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人類進入電腦與網絡的時代,中國人用了數千年的漢字系統也迎來了其一個適應與變化的新時期。作者在粗略回顧電腦漢字近三四十年歷史的基礎上,更對由此而產生出的幾門學問以及未來漢字發展方向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與同好者探討交流。
文\金岷彬 圖\標註者以外來自網絡 編輯\王巖林
電腦漢字技術對於中國的歷史進程,是一座重要的裡程碑——
就技術本身而言,直接實現了漢字作業的機械化、自動化、甚至智能化;
就社會應用而言,根本性地改變了整個漢字文化圈的文字使用和文字交際方式,甚至改變了社會的辦公方式、經濟(社會)管理方式、乃至於影響了許多社會個體成員的生活方式,如手機微信,影響了無數人的日常生活形式與內容;
就漢字本身而言,電腦漢字作業的嶄新形式,改變了中國一度要搞拉丁化的文字改革那架決策天平的傾向,確立了繼續使用漢字、停止文字改革的新決策。總之,電腦漢字技術出現的三四十年來,使中國社會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
本文只談電腦漢字技術在學術方面的事情。筆者感到,電腦漢字技術在中國的興起,產生了兩門新學問,或者新三門學問。這些新產生的學問同樣是以漢字作為研究的客體對象;但是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和最終的研究結果,與大學中文系傳統的教學和研究,都截然不相同—— 1)漢字工程學,2)工程漢字學,3)漢字字形美學。並且,由於電腦漢字技術廣泛介入社會,還產生了三門新的經濟產業—— 1)漢字字形數碼化應用,及文字複製產業,2)漢字的電腦網路應用產業,3)字形美學產業。
上述幾方面的具體看法,分述如下:
1,漢字工程學
這是以電子計算機為基本工具,以漢字作為研究對象和電腦處理對象,而發展起來的電腦技術和電腦技術理論。
1-1,中文印刷自動排版的關鍵
在20世紀最後的四分之一時間裡,實現中文印刷的自動排版,是一個全世界都關注的科研課題。中國啟動了著名的748工程,中文自動排版就是748工程裡的重要項目。但是,一開始,748工程是按照自動鑄字排版和自動照相排版的既有技術模式,去構架具體實施的技術方案。1977年某期《科學實驗》雜誌上,以「宗華昭」的筆名,專文介紹了上海中華印刷廠自動照排方案的初步結果[1]。在那一期雜誌裡,特意將自動照排生成的「宗華昭」整篇文章用扁形字體來行文,並且在文章開頭特別說明,是自動照排的版面;用來和同期雜誌的其它鉛排版面作對照。現在回顧那段我們曾經走過的漢字作業技術路程,自動鑄排方案屬於機械式技術範疇。字模版影像的自動照排方案是「第二代」「機電式」照排技術。
在中國大陸對中文印刷自動排版的研究,沒有實際搞過「第三代」「陰極射線管」顯示漢字的技術方式。因為中國缺乏那種性能特別高的陰極射線管,它要求高解像率(按照筆者在印刷界的習慣,喜歡說「高解析度」)、高速顯示、特短餘輝,才能顯示和高速變換出不同字形,作為排版照相的字形模樣。當時只有西德研製出了這種昂貴的陰極射線管;還未達到商業化普遍應用。
北京大學數學系王選、陳堃銶夫婦提出了另一種先進的自動排版方案——把漢字作字形數碼化處理,將數碼化的字形數據存儲在電腦裡,建立起漢字精密字形數據的電腦字庫。有了漢字字形的數碼化數據字庫,就可以方便地調用每一個(排版目標)漢字的字形數據,由電腦顯示出對應的漢字字形。王選陳堃銶方案顯然是比「第三代照排」從陰極射線管所顯示的字形來照相併且排版,更先進,更可靠。在後來對文字的自動排版技術史敘述裡,把王選方案稱作「第四代」「照排方案」。其實,在王選方案裡,字形早已經事先數碼化,組成精密字庫並存儲起來;也沒有光學鏡頭系統的照相機;不存在前三代照排系統裡的「字形影像」和「光學照相」這兩個「照排」的特徵性技術元素。但是,在社會習慣裡,仍然沿用了「自動照排技術」的概念來指稱王選的技術方案。筆者認為,概稱為「自動排版技術」,更恰當一些;如果為了說明王選方式的技術特徵,不妨叫做「雷射掃描式自動排版」。
