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消費增長率不斷下調 跟限制理財產品供應有關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安信證券高善文原題 《消費降級為哪般》

  摘要

  消費增長率不斷下滑,與收入增長背離,且並非房地產資金佔用所致,與汽車銷售增長也是背離的,收入、房地產投資、汽車銷售無法解釋消費增長下滑。消費增速下滑真正的原因是由於理財產品供應減少,而導致的居民金融儲蓄率的被迫減小,為了重建合意的金融儲蓄,居民削減了消費。

  正文

  2016 年以來收入和消費增長趨勢明顯背離

  大概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宏觀經濟經歷了一段明顯的加速,直到2018年以後才出現減速。從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義值(見圖1)來看,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加速是十分明顯的。儘管隨後經歷了減速,但截至2018年年底,其名義增速依然高於2016年上半年。

  剔除價格因素的影響後,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趨勢仍然支持上述觀察,不同之處在於,實際增速在2018年年底已經較為接近2016年上半年水平。

  其他與收入相關的指標,例如外出農民工收入(見圖2)、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等,在這段時期都表現出類似的模式。

  但是如果觀察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無論名義值還是實際值,在這段時期它的增速始終保持趨勢下行,這是十分奇怪的,值得深入探討。

  這是因為在歷史上的其他時期,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在絕大多數時候都基本地受制於、並且高度同步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

  將2013年12月份以來,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會消費品零售季度同比增速放在一張圖(見圖3,通過左右軸來展示,以直觀地體現數據線性變換後的影響)裡觀察,上述現象則更為明顯。可以看到,2017年以來,兩者之間的相對背離越來越大。

  市場參與者將這一現象形象地概括為「消費降級」,並一般地將其歸結為房價上漲造成的擠壓,或者汽車銷售放慢帶來的拖累。

房價上漲是否擠壓了居民消費?

  傳統上人們通常認為房價的上升和銷售的放大會帶動居民消費的擴張,一方面是這形成了財富效應,並且改善了居民獲取信貸的能力;另外一方面是房屋銷售會伴隨裝修、家具家電購買等開支的擴大。

  當然,對於新購房者、以及潛在購房者而言,房價上漲會導致其實際收入縮水,從而可能會被迫減少消費開支,從而表現出擠壓效應。問題的關鍵在於:財富效應和擠壓效應相比較,孰大孰小?文獻上的研究一般認為財富效應是主導型的。在歷史上其他時期的房價上漲過程中,投資者也一般認為財富效應更大。

  那麼,這次的情況是否會有例外呢?接下來我們考察相關的證據。

  首先,我們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房地產銷售額加在一起,計算加總指標的同比增速。如果房地產銷售當真擠壓了社會消費品零售,那麼加總數據應該沒有持續減速的趨勢存在。

  可以發現,2016年以後,加總指標單邊減速的模式依然存在,甚至變得更強烈(見圖4)。

  其次,我們把全國160個城市商品房銷售的增速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的增速放在一個散點圖上來觀察,可以發現:在2017年的橫截面上,兩者之間表現為顯著的正相關關係,解釋變量的t檢驗的顯著性水平非常高(見圖5)。這也支持著財富效應的傳統看法。

  當然,一個城市人口流入的多寡、經濟增長的快慢等因素都可能帶來前述結果,為此,我們進一步對橫軸和縱軸的數據進行了差分處理(用2017年房地產零售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的增速減去2016年的增速)。差分後的指標是一個城市房地產銷售、消費品零售增速的變化,不是增速本身。這相當於建立了一個簡單的固定效應面板模型,從而排除了城市的特質等因素的影響。

  實際回歸結果顯示,t檢驗的顯著性水平很高,兩者之間仍然存在很強的正相關關係(見圖6)。

  需要補充的是,如果使用2016-17年合併的數據,並與2013-14年合併的數據進行對照,兩者之間具有統計上較弱的負相關關係。我們認為這可能與2015年以後房地產市場驅動因素的變化有關係,具體分析可參見以前我們關於房地產市場的分析報告。

  通過比較這些回歸結果,大體可以認為,即使對於晚近的數據來說,房地產銷售的加速也一般地促進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的加速,兩者之間看不到明確的擠壓。

  用汽車銷售來解釋社會消費品零售的放慢,其存在的問題是類似的。

  首先,從經驗證據(見圖7)來看,2016年汽車銷售增速非常大,而且最高增速比2014年要高得多,幾乎到了2010年之前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的水平。如果汽車銷售對社會消費品零售具有顯著的解釋,那麼在汽車銷售增速非常大的時候,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也應該在加速。

