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上進的人,希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本文對你將會非常有價值。
但是要記住一點:
任何知識都只能做到局部正確,忽略這點受到的影響將會是致命的。
有個概念叫「知識的陷阱」,我們需要知識幫助解決問題,同時又要懷疑知識本身的效用範圍。
例如:市面上有很多教你成功的知識,當你最終做到這些條件的時候,發現自己並沒有成功。
講的比較抽象,這裡就直接說出我的觀點:
1,那些幫你成功的方法,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適用,這類的知識被稱為「 零階 知識」。
2,任何知識效用都有邊界的,當零階知識不起作用的時候,我們需要其他補充知識也就是「高階知識」。
下面我們一個個說清楚。
知識確實是只在局部環境有效,但不能只站在有用或者無用的角度看。
這樣很容易極端,怎麼更加全面的看待知識。
想更加全面的視角了解知識,可以給知識分階幫助理解。
世界是複雜的,事物的發展常常是非線性的,什麼東西太多了都會發生邊際效用遞減。
知識也是如此,在什麼規模有用,什麼階段有用。
比如,兩個人競爭,第一個人努力,第二個人不努力,這個時候努力的人會比較有優勢。
這個努力就是「零階知識」,這類知識大部分情況下是管用的。
什麼是零階知識?
這個知識在大部分情況下是管用的, 我們就把 他 稱為零階知識。
比如說,我們都知道地球有空氣氧氣,地球的每個地方都是可以面對面交談。
這樣常識性的知識,人人都知道,大部分情況也是這樣表達的就叫「零階知識」。
在外太空因為真空,聲音無法傳播,就不能在面對面交談,這個時候就需要修正零階知識。
但是我們不能直接否定零階知識,畢竟在地球上,大部分情況下是管用的。
比如,一個人成功因素有哪些,堅持,耐心,努力,自律,學習,這些是不能代表成功方法,但是大部分情況下是管用的,所以我們做事的時候還是應該首先考慮零階知識。
在驗證後跟現實情況有出入,這個時候我在去用高階知識去修正。
我們在往下推演一步,第一個人努力,第二個人也努力,這個時候簡單的努力效用抵消,競爭進入均衡。
這個時候通用的零階知識,就無法解決競爭問題,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零階知識無效了。想要競爭勝利需要一些通用知識以外的知識,也叫補充知識或者高階知識。
什麼是高階知識?
高階知識,是對零階知識的修正或者補充。
因為知識的效用遞減,知識覆蓋的範圍也有限。
比如說:在北方發麵在室內30分鐘就可以發酵好。
結果南方的朋友試了一下,20分鐘就可以發酵好。
因為北方比較冷,所以用30分鐘,這個知識在北方大部分情況下是管用的就是「零階知識」。
南方氣溫比較高,所以用20分鐘,這個是對上面知識的修正和補充的知識,叫「高階知識」。
比如,運氣,機會,高級的理論,日常生活很少人用,但是他們也很重要。
最近興起的知識付費也是如此,之前的人不懂這些知識,也把工作做的很好,現在學了也不見得有改變,但是不能說這些知識無用,只是在生活中應用的少。
比如,系統思維,第一性原理,內卷,這些聽起來高級的知識。
我們生活中解決的問題大部分都不複雜,用這些零階知識就可以解決問題。
有時候現實情況跟零階知識不一樣,不是說零階知識沒用是錯的,只能說這個知識在因素出現一定程度後,零階知識無法解釋了。
就好像聽說某個領域賺錢,然後你跑進去,結果又有很多人加入,加入的人多了利潤就攤薄了,
這個時候不是這個信息是錯的,而是說知識的效用已經邊際遞減了。
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依然要先考慮零階知識,在證明行不通的情況下,我們在去考慮修正或者既然高階知識。
寫在最後
有些知識在大部分情況下是管用的,這個是零階知識。
知識會隨著體量因素的增加而改變,需要修正知識,這個是高階知識。
不懂零階知識,做不成事。
我們在大部分情況下,還是要依靠零階知識解決問題。
不懂高階知識,讓你賺不到錢。
知識的效用會變好,我們不能一直守住某個知識不放。
平時我們需要繼續學習零階知識,但不要只用這個角度對待知識。
最後說一個日常觀察,有些人喜歡拿極端案例,去證明某個理論是錯的。
比如,經濟學喜歡假設人是理性的,有人就說我就非常不理智,這個就不是好的學習心態。
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全適用的知識,所學的任何知識,都只能做到大部分適用就已經很好了。
我們只需要留意,大部分情況下用什麼知識,超過了情況需要補充修正什麼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