王選方案以其技術先進性和及時的軟體配合(王選夫人陳堃銶教授的巨大功勞),從理論原理與技術實證兩方面,使748工程接受了這種先進的技術模式,最終成為了748工程的參與者和重點課題項目,為748工程作出了重大成就。
現在來回顧中國大陸的自動排版技術發展歷程,是王選教授高瞻遠矚,搶佔上了漢字字形數碼化這個技術理念的制高點。並且以巨大的努力,在技術上首先實現了國標基本漢字集的實用精密字庫。那是在三十多年前,計算機的硬體相對於現在粗疏得多的初級時期,王陳夫婦用軟體工程的卓越努力來實現的奇蹟——漢字字形信息的大比率壓縮和字形還原,以及不同倍率的縮小放大。由於漢字的字形實現了數碼化,就為漢字字形數據的電腦複製拷貝,創造了優越的前提條件,這是數碼化字形數據能夠社會性廉價普及的關鍵。而且數碼化的漢字字形為後續的許多衍生技術,如漢字字號的軟體變倍縮小放大,藝術變形,漢字新字體的藝術創造,進而計算機輔助設計新字體,漢字字形信息的其它多種目的多種用途,提供了一個高水平的發展平臺。
後來王選考慮到北大字形數碼化技術,及特有的自動排版技術需要保護智慧財產權,於是研製了北大特有的光柵圖像處理器RIP,用自己的硬體配合自己的軟體,實現了中文印刷排版的全自動化,並且達到了大量生產的商業化產品程度,領先世界。
北大方正企業集團,是王選教授獨具慧眼,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產業化的進一步努力。王選教授是一位少有的多方面型科學家企業家,既具有科學家的學問創新思維方式,又具有企業家的市場經營思維方式,及時建立高科技的研發企業,把重大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了具體的社會先進生產力。用數碼化的字形技術實現中文自動排版,這是劃時代的進步 ——「淘汰鉛與火,駕馭光機電!」
王選團隊研製中文自動排版系統,就是一個以漢字作為具體研究對象,研製自動排版硬體和軟體的漢字工程。這是漢字工程學裡一個重要領域,既有理論研究,在理論上佔據了制高點;又著手工程上的硬體軟體研製與生產,最終推出自己的工業-商業化產品。
開闢了漢字字形的數碼化字庫這條技術道路,後續研究者們開發不同版面格式的排版軟體,發展成為了超越傳統印刷行業的新技術熱點。最終與國際的版面技術結合起來。在今天的個人電腦上,普遍能在 Windows Office- Word 平臺上,由文章作者自己編排成為簡單的圖書雜誌版面。(本文不去專門分述微軟系統與蘋果系統。)技術的進步太神奇了!
1-2,通用電腦的中文化界面
1970年代末期,在中國大陸的計算機界曾經有過一次電腦「制式」的討論——究竟是搞中文電腦,還是搞通用電腦的中文界面[2]。討論的結果取得了共識,搞通用電腦的中文界面,方便中國人使用電腦,也方便中國的電腦與世界電腦交換信息。幾十年來世界範圍的計算機網絡實用,證明了選擇通用電腦的中文界面技術方式,是中國計算機發展的正確方向。
於是,就會有各種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的中文化工程,這是漢字工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些熱衷於「文字改革」的人士,總要用「搞中國自己獨立的中文電腦系統」當理由,來為自己的「新文字」方案尋找「重大意義」和「重要用途」。那些文改熱者其實對計算機技術並不內行,卻要以一知半解的計算機知識,來挑戰計算機技術界早已達成的共識,和四十年來中國計算機的實踐。
1-3,漢字字形的機器識讀與聽寫
機器識讀是比機器識別範圍更廣泛,技術更高的階段。