  然而,在2016年汽車銷售加速的時候,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是在繼續減速的。這種背離在歷史上其他時期也常常出現。如果認為汽車消費可以主導社會消費品零售,這種常見的背離就需要認真的解釋。

  其次,從理論邏輯上看,在收入不增長的條件下,如果汽車銷售在加速,意味著居民購買了更多的汽車,那麼他就會減少餐飲、旅遊或者購買其他耐用消費品的開支,否則,其現金流將承受很大壓力。

  也是由於這樣的原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慢在歷史上始終主導著社會消費品零售的增長。

  

  貨幣和理財增速的異常下降,

  也許是消費減速背後最主要的原因

  通過資金流量表的實物交易部分,可以觀察住戶部門的儲蓄行為,即沒有用於消費的可支配收入。

  圖8顯示了居民儲蓄行為的變化,儘管2016年以後的數據是估算的,但誤差應該不會特別大。

  容易發現住戶部門儲蓄行為是比較平滑和相對穩定的。儘管2011年以來儲蓄率有趨勢性下滑,但沒有強烈的證據表明近來儲蓄率在大幅下降。

  這是因為,如果儲蓄率在大幅下降,一定會表現為消費率的大幅上升,即消費的加速增長。然而我們在總量層面沒有看到消費的加速增長,消費反而是在減速。總之,從實物交易的角度來看,儲蓄下降的可能性是可以排除的。

  以資金流量表的金融交易部分為基礎,我們進一步觀察住戶部門用於金融交易的儲蓄佔可支配收入的情況,即從流量角度而言,可支配收入中有多少用於金融儲蓄,即提供給金融部門的儲蓄存款和理財產品等。

  從實際數據來看,在近些年,中國住戶部門平均每100元的可支配收入,大約36-40元錢要儲蓄起來,其中20元左右是金融儲蓄,主要表現為儲蓄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等,10元左右用於購買住宅(當然,為了購買住宅,住戶部門還需要從銀行融入按揭資金),剩餘部分可能用於住宅以外的實物投資以及正規金融體系以外的借貸等。

  觀察住戶部門的金融交易情況(見圖9),容易看到,2017年的金融儲蓄出現異常的大幅下滑,2018年有所恢復,仍然處於較低水平。

  2015年,金融儲蓄佔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仍在22%,2016下降到18%多,2017年則大幅度下滑到10%以下,降幅在10個百分點左右,為金融危機以來所未見。同時,如前述討論所顯示,這種金融儲蓄的下降,在實物儲蓄層面並沒有表現出來,在實物層面儲蓄可能是上升的,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疑點。

  在總儲蓄不變的前提下,為何住戶部門用於金融儲蓄的比例會有這麼大的下降?這種變化是否是因為住戶部門把更多的錢用於購買住房,進而沒有多餘的錢去儲蓄了呢?

  可以通過觀察住戶部門貸款變化來進一步分析以上問題,即從流量的角度,觀察居民中長期貸款的變化、購買住房的變化等,見以下圖11和圖12。

  一個基本的想法是,如果居民購買住房的開支在上升,其中不能夠通過貸款來補償的部分,一定會表現為金融儲蓄的下降。

  對比2017年和2015年住戶部門的住宅購買和中長期貸款,容易看到,其住宅購買上升了4.7個百分點,中長期貸款上升了3.3個百分點。如果兩者之差全部用個人儲蓄來彌補,而不是各種形式的短期貸款和私人借款,那麼住戶部門的金融儲蓄將下降1.5個百分點,而實際上2017年相對於2015年,住戶的金融儲蓄下降超過12個百分點。這就從現金流的角度排除了住房擠壓的可能性。

  那麼,住戶部門的金融儲蓄為何會異常下降呢?我們猜測,一個重要的解釋是:金融部門貨幣和理財供應的異常下降。這與過去幾年的金融整頓可能存在關聯。

  這種情況導致住戶部門持有的金融儲蓄出現了非意願的下降,為了重建合意的金融儲蓄,住戶部門被迫調整資產負債表和各類開支行為,其中一項即是削減消費,從而表現為宏觀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的異常下降。

  一個支持性的證據在於,2016年以來,廣義貨幣供應明顯減速,同時理財市場利率(即在儲蓄類的存款市場上利率更加市場化的這部分產品)大幅上升(見圖13、14)。

  如果將量價數據結合在一起,合理的解釋是:從銀行的角度來講,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收緊了對儲蓄存款(和理財產品)的供應,從而推動利率上升。由於住戶部門持有的金融儲蓄低於意願水平,為了重建平衡,居民被迫削減消費。

