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是天堂還是地獄?暖通畢業生該如何抉擇?在讀人士:願讀服輸

2021-01-13 暖通設計杜老師

基本上每年畢業季,都有這樣的人來找我扯淡,問到底是去讀研還是找工作。我本人沒有讀過研,是沒什麼資格談論此事的,但老是有這樣的人問我,所以我就借用一下在讀的同志的話,來說說這個事。

林琳(化名)她這樣說。三年過去了,又要找工作時我才突然發現,現在的研究生竟然這麼多,可招聘崗位卻一年少過一年。我夢寐以求的國企招聘名額更是少得可憐,而且一般都要求出身名校、男生等等。就連我當時看不上眼的那家省內設計院,也很牛氣地表示原則上不再招人。  

3年來,我本科時代的一些同學已經在各個設計院做得有聲有色。而我,雖然踏踏實實地在學校裡刻苦攻讀了幾部大部頭的著作,對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領悟,也發表了幾篇還算可以的論文,但在做真正的項目設計時,卻會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每當看著當年的同學一兩天就設計完一個項目的消息,聽著他們設計的技巧,我都不禁暗自使勁晃晃腦袋,結果發現裡面空空如也:我這三年都學了什麼啊?  

還有很俗氣的但卻很重要的一點,在實現設計理想的同時,我也希望自己的溫飽問題能解決得好一點,住房能寬敞一點,生活檔次能高一點,說白了,就是多掙一點。但幾輪應聘下來,我卻發現如今研究生的工資竟然和三年前的本科生一樣。學生中流行的一句話對畢業生的待遇倒是有精準的描述:本科生畢業4000塊,研究生畢業3000塊,留校2000塊。  

說起留校,雖然掙得不多,可好歹是個鐵飯碗,但哪有那麼容易?實話實說,我和我的研究生同學都很想留校。一方面,學歷高了,適合做教學和研究工作,再者說,年紀大了,也不想總是跑來跑去的,當個老師多好啊,更何況還是大學老師,各方面都穩定,社會地位也不低。但這條路也不好走,我們學校前一屆、前兩屆的本科生都有人留校,現在碩士都很難留下了,學校對師資的要求越來越高,非博士不要。

殘酷的現實把我三年前的鴻鵠之志擊得粉碎。真是有點後悔了,不知這個碩士讀得到底值還是不值。這麼大年紀了還是個學生,還在花著父母的錢,還在為找工作奔忙。有時自己不禁偷偷設想,如果當年自己不考研,肯定也能進本省那家設計院,或許已經成為企業骨幹了。  

社會上很多人把像我這樣的女碩士戲稱為黃蓉,可人家黃蓉聰明美麗,年紀輕輕就是丐幫幫主,還有一個在江湖上很有勢力的老爸。而我有哪一點能比得上黃蓉呢?除了有那麼一點學歷外,社會關係簡單,年齡也不小了。  

尤其我們這些二十四五歲的女碩士,一旦工作穩定後就想完成人生中另一件重大的事業——結婚生子,可又有哪一家單位願意接收來了就要休婚假、產假的員工呢?我要是招聘負責人,我也會想到這一點吧!

剛剛停筆,一位閨中密友打來電話訴苦:這個研究生讀得有些不值啊,多花了兩三年時間和金錢,工作找得反而不如以前。如果上天給我一個重來的機會,我會選擇本科畢業直接就業。如果上天再給我一個機會,我要把剛才那句話重複一萬遍。  

看看另一位讀研同志的感想。

這已經是楊洋的第三份工作了,這個武漢某大學碩士生在走入社會的三個月裡,已經連「跳」三個單位,穿行三個城市,從武漢到重慶再到廣州,她表示:「也不知道能在這裡呆多久。」畢業後3年轉換工作的「合理跳槽期」,正被大量的「三月之癢」所替代。有人說這是「90後」的「集體浮躁症」,有人說是經濟寬裕的家庭縱容了他們,有人說這是企業注重工作經歷的誤導。  