漢字機器識別的概念,是指能將待識別的對象,識辨出是某個具體的漢字。當然,漢字機器識別也是技術分支很多的一個技術小門類,比如印刷字體的識別,手寫字體的聯機識別(漢字的即時手寫輸入方式),手寫字體的脫機識別(手寫文稿的識別),古籍版本印刷書的識別(為了古籍圖書的點校箋注,和重印電腦排版古籍);甚至,在行進的車輛裡對沿途市面招牌廣告的識別(筆者認為,這是未來高智慧機器人,以「人逛街」的眼光看市面,所需要的文字識別技術基礎)。大學中文系的漢字使用頻度自動統計,或者某位作家寫作用字用語風格,等等研究,也能用到漢字機器識別技術。
機器識讀,則除了要能準確地識別出具體的漢字之外,還要能解讀源文本的中文意思。這是機器翻譯、機器編輯、機器校對、機器朗讀、機器閱卷、機器審核文本、機器摘要、機器索引、機器輔助教學等等事務的技術基礎。
反過來,亦有依據漢字的語音信息,變換為漢字文字信息的「聽寫」技術。漢字的機器讀、寫技術,都是漢字工程學裡的應用門類。囿於筆者個人的認知和思考能力所限,僅想到這樣一些漢字的讀寫技術。
1-4,漢字字形的機器輔助設計(字形CAD)
漢字的藝術字體類型與字母文字相比,種類太少太少。原因在於漢字的數量巨大,要設計一副「足額的」新字體,滿足印刷工程需要,所耗費的工作量比字母文字大得多。傳統的新字體設計,是由設計師用手工繪寫的方式,在方格坐標紙面上逐個字地繪寫。字形CAD技術可以幫助字形設計師去完成大量基本重複性的事務,減輕設計師的勞累,提高新字體設計效率。
在漢字字形CAD技術創用了30多年之後,市面上使用的新字形品種明顯多了起來,從鉛活字時代不足20種實用字體,發展到早已突破了百種以上。北大方正集團有一個字模部,是目前大陸設計新字體的主力團隊之一。此外,臺灣、香港、日本的印刷新字形設計團隊也是非常強勁的新字形設計-生產團隊。字形CAD技術已成為世界範圍內,許多「大字符集文字」(包括漢字)創新應用字體的銳器。
1-5,漢字信息的遠程傳送
這方面的技術解決得比較好,這是世界網際網路的實用技術基礎。今天,筆者能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寫文章,報名參加北京大學的紀念性學術會議,就仰賴於漢字信息的遠程傳送技術。
1-6,漢字編碼的理念與實踐
漢字編碼是漢字進入計算機的第一步。現在,許多人都對漢字編碼有強烈興趣,漢字編碼的方案層出不窮,成為漢字工程學裡一個人氣旺盛,但眾說紛紜的領域。
1-7,機器的漢字思維
這是漢字工程學的一項前瞻性課題——在未來有了足夠的技術基礎,研製能象人一樣有獨立思維能力的高智慧機器人時,機器人究竟用什麼語言來思考?中國研製的機器人顯然要會漢語思考(也要同時會英語思考吧)。研究漢語漢字為基礎的機器思維,是漢字工程學一項難度很大的項目。
2,工程漢字學,或者叫機器漢字學
這是以機器所表達漢字字形為研究的對象,只關注機器生成的漢字字形(數碼化字形的復現),或者表現出的字形(印刷出來的),不研究由人手寫形式的字形,更不去管字形的讀音和字義。漢字機器純粹是一種漢字工具,既可以印刷出毛澤東的文章,也可以印刷出蔣介石的文章,都用的機器漢字。機器漢字沒有人為附加的政治屬性。
現代印刷是一種大規模印製圖片和文字的工業化技術,印刷工業所使用的漢字形體,就是機器漢字的骨幹,也是研究機器漢字的主要內容。
1988-05《中國印刷》季刊第20期發表了筆者對漢字研究的處女作《文字處理技術對於漢字字形演變的影響》[3]。文章裡特別強調,是中國的印刷術使漢字產生了印刷體,一種專門供閱讀,不再適合手寫的字體。進而發現,當時大學中文系的教科書裡講漢字字形演變史,只講了演變到楷書字體和行草書字體,沒有講述印刷術產生了漢字的印刷體。於是促使筆者從工程技術的角度,採用工程技術人員的研究方式去研究機器漢字。
2-1,《工程漢字初涉》書稿內容介紹
筆者著手撰寫了《工程漢字初涉》的書稿,逐章地討論了機器漢字的 形、體、號、量、序、構、讀、美八個方面,以及中國人的文字觀念。
