的群體使用了具有攻擊性和煽動性的語言。 我們為發表這篇引起反感和充滿誤導的文章致以真誠的歉意。
  • 學術界表情包走一波
    學術界表情包走一波時間:2019-04-26 15:39   來源:金投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tan90度是什麼梗? 學術界表情包走一波 俗話說數學學不好學渣當定了,原以為畢業了就能脫離數學苦海帶來的噩夢了,萬萬沒想到果然還是高興的太早了。
  • 中國學術界的抄襲風何時剎車?
    中國學術界的抄襲風何時剎車? 2008年10月08日 14:25 來源:荊楚網 就是因為學術界的抄襲之風,強取豪奪別人的勞動果實,包括國外專家學者的,才助長了學界懶散腐化的風氣。如果教授院士都天南海北地到處講座,跑去忙著賺錢,忙著做與學術無關的事情,那還有誰去潛心研究,中國的學術還怎麼能夠得以前行。悲哀,莫大的悲哀!  因為專業學習需要,筆者經常去中文期刊全文資料庫查找資料。在相同的關鍵字的搜索下,搜出一系列文章,打開之後會發現,眾多文章上面都有雷同之處。
  • 學術界為啥不愛投中文期刊?
    學術界不投中文期刊的原因是什麼?這一老生常談的問題,最近再次出現在某知識問答平臺熱榜。短短兩周,便吸引了180個回答,瀏覽量超過34萬。中文期刊到底差在哪?面對逐漸邊緣化的態勢,如何摸清定位實現破局?計算機領域,很多頂級會議獲得認可,一定程度是因為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源頭就在會議上,或者來自某一個期刊,學術界與期刊、會議的互動經形成正向循環。如果哪一天中國的需求走在世界前沿,又能夠在國內找到技術方案,那這些技術來自哪裡,哪裡就會形成新的輿論陣地。問:絕大部分優秀論文流向國外,中國是否是學術全球化的受害者?
  • 大陸學術界提「智統臺灣」說法 國臺辦回應
    有記者提問,最近大陸學術界有「智統臺灣」的說法,請問發言人有何看法?朱鳳蓮表示,最近大陸學術界有舉辦很多涉臺的研討活動,其中有一個是2020年12月29日全國臺灣研究會在京舉辦「2020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40多名專家學者圍繞兩岸關係熱點問題進行研討交流。
  • 「做了大量工作,但成就屬於導師」關注學術界「臨時工」
    今年6月中旬到7月底,頂尖學術期刊《自然》與市場調研機構合作,首次對學術界的博士後群體展開了一項大規模問卷調研,近100個國家的7600多名博士後研究人員詳細回答了他們在職業前景、工作負擔、職場文化等方面面臨的主要問題。近日,完整的調查數據已公布在go.nature.com/3tmckuq。《自然》雜誌發布系列報導,對調查結果展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