其實我想說的是,是人才到哪都是人才,首先您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個人才。有些人說什麼職業規劃,人生規劃之類的,關於這些規劃,如果是短線的規劃,我是非常贊成的,比如,規劃三年買房,兩年買車,這些短線的規劃是可以的。但有些普通人很扯淡,才剛出社會,就給自己規劃到買墓園了。

普通人不要做長遠規劃。因為您不是諸葛亮,您沒雄才大略,沒有運籌帷幄的實力,更沒有隆中對策定三分的牛逼戰略。所以普通人只能做短線規劃,就算您作一個長遠規劃,因為能力與實際不符,那也是一個垃圾規劃。能力與實際不符,那就是硬來,就是逆天而行,這樣又怎麼會不磕個頭破血流呢?樹上鳥教育暖通設計杜老師。

讀研,這就是一個規劃的問題。您自己本身就是不什麼人才,本科讀的學校也是個不起眼的三四流學校,這樣的您,有必要讀研嗎?如果您是個牛逼哄哄的人才,本科讀的是985、211之類的,是個搞科研的料,這樣您選擇讀研才是正確的吧。

我反對大學生在目前的階段去做很長遠的規劃,從職業規劃的角度他認清自己目前離開學校走向社會的階段,他應該把握什麼樣的核心價值,他應該忽略什麼,這個也是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多人做事,他就沒有把握自己的核心價值,所以後悔當初。