1)「形」,討論了漢字的字形演變史,特別關注導致字形演變的技術因素。認為甲骨文字形表現了刀刻硬質載體的文字特徵;金文則是一種制模、鑄造的工藝性字體;毛筆製作技術的進步,讓文字書寫能走向快寫快記的境地,促成了古文字的字形簡化到小篆,再隸變和楷化,行書草書是快寫字體的繼續發展。
古代文字的書寫載體——竹簡木牘對漢字漢文的影響。即使在文字發明之初的遠古時代,極為簡陋的石器骨器刀子,也容易剖分竹子成為一批規則整齊的薄層竹簡,作為抄書和長篇文章的載體。因為竹纖維平順規整,容易分剖分層。而木頭纖維曲繞,不易剖分,只能得到比竹簡厚重的木牘。竹簡文書形成了漢文豎行書寫、從右向左排列的格式,成為了社會通例和習慣。於是把這種習慣表現到了甲骨文書和銅器金文的款式上。還有,單枚簡牘載字量小,迫使古人「濃縮」話語內容,揀最緊要的字來記錄表示,這是形成古漢語文言文的物質影響因素。筆者把書寫工具、顏色墨汁、書寫載體都歸結為「文字技術條件」。
紙的發明和作為文字載體,才有了在寬大幅面的書寫材料上連筆書寫,筆走龍蛇的客觀物質條件,才出現了行書和草書。
印刷術的發明和廣泛應用,最終產生了漢字的印刷體。工業化的印刷技術,機器刻字模、機器鑄字、機器印刷,要求活字的尺寸規格精確,在嚴格的方框之內表示所有筆畫多寡不同的字形,這是現代印刷體,一種機器製造字形的機器字體。
電子計算機把漢字字形點陣化;計算機的數據複製技術、字形CAD技術為更多更新的漢字形體,提供了創寫和應用空間。
2)「體」,討論字形演變歷程,特別關注字形演變與字形標準化之間的矛盾運動。字形演變是常態,字形標準化,把字形相對固定到某種狀態是「暫態」。
文字是社會公器,必須有字形標準化才能做好社會交際。中國歷史上有若干次字形標準化,最著名的是秦始皇統一文字。漢代有《熹平石經》的石刻字樣標準,唐代有《五經文字字樣》、《九經文字字樣》石刻(現藏西安碑林)、《幹祿字書》。科舉考試規定必須按《幹祿字書》的字形書寫,是通過科舉考試的形式,貫徹政府認可的字形標準化。
標準化必須依靠具體的文字工具來貫徹實施。手抄時代的(秦小篆)標準字形,就不如石碑上的(漢隸)標準字形可靠。印刷時代通常是「按照書上的字形」來認字寫字,這是控制了鑄字銅模的標準化。
一方面,文字技術的發展,使得字形變異,突破了原有的字形標準化;但是會在新技術條件下建立起新的標準。另一方面,越先進的文字技術對字形標準化的要求也越高,工業印刷技術出現了《印刷通用字形表》,計算機技術出現了 「國標字形」,甚至中日韓三國四方的通用字集和字形。2013年教育部和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了《通用規範漢字表》8105字集。
再一方面文字技術越先進,對字形的穩定作用也越大,這從計算機的字形標準就能體會到。
3)「號」,討論文字版面裡不同大小字號的檔次數量,以及匹配關係。不同大小的字要能緊密、恰當地排成美觀整齊的版面,必須研究規格的分級、具體規格的數量。
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曾編程計算了不同字號的點陣字形之間,匹配關係。二炮二所已故總工程師石雲程先生(中文信息學會漢字系統專業分會理事長)對這部分研究和撰寫書稿,給予了很大幫助。陝西機械學院印刷機械系董明達教授把這部分討論點陣漢字的字號設置,字號間大小比例的計算公式等內容,寫進了他編的教科書。
4)「量」,討論漢字使用頻度的查頻技術,以此來規定漢字的使用分級字表。
鑑於748漢字查頻表的統計樣本抽取不合理,討論了漢字查頻的抽樣理論。
鑑於除了電腦字庫字表之外,還有《通用漢字表》、《常用漢字表》的實際使用,金岷氏曾經提議制定一個《標題用電腦漢字表》。因為需要漢字發展更多的電腦新字體、藝術字形方面,並非要求漢字的正文字體多樣變化,而只要標題字體的豐富多彩。制定標題字表,可以減少設計新字體的字數,便於新字體的設計、生產、流通。現在,《通用規範漢字表·2013》作為新的社會用字規範,其一級字表3500常用字,二級字表3000字,這兩部分6500字,作為創寫新的漢字機器藝術字形,基本可以滿足漢字字形藝術創新,和社會用字藝術化的需求。
