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環保工程師眼裡的霧霾真相:火電廠脫硫設備打了折扣?

2021-01-19 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

進入21世紀,我國的大氣治理力度逐年加大,有關部門公布的空氣汙染物指數總體趨勢是不斷下降。但事實上,雖然今年夏天出現罕見的藍天白雲,但總體上,卻是霧霾越來越嚴重,尤其在冬天。


2015這個夏天,武漢、鄭州、北京等幾個城市,看到了久違的藍天和白雲,還有夜晚那滿天燦爛的星鬥。朋友圈裡,不少人也在曬自己拍攝的藍天照,帶著一份難得的欣喜和驚訝。


曾被稱作老男人飯局上的斟酒女孩、央視最窮主持人的柴靜,自費百萬拍了一部環保紀錄片《穹頂之下》,在火了幾天之後,被迅速封殺。


片中提到了燃煤、汽車排放甚至餐飲對霧霾的影響。柴靜提出的一些解決方案是否靠譜,這裡不做評論,僅從一個環保工程師的角度談談對霧霾的看法。


霧霾,必須直面的問題


進入21世紀,我國的大氣治理力度逐年加大,有關部門公布的空氣汙染物指數總體趨勢是不斷下降。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大氣汙染治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2年,全國工業廢氣排放量635519億立方米(標態),比上年減少5.8%,工業廢氣排放量首次出現了下降;集中式廢氣排放量36832.3億立方米(標態)。2013年,全國工業廢氣排放量61.34萬億立方米,同比下降3.48%。


霧霾的主要原因我們真的清楚了嗎?


要找到霧霾的主因,就要從我國的能源結構入手。普通人通常很少接觸能源、石化、煉鋼等行業,所以對環保,他們通常的感覺就是汽車尾氣、汙水排放、甚至亂扔垃圾之類,事實上,雖然這些也是環境汙染的一部分,但不是主要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中國汽車擁有量雖然增長很快,但跟美國等發達國家比起來還是不多的,發達國家汽車多年前就有很高的擁有量,但也沒有出現象我國這樣嚴重的霧霾。汽車和餐飲的排放跟燃煤比起來,也只是很小一部分。不論汽車還是餐飲,顯然不足以造成如此嚴重的霧霾。


其實,要找到霧霾主要來源,其實也不難,就是看我們主要的能源來源於哪裡,就很容易找到霧霾的真正原因。排放導致霧霾,這點不可否認。


中國的火力發電佔總發電量的80%左右,而水力發電僅佔百分之十幾,核電、風能、光能等新能源發電僅佔百分之幾,由此可見,火電站是我國主要能源提供者,而火電幾乎全部都是以煤為燃料。而鋼鐵、水泥、石油這些重汙染行業,無一例外地都需要燃煤,即便是我們汽車燃油的生產,也是需要煤提供能源或原料,這些所有行業,也都需要消耗電力,而電力,80%左右來源於煤。


從數據來分析,一噸煤產生的二氧化碳約2.5噸,我國2013年煤消耗量約35億噸,約產生二氧化碳87.5億噸。2014年汽油消費量約1億噸,柴油消費量約1.6億噸,全部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約8億噸,不到燃煤產生二氧化碳的10%,而燃煤廢氣除了二氧化碳之外,還有煙塵等雜質,廢氣比例來看,顯然燃煤佔絕大部分。


所以,中國超過80%的能源來源於煤,也可以就此推出80%左右的廢氣排放來源於煤。煤是主要汙染來源。


煤是主要汙染來源,這點是毫無疑問的,這點柴靜在片中也提到。柴靜甚至提出了減少煤的消耗,提高天然氣比例的措施(這個觀點其實也是有問題的)。


但作為一個能源消耗大,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的「多煤、少氣、缺油」的國家,短期內停止用煤,甚至僅僅是減少到一半,都是不可想像的。那直接導致全國大範圍缺電,對經濟的打擊不言而喻。


環保上我們做了多少?


實際上,近年來,針對燃煤火電、化工、採暖的潔淨燃燒技術已經發展非常快,脫硫、脫硝已經成為必備設備,到2015年,幾乎所有的火力發電廠都裝備了脫硫和脫硝設備,這些比起十幾年前相比是非常大的進步。氮化物也是產生霧霾的原因之一,所以今年夏天的藍天白雲,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今年全國大部分火電廠都投運了煙氣脫硝設備,大大減少了氮化物排放。


燃煤大戶電力行業,二氧化硫和氮化物的排放確實大幅度減少,這是我們不能忽略的事實。


目前火電廠幾乎100%都裝了脫硫設備,大部分裝了脫硝設備。近些年來,各火電廠為環保投入的資金數以千億計,並且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排放物指標的檢測數據,確實在下降,從這個角度說,環保部門的排放物逐年下降的說法似乎有了證據。但為什麼總體來看,霧霾依舊越來越嚴重?是哪裡出了問題?


