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翟亞男 北京報導
特斯拉和蔚來最近幾天開啟了隔空喊話的節奏。便宜版Model Y上市不過一周,蔚來即發布首款轎車ET7,大有以「超級性能」碾壓特斯拉之勢。搭載固態電池帶來的超長續航、超快的自動駕駛晶片算力、超級精度的攝像頭……等等,幾乎一招一式都在向特斯拉宣戰。
國內造車新勢力三強的崛起,尤其是蔚來的表現,想必特斯拉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這也是為何在最近一次美國媒體訪談中,馬斯克說出了「特斯拉最大的競爭對手很可能來自中國公司」的心裡話。而蔚來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斌對此的表態卻富含深意,直言「「蔚來和特斯拉不存在那麼大的競爭,蔚來短期的的競爭對手是BBA(奔馳、寶馬、奧迪),長期的對手是蘋果。」
不管蔚來與特斯拉是對手還是隊友,至少現階段二者在高端電動車市場的激烈博弈是不爭的事實。
ET7訂單火爆 蔚來APP也「攤」了
吃瓜群眾不嫌事大。在1月1日Model Y發售當天,網上有爆料稱,蔚來汽車慘遭大規模退單,甚至連官網都擠爆了。蔚來很快對此回應:「官網系統遭遇大規模退單的消息不實,我們已經對相關平臺發起投訴。」蔚來隨後放出大招,讓局勢迅速逆轉。
1月9日NIO DAY上,蔚來首款轎車ET7發布,這也是蔚來汽車首款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智能電動旗艦轎車。其補貼前起售價為44.8萬元,BaaS方案補貼前起售價37.8萬元;首發版補貼前售價52.6萬元,BaaS方案補貼前售價39.8萬元,預計在2022年一季度開啟交付。
當晚,蔚來App開放預訂,由於同時下單人數眾多,系統一度癱瘓,十多分鐘後恢復。對此,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表示,ET7訂單量達到了預期。「關於降價,在可見的將來,我們的新車銷售價格是不會變的。我們並不是動不了新車價格就什麼都動不了,蔚來做的是用戶全生命周期,是我們商業模式的一部分。必須照顧現有用戶的利益,別人痛快降價我們想做也做不到。」秦力洪的這番話很明顯是指向了屢屢降價搶佔市場的特斯拉。
蔚來ET7的交付時間為2022年一季度,其中,150kWh固態電池包預計2022年第四季度才會推出。提前一年發布預售車型和價格,在外界看來,蔚來此舉是為了應對特斯拉的降價。同時,通過提前劇透新技術來獲得支持與訂單。「我們用了這麼多新的技術,比如晶片、雷射雷達的量產時間已經都大大提前了,我們不想發布一款一代半的車,而是一款新技術徹底到位的車。」李斌表示。
祭出三板斧 顛覆「顛覆者」
幾年前Model S的問世,徹底刷新了外界對汽車的認知,也因此締造了特斯拉「顛覆者」的形象。而蔚來作為後來者,又拿什麼去搶佔行業影響力?不得不說,從蔚來ET7的各項特性看,二次刷新了人們對電動汽車的認知,有網友戲稱ET7是要顛覆「顛覆者」。從產品定位看,ET7並非一款走量的車型,但肯定進一步提升蔚來的品牌力。
續航向來是電動汽車的軟肋,蔚來ET7直擊這一痛點。在ET7發布會上,蔚來還發布了150kwh電池包,成為首個固態電池量產上車的車企。李斌介紹,150度電池包採用原位固化工藝的固液電解質,將實現50%的能量密度提升,達到360Wh/Kg。這意味著,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所有短板,諸如安全、續航、衰減、充電時間等問題,都會因固態電池的出現徹底成為歷史。
據了解,使用150KWh的2018款蔚來ES8續航可達730km,新款的ES8可達850km,高性能版本的ES6和EC6將超過900公裡,蔚來的全新轎車ET7的續航可以超過1000km。不過,有電池行業人士表示,蔚來推出的固態電池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完全固態電池,而是半固態電池。同時,多家機構發布觀點稱,全固態電池商業化為時尚早。