5)「序」,漢字的排序與檢索。
漢字的音序排列系統,同音(或同音又同調)的漢字子集,如何進一步精密排序?漢字的字形排序系列,同筆畫的字子集,或者同部首字子集如何進一步排序。漢字的部首集裡,部首之間如何排序。
漢字字形排序的專題探討了一種筆畫數碼的「部首-餘部」字形排序法,認為漢字部首是漢字字形最顯著、最綱領的字形特徵。希望能象英文字典或者四角號碼字典那樣,直接編號直接檢字。在2006年,編寫了排序程序,生成了 CJK 字集20902字的排序檢字表,編排列印頁面程序,直接輸出可供印刷的頁面。
6)「構」,漢字塊的拓撲圖形結構。嘗試用形式文法的方式來描述漢字的拓撲結構。在90年代初的技術條件下,設想用巴科斯範式的形式語言,來描述由基本部件組成漢字的算式。這方面的研究,起始於1979-07長春中文信息處理研究班對字形結構的切分研究。認為,可以用部件組字的算式來表述一些(國標)庫外字。
設定,用「+」加號表示左右結構的「構字算法」的算符;用「÷」除號表示上下結構的「構字算法」算法(包括「病」、「氧」、「建」等類型,都「粗疏」地歸入上下結構,便於用算符算式來表示構字算式);用「〇」圈號表示內外結構的「構字算法」算符。
漢字的部件構字就可以用算式來表達:
「漢」=【氵+又】; 「字」=【宀÷子】; 「處」=【虍÷処】; 「理」=【王+裡】
「麤」=【鹿÷(鹿+鹿)】; 「國」=【囗 〇 玉】
「陶」=【阝+(勹÷缶)】; 「器」=【(口+口)÷犬÷(口+口)】
上述的字「構字算式」是「寫給人看的」——在用電腦寫文章碰到「庫外字」時,可以利用這種「構字算式」,把一些電腦「庫外字」在文稿裡表示出來,由印刷排版的編輯利用「臨時造字軟體」組成一些字形特殊的「庫外字」。筆者在自己的一些論文稿裡這樣採用,並與編輯實現了算式的溝通。
但是上述的「構字算式」不適合「機器識讀」,目前的機器智能還無法把(勹÷缶)式子解讀為「匋」這種「上下結構又帶有「包孕意味」」的字。用於機器識讀的「構字算式」還需要增加一些「構字算符」的規定。本文不再贅述。
漢字塊的拓撲圖形畫面眾多,能不能分類,採用什麼樣的分類樹結構,來準確地表述拓撲結構的畫面。在 ISO標準的 CJK漢字集裡,採用了一些圖形符號來表示漢字的組字拓撲結構。
7)「讀」,機器漢字的閱讀適性研究。英文詞彙 readability 的漢譯,有譯「可讀性」的,有譯「易讀性」的。可讀 與 易讀,是兩個等級相差很大的文本狀態。筆者接受西安理工大學印刷學院董明達教授的建議,在書稿裡使用「閱讀適性」這種說法。
書稿裡分別討論了閱讀與眼睛生理結構的關係,用數學計算表明了一些閱讀與眼睛的關係:印刷用五號正文字是閱讀適性很好的一個字號,是中國的中文印刷在長期實踐裡積累起來的智慧。橫排文本適應了人的兩眼左右分布,比豎排文本適讀性好。文本的白地黑字印刷方式,適讀性好,生產成本低廉。單篇論文《漢字印刷體的閱讀生理基礎》發表在《中國印刷》第32期[4]。1991年冬,北大王選教授到西安講學,讚賞過陝西印研所的這篇文章。
閱讀的心理基礎。閱讀與漢字結構(筆畫數、筆畫組合方式、筆畫粗細、手寫體與印刷體等技術條件)的關係。最終表現為印刷文本的技術參數與閱讀適性的關係[5]。
漢字在計算機終端平面上的現實與閱讀,曾對90年代的電子管顯示器作過計算討論[6]。
8)「美」,漢字字形的工程美學探討。傳統的字形美學都限於漢字書法範疇,因為討論漢字美學的多為書法家。一些美術字設計師也討論過漢字美術字的美學。印刷字體也有美學問題,特別是計算機漢字技術更涉及到漢字的工程技術美學。在《光明日報》上曾讀過報導雲,王選教授很注意發現並培養自己研究生的美學素養。
