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每年畢業季,都有這樣的人來找我扯淡,問到底是去讀研還是找工作。我本人沒有讀過研,是沒什麼資格談論此事的,但老是有這樣的人問我,所以我就借用一下在讀的同志的話,來說說這個事。
林琳(化名)她這樣說。三年過去了,又要找工作時我才突然發現,現在的研究生竟然這麼多,可招聘崗位卻一年少過一年。我夢寐以求的國企招聘名額更是少得可憐,而且一般都要求出身名校、男生等等。就連我當時看不上眼的那家省內設計院,也很牛氣地表示原則上不再招人。
3年來,我本科時代的一些同學已經在各個設計院做得有聲有色。而我,雖然踏踏實實地在學校裡刻苦攻讀了幾部大部頭的著作,對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領悟,也發表了幾篇還算可以的論文,但在做真正的項目設計時,卻會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每當看著當年的同學一兩天就設計完一個項目的消息,聽著他們設計的技巧,我都不禁暗自使勁晃晃腦袋,結果發現裡面空空如也:我這三年都學了什麼啊?
還有很俗氣的但卻很重要的一點,在實現設計理想的同時,我也希望自己的溫飽問題能解決得好一點,住房能寬敞一點,生活檔次能高一點,說白了,就是多掙一點。但幾輪應聘下來,我卻發現如今研究生的工資竟然和三年前的本科生一樣。學生中流行的一句話對畢業生的待遇倒是有精準的描述:本科生畢業4000塊,研究生畢業3000塊,留校2000塊。
說起留校,雖然掙得不多,可好歹是個鐵飯碗,但哪有那麼容易?實話實說,我和我的研究生同學都很想留校。一方面,學歷高了,適合做教學和研究工作,再者說,年紀大了,也不想總是跑來跑去的,當個老師多好啊,更何況還是大學老師,各方面都穩定,社會地位也不低。但這條路也不好走,我們學校前一屆、前兩屆的本科生都有人留校,現在碩士都很難留下了,學校對師資的要求越來越高,非博士不要。
殘酷的現實把我三年前的鴻鵠之志擊得粉碎。真是有點後悔了,不知這個碩士讀得到底值還是不值。這麼大年紀了還是個學生,還在花著父母的錢,還在為找工作奔忙。有時自己不禁偷偷設想,如果當年自己不考研,肯定也能進本省那家設計院,或許已經成為企業骨幹了。
社會上很多人把像我這樣的女碩士戲稱為黃蓉,可人家黃蓉聰明美麗,年紀輕輕就是丐幫幫主,還有一個在江湖上很有勢力的老爸。而我有哪一點能比得上黃蓉呢?除了有那麼一點學歷外,社會關係簡單,年齡也不小了。
尤其我們這些二十四五歲的女碩士,一旦工作穩定後就想完成人生中另一件重大的事業——結婚生子,可又有哪一家單位願意接收來了就要休婚假、產假的員工呢?我要是招聘負責人,我也會想到這一點吧!
剛剛停筆,一位閨中密友打來電話訴苦:這個研究生讀得有些不值啊,多花了兩三年時間和金錢,工作找得反而不如以前。如果上天給我一個重來的機會,我會選擇本科畢業直接就業。如果上天再給我一個機會,我要把剛才那句話重複一萬遍。
看看另一位讀研同志的感想。
這已經是楊洋的第三份工作了,這個武漢某大學碩士生在走入社會的三個月裡,已經連「跳」三個單位,穿行三個城市,從武漢到重慶再到廣州,她表示:「也不知道能在這裡呆多久。」畢業後3年轉換工作的「合理跳槽期」,正被大量的「三月之癢」所替代。有人說這是「90後」的「集體浮躁症」,有人說是經濟寬裕的家庭縱容了他們,有人說這是企業注重工作經歷的誤導。
其實我想說的是,是人才到哪都是人才,首先您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個人才。有些人說什麼職業規劃,人生規劃之類的,關於這些規劃,如果是短線的規劃,我是非常贊成的,比如,規劃三年買房,兩年買車,這些短線的規劃是可以的。但有些普通人很扯淡,才剛出社會,就給自己規劃到買墓園了。
普通人不要做長遠規劃。因為您不是諸葛亮,您沒雄才大略,沒有運籌帷幄的實力,更沒有隆中對策定三分的牛逼戰略。所以普通人只能做短線規劃,就算您作一個長遠規劃,因為能力與實際不符,那也是一個垃圾規劃。能力與實際不符,那就是硬來,就是逆天而行,這樣又怎麼會不磕個頭破血流呢?樹上鳥教育暖通設計杜老師。
讀研,這就是一個規劃的問題。您自己本身就是不什麼人才,本科讀的學校也是個不起眼的三四流學校,這樣的您,有必要讀研嗎?如果您是個牛逼哄哄的人才,本科讀的是985、211之類的,是個搞科研的料,這樣您選擇讀研才是正確的吧。
我反對大學生在目前的階段去做很長遠的規劃,從職業規劃的角度他認清自己目前離開學校走向社會的階段,他應該把握什麼樣的核心價值,他應該忽略什麼,這個也是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多人做事,他就沒有把握自己的核心價值,所以後悔當初。
暖通人注意,防排煙設計規範裡這一條文,不同地方,審圖意見不同
暖通設計公開課程:防煙系統設計
一線設計多年,暖通專業負責人:設備房風量計算,要遵守這些規則
暖通設計各種參數查詢一覽表,幫你找到想要的參數,收藏好