從本世紀以來,我國火電廠開始在煙氣排放末端加裝脫硫設備,業內稱脫硫島,並且在近幾年又開始進行脫硝改造,即去除煙氣中影響大氣汙染得氮化物。到2015年,火電廠脫硫和脫硝基本普及。

問題在於:環保部門一直在關注排放煙氣的多少,而忽視了煙氣的溫度與溼度才是問題所在!


脫硫設備打了折扣?


霧霾的產生,主要來源於排放的煙氣,不論是根據常識,還是專業的試驗都可以證明,煙溫越高,煙升越高,越容易擴散。同時,煙氣溫度直接影響煙氣的溼度,溼度越大的煙氣,越難以擴散,也越容易形成霧霾。所以,煙氣的溫度對於擴散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上個世紀,由於我國沒有安裝煙氣脫硫設備,火電廠煙氣排放溫度在130-150℃之間,在這個溫度下的煙氣屬於幹煙氣,容易擴散,不易形成霧霾。這種情況下,雖然大量含硫含氮化物的煙氣排放到大氣中,但通常不會導致煙氣在低空聚集。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記憶中的童年都是白天藍天白雲,晚上星光燦爛。那時雖然沒有這麼複雜的環保設備,但是煙氣排放溫度高,不容易形成霧霾。


為了控制酸雨,本世紀以來,提高了環保要求,引進國外的脫硫技術,煙氣脫硫開始在火電廠普及。

我國能源消耗主要是燃煤,最大的燃煤用戶是電廠鍋爐。電廠鍋爐全部上了煙氣脫硫,並且超過90%是溼法脫硫,溼法脫硫之後的煙氣溫度在30-50℃左右的,溼度在100~200g/Nm3(克/標方),而我國大氣的平均溼度僅為9g/Nm3,鍋爐溼法脫硫排煙溼度為大氣平均溼度的10倍以上,溫度比脫硫前低80-100℃。總量上看,按噸煤燃燒溼法脫硫煙氣帶出1噸水估算,我國燃煤鍋爐煙氣溼法脫硫每年向大氣排放約40億噸的水蒸氣。按照煙囪設計規範,由於汙染霧濃度降低,脫硫後防腐溼煙囪通常只有原來幹煙囪高度的一半,煙囪高度降低、溼度增大,使排煙難以擴散。


脫硫不是從國外引進的先進技術嗎?為什麼引進後不行了呢?問題出在哪兒呢?


根據國外經驗,溼法脫硫島通常需要加裝煙氣再熱器(業內稱GGH,Gas gas heater),將煙氣溫度抬升到80度以上排放。採用80度以上高溫煙氣排放,這在不少發達國家是排放硬性標準。例如,德國的《大型燃燒設備法》規定,煙囪入口溫度不得低於72℃;英國規定排煙溫度不得低於80℃,日本規定排煙溫度在90-100℃。採用GGH加熱煙氣的工藝是國外早已成熟的技術,但在我國卻大面積出現了新的問題,就是系統堵塞,導致系統無法正常運行。


原因在哪兒呢?主要是兩點:1、脫硫公司或者因為沒有吃透技術,或者為了節約成本,對脫硫工藝和布置進行了不恰當的簡化。例如,國外的流程是,脫硫後的煙氣需要除霧,除霧後的煙氣從脫硫塔進入煙氣再熱器的下部進行換熱,這樣可以保留較長的煙道,以便除霧不盡的含有石膏液滴的煙氣充分沉降,不至於堵塞設備。國內幾乎所有的脫硫後的煙氣都是從GGH(煙氣再熱器)上部直接進入,這樣固然可以簡化煙道布置,節約投資成本,但是,由於石膏液滴除霧不完全,或運行時吸收塔液面控制不好,由於重力影響,導致石膏漿液很容易在煙氣再熱器上部附著,造成設備經常堵塞,設備無法正常運行。2、部分設備的選型或質量存在問題,比較典型的是除霧器選型不當或質量不好,導致除霧餘量不夠,效果不好。