暖通人注意,防排煙設計規範裡這一條文,不同地方,審圖意見不同

暖通設計公開課程:防煙系統設計

一線設計多年,暖通專業負責人:設備房風量計算,要遵守這些規則

暖通設計各種參數查詢一覽表,幫你找到想要的參數,收藏好

相關焦點

  • 「天堂」還是「地獄」?
    作者:五洋化工孔麗君分享一則寓言故事:地獄中眾人手持長長的筷子,卻無法將夾到的食物放進自己的嘴裡,於是人人挨餓、個個愁眉苦臉;而天堂中的人也有很長很長的筷子,但是他們夾的食物都放進對方的嘴裡,所人人飽食、個個心滿意足。聽完你又有什麼想法,「天堂」和「地獄」,你想在哪裡?
  • 在研究所讀研不如在高校讀研好?中大學姐告訴你
    選擇在高校讀研還是在研究所讀研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那麼,在高校讀研和在研究所讀研,哪一種更好呢?高校大而全,研究院小而精對比各大高校的課題組和研究領域可以發現,高校所研究的內容領域跨度大,較為全面。例如,同一專業的學生,既有研究金屬材料的研究組,也有研究生物醫藥材料的研究組。相比起來 ,研究所研究的領域跨度小,傾向於專注某一固定的領域。
  • 讀研或讀博後,當初的本科舍友都混的怎麼樣了?
    但是還是要繼續~ @ 不開心就來點多巴胺 有一個二戰沒考上不知道去了那裡,其他都在讀研。。。我的大學室友們都已經上班了,還有個買房買車了 @匿名用戶 不讀研的二胎都生了,而我還是一個人。頭髮越來越少,髮際線越來越高。
  • 雙非院校讀研,有幸發了二區SCI論文,不讀博如何利用論文優勢?
    小西上午看到一個碩士生留下的疑惑:在雙非學校讀研期間有幸發了一篇二區的SCI論文,如果不準備去讀博的情況下,該如何去利用論文的優勢?不清楚這位學生所在的具體學科或研究方向是什麼,也沒有說清楚是中科院sci分區(指定閾值劃分)或是JCR分區(Q4均分)?
  • 佛教的天堂地獄是真的存在的嗎?原來南懷瑾先生早就說過答案!
    現在我們社會之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屬於自由信仰,就是無宗教的意識形態,但其實佛教的文化和思想還是體現在我們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的,比如當我們恨一個人的時候,肯定會說「像你這種人,肯定是要遭報應的,死後可是要下地獄的」。「地獄」這種詞,肯定不是儒家的詞,畢竟咱們孔老夫子可是「子不語怪力亂神」的,還有當我們說一個人毫無準備地魯莽做事的時候,我們肯定會說「這屬於臨時抱佛腳,是要不得的」。
  • 赴港留學讀研升溫 畢業生就業困窘(圖)
    在港讀碩時,這些每本售價為兩、三百港幣的英文版傳播學類教科書,曾一度讓她遭遇「經濟危機」。而今,她卻把它們打包扔進了公寓9樓過道裡的垃圾箱。「我要回家了!」在赴港讀研、工作整整三年後,程欣蕾向公司辭職,於8月5日登上了飛往家鄉杭州的班機。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博士生高傑的博士論文答辯即將在這個月底舉行。專攻機械自動化領域裡比較超前的課題,通過答辯應該不成問題。
  • 禪話小故事:天堂和地獄的不同,就在此處
    告訴我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一個武士用嘶啞而懇求的聲音問道。老僧毫無反應,好像什麼也沒聽到。但他慢慢地睜開了雙眼,嘴角露出一絲微笑。武士站在旁邊,迫不及待,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獄的秘密?」老僧說道,「你這等粗野之人,手腳沾滿汙泥,頭髮蓬亂,鬍鬚骯髒,劍上鐵鏽斑斑,一看就知道沒有好好保管。
  • 「讀與賞」《蜘蛛之絲》: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只需一念,便是天堂轉身一念,竟是地獄天堂與地獄只在一念之間生活既非天堂更非地獄置於天堂地獄之間只在一念一念善意即是天堂一念惡意就是地獄善惡之念就在一瞬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獄天堂地獄到底是什麼樣子,且看國際版畫大師周東申先生如何用版畫描述的。
  • 從《天堂與地獄》故事說起
    天堂與地獄先從一則宗教故事《天堂與地獄》說起,是關於天堂與地獄的生活場景對比。同樣是一鍋肉湯,地獄裡的人圍著肉鍋一臉餓相、瘦骨伶仃,每個人都拿著比手臂還長的湯勺,每個人都無法把湯送嘴裡;而天堂裡的人,雖然也拿著長柄湯勺,但是互相餵給對方,個個臉色紅潤、身寬體胖,幸福而快樂。故事著眼在人與人、人與物結成的社會關係,寓意人類協作可創造天堂,反之就是製造地獄。也是彌爾頓《失樂園》裡「人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的註腳。
  • 你讀什麼書,決定著你應該上天堂還是下地獄