  需要提到的是,根據有關官員晚近披露的數據來推算,2018年的金融儲蓄有一定的恢復,儘管其水平值距離前期的正常水平仍有距離。從金融相關數據看,這部分地來源於銀行部門儲蓄和理財產品供應的恢復;此外,住戶部門削減消費以改善金融儲蓄的努力可能同樣產生了影響,具體情況需要等待進一步的數據來確認。

  無論如何,如果前述分析是正確的,那麼當前在繼續做好金融整頓的同時,儘快恢復銀行部門儲蓄和理財產品的正常供應能力,對於促進消費和穩定經濟都是有幫助的。

  結論

  本文首先描述了 2016 年下半年以來收入和消費增長數據中所出現的異常背離;接下來以房地產的橫斷面數據和汽車的時序數據為基礎,探討了基於這些因素解釋的可靠性;最後以基於實物和金融交易的住戶部門資金流量數據為基礎,試圖指出,2017-2018 年貨幣和理財增速的異常下降,也許是消費減速背後最主要的原因。

(文章來源:新財富)

(責任編輯:DF010)

相關焦點

  • 有關部門或將限制房企「配資」拿地行為
    摘要 【有關部門或將限制房企「配資」拿地行為】房企負債規模急劇攀升,潛在風險不斷累積,已經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
  • 「全民造福季」接檔「理財季」 建行不斷深耕零售市場
    建行有關負責人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以數位化提升客戶服務能力  無論是「理財季」,還是「全民造福季」,均體現了建行不斷深耕零售市場,全面深化數位化經營的服務內涵。  數據顯示,在「理財季」活動中,參與金融大咖直播、「財商極限挑戰」等活動學習理財知識的人數累積超150萬人。
  • 想要玩轉理財?你需要先了解這些宏觀經濟的基本概念
    儲蓄與投資   儲蓄是指收入扣除消費支出與稅負後剩下的部分。   物價、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與個人理財有關係的物價指標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它是以與消費者有關的產品及勞務等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分為8個類別,包括食物及飲料、家庭支出、衣物支出、交通支出、醫療支出、休閒支出、教育及通訊支出、其他物品及勞務。
  • 高善文:市場在擔心什麼?我的觀察和思考
    在疫情爆發之初,大家普遍認為疫情在供應和需求兩個方面都對經濟活動產生了巨大衝擊。供應方面的衝擊主要是交通運輸的中斷、供應鏈的擾動、員工的缺勤以及工廠的關閉。在需求層面,伴隨嚴格的社交疏離政策的實施,至少短期之內需求會快速枯竭。此前我們難以判斷哪個方面的影響佔主導,也不清楚影響和衝擊有多大。
  • 龍年首次降準影響遲滯 短期理財產品影響有限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首次降準,對已發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影響有限,但長期來看,若存款準備金率持續下調,新發產品收益率也將有所下調。  降準後資金面依舊緊張  2月18日晚間,央行宣布從2012年2月24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前,儘管市場對降準預期一直存在,但降準一直未如期而至,因此,市場對上周六晚間宣布降準的時點仍感意外。
  • 快看|北京錘子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及羅永浩被限制消費
    記者 | 彭新111月3日下午,據丹陽市人民法院限制消費令,北京錘子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及羅永浩被限制消費。限制消費令顯示,丹陽市人民法院於2019年09月04日立案執行申請人江蘇辰陽電子有限公司申請執行買賣合同糾紛一案,因北京錘子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法院對北京錘子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採取限制消費措施,限制北京錘子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及單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實際控制人)羅永浩不得實施以下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 高善文:貨幣財政政策仍然有調整空間 中國處在相對有利位置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昝秀麗)近期全球股市經歷巨幅震蕩,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近日撰文指出,中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仍然有調整空間,至少相對歐美日來說有比較大的調整空間,這使得中國處在相對有利的位置。
  • 1萬元什麼理財產品收益高 一貫小金貫讓用戶錢包「鼓起來」
    1萬元什麼理財產品收益高 一貫小金貫讓用戶錢包「鼓起來」 時間:2017-03-09 10:31:51 來源:中國網 隨著銀行利率的不斷下調,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把錢放在銀行實在是「虧得很」,手中有閒置資金的人開始尋找
  • 利率上限下調對金融科技生態的深遠影響
