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聯環保正式成為聯合國環境署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技術示範基地

2020-12-02 中國經濟時報

  11月26日,鑫聯環保與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宣布正式建立聯合國環境署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鑫聯環保技術示範基地(以下簡稱「技術示範基地」),並於當天舉行揭牌儀式。雙方將針對亞太地區的固危廢資源化利用展開深度合作,藉助該示範基地助力亞太區域的危險廢物處理和環境改善。

  未來,雙方將基於技術示範基地提供的平臺,充分利用鑫聯環保在含重金屬固危廢資源化利用領域的技術和實踐優勢,和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在危險廢物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技術研究能力及國際影響力,針對亞太地區的固廢特性充分開展區域調研,共同制定區域規範、管理指南等,推進亞太地區危險廢物處理水平的提升和環境改善。

  近年來,在黨中央、紅河州、箇舊市黨委和政府領導下,鑫聯環保堅持深入學習貫徹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結合「世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資源」的工作理念,推動非公企業良性互動,實現共贏發展。中共箇舊市委副書記、人民政府市長王崢在致辭中提到:鑫聯環保此次技術示範基地的落地,既是鑫聯環保自身不斷發展壯大的需要,也是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發展要求、履企業社會責任的有力證明,為雲南省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成功的示範樣板。

  鑫聯環保董事長馬黎陽表示:「作為一家專注於含重金屬固危廢資源化清潔利用的高科技環保企業,鑫聯環保始致力於幫助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乃至整個亞太地區提高固危廢資源化利用水平,從源頭上消除重金屬汙染問題。我們自主研發的『火法富集—溼法分離多段耦合集成處理技術』目前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從含重金屬廢物中提取出多項工業產品的同時,還能做到無廢水廢渣排放。未來,藉助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在廢物處理方面的強大知識儲備和國際影響力,我相信,鑫聯環保能夠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幫助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高固危廢資源化利用水平。」

  在揭牌儀式上,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助理主任劉麗麗提到:「作為全球14個巴塞爾公約區域和協調中心之一,成立23年來,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在化學品和廢物管理政策和技術研究、能力建設、信息交換等領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優勢與國際影響力。通過與鑫聯環保這樣具備高科技技術與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合作,對於亞太區域中心進一步深化危險廢物管理研究與提升管理水平大有裨益。未來,我們也希望通過與鑫聯環保的深度合作,共同促進行業的規範化發展,為建設綠色未來貢獻力量。」

  此前,鑫聯環保與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已經展開過多次合作並初見成效。2018年,雙方共同舉辦「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促進化學品和廢物管理的倡議—固體廢物管理區域」研討會,與來自中國、印度尼西亞、泰國、寮國、越南等7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及環保專家,共同就如何有效提升亞太區域國家固危廢管理能力,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固危廢資源化利用及綠色環保建設建言獻策。2019年,作為研討會的重要成果——區域標準《Guidance on the Environmentally Sound Management of Steel Dust》,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正式在亞太區域發布。該標準由鑫聯環保和巴塞爾公約亞太中心聯合主編,鑫聯環保參與標準制定並提出針對鋼鐵煙塵處理的技術管理規範導則。