筆者關於工程漢字美學討論的文章,曾發表在臺灣 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的年報上[7],和北京印刷學院學報[8]。
綜上八個方面所述,機器漢字的形、體、號、構,是對漢字直接研究的目標;量、序,是機器漢字在社會使用裡表現出的技術屬性;讀、美,則體現機器漢字的實際使用價值。
2-2,提出「人的文字觀念」說法
對漢字史的研究,感到應當重視「人的文字觀念」形而上對漢字發展進程的影響。有兩個極端而明顯的事例形而下表現。
1)漢字印刷體(宋體字)是在印刷術誕生和應用了將近一千年之後,才出現。因為初期的人們不可能先驗地認識到印刷與手寫的不同,而去先驗地創造新的印刷體。只是採用了傳統的對手寫字體審美觀去要求印在書上的印刷字形。於是在雕版印刷書上,長期追求書法名家的字體風格。把適於抄書、適於閱讀的,一種字體叫做「匠體字」,因為那是職業抄書人習慣使用的一種字體。認為匠體字呆板僵化,為書法家們不屑,也為受書法審美影響的讀書人和書坊老闆漠視。直到在實用過程裡,發現某種印刷字形便於走刀雕刻印版,便於閱讀。對印刷字形的觀念終於發生了變化,開始看好印刷體。在新的字體觀念下,讀書人看好宋體字印的書,有了商業利潤,才能建立起專門寫印刷字體版樣的技工隊伍。有了大量專門寫印刷字形的技術工匠隊伍,(他們的的確確是「寫字匠人」)印刷字體才在雕版書上生存了下來。這是一個將近一千年的漫長轉變過程。印刷字體宋體字的形而下,由印刷字體的書寫工匠隊伍形而下產生出來。而這些形而下,又受到 對印刷字體的審美觀念形而上,對書籍用字的表達觀念形而上的制約,曾經分別表現為「阻礙」印刷字體的出現,和明朝年間促進印刷字體的出現。
2)人們曾經認為漢字落後,重要理由之一是,文字技術很難機械化自動化,就想到搞拉丁化的文字改革。就是說,「漢字落後觀」的文字觀念形而上,主張革漢字的命。計算機基本上實現了漢字自動排版和遠程傳送,先進的文字技術形而下改變了原來認為漢字落後的觀念形而上,導致新的形而上 否定和取消了文字改革。這是中國人文字觀念形而上的大反覆。
漢字是中華文化之魂,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這種觀念形而上,在計算機漢字技術形而下的支持下,會牢固地長久地成為中國人的漢字觀。
2-3,工程字形的「相關因素三角形」
筆者總結出了一個三角形關係圖:漢字的客觀字形、人的文字觀念、文字技術工具這三個基本因素,構成一個三角形的三頂點,兩兩關係則是三角形的三條邊。如圖
筆者的書稿是用業餘時間1989-1993歷時五年寫出來,最初起名《工程漢字學初論》。其中一些觀點內容以單篇論文形式發表。寫稿過程裡,印刷工業出版社編輯羅樹寶先生支持筆者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研究印刷漢字,鼓勵筆者早日寫出全部書稿(1992-03談話)。書稿將成之際,從1993年起印刷工業出版社實行了編輯的經濟承包。大印刷研究所所長兼印刷工業出版社社長的某人否定了羅樹寶先生責編出這本書的選題,據說是大所長嫌一個西安小研究所的小人物,寫書稱「工程漢字學」,不夠格。更重要的是,而且這種書沒有經濟效益。
書稿壓箱底20年了,計算機技術飛速進步,基於90年代前期的具體硬體,所闡述或計算的一些內容已經過時;但是計算機處理漢字的基本原理,計算機與漢字的相互關係並沒有變。20年的社會實際情況,證明了筆者書稿裡的基本觀點經受住了時間考驗。
現在,筆者打算把在美國中文報刊上的小文章稿費集攢起來,當作在美國出書的費用,用以文養書的方式,出版自己的《工程漢字學初論》,或者《CJK漢字集字形排序與檢字表》;紐約中文《世界周刊》一直在徵集(收費)出書的書稿。這是筆者退休之後為漢字文化研究努力的一個方面目標。
3,漢字的字形美學。
筆者在《工程漢字學初論》的書稿裡,專設一章討論過漢字的字形美學。漢字的字形美學包括:字形美的觀念,什麼叫做「字形美」;對字形美的審度和評價;創造字形美的手段和技術工具等幾方面內容。