引進的技術沒有吃透,在設計、製造等方面存在問題不少,設備的運行故障頻發。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也存在政策上的原因,國家劃定了總體完成脫硫脫硝的時間表,但對各企業而言,脫硫是個很大的投入,越晚上脫硫,成本越低。這就造成了全國在要求的時間節點到來之前,短期內大量上脫硫項目,遠遠超出市場承受力。一窩蜂上脫硫。一時間,國內大大小小脫硫公司紛紛冒出,甚至有不少脫硫公司實際上是幾個人,幾張桌子的皮包公司。在這種亂象之下,不出問題,也不可能了。


「磚家」的建議靠譜嗎?


這個時候,我們的專家出現了,某些所謂的專家,不是積極研究如何改進工藝,提高排放標準,而是想方設法用最少的錢,換取更大的利益,哪怕犧牲環境與健康。他們認為,GGH(煙氣再熱器)不是必要的設備,建議取消。理由是:1、經常堵塞,導致脫硫島無法運行,甚至影響整個機組的運行安全,導致機組停機帶來巨大經濟損失。2、取消GGH(煙氣再熱器)對脫硫效率幾乎沒有影響,不影響排放指標的實現,甚至因為沒有洩漏,甚至有利於提高脫硫效率。3、由於排煙溫度高,消耗了熱量,降低了機組效率,不利於節能。


這些理由說的符合實際嗎?符合,每一條都是實際情況。但取消煙氣再熱器依然不是正確的選擇,這是典型的因噎廢食!環保與節能,某些時候,是無法雙贏的,必然要做出誰優先的選擇。某一種小範圍內的能源是有限的,但自然界總體看來,能量必然是守恆的,既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只會從一種形式轉為另一種形式,這是中學教材中的常識。而環保,本來是一個很專業的科學領域,幾乎所有的環保設備都會存在能源消耗。但是,不知出於何種原因,某些人卻硬要將節能與環保混為一團,似乎環保就是少用電,少開車那麼簡單。


於是,在某些專家的建議下,有關部門的默許下,國家又開始了大規模取消GGH(煙氣再熱器)的運動。一大批新上的電廠不再要求安裝GGH,已經安裝的電廠開始大規模拆除GGH,排煙溫度的要求也沒人提了,某些電廠的排煙溫度幾乎接近大氣溫度。溫度越低,煙氣溼度越大。而我國排煙溫度和溼度在現行的大氣汙染控制指標中還沒有詳細規定。


這樣的結果是直接導致大量煙氣低溫、高溼度排放。低溫、高溼度的煙氣難以擴散,霧霾也就越來越嚴重。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夏天霧霾比冬天少。夏天雖然一樣是用電高峰,但溫度較高,煙氣溼度較低,擴散較快。對於電廠等企業來說,他們更樂意煙氣低溫排放,因為低溫煙氣排放,不僅省去了GGH(煙氣再熱器)的設備費用,同時意味著鍋爐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發電成本。


如果住在電廠周圍,你會有更明顯地感受,每一片樹葉上都是厚厚一層石膏灰,這是脫硫後煙氣攜帶的小的石膏液滴和煤灰的混合物。筆者到過近百家電廠,不用進電廠,只需將車停在附近半天,就知道該廠的煙氣勢低溫排放還是高溫排放,如果車上積了厚厚一層灰,一定是低溫排放。而焦點在於:這些極大汙染周邊環境的、含有大量石膏灰低溫排放的煙氣,是符合環保要求的!


發達國家是怎麼做的呢?


事實上,一些發達國家,煙氣排放溫度一直是環保要求的剛性指標,通常要求在80度以上。


日本,由於日本是個島國,為了避免對本國的汙染,要求排放大氣溫度90-100℃,幾乎所有的火電廠都安裝了煙氣再熱器。


在美國,除了一部分電廠安裝煙氣再熱器,也有部分火電廠採用天然氣加熱煙氣的方式進行排放,均採用高溫排放。


在德國,要求排放溫度不低於72℃,除了安裝煙氣再熱器,同時推廣其他煙氣加熱技術,煙氣通過冷卻塔餘熱加熱的方式。


英國,要求煙氣排放溫度不低於80℃,主要採用煙氣再熱器加熱方式。


這些國家,都是強制要求煙氣高溫排放。而我國,越來越多的火電廠都採用低溫排放煙氣。經過溼法脫硫後的煙氣,如果不經過再加熱,排放溫度只有40-50℃。


那麼問題來了:發達國家裝設煙氣再熱器的不會發生設備堵塞嗎?不能說完全沒有,這與運行狀況有關,但絕沒有國內這般普遍,基本都能滿足正常運行。以同樣是國內環保公司總承包的香港項目為例,由龍源公司總承包的香港南丫島脫硫項目,凱迪公司總承包的CLP脫硫項目,脫硫系統都運行良好,也沒有發生煙氣再熱器堵塞問題。


所以,毫無疑問,取消煙氣再熱器無疑個因噎廢食的錯誤決策!


