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近年來,汽車市場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現象,傳統車企紛紛遭遇行業寒冬,即便是大牌老牌車企也同樣如此,而且無論是豪車還是普通車,都處在差不多的境遇。
與傳統車企境遇正好相反的是,新興造車勢力則紛紛傳出好消息,而且新興造車勢力也越來越多,可以說僅在我們國內就有近十個之多。
而目前我國已經有三大新勢力上市,總市值已經接近萬億的規模,例如蔚來的市值目前是接近800億美元,理想汽車接近300億美元,小鵬汽車為300+億美元。
關注最近電動汽車市場的朋友肯定知道,特斯拉在元旦當日,對其SUV車型Model Y進行了一次很大幅度的降價,這使得電動汽車市場開始出現了一個紅火的小高潮。
或許是受到這方面的影響,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的股價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尤其是我們的國產三位新勢力,股價上漲雖然參差不齊,但也有上漲最多超過10%者。
不過現在來看,小高潮之後,蔚來、理想和小鵬的股價又回歸到了之前的樣子,但作為龍頭的特斯拉,卻依然在持續的上漲之中。
根據媒體的報導稱,特斯拉已經連續九天都在上漲,特斯拉的市值也飆升到了7165億美元,受到此方面的影響,馬斯克的身價已經增長到1811億美元,距離世界首富貝索斯只相差了不到30億美元。
因此一覺醒來,馬斯克的財富「爆表」了,可以說馬斯克個人的身價就超過了蔚來、理想和小鵬三家新勢力公司市值的總和。
而特斯拉的市值已經是蔚來的九倍,特斯拉開始「收割」了。很顯然,特斯拉是要開始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根據特斯拉對2020年的交貨規劃,計劃是交貨50萬輛,結果距離50萬輛只相差了幾百量,可以說這就相當於完成了計劃的任務,完成精準度是如此的高。
而在與競爭對手相比來看,特斯拉在2020年的交貨量,比蔚來、理想和小鵬的總和還要多,或者說多很多倍。
這與特斯拉在2020年的降價肯定有直接的聯繫,而現在特斯拉在2021年第一天就開始繼續降價大促銷,據悉由於銷售火爆,長續航版的交貨日期都已經被延期。
但特斯拉銷售的火爆,卻並非只是單純的降價所造成,畢竟比特斯拉汽車價格低的品牌有很多,車型也不少,但為何無法做到特斯拉這樣的市場表現呢?
其實簡單來說,電動汽車的三大核心價值,在於電氣化水平、智能化水平和網聯化水平,在這三個方面,特斯拉均具備不同程度的優勢,因此談到電動汽車,特斯拉似乎就是一個標杆或者一個符號一樣的存在。
此外,特斯拉的商業邏輯,並不是單純的賺硬體的錢,也就是單車利益,而是更看重長期的軟體收益,例如付費OTA升級等。
根據近日媒體的報導稱,特斯拉計劃在今年就會實現L5級別的自動駕駛,假如通過OTA升級可以獲得L5級別自動駕駛的功能,收費5萬元,有100萬車主升級,那麼就有500億的收入。
以上只是一個舉例假設,但是已經可以看出特斯拉在軟體方面的營收能力,這也是特斯拉具備收割市場的能力。
通過國產化等措施,不斷地降低汽車售價,以類似降維打擊的方式從傳統車企和其他新興車企手裡搶走更多市場份額。
據悉根據近日媒體的報導稱,雖然Model Y降價了十幾萬,但是依然還有降價的空間,未來或將會下降到當下Model 3的水平,而Model 3則很有可能降低到20萬以內。
當然,我們不排除相關車型會有些許的改變,例如Model 3或許會推出A級車的型號也不是沒有可能。
就像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所說:特斯拉做的是大眾。也就是說,特斯拉的車型最終是面向大眾而設計的,即車型覆蓋面很廣。
很顯然,這也是特斯拉可以收割市場的另一個原因,這就使得特斯拉憑藉一己之力,可以同時對抗蔚來、理想和小鵬三大新勢力車企。
分析師預測稱,特斯拉在2021年的交貨將會提升40%,但從目前Model Y的交貨情況來看,特斯拉的最大痛點在於如何縮短交貨周期。
例如Model Y的高性能版,交貨要到今年第三季度,很顯然,量產依然是一個瓶頸需要解決,據悉特斯拉已經在車架上採用一體化設計,大幅減少了車架製造時間,增加了量產效率。
因此如今的特斯拉收割只是一個開始,隨著中國工廠實現產能的擴大和效率的提升,再加上未來柏林工廠投入使用,那麼大規模的收割就會全面展開了,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