相關焦點

  • 鑫聯環保與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共建固危廢資源化利用技術示範...
    SMM網訊:11月26日,鑫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聯環保)與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宣布正式建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鑫聯環保技術示範基地(以下簡稱「技術示範基地」),並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箇舊市舉行揭牌儀式。雙方將針對亞太地區的固危廢資源化利用展開深度合作,藉助示範基地助力亞太區域的危險廢物處理和環境改善。
  • 鑫聯環保與冶金規劃院達成合作 整合優勢發力含重金屬固危廢資源化...
    11月13日,鑫聯環保與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以下簡稱「冶金規劃院」)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以合作開發項目為主要模式,為中國鋼鐵及冶金企業提供完整的含重金屬固危廢解決方案,並為客戶提供諮詢、建造、運營含重金屬固危廢資源化利用項目等相關服務。
  • 聯合國世界地球村有限公司正式運營
    低碳、環保、綠色行動一直是全世界各國政府及世界各族人民倡導的地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準則。   經過數年的前期籌備,及各國際組織和機構的支持,經聯合國授權,於2011年11月,聯合國世界地球村項目籌建團隊在中國香港正式註冊成立了「聯合國世界地球村有限公司」。
  • 聯合國環境署:全球生物多樣性對人類意義重大
    新華網奈洛比5月22日電(記者宋晨郭倩)聯合國環境署淡水和海洋生態環境政策實施司負責人傑奎琳·阿爾德日前表示,當今全球生物多樣性正面臨嚴峻挑戰,人類應尋求可持續發展道路,在保護全球生物和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同步發展。
  • 全國首個5G網聯無人機測試示範基地在自貢正式掛牌
    10月20日上午,全國首個5G網聯無人機測試示範基地在自貢航空產業園正式掛牌,並開展了無人機應急通信保障及偵查測繪演練。該基地的掛牌,標誌全國首個5G網聯無人機行業應用測試及示範基地正式成立。充分依託自貢「川協5號」的空域優勢和四川省發展通航產業的基礎條件,自貢地形環境多樣,特別適合開展應急相關各類測試演練工作,具有建立5G網聯無人機基地具有天然優勢。
  • 【啟用】艾仕得正式啟用位於上海的亞太技術研發中心
    上海2017年6月15日電 /美通社/ -- 全球領先的液體和粉末塗料供應商艾仕得塗料系統(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AXTA)今天在上海宣布其亞太技術研發中心正式啟用。  艾仕得亞太技術研發中心佔地約15,500平方米。作為艾仕得全球四大技術研發中心之一,與艾仕得其他三大技術中心和30多個國家實驗室共同構成艾仕得全球技術網絡。該全球技術網絡現有1,300多名科學家、工程師及研發人員。
  • 郵眼看世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正式生效27周年
    #百家故事#12月29日,是《生物多樣性公約》正式生效27周年。《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是一項保護地球生物資源的國際性公約,於1992年6月5日,由籤約國在巴西裡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於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常設秘書處設在加拿大的蒙特婁。
  • 中國「禁廢令」實施後,泰國等成為新興廢物目的地
    「大地女神」第四期國際聯合行動共計有世界海關組織、聯合國環境署、國際刑警組織、巴塞爾公約秘書處等15個國際(地區)組織及遍及全球的75個主要固體廢物進出口國家(地區)參加。以「打擊由歐洲向亞洲和非洲非法轉移廢物」為目的的「大地女神」行動始於2009年。前兩期由WCO秘書處發起。
  • ...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北京)項目東部區域協同中心(濟南)正式揭牌
    8月13日下午,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北京)項目東部區域協同中心(濟南)在漢峪金谷正式揭牌。聯合國工發組織投資與技術促進網絡秘書處協調員、投資與技術促進處處長龔維希在總部採用了線上連線的方式送來了祝福,並對雙方的合作表示出強大的信心,「東部區域協同中心在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東部沿海區域山東濟南設立,將有力的提升山東省的國際化水平和競爭力,為推動區域產業合作做出重要貢獻,為濟南、山東和東部地區的可持續工業發展起到示範引領和帶頭作用。」
  • 聯合國將啟動公海保育公約談判 望加大公海環保力度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莉蘭】據「瑞士資訊」9月2日援引法新社報導,聯合國成員9月4日將就2020年籤署公海保育公約議題,展開各方企盼已久的談判。這項公約所監管的公海佔地表半數面積,而公海所受的環境保護卻不足。
  • 蕃茄田藝術參與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
    2021年5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在雲南昆明召開。本屆COP15大會包括正式會議、邊會和展覽三個部分,正式會議包括3個締約方會議以及8個平行會議,「自然‧而然」兒童繪畫作品展為性別倡議主題中的重要宣傳活動之一。