煤改氣能避免霧霾嗎?


柴靜的《穹頂之下》有個隱含觀點,燃煤是汙染主因,減少煤的使用量就可以避免大氣汙染嗎?答案是否定的。


天然氣燃燒增加了排煙溼度和氮氧化物總量。天然氣所含顆粒物和二氧化硫低,一直是作為大氣治理的措施之一,煤改氣對於減少顆粒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有利,卻增加了排煙溼度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計算表明,每立方米天然氣燃燒會排放其兩倍體積的水蒸氣,並且因為燃燒溫度高產生的氮氧化物含量比燃煤高,由於設計標準問題,天然氣燃燒的煙囪更低,北京有許多小區採暖天然氣鍋爐排放煙囪就在居民樓頂。按照我國年天然氣消耗量1600多億立方米估算,每年天然氣燃燒產生的水蒸氣量超過3200億立方米,相當於向大氣排放水分接近3億噸。


此外,鋼鐵、熱力鍋爐、有色金屬、氧化鋁、化工、餐飲等行業也都在向大氣大量排水分,這些水分與排放的煙氣一起,更容易形成霧霾。


我們該怎麼做?


1、完善空氣汙染控制標準,在大氣汙染控制標準中增加排煙溫度、溼度控制的內容,比如將排煙控制規定在高於大氣溫度約60℃(或實際溫度不低於80℃)、溼度低於90%,在解決大氣霧霾汙染的同時,同步實現節能和節水。


2、對各電廠的脫硫島進行改造,除了擴容之外,儘快增設煙氣再熱器,將各電廠已取消的GGH設備恢復或採用其他方式加熱煙氣再進行排放,尤其是離市區較近,人口密集區域的電廠排放煙氣必須經過加熱才能排放。


3、煙溫較低、溼度較大的煙氣的煙囪設計標準需要更改,對於低溫的溼煙氣,不論汙染物是否達標,都需要更高的煙囪高度才能滿足要求。


4、逐步推廣近零排放技術,進一步加快環保改造。


5、在環保政策上,不要再提「環保與節能並舉」,對於民用而言,環保與節能或許具有一致性,這個提法似乎沒有大問題,但對大多數工業而言,要想環保,就無法節能。以電廠為例,增加脫硝、脫硫、以及未來可能要求的脫碳等環保措施,勢必增加能源的消耗量。對電廠而言,環保花錢,讓他們投入環保設備的驅動力無非是怕罰款,而節能,是有利於企業自身利益的,這本身就是驅動力。也正因為如此,不少電廠以節能為理由,停開或少開部分環保設備,導致汙染排放增加。




來源:電力環保技術

免責聲明: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轉載上述內容,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為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相關焦點