並且,主張把漢字的書法美學、美術字美學(工藝美學)、工程美學結合起來,建立一門綜合性的漢字的字形美學。曾經與一些書法家、字形設計師(如北大方正字模部主任朱志偉老師、北京印刷學院袁樸教授)討論過建立漢字字形美學的話題。
4,計算機漢字新產業之一,數碼化漢字的複製產業
印刷工程是大規模複製漢字圖文的工業化產業,計算機漢字技術實用之後,還出現了漢字圖書文本的電子化,有了網上使用的版本。這更方便了對中文圖書的使用,更容易把圖書資源通過讀者的閱讀,轉化為讀者的知識資源;再由掌握了知識的人進一步創造,轉化為新一輪的學問資源。所以,做學問離不開圖書資料。
電子版圖書報刊的迅速發展,曾經產生過討論——電子型圖書報刊能否徹底淘汰掉紙質圖書資料。
筆者認為電子圖書為圖書增加了新的品種,但不可能徹底淘汰印刷形式的圖書和資料。電子版圖書刊物適合消遣性的閱讀方式,或者學習性閱讀的暫時瀏覽方式。對於研究性的書籍閱讀方式,讀者往往要在書上作標記、批註,往往會反覆查讀,並且會把同一書的不同版本匯集起來同時查讀和研究,或者把同一研究目標所涉及的不同圖書匯集,同時查讀。這種研究型的閱讀方式,仍然是傳統的紙質圖書方便。商品經濟的社會,許多商品要有包裝,要有隨機技術文件,這方面顯然只能採用傳統的印刷文本方式。商品流通領域裡或者流通過程裡,需要有許多的票單傳遞,甚至涉及到法律證據之類,顯然仍然需要大量的印刷空白表單,隨機填寫等等……
其實,把大量圖書電子文本化,也是計算機對漢字複製新產業的一個方面。
總之,計算機與漢字的結合,產生了一門新的,高於傳統印刷產業的新產業,籠統稱作「數碼化漢字的複製產業」,行嗎。
5,計算機漢字新產業之二,漢字通用網絡產業
計算機網絡的迅速發展,漢字通用網絡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產業。我們都是漢字網絡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不再冗述。
6,計算機漢字新產業之三,字形美學產業
1)字形美化服務業。市面街道的裝飾文字,包括店號匾額、招牌招貼、霓虹燈廣告等等,現在大量的都是由電腦給出漢字的藝術字原型,再進一步加工製作。而以前的店鋪匾額,通常只有少數能寫「署書」(《說文》語)大字的書法家堪當此任。電腦工程漢字美發揮了比傳統書法美更廣泛的作用,美化了我們的城市、鄉村。這是漢字字形美學產業的「行業」之一,牌匾廣告製作業,在許多城市還形成了「牌匾廣告一條街」的專業市場。
2)民間零星文字文書服務業。全球華人居住區都出現了「電腦打字複印部」,這是利用電腦漢字技術為社會的零星分散需求服務的行業。服務部的電腦裡都存儲有眾多電腦藝術字體,美化了零星列印出的漢字文本。這與以前只有大單位或政府機關才能配備機械式漢字打字機,只能打字長仿宋字的蠟紙再油印文件,簡直是天壤之別。
3)漢字新字體設計行業。在鉛與火的活字印刷技術年代,要創新推出一款新的漢字印刷體非常困難。其一,字體原稿的設計,是手工繪寫方式生產,一套幾千字的字形卡片要耗費字形設計師多少年的功夫。其二,把字稿原型轉制為鑄字銅模,又是一件繁浩的工程。因為同一個字的不同字號大小,就需要大小不同的銅模,才有大小不同的鉛活字。文革前後,全中國大陸只有北京新華字模廠、上海字模一廠、湖北丹江文字六〇五廠是專業的銅模製造廠;加上 上海印研所的字體研究室,能夠搞印刷字體新字形設計的,就這麼一點微薄力量。電腦漢字技術的出現,產生了許多字形設計公司,並且還有新字形輔助設計軟體,極大地增強了社會設計新字形的力量。漢字新字形的設計,現在屬於平面設計的範疇,出現了許多能設計漢字新機器字形的平面設計師或字形設計師。北大方正的字模部,就是這個新行業的重要企業。
參考資料清單:
[1] 宗華昭,《中文的自動照相排版》。載《科學實驗》月刊,1977年某期。(資料不在手邊,文題、所在刊物的準確年份、期數,都無記憶準確的把握。但,刊物名、作者名肯定準確)