除了續航,蔚來ET7最重要的一大亮點是自動駕駛技術的升級和導入。2020年10月份,蔚來發布了NOP(Navigate On Pilot領航輔助)功能。如今,李斌介紹的時候直接省去了輔助兩個字,表示將會推出蔚來自動駕駛(NAD)。算力方面,蔚來的ADAM超算平臺採用了4顆英偉達Drive Orin晶片,車輛的算力達到了1016TOPS,是特斯拉FSD晶片的4倍。據了解,蔚來NAD的商業模式是:硬體將全部標配,用戶可以通過訂閱的方式付費使用,每月的訂閱費用為680元。特斯拉的FSD(自動駕駛系統)需要一次性購買,價格約為9000美元,因此不少車主在購車時並未選裝。
為了提升自動駕駛性能,蔚來ET7搭載了Innovusion(圖達通)定製的混合固態技術路線——MEMS雷射雷達。雷射雷達採用暸望塔式傳感器布局,蔚來的超感系統Aquila配備了33個高性能感知硬體,其中包括11個800萬像素高清攝像頭、1個超遠距離高精度雷射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2個高精度定位單元等。而特斯拉目前所採用的攝像頭為120萬像素。
「把這些東西都列上,蔚來ET7優勢就大了。而把這些新技術都用上,車輛的價格就有了足夠的支撐。蔚來品牌定位和用戶群本來就比較高,用在這款產品是合適的。」有業內人士認為。
蘋果入賽道 或成蔚來試金石
不管二者願不願意,蔚來和特斯拉都即將和蘋果走上同一條賽道。
近期,有媒體報導稱,蘋果汽車將於2021年正式推出旗下的智能汽車。雖然該消息尚未得到蘋果官方證實,但是已經產生巨大效應。此前有報導稱,蘋果公司的首款電動汽車Apple Car原型車去年底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將在今年第三季度發布,比原先的外界猜測規劃至少提前了兩年。有消息顯示,在2018年蘋果在自動駕駛上投入的員工數量已經達到5000人。
李斌所說的「長期的競爭對手是蘋果」,自然指的是蘋果汽車。蔚來能不能成為「中國蘋果」尚不可知,但李斌已經成功把蔚來打造成了「電動車小米」。NIO House吸收了星巴克和小米之家的精華,蔚來日也幾乎是小米爆米花「米粉節」的復刻。
「新能源汽車之所以一直被資本所追捧,並不是因為『車』,也不是因為『新能源』,而是因為『智能』。在新能源汽車的一下個發展階段中,單純的造車將不再成為核心競爭力,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智能化和續航能力會成為新的核心競爭力。」業內人士指出。摩根史坦利發布的藍皮書《Autonomous Cars-Self-Driving the New Auto Industry Paradigm 》研判,目前汽車行業整車價值的構成比例中,硬體和軟體佔比為9:1,而未來的趨勢裡,整車價值將由硬體、軟體和內容共同組成,比例在2:2:1左右。這也是為什麼,蔚來要在ET7身上第一時間補上智能化的短板,搭載蔚來的自動駕駛系統。
不過,對於蔚來的自動駕駛系統,業內褒貶不一。「硬體堆砌的感覺撲面而來,如果硬體堆砌就能很厲害的話,為什麼別人不想變厲害呢?」某知名高校汽車系教授直言,「軟體不行,硬體湊。對於自動駕駛,凡是強調硬體的都是耍流氓。」有專業人士指出,TOPS(處理器運算能力單位)僅僅是算力,依靠大力出奇蹟的邏輯,只要堆足夠的半導體有更先進的製程,這不是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無非是用用戶的錢和電去消費。但算法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才是值得驕傲的地方。如果用更小的算力,達成同樣的場景同樣的功能和結果,這才是真正保證用戶的利益。」
用不了多久,蘋果汽車、百度汽車甚至索尼汽車就會紛至沓來,有資本、有技術、有歷史的科技巨頭不僅將顛覆一個行業,也將是眾多新勢力的試金石。蔚來,你準備好了嗎?(責任編輯:於建平 主編: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