  • 霧霾紅色預警近100%的火電廠安裝了脫硫設備,為何還是不給力?
    說到霧霾的起因,燃煤必然是其中之一。解決燃煤汙染問題的最普遍做法就安裝脫硫設備。不過,燃煤廠裝了脫硫設備就能有效緩解霧霾問題?Too simple ,too naive,溫度和溼度才是決定汙染物是否利於擴散的重要因素。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環保工程師,他在文中解釋了燃煤產生霧霾汙染的癥結並給出了對策。
  • 火電廠「白煙」是霧霾主因?真相是這樣的
    火電廠「白煙」是霧霾主因?真相是這樣的 發布時間: 2020-03-02 09:15:19   來源:藍藍天工作室  作者:寇江澤   春節以來,社會活動導致的大氣汙染物排放強度降低,但受不利氣象條件和供暖期汙染物排放的影響,京津冀等地出現了幾次重汙染天氣過程。
  • 再談溼法脫硫致使霧霾加劇——對王志軒先生的再回應
    根據德國能源署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執行主任陶光遠先生介紹,德國加入歐盟後,由於溼法脫硫的二次汙染問題,德國已逐步淘汰溼法脫硫工藝,目前主要採用的是半乾法脫硫,煙氣排放溫度在90攝氏度以上。日本對煙氣溫度要求雖然沒有寫入設備指南,但煙氣加熱器是溼法脫硫工藝中的標準配置(ShigeruMorita,日本的煙氣脫硫,豆丁網),煙氣也都是高溫排放。
  • 電力溼法脫硫是霧霾的禍首嗎?王志軒再答何平先生
    我的核心觀點之一是:對脫硫的溼煙氣來說,如果是不飽和的話,排到大氣中的水是一樣多。但實際上,通過脫硫後,溼煙氣是飽和的或者輕微的過飽和,而不是何平先生所講的是「不飽和」,這是環保工程師應有的常識,否則要除霧器做什麼?在此,我強調脫硫裝置後有除霧器、除霧器、除霧器(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所以加熱煙氣排放到大氣中的水更多。
  • 爭議「溼法脫硫」:誰是造成霧霾的「罪魁禍首」?
    原標題:爭議「溼法脫硫」:誰是造成霧霾的「罪魁禍首」?   爭議「溼法脫硫」:誰是造成霧霾的「罪魁禍首」?   「如果有科研團隊能夠把霧霾形成機理和危害性真正研究透,提出更有效的應對良策,『誰攻克,重獎誰』!」
  • 火電廠鍋爐脫硫脫硝控制技術設計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本文以北方某電廠為例,對火電廠鍋爐脫硫脫硝問題進行分析,對其工藝流程進行設計,從脫硫脫硝方案選擇、工藝系統設計及配置圖 3 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地闡述,最終實現控制電廠大氣汙染排放量,為其它同類項目提供技術支持和借鑑。關鍵詞:脫硫脫硝;火電廠;大氣汙染控制大氣汙染控制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 我國工業用水「大戶」 火電廠脫硫廢水的近零排放工藝
    火電廠是我國工業用水大戶,隨著水資源的日益緊張和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火電廠的節水減汙和廢水零排放勢在必行。脫硫廢水主要來自於火電廠的溼法脫硫工藝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火電廠的煤燃燒過程中會產生SO2煙氣,為了處理SO2,常常採用石灰石-石膏法的工藝,然而在工藝過程中SO2與石灰石漿液發生化學反應,會形成石膏漿液,石膏漿液進行脫水之後會生成副產品石膏,在這工藝過程中會有大量的廢水,以及在清洗設備貯槽殘留的石膏漿液時也會產生一部分廢水。這部分廢水就是我們需要處理的廢水。
  • 淺析火電廠脫硫脫硝技術與治理相關知識
    1 煙氣管理辦法火電廠排放的有害氣體與煙氣是相伴的,清理火電廠煙氣,剷除微粒雜質汙染,是為了充分發揮煙氣脫硫脫硝技能的使用。運用除塵器對微粒雜質進行處理。該辦法首要是機械除塵、靜電除塵、布袋除塵及溼式電除塵等。機械除塵,是經過旋轉運動產生離心力,吸附高溫環境中漂流的塵埃物。
  • 火電廠石灰石溼法脫硫系統運行中常見問題分析
    火電廠石灰石溼法脫硫系統運行中常見問題分析北極星大氣網  來源:清潔高效燃煤發電  作者:程勇  2016/8/10 9:43:15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中國大氣汙染形勢非常嚴峻溼式鈣法(石灰石-石膏法)作為當前世界上技術最成熟、實用業績最多、運行狀態最穩定的脫硫工藝,本文進行了相應的分析。本文首先討論了石灰石溼法脫硫系統主要設備、系統及工藝流程,隨後介紹了脫硫反應原理,並探討了影響石灰石溼法煙氣脫硫效率的因素,包括煙氣溫度、煙氣含塵濃度、煙氣中SO2濃度、煙氣中O2濃度、石灰石漿液、漿液PH值、漿液密度及液氣比L/G。
  • 煙氣脫硫脫硝環保設備的生產分析
    ,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依然出現了大量的問題,例如政策、資金、技術等問題導致部分企業或部門對環保設施和工作的力度不足,下文將對煙氣脫硫脫硝環保設備的生產開展分析,希望可以給有關人員一定的參考。三、環保設備生產的準備工作分析對於環保設備的生產問題,要由不同角度開展分析研究,下文重點是採用一個經濟技術評價的含義,從而研究環保設備的生產問題。
  • 工廠大煙囪裡冒出的白煙或是霧霾元兇之一