    一直以來做36%利率客群(60%業務比例以上)的消費金融公司、缺乏自主掌控場景的消費金融公司,會面臨較大的業務波動風險。2006年出臺的日本貸款利率上限法規,不僅限制了利率上限,還要求將之前多收的利息全部返回給消費者。此法規一出,直接導致日本個人消費信貸業務規模最大(巔峰時餘額有1萬億日元)的武富士公司破產。
  • 結構型理財產品設計及定價簡析
    雙幣存款理財產品早在2002年就被我國的商業銀行引入到內地理財市場,比如中國銀行上海分行推出的「兩得寶」外匯理財產品。按投資幣種劃分,我國的結構型理財產品主要有人民幣、美元、港幣、歐元、英鎊等,我國境內居民以人民幣和美元存款為主,因此這兩個幣種的理財產品佔主導地位。
  • 臺研究機構下調臺灣經濟增長預測
    原標題:臺研究機構下調臺灣經濟增長預測   新華社臺北7月15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臺灣「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5日發布最新的臺灣經濟發展情況預測,將2020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從去年12月發布的2.58%下調為1.15%。
  • 好買解讀理財新規(上):銀行理財更寬鬆 非標融資真利好
    2018年7月,人民銀行在《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明確:公募資產管理產品除主要投資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和上市交易的股票,還可以適當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但應當符合《指導意見》關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投資的期限匹配、限額管理、信息披露等監管要求。
  • 印度塑料加工商尋求禁止或限制原材料出口
    全印度塑料製造商協會(AIPM)正在尋求立即禁止或限制原材料出口,因為國內塑料加工商正受到原料價格飆升和需求疲軟的雙重打擊。
  • 解讀銀行理財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理財新規對於銀行理財會帶來哪些影響?未來銀行理財如何發展?對實體經濟融資又有哪些增量影響?核心觀點自2004年光大銀行(601818,股吧)發行第一隻標準意義上的銀行理財產品後,銀行理財在我國已經發展近15年,截止2017年末理財資金餘額已達29.54萬億元,2009年後複合增長率超過50%。
  • 易觀智庫:2015年網際網路理財三大趨勢預測
    究其原因,與互聯理財的「網際網路」基因作用發揮充分,但「金融」屬性威力不足有關——在入口、流量、體驗上網際網路化良好,卻並沒有在理財產品類型豐富性、風險與收益多元性等方面有效突破。易觀智庫最新推出的《網際網路金融之網際網路理財研究報告》指出,2015年,是網際網路理財向傳統金融繼續取經的一年,其發展也將向著深度融合、跨界合作及平臺化的趨勢推進,而新的國民「寶寶」也將誕生。
  • 銀行理財子公司集齊6大王牌:1元起投理財產品,你會選哪個?
    除了新發產品,工商銀行資管部的存量老產品也在改造完成後分批向理財子公司進行導入。目前共有182款理財產品進行管理人變更與移行,其中155款個人和27款法人理財產品,主要包括「工銀博股通利」私募股權專項類、「鑫得利」固定收益類、全鑫權益鑫尊利系列、「添利寶」淨值型、鑫穩利-聯動系列、「月聚月盈」專項資金理財、如意人生「鑫穩利」以及法人恆睿系列等理財產品。
  • LightCounting全線下調光模塊市場預期
    Ciena、思科以及最近的英特爾都大幅下調了面向企業和電信客戶的銷售預期。服務提供商繼續在現有的系統上擴容,但是新項目的數量急劇下降。  LightCounting最新預測顯示,全球的服務提供商將在2021年底前恢復基礎設施部署,包括採用新的光網絡技術,並在2022-2025年加快步伐。
  • 債券違約 三胞集團信用評級再被下調
    陷入流動性危機的三胞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胞集團」)再次被評級機構下調評級。12月3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中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誠信評級」)發布的最新公告顯示,三胞集團流動性十分緊張,下調三胞集團相關信用評級。
  • 挪用公款購買理財產品,看這些斂財花招
    違規公款購買菸酒,違規公款宴請私客,違規公款裝修住所,甚至違規公款墊付黨費……記者梳理發現,小到違規公款消費、公款旅遊、公款吃喝,大到貪汙、挪用公款,一些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把黨紀國法拋到腦後,一心只想著「錢生錢」。為了規避監督,相比直接貪汙挪用、私分截留,有些人變著法翻新花樣,為公款斂財披上了「隱身衣」。
  • ...券業大佬高善文王國斌3000萬北大設獎學金 支持物理化學等基礎...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慧眼君金融界《券業場》獲悉,在高善文、王國斌等北京大學校友的支持下,北大秦宛順靳雲匯獎學基金(簡稱秦靳獎學金)成立。感謝信信息顯示,高善文、王國斌等人捐資三千萬元,並以恩師的名字命名了秦靳獎學金。 作為金融圈元老級的人物,高善文這一舉動也引起了圈內人的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高善文在1995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人民銀行工作。2003年9月,應北大同窗摯友李勇的邀請,加盟光大證券,任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