  • 聯合國環境署:溫室氣體排放缺口比想像的更大
    中國氣象報記者史一卓報導 11月21日,聯合國環境署在北京舉辦了《2012年排放缺口》報告發布會。該報告以倫敦為主會場全球發布,北京是亞洲區域的發布城市。  該報告指出,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比2020年需要達到的水平高出約14%。
  •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全文
    締約國應當在適當情況下充分利用各種協定或者安排,包括利用國際或者區域組織,以加強締約國執法機構之間的合作。  三、締約國應當努力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開展合作,以便對藉助現代技術實施的本公約所涵蓋的犯罪作出反應。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發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
    綜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環境署、國際溼地公約等機構網站2020年9月15日消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當日發布第五版《
  • 湖北新增一批示範園區和基地!快來看看有你家鄉的嗎?
    近日,第三批湖北省文化產業示範園區(10個)和第六批湖北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43個)授牌。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和基地是幹嘛的?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和基地是地方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領頭羊,為全省文化產業的發展樹立了標杆、做出了示範。有關部門應加強指導和扶持,促其轉型升級,著重在助推內容創意、促進產業融合、打造文化品牌等方面給予扶持,促進各類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做實、做強、做出特色。
  • FESE:2017年第5期發表封面文章《城市礦山中稀貴金屬的回收技術》
    清華大學李金惠教授課題組針對城市礦山中的稀貴金屬回收技術進行了詳細綜述,近期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FESE期刊2017年第5期。     文章總結了城市礦山中各種RPMs的分布特徵、回收技術優缺點等。在常規回收技術中,機械/物理技術通常作為預處理技術,將RPMs與非金屬組分分開;火法冶金技術簡單但設備價格昂貴且易產生大氣汙染物;溼法冶金具有高選擇性、高回收率的特點;生物冶金由於成本低、無汙染,在RPMs回收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此外,電化學、超臨界流體、離子液體和機械化學等技術的發展為RPMs的回收提供了新的選擇,並在實驗室規模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 亞太太陽能建築系統技術研究應用研討會在昆明舉行
    來自韓國、緬甸、泰國、印度、尼泊爾、菲律賓、越南、蒙古、大湄公河次區域可再生能源委員會等國家和國際組織以及我國科技部、雲南、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四川、廣西、雲南等省市科技廳(委)主管部門、企業、大學、科研院所代表80多人參加了會議。本次會議得到中國APEC科技產業合作基金、聯合國亞太技術轉移中心、東協秘書處的支持與合作。
  • 《聯合國氣候變化公框架公約》(COP)簡介
    1994年3月2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正式生效。  1995年4月7日,在柏林舉行了UNFCCC締約方第一次大會(COP1)。因為UNFCCC只是一個框架性的公約,其有效的實施需要更具體的機制。
  • 建築保溫材料如何更環保(綠色家園)
    不久前,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物研究中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物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研討會,專家呼籲:要尋找安全、節能與環保的契合點,儘早推廣這種溴化阻燃劑的替代產品。  2013年5月召開的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第六次締約方大會已將它列入控制名錄。根據公約要求,這一物質自今年11月起在全球範圍內禁用。  北京大學教授胡建信,是《斯德哥爾摩公約》下屬新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評估委員會委員,參與了這一汙染物進入名錄的審查工作。他表示,由於六溴環十二烷被廣泛應用於各類社會產品中,人類的暴露水平很高。
  •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談判始末:中日交鋒大陸架劃界
    陳德恭認為,這也正是中國利用《公約》捍衛權益的機會,「要靈活地利用《公約》」1982年12月,歷時9年的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終於在牙買加的蒙特哥灣落幕。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漫長的國際多邊談判,在12月10日會議收尾這天,通過了擁有17個部分、320條款項以及9個附件的龐大海洋法體系。這就是今天人們常說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