[2] 郭平欣、鄭易裡、王選等合編,《漢字信息處理》。國防工業出版社,1984年,北京
[3]林川,《文字處理技術對於漢字字形演變的影響》。載中國印刷技術協會編《中國印刷》季刊,第20期,1988-05.,北京
[4]林川、葉世融,《漢字印刷體的閱讀生理基礎》。載《中國印刷》第32期,1991-05.北京
[5]林川、樊林,《漢字印刷文本的閱讀適性討論》。載《北京印刷學院學報》創刊號,1993-05,北京
[6]林川、樊林、薛國光,《漢字在計算機屏幕上的閱讀適性討論》。載《中文信息學報》Vel.7,No.2,1992-05,北京
[7]林川,《漢字美學之我見》。臺北《中華印刷科技學會年報·1993》
[8]林川,《表現漢字形體美的藝術和工程技術》。《北京印刷學院學報》Vel.5,No.1,1997-06,北京
(註:此文,2014年為紀念王選而作。今略加修改重新發出)
歡迎同樣感受到毒話語之痛、有為大道中華立言意願的五湖四海朋友,積極加入或賜稿《淨毒立言》、《科玄與道》、《文字文明》、《大道中華》四大專欄,讓我們一同去攪動中華之道當代話語的時代風雲吧!
【淨毒立言】 前期推薦項:
1、中國古代科技一直落後於西方(毒言推薦:陳大漓)
2、中國古代相比西方,缺乏科學精神(毒言推薦:陳大漓)
3、2000多年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封建統治(毒言推薦:王巖林)
4、封建地主、封建地主階級、封建地主所有制和有地主階級的社會就是封建社會等(毒言推薦:王巖林)
5、中國古代欽天監、司天監系統的觀象授時,是巫師們的封建迷信活動(毒言推薦:慈天元、韋寧)
6、農民起義導致了古代的改朝換代,反抗與推翻統治階級的是一次次的農民革命(毒言推薦:王巖林)
7、中國人沒有信仰,華人是沒有信仰的民族,沒有信仰就沒有力量,思想混亂和腐敗問題的根源是喪失信仰(毒言推薦:慈天元 王巖林)
8、基督教的經典譯作《聖經》(推薦理由:佛經、道經、儒經皆沒有自推為「聖經」。 聖賢之道,沒有宣鬼神為'聖教'之理。 建議:改譯作《耶經》或《神經》。立言人:慈天元)
9、士人,是大道中華的文明之心。(立言人:王巖林)
10、中國共產黨人和毛澤東時代的革命戰士,是政黨組織條件下的一代新士人。(立言人:愛愛)
11、電磁波學說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完全正確,不容置疑。(毒言推薦:程奉獻忠 立言:不存在電磁波;不存在作為基本力的強、弱作用力;不存在所謂的時空彎曲、宇宙學紅移等;建立在電磁波基礎上的廣義相對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神話!)
12、全面重建與高揚中華士人文明話語,是奪回自身歷史解釋權至為關鍵的一步。(毒言推薦:王巖林)
13、中國人不講邏輯,中國人沒有邏輯思維(毒言推薦:慈天元)。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自有一套根本關聯著自然、大道的整生羅緝(立言人:薛英俊)
14、對中國史前研究證明,不是簡單的「石器時代」;而應是金屬時代之前,先後有一個「木石前盟」複合工具時代和火技術陶器時代(淨毒立言人:陳明遠、金岷彬)
15、冠之以「愛智慧」名的哲學名不副實,未能愛全部的智慧,更沒有卯定於道的大智慧(淨毒立言人:王巖林)
16、西方所標榜的「市民社會」,不是自由民主的象徵,而是資產階級專制統治的體現。(淨毒立言人:愛愛)
17、道,是中國人一統知行的最大成就;道之統系,讓中華文明始終能夠知行統一地合於大道(立言人:王巖林)
【開設了一個「構建中國新時代話語」投票區。歡迎投票。在此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