    去年,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會長何平的一篇文章——《不聽工程師意見,中國三年治霾無功》引發業內關於「誰是霧霾形成的罪魁」的爭議。   「溼法脫硫可能導致霧霾。」在當日的有色煙羽標準專題研討會上,何平重申了自己的觀點。
  • 脫硫增效劑在火電廠實際生產中的應用
    脫硫增效劑在火電廠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北極星大氣網  來源:清潔高效燃煤發電  作者:李秀忠  2016/9/1 9:21:49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脫硫增效劑能夠迅速提高FGD吸收塔漿液反應速率,快速降低脫硫系統靜煙氣SO2含量,有效的提高了石灰石活性,加速石灰石溶解,提升石灰石的利用率等使用價值。
  • 煙氣噴霧蒸發在火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中的應用
    煙氣噴霧蒸發在火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中的應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 要:針對傳統脫硫廢水零排放工藝存在流程長、投資高、運行費用高和維護困難等局限,通過煙氣噴霧蒸發技術進行脫硫廢水零排放工程實踐,確定了控制霧化液滴直徑、合理優化布置霧化噴嘴、煙氣質量焓、準確計算噴入脫硫廢水後煙氣及粉煤灰特性變化是本技術的關鍵點
  • 電廠各種溼法脫硫技術PK 優劣一目了然
    電廠各種溼法脫硫技術PK 優劣一目了然北極星大氣網訊:隨著我國環境壓力逐年增大,國家排放要求進一步收緊,電廠煙氣脫硫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煙氣脫硫技術種類達幾十種,按脫硫過程是否加水和脫硫產物的乾濕形態,煙氣脫硫分為:溼法、半乾法、幹法三大類脫硫工藝。
  • 火電廠溼法煙氣脫硫脫硫石膏脫水問題分析及改進措施
    火電廠溼法煙氣脫硫脫硫石膏脫水問題分析及改進措施北極星大氣網  來源:《科學技術創新》  作者:昌松  2020/2/20 10:42:03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 要針對目前國內電廠石灰石-石膏溼法煙氣脫硫中脫硫石膏脫水的常見問題,進行原因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提出可行的改造措施
  • 中國霧霾經濟行業現狀調研與未來前景趨勢報告(2021年)
    霧霾經濟的環保政策導向    一、環保行業管理體制分析    二、環保行業相關政策分析    三、環境保護綠色稅收政策    四、環保行業發展規劃分析  第二節 霧霾經濟的大氣汙染治理政策導向    一、大氣汙染治理行業政策分析    二、大氣汙染物的排放控制標準    三、大氣汙染治理發展規劃分析
  • 2020年中國脫硫設備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
    火電企業禁止參與排汙權的交易,企業自身在脫硫脫硝方面的投資有望提升,脫硫脫硝設備需求望迎來快速增長,政策春風再度吹入環保領域,脫硫脫硝行業有望顯著受益。  市場容量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脫硫設備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認為,近年來,政策面的春風頻繁光顧脫硫脫硝行業。
  • 2020年中國脫硫設備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火電企業禁止參與排汙權的交易,企業自身在脫硫脫硝方面的投資有望提升,脫硫脫硝設備需求望迎來快速增長,政策春風再度吹入環保領域,脫硫脫硝行業有望顯著受益。  市場容量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脫硫設備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認為,近年來,政策面的春風頻繁光顧脫硫脫硝行業。
  • 火電廠汙染防治技術政策(徵求意見稿)
    進一步提高小火電機組淘汰標準,優先淘汰改造後仍不符合能效、環保等標準的 30 萬千瓦以下機組。(二)嚴格按照能效、環保準入標準布局新建燃煤發電項目。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除熱電聯產機組外,禁止審批新建燃煤發電項目。 現有多臺燃煤機組裝機容量合計達到 30 萬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或減量替代的原則建設為大容量燃煤機組。
  • 北京深陷霧霾空氣嚴重汙染 PM2.5概念或再迎爆發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10時發布的空氣品質指數顯示,北京城區環境評價點首要汙染物為PM2.5,質量指數均超過310微克/立方米,質量級別全為六級,這是《環境空氣品質》新國家標準實施後的最高級別。其中豐臺花園430微克/立方米,西直門北大街431微克/立方米,前門東大街427微克/立方米;郊區環境評價點空氣品質級別多為五級,少數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