    電影裡的主角們都在讀什麼?圖/Pixabay三流導演讓他們的主角隨手拿上一本書作道具,二流導演以閱讀口味彰顯主角的身份和性格,對一流導演來說這卻是價值觀層面的事:他們每選擇一本書都埋下一個彩蛋——你讀什麼,決定著你應該上天堂還是下地獄。文/丁曉潔一個值得津津樂道的例子是李安埋下的伏筆。
  • 國內考研還是海外讀研?澳洲八大為留學生可下了血本
    一隻手能數的過來,仿佛並不難抉擇,但細想起來卻實實在在的不容易。 2021年研究生招生考試網上正式報名已經正式啟動。剛剛過去十一小長假,很多準備考研的同學此刻是不是在擔心:放假去玩了,沒好好複習,現在報名來得及嗎? 都10月中旬了,離考試還有70多天的時間,備考心態很焦慮怎麼辦?
  • 震驚:科學家發現了天堂、地獄
    天堂存在嗎?地古往今來的諸多信仰者對此堅信不疑,他們相信行善者在死後將升入天堂,而行惡者將被打入地獄,接受各種刑罰。14世紀義大利詩人但丁的《神曲》就描述了從地獄到天堂的歷程。與虔信者相反,還有不少人打著科學的旗號否認天堂和地獄的存在。他們認為科學沒有證明的,就不能確認其是存在的。然而,如果科學發現天堂和地獄的確是真實的存在呢?
  • 有關天堂和地獄的話題
    有關天堂和地獄的話題     有關天堂和地獄的話題  一天,法國文學家、藝術家簡.科克特(1889—1963年)參加一個有不少熟人在場的交談會。
  • 天堂與地獄
    如果你愛一個人,就讓他去做明星粉絲,在哪裡他將擁有天堂。那裡遍地鮮花,充滿陽光雨露。明星會與他坐而論道,會讓他聆聽渺渺仙音,會解他人生之惑,會升華他的身心。明星會成為他的朋友,他簡直擁有明星了。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也讓他去做明星粉絲,在哪裡他將墮入地獄。一旦明星震怒,那也是赤地千裡。
  • 家長解讀八中與三中,地獄VS天堂
    但在重慶小升初的家長們中流傳著「八中管得好嚴啊,三中自由」;「八中是地獄,三中是天堂」。然而,重慶的一位過來人對三中和八中的解讀卻是:「如果說八中是地獄,那麼三中也不是天堂」。還是八中可能性大一些。   一位家長也表示:「兒子在8中讀了三年的初中,絕不是傳說中的地獄,三年的初中,兒子在8中過得很快樂,我可以負責任的說,8中的老師是我見過,聽過的,對學生付出最多的老師,他們對學生的愛,是絕對發自內心的。」   8中不是地域,3中也絕對不是天堂。要想取得好成績,不下功夫是不可能的。
  • 死後會如何?是去天堂還是去地獄?瀕死體驗
    對於死亡,不知道你是如何看待的?我是從來沒有想過,甚至覺得不會發生在我身上。所以對於死亡,我是沒有感覺到恐懼和抗拒,反而有一種遙遠的距離感和無知感,只想等到60歲,70歲再去面對這個。一個人要麼還活著,要麼已經死了,這之間沒有可過渡的階段。而瀕死體驗,有說是發生在心臟停止跳動後,腦死亡之前這段時間,或是大腦缺氧時。但也有說腦死亡後或是腦受損很嚴重,也會有瀕死體驗。
  • 「讀研不適症」,是個什麼病?應該如何處理?
    我大意了啊,本來只是想讀個研,然後「混個學歷」而已。 卻不曾想,讀研如此「痛苦」,與我想像中的有點差距,兩年下來,「打的我措手不及」,各方面感覺都不盡人意。 我只想說,讀研,特別是讀博,還是要想清楚。
  • 紐西蘭讀研很貴?那可不一定,紐西蘭留學大解析。你一定要了解!
    以下四種情形可以申請紐西蘭研究生 第一本科畢業,並且獲得畢業證書和學位書的第二大四在讀的第三國內研一在讀的對於學術成績,一般要求大學本科在讀期間平均成績在75分以上,申請名校或是優勢專業,則要求至少在80分以上。(語言如果沒有達到要求,可以在紐西蘭先讀語言課作為過渡階段,這樣我們的時間進度還需要延長。)
  • 科研院讀研和高校讀研有啥區別?「含金量」不同,不用籤約是關鍵
    文/明明說教育 考研已經成為了多數高校畢業生的重點選擇方向,它不僅可以幫助銅須門鱷提升學歷,同時也是提升社會競爭力的象徵,不過若想成功考研,同學們必須要做出充分的努力,畢竟考研人數逐年增多,想要成功上岸也並不容易。
  • 心靈是自己的地方 你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 也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
    在那裡,你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也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一位名為艾倫·朗格的實驗心理學教授在1979年做過一個實驗:在美國匹茲堡的一個修道院中,她精心搭建了一個「時空膠囊」,將它布置得和20年前一模一樣。她邀請了16位七八十歲的老人,隨機分為8人一組。一組人讓他們生活在時空